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南白药牙膏
icon
搜索文档
成交7.6亿+!云南白药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搜狐财经· 2025-11-18 07:03
电商行业趋势 - 电商行业跳出低价比拼,进入价值吸引时代,64.3%的消费者不再盲从消费、跟风消费和冲动购物[1] - 品牌通过情绪化场景、活人感运营、可视化功效、灯塔级品质等差异化营销吸引消费者[1] 双11业绩表现 - 公司全平台电商GMV破7.6亿,同比增长超40%[4] - 旗下多品类产品线全矩阵式增长,2家店铺突破亿元销售额,10家店铺突破千万级销售额,19家店铺销量翻倍[4] - 药品、口腔、洗护、医疗器械、滋补美肤、天颐茶品等多品类产品登上各大平台品类榜首[4] - 云南白药牙膏持续蝉联全网口腔第一,养元青做到全网防脱洗发水第一[8] - 新品光钻白牙膏双十一期间单场直播成交额破1100万,整体成交破亿[8] 营销策略创新 - 公司优化消费者下单全链路,从产品结构到用户复购各环节进行深度打磨与创新[9] - 通过直播、短视频渠道融合中医背景和娱乐属性,输出中医文化并带给年轻人快乐体验[9] - 围绕新品光钻白牙膏,从年轻人关心的美白牙齿话题出发,延伸至多层次口腔护理需求,并邀请赵丽颖等明星进行情绪种草[10] - 联合抖音流量达人定制抖舞、团播快乐种草,实现单场直播成交突破1100万[10] - 养元青联合李晨、柯淳打造有趣好玩直播内容,化解年轻人防脱焦虑[14] - 深入大学校园举办迎新演唱会,活动实现全网曝光量突破6.5亿次,Z世代人群占比突破84%[16] 产品品质升级 - 光钻白牙膏集合"先修护,再祛渍,还能12h防渍"的美白护理全链路,满足年轻人群需求[18] - 产品包装设计突破经典蓝色风格,以桂花味、缤纷果味带来感官疗愈[12] - 养元青为不同头皮问题开发植物防脱方案,配方兼顾洗感与功效,并将侧柏叶添加量增加10%,做到双证上岗[21] - 对气血康口服液包装进行革新,创新"小金顶"瓶盖使开启力度降低50%,应用人体力学设计方便老年和女性用户[23] 场景化营销与品牌破圈 - 以运动安全防范为主题,串起马拉松、篮球、越野、健身等不同场景,为各类运动防护需求提供解决方案[26] - 邀请中国篮球运动员杨力维、杨舒予作为全民健康守护大使,为产品品质背书[28] - 针对健身爱好者推出关节养护产品途韧,提供高效便捷的运动健康护理方案[29] - 旗下泰邦开发防水创可贴,解决细菌感染、伤口进水等创伤困扰[31] - 美肤品牌采之汲聚焦天然植物精粹,防晒霜核心成分来自种植8年的球药隔重楼,含有20倍以上活性皂苷单体[31] 技术赋能与智能制造 - 公司利用AI技术让供应链生长出"工业智脑",提升生产韧性[35] - 云南白药昆明智慧工厂获封"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成为中医药健康领域、中国日化第一家,全球仅201家入选[37] - AI辅助出片、出图、写文,智能重构内容生态,为消费者带来更有价值的消费体验[39] - 光钻白牙膏总曝光达2.95亿,整体销售额破亿,销量达300万+,单个直播间在2个月内涨粉4W+,年轻用户增长130%[39]
沉寂三年的云南白药,见底了吗?
