云南白药(000538)

搜索文档
中药板块9月29日涨0.27%,吉林敖东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2.4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9 16:46
中药板块整体表现 - 中药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27% 领先个股为吉林敖东(涨6.69%)[1] - 上证指数上涨0.9%至3862.53点 深证成指上涨2.05%至13479.43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 10只个股下跌 呈现分化态势[1][2] 领涨个股表现 - 吉林敖东收盘价20.40元 成交量47.70万手 成交额9.56亿元[1] - 中恒集团涨3.40%至2.74元 成交量79.35万手 成交额2.18亿元[1] - 太龙药业涨3.00%至6.52元 成交量22.66万手 成交额1.47亿元[1] - 金花股份涨3.00%至7.21元 成交量12.55万手 成交额9151.08万元[1] 领跌个股表现 - ST香雪跌幅最大达2.84%至10.62元 成交量15.21万手 成交额1.64亿元[2] - 维康药业跌2.45%至23.08元 成交量5.02万手 成交额1.17亿元[2] - 九芝堂跌1.99%至9.84元 成交量17.10万手 成交额1.68亿元[2] - 贵州百灵跌1.85%至5.32元 成交量24.85万手 成交额1.33亿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44亿元 游资净流入3930.98万元 散户净流入2.04亿元[2] - 吉林敖东主力净流入9159.41万元 占比9.58% 但游资净流出6565.89万元[3] - 云南白药主力净流入2620.55万元 占比5.49% 散户净流出2885.45万元[3] - 方盛制药主力净流入1917.83万元 占比8.65% 散户净流出2301.04万元[3] - 太龙药业主力净流入1823.50万元 占比12.43% 游资净流出611.39万元[3]
云南白药:以全产业链布局向价值驱动转型的中药企业典型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0:18
中药产业政策变革 - 中成药集采规则变革 技术分占比40% 考核医疗机构认可度 创新能力 药材品质如GAP符合性 供应保障能力[2] - 中药饮片联采重视质量保障和成本控制能力 道地药材 GAP基地 产地仓等指标为额外加分项[2] -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 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和生产全过程控制 已发布八条政策解读[2] -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2] 中药材价格波动 - 天地网综合200指数从2019年2000余点攀升至2024年峰值3600点 涨幅80%[3] - 部分中药材品种价格涨幅超5倍[3] - 2024年下半年起指数持续回落 供需错配和市场投机矛盾暴露[3] 云南白药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2.57亿元 同比增长3.92%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 同比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4] - 2024年营业收入400.33亿元 同比增长2.36% 扣非归母净利润45.23亿元 同比增长20.18%[4] - 2023年营业收入391.11亿元 同比增长7.19% 归母净利润40.94亿元 同比增长36.41%[4] 全产业链布局实践 - 推进高皂苷含量 高产量三七新品种选育 布局种质资源库[6] - 采用"一个品种+一个专家团队+3-5家合作伙伴"模式 成功推广"丽香1号"木香 "CL03-001"重楼 "CL03-002"重楼 "白药3号"草乌等良种[6] - 推动GAP基地建设 产地加工标准 攻克生态种植和连作障碍技术难题[6] - 在三七 重楼 茯苓 云木香 砂仁 红花等产地建设多个"第一车间"(产地仓 产地加工 产地交易)[7] - 打造"一品一链"产业模式(一个核心品种 一条完整链条 一个产地市场)[7] 数字化平台建设 - 开发"数字三七产业平台"和"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 实现种植 采收 加工 交易到质量的全流程协同追溯[8] - "云南特色中药材溯源查询"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审核 将追溯技术体系推广为行业数据资源[8] 产业链协同模式 - 创新"产地经纪人"模式 农户当天采摘药材可就近卖给产地仓 按质定价 较过去粗放售卖增收10%[10] - 实行属地化管理 由合作方共同成立公司运营 第三方审计确保规则公平[10] 大健康与国际拓展 - 制定"一品种一产品"开发计划 推动中药材直接对接终端产品研发[11] - 气血康口服液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02亿元 全国唯一采用鲜三七为原料的纯中药制剂[7] - 利用云南口岸优势 通过河口 勐康 磨憨等口岸结合昆明保税仓打造国际药材交易中心[11] - 发起成立100亿元产业基金 采用"母基金直投+子基金"模式辐射全国大健康领域[11] 产业价值转型 - 从"资源导向 价格竞争"向"质量优先 价值驱动"转型[2] - 竞争力从"谁能卖得更便宜"转向"谁能创造更不可替代的价值"[12] - 价值评估体系从"营收规模"转向"质量可控性 疗效确定性 生态可持续性"综合打分[12]
一买就套,一卖就飞,云南白药把自己活成了散户?