格隆汇· 2025-11-14 17:01
行业与公司整体表现 - 中医药行业在疫情初期暴涨后,迎来长达几年的整体低迷 [3] - 片仔癀市值自2022年起一路下跌,4年内跌去2000亿市值,其锭剂价格跌破出厂价 [1][3] - 云南白药市值横盘三年,未能回到2021年高点,与片仔癀的市值差距已缩小至不到100亿元 [1][3] - 云南白药在中药上市公司中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06.54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为47.77亿元,同比增长10.41% [3][5] 云南白药业务结构分析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商业销售(药品批发与零售),该部分占营收六成,但毛利率仅约6%,对利润贡献不大 [6] - 工业销售(自有产品)营收占比不到40%,却是利润核心来源,主要产品包括云南白药气雾剂(在细分零售市场份额达91.8%)、创可贴(市场份额72.4%)和牙膏(国内全渠道市占率第一) [6] - 健康品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营收34.42亿元,其中牙膏产品贡献约32.25亿元,占比高达93%,存在产品单一化风险 [23][24] - 公司多元化尝试如防脱洗发品牌“养元青”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2.17亿元,增速从2023年的45%大幅下滑至11% [25] 财务与投资策略变动 - 公司曾热衷二级市场证券投资,2020年股权投资贡献近半利润,但2021年巨亏近20亿元导致全年净利润下滑近50% [8] - 2023年底宣布退出炒股,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降至1.49亿元,较年初减少93.82% [10] - 2024年底交易性金融资产又增至25.47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末进一步增至44.69亿元,公司解释为购买了银行及券商理财产品 [11][12] - 2025年上半年,政府补助2.02亿元和金融资产收益1.49亿元,合计占归母净利润的5% [14] 公司治理与战略调整 - 公司高层近年动荡,董事长、首席销售官、首席运营官等先后离职,国资逐渐掌控话语权 [17] - 近期董事会换届,张文学连任董事长,领导地位趋于稳固 [18] - 公司提出坚持打好中药、创新药两张牌,并通过“外延式”发展补强业务结构 [26][27] - 2025年8月以6.6亿元现金收购聚药堂100%股权,后者拥有1567个饮片品种和240个配方颗粒国标备案品种,旨在补充北方市场和中药饮片能力 [28][31] 研发与未来增长点 - 短期在研项目涉及16个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共开展37个项目,包括白药气雾剂、气血康口服液、宫血宁胶囊等产品的临床研究 [33][35] - 中期项目集中于创新中药开发,如全三七片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35] - 长期项目以创新药和科技赋能为主,前列腺癌诊断核药INR101项目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 [36] - 中药创新药研发面临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及监管审批严格的挑战 [36] 市场估值与股东回报 - 云南白药已连续三年分红率超90%,2024年分红42.79亿元,在A股上市药企中排名第一 [36] - 对比中成药行业平均近30倍PE,公司当前估值不到20倍,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36]
沉寂三年的云南白药,见底了吗?
格隆汇APP· 2025-11-14 16:47
公司市值与行业表现 - 片仔癀市值自2022年高点持续下跌,4年间累计跌去2000亿元 [2] - 云南白药市值横盘三年,未能回到2021年高点,与片仔癀市值差距已缩小至不到100亿元 [2][3] - 中医药行业在疫情初期暴涨后,整体进入长达数年的低迷期 [5] 公司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06.54亿元,同比增长2.47% [7][10]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7.77亿元,同比增长10.41%,在中药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8][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56亿元,同比增长9.40% [10] - 公司连续三年分红率超过90%,2024年分红42.79亿元,在A股上市药企中排名第一 [52] 业务结构分析 - 商业销售(药品批发与零售)贡献约六成营收,但毛利率仅为6%,对利润贡献有限 [11][12] - 工业销售营收占比不到40%,却是公司利润的核心来源 [13] - 健康品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营收34.42亿元,其中牙膏产品贡献约32.25亿元,占比高达93% [36] - 