虎嗅· 2025-09-24 17:31
公司投资表现 - 公司曾通过证券投资实现年收益超过20亿元 成为A股市场非主营业务盈利的典型案例 [1] - 公司在两年内从成功的股票投资者转变为投资亏损方 遭遇显著投资挫折 [1] - 公司已决定退出股票市场投资 结束证券投资业务 [1] 主营业务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面临发展困境 在退出股市后出现业绩增长瓶颈 [1] - 公司需要解决核心业务面临的挑战 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1]
A股“老登”持股曝光,敢不敢对号入座
第一财经· 2025-09-24 10:08
市场行情分化 - 年内A股市场呈现极端分化行情 科技成长板块大幅上涨而传统蓝筹板块逆势下跌 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14.02%[2] - SW通信板块年内涨幅高达103.44% SW电子板块涨幅达92.61% 而SW煤炭板块下跌1.82% SW食品饮料板块下跌0.78%[3] - 科技"小登股"成为市场核心驱动力 传统"老登股"跟跌不跟涨 被形容为"小登股狂欢 老登股落寞"[2][3] 科技板块表现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SH)9月23日收涨4.66%再创新高 芯片企业寒武纪年内涨幅达105.22%[4] - 光模块企业新易盛年内涨幅329% 中际旭创涨幅253% 天孚通信涨幅193% 被称为"易中天"组合[4] - 科创50指数成分股表现突出 芯原股份年内涨幅292.90% 生益电子涨幅131.45% 澜起科技涨幅86.96%[6] 传统板块表现 - 白酒板块21只个股中16只年内下跌 10只跌幅超10% 贵州茅台下跌3.16%[5] - "茅指数"成分股普遍下跌 海天味业跌幅12.68% 中国人寿跌幅8.44% 格力电器跌幅6.96%[6] - 部分传统企业如海天味业、长江电力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但股价仍下跌[6] 投资理念分歧 - "老登"代表价值投资流派 偏好消费、金融等成熟行业蓝筹股 注重现金流贴现与安全边际[9] - "小登"代表科技革命激进派 聚焦AI、半导体等前沿赛道 更关注技术颠覆性与增长弹性[9] - 本轮科技行情以AI、人形机器人等硬科技为核心 已产生实际应用场景 不同于以往概念炒作[10] 市场资金特征 - 本轮科技股行情受"算力建设"和"AI+"政策加持 部分科技股业绩超预期支撑估值扩张[10] - 量化资金与年轻投资者偏好短期趋势 传统价值投资策略失灵 加剧板块极端分化[10] - 科技股出现局部过热情况 需警惕短期回撤风险但中长期依旧被看好[10]
A股大分化:“小登”追AI算力狂赚,“老登”守白酒地产躲牛市
第一财经· 2025-09-23 21:39
市场行情分化 - 截至9月23日上证指数累计涨幅达14.02%但板块分化显著[1] - 科技成长板块如SW通信和SW电子年内涨幅高达103.44%和92.61%而传统板块如SW煤炭和SW食品饮料逆势下跌1.82%和0.78%[1][2] - 创业板9月23日尾盘翻红收涨0.21%但近5000股下跌电子和计算机板块当日大幅下挫[3] 科技成长板块表现 - 科创半导体ETF9月23日收涨4.66%再创新高[3] - 寒武纪-U年内累计涨幅达105.22%8月股价翻倍一度超过贵州茅台[3][5] - 光模块企业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年内涨幅分别达329%253%193%[3] - 芯原股份生益电子百利天恒等科创50指数成分股涨幅均超50%[5] 传统蓝筹板块表现 - 白酒板块21只个股中16只年内下跌10只跌幅超10%贵州茅台下跌3.16%[4] - 海天味业中国人寿格力电器等茅指数成分股年内跌幅均超5%[4][5] - 银行板块9月23日反弹银行ETF收涨1.28%[3] - 部分传统企业如海天味业长江电力云南白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5] 投资逻辑分歧 - 老登股代表价值投资偏好现金流贴现和安全边际关注消费金融等成熟行业[7] - 小登股代表科技革命派聚焦AI半导体机器人等前沿赛道关注技术颠覆性和增长弹性[7] - 科技股估值被部分投资者认为已透支未来增长而传统板块投资者坚守业绩稳定和分红能力[5][8] - 本轮科技行情受算力建设和AI政策加持部分科技股业绩超预期支撑估值扩张[8] 历史行情对比 - 2021年8月市场风格切换半导体板块见顶后开启三年调整[7] - 本轮科技牛市以AI和人形机器人等硬科技为核心且已产生实际应用场景[8] - 量化资金和年轻投资者偏好短期趋势加剧板块极端分化[8]
云南白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20:40
公司战略与研发理念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 通过搭平台 建机制 聚人才 坚持打好中药和创新药两张牌 [1] - 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 以技术前沿 临床需求和资源禀赋为标准布局创新药 [1] 中药业务发展 - 公司守正创新发展中药 做实种质资源研发 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种源研发体系 开展三七和重楼等道地药材育种研究 [1]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相结合模式做强中成药创新 中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1] 创新药研发进展 - 公司创新药项目聚焦社会需求和科技赋能 以核药发展为中心布局多个创新药物 [1] - 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核药项目INR101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完成32家研究中心立项 启动22家 