核心产品市占率极高:云南白药气雾剂在细分市场市占率达91.8%,创可贴市占率达72.4%,牙膏全渠道市占率第一 [14] 增长挑战与副业尝试 - 公司产品市占率已处高位,药品和健康品销售增速近年出现不同程度放缓 [16] - 曾热衷二级市场证券投资,2020年股权投资贡献近半利润,但2021年巨亏近20亿元导致净利润下滑近50% [19][20] - 2023年底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降至1.49亿元,较年初减少93.82%,但2025年三季度末又增至44.69亿元,主要购买银行及券商理财产品 [22][24][26] - 2025年上半年,2.02亿元政府补助和1.49亿元金融资产收益占归母净利润约5% [27] 公司治理与战略调整 - 公司经历高层动荡,自2023年起董事长、首席销售官等多位高管离职,国资逐渐掌控话语权 [31] - 近期董事会换届,张文学连任董事长,领导地位进一步稳固 [32] - 提出坚持打好中药、创新药两张牌,统筹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 [38][39] - 2025年8月以6.6亿元现金收购聚药堂100%股权,旨在补充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能力,并导入5.3万B端客户资源 [40][41] 研发与创新布局 - 短期在研项目涉及16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共开展37个项目 [44][45] - 中期项目集中于创新中药开发,全三七片项目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 [47] - 长期项目以创新药和科技赋能为主,前列腺癌诊断核药INR101项目已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48] - 健康品业务尝试进军滋补保健品领域,但防脱洗发品牌养元青2025年上半年收入仅2.17亿元,增速从2023年的45%下滑至11% [36][43] 行业背景与公司估值 - 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作为拥有国家绝密处方的企业,具备其他企业无法跨越的护城河 [34] - 中药行业面临集采政策、消费需求变化及中药材价格调整等挑战,处于转型关键阶段 [34] - 云南白药当前市盈率不到20倍,低于中成药行业平均近30倍的水平,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53]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青海省知识产权局发布2025年10起商标侵权典型案例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1-12 10:52
执法行动概述 - 2025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在重点区域严厉打击商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布10件典型案件以提升执法能力与案件办理质效 [2] 日用品类商标侵权 - 某超市销售侵权“南孚”电池,查获7号电池124节、5号电池104节,货值342元,没收违法所得108元并处罚款2000元 [3] - 某超市销售侵权“云南白药”牙膏,查获7盒,被责令停止侵权并处罚款500元,案件凸显消费者举报作为侵权线索重要渠道的作用 [4] 酒类商标侵权 - 某名酒批发部销售侵权“五粮液”“剑南春”白酒,涉案金额5640元,没收侵权白酒8瓶并处罚款10000元,展现对高端酒类侵权精准打击 [5] - 某烟酒超市销售侵权“贵州茅台”白酒20瓶,货值2.1万元,没收侵权商品并处罚款2.1万元,体现对高货值酒类案件的严厉惩处 [6] 日化类商标侵权 - 某超市销售侵权“海飞丝”洗发水,违法所得22元,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500元,树立“小案不小办”的执法导向 [7] - 某超市销售侵权“舒肤佳”香皂10盒,没收侵权商品并处罚款300元,推动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以遏制侵权商品流入 [8][9] 服装鞋帽类商标侵权 - 某服装店销售侵权“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运动鞋454双,货值5万元,没收全部侵权商品并处罚款2000元,有效摧毁区域性售假网络 [10] - 某服装店查获6双侵权“耐克”鞋,因当事人不知情且无违法所得,仅没收侵权商品不予处罚,体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法治精神 [11] 机械与工业品类商标侵权 - 某公司销售侵权“志高”机油100桶,货值2.5万元,被责令停止侵权并处罚款7.5万元,凸显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合力 [12][13] 生产与包装类商标侵权 - 某生物科技公司生产侵权“大海”牌肠衣,查获包装箱570个、标签1万张,货值1.78万元,没收侵权包装材料并处罚款2.5万元,体现对食品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坚守 [14]