并入组60例受试者 [1] -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核药项目INR102获得临床试验通知书 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已启动 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完成12例患者入组及给药 [1] - 治疗肿瘤恶病质的单抗项目INB301完成毒理批和临床批生产与放行检验 已启动临床前研究和IND申报资料撰写工作 [1] 科技研究与应用 - 公司在AI及前沿科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肿瘤类器官库和分子标志物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在Cancer Cell和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发表 [1]
云南白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2.57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20:40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57亿元 同比增长3.92% [1] - 归母净利润36.33亿元 较上年同期31.89亿元增长13.93% 创同期历史新高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34.61亿元 较上年同期31.35亿元增长10.40% 创同期历史新高 [1] 盈利质量与效率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61亿元 同比增长21.45%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09% 同比提升1.16个百分点 [1] - 基本每股收益2.04元/股 同比增长13.97% [1] 业务结构优化 - 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40.01% 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1] - 工业收入增速达11.13% 显著高于整体营收增速 [1] 资产与资本结构 - 报告期末总资产545.35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04.07亿元 [1] - 资产负债率25.91% 货币资金余额112.94亿元 [1] - 公司保持良好资产结构 [1]
云南白药:2025年上半年健康品事业群实现营业收入34.42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20:40
健康品业务表现 - 健康品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42亿元 同比增长9.46% [1] - 养元青洗护产品同期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11% [1] 市场地位与产品认可 - 云南白药牙膏2025年上半年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首位(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 [1] - 养元青在2025年"618"期间蝉联天猫国货防脱洗发水品牌第一名(商指针数据) [1] - 养元青凭借特妆证和发明专利双认证 荣获ICIC2025AWARDS"科技创新头护产品奖" [1]
云南白药:2025年上半年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20:40
公司财务表现 - 中药资源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 [1] - 同口径下收入同比增长约6.3% [1] 业务发展战略 - 公司践行"链主"企业责任 以高起点发展种业等五大核心目标为发展方向 [1] - 全面推行"六统一"运营模式 涵盖种植规划至收购销售全流程管理 [1] - 着力构建中药材产业集群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1] 产业生态建设 - 成立云药企业联盟与数智云药平台检测联盟 [1] - 成功探索形成具有云南特色的"一品一链"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径 [1]
云南白药:2025年上半年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47.51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20:40
核心财务表现 - 药品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47.51亿元 同比增长10.8% [1] - 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14.5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0.9% [1] - 植物补益类产品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达2.02亿元 同口径下同比增长116.2% [1] 核心产品增长 - 云南白药膏 云南白药胶囊 云南白药创可贴 云南白药(散剂)均实现显著增长 [1] - 参苓健脾胃颗粒收入超1亿元 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1亿元 [1] - 血塞通分散片实现显著增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