战略智囊团价值凸显:从最新营销策划公司排名看大单品成功之道
搜狐财经· 2025-11-11 22:06
战略大单品策略价值 - 企业追求战略大单品策略的价值在于,与其在10个市场实现1%的渗透率,不如在一个市场达成10%的渗透率,因为10%的消费者认可可引发连锁反应并引爆剩余90%的市场 [1] - 战略大单品具备单点突破、持续盈利的市场动销能力,能帮助企业成为行业品牌引领者 [3] - 战略大单品作为企业营收核心,可源源不断贡献主要收入与利润,并具有强大市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影响力 [7] 营销策划公司角色 - 营销策划公司作为企业战略智囊,提供顶层产业品牌战略方向指引及全方位营销传播策划支持 [3] - 2025年一份品牌营销策划公司排名依据服务客户实力、行业多元性、市场实绩、战略理念等多维度因素公布 [3] - 凯纳咨询在排名中处于领先位置,是总部位于上海的全案战略咨询公司,成立20多年来助力2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实现销量突破 [3] 凯纳咨询业务案例 - 凯纳咨询服务领域横跨医药大健康、日化美妆、功能性保健食品、健康酒饮食品、母婴等领域,尤其在医药大健康服务超过50余家国内知名药企 [4] - 公司全案运作的云南白药牙膏战略大单品是其位列排名前列的关键因素 [4] - 凯纳咨询专案组为云南白药牙膏锁定牙龈出血、肿痛、口腔黏膜损伤三大核心口腔健康问题,形成与非传统功能护口牙膏的战略定位差异 [5] 云南白药牙膏成功路径 - 云南白药牙膏实现了700亿的产业跨界突破,推动行业从清洁护齿向专业健口价值跃迁,成功打破外资品牌市场垄断 [5] - 产品不断强化新品开发和产品组合矩阵构建,形成具有高度矩阵互补性和组合性的云南白药牙膏家族 [6] - 从品牌定位、广告诉求、产品规划、营销推广等维度不断进行跨界创新,实现累计700亿的持续销售增长 [6] 跨界战略核心要素 - 跨界战略成功核心三要素为核心驱动、关联连接和跨界赋新,核心驱动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 - 企业跨界创新需找准核心竞争力,进行跨界性关联连接,并最终实现跨界赋新 [7] - 战略大单品成功需要有精准定位和市场诉求,并在产品营销传播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动态化市场运作驱动 [7] 战略大单品打造要点 - 打造战略大单品是企业以战略差异化破局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有效途径,能实现市场突围和品类引领 [8] - 大单品市场运作需要产品本身具备足够强品质竞争力,同时需要战略咨询公司作为强大推手进行战略赋能 [8] - 企业可以大单品为基点成长为行业领跑者,在市场可持续拓展中立足行业巅峰 [8]
片仔癀的“中年危机”,同仁堂也有
新浪财经· 2025-11-07 16:01
核心观点 - 片仔癀和同仁堂作为中药行业龙头企业,正面临核心产品价格下跌、业绩下滑、品牌老化和增长乏力等多重挑战,反映出传统中药老字号在行业结构性调整中的转型阵痛 [2][3] 片仔癀业绩与市场表现 - 片仔癀锭剂价格从2021年黄牛炒至1600元/粒的高点,跌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650元/粒,已跌破760元的官方指导价 [2]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出现营收利润双降,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超50%,为近十年来最差季报 [2] 同仁堂业绩与市场表现 - 同仁堂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8%,第三季度单季利润降幅逼近30% [2] - 公司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等陷入销量增长困境 [2] 同仁堂核心产品面临的挑战 - 安宫牛黄丸等经典名方因早年公布配方,导致广誉远、宛西制药、九芝堂等多厂家可生产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4] - 2024版国家医保目录将安宫牛黄丸统筹支付范围收窄为"急诊或住院患者",且明确对含天然麝香和天然牛黄的"双天然"产品不予支付,直接抑制医保渠道消费需求 [5] - 市场对安宫牛黄丸的认知回归理性,其作为"预防中风神药"的过度营销所催生的囤货和投资泡沫破裂,二手回收价格从千元以上跌至数百元 [5] -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43%,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2.86%,主因市场环境影响导致销售减少 [6] 品牌与市场脱节问题 - 消费需求代际更替,3亿Z世代将中药消费推向"健康管理"新场景,追求便捷化、时尚化产品形态,而同仁堂仍将安宫牛黄丸定位于"中风急救",未能延伸至健康预防等年轻化场景 [8][9] - 中老年核心客群开始注重"循证依据",但安宫牛黄丸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数据不足,仅靠"百年传承"说辞难以维持信任 [10] - 市场上存在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等多个品牌主体,股权和实控人差异明显(北京为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国企,南京为青岛市国资委控股的国企,天津为自然人张彦森控制的民企),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 [10][11] - 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因广泛授权贴牌生产,2023年因误导消费者被罚款100万元,进一步损害品牌公信力 [11] - 北京同仁堂与天津同仁堂的品牌纠纷持续多年,2024年北京同仁堂通过取得天津同仁堂60%股份控制权暂缓纷争 [11] 研发投入与创新不足 - 中药行业研发投入普遍偏低,2024年70家中药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仅为2.96%,远低于化学制药企业的10.93% [13] - 同仁堂近三年研发费用在2.1亿-2.8亿元,仅占营收的1.5%-2%,研发方向多集中于传统品种工艺改进,如复方小活络丸等,创新药布局薄弱 [13] - 2024年研发项目显示,复方小活络丸等临床研究投入2314.68万元,但占营收比例仅0.12% [14] 第二增长曲线探索 - 云南白药通过跨界推出牙膏等产品,实现从"药品"到"大健康"的赛道跨越,年销量超50亿元,占据国内牙膏市场近20%份额,为行业树立标杆 [15] - 同仁堂尝试跨界如壮骨药酒等产品,但2023年仅披露一个酒类研发项目(国公酒药效学研究),投入675万元,且京东售价24元/瓶的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形成强关联特性 [15][16][17] - 公司营收仍以医药工业(如安宫牛黄丸)和医药商业板块为主,其他业务规模未达单独披露标准,缺乏新增长点 [18]
一幅中国南药“动图”:“绿色黄金”正苏醒| 南药食养 ⑤
南方农村报· 2025-11-05 14:33
南药产业总体概况 - 中国药用资源种类高达12807种,其中超过半数分布于南方地区,形成独特的南药体系 [5][6][7][8][9] - 2023年我国南药产业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7%,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13][14] - 南药产业正经历一场产业革命,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验室到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秘境,产业活力被激发 [11][12][13] 广东省南药产业 - 全省已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南药品种达43种,其中道地药材22种,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156个,总面积超过300万亩 [18][19][20] - 肇庆市2024年南药种植总面积156.62万亩,总产量65.99万吨,总产值106.05亿元,种植规模居全省首位 [25][26] - 产业优势在于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建立了从种子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并创新开发出近百种药食同源产品 [29][30][31][3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药产业 - 八角茴香占全球产量82%,肉桂种植面积达156万亩,年产桂皮3.6万吨,桂油1050吨,两项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41][42] - 玉林中医药产业园年交易额超200亿元,每年从东盟国家进口豆蔻、血竭、沉香等药材达12万吨,交易额突破80亿元 [49][50] - 2023年广西口岸进口东盟中药材货值同比增长35.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51] 海南省南药产业 - 全省拥有热带药用植物资源2300多种,其中海南特有品种达560余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超过200种 [59][60] - 槟榔种植面积近300万亩,益智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胡椒、沉香、降香种植面积均超过10万亩 [61][62] - 规划打造"国家南药产业园",规划面积达5000亩,计划总投资200亿元,致力成为面向全球的南药科研育种基地 [73][74][75] 云南省南药产业 - 全省拥有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占全国种类总数的51.4%,其中南药品种达2100多种,民族药用植物资源1500余种 [83][84][85][86] - 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达52万亩,年产干三七1.1万吨,综合产值达20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0万人 [88][89] - 西双版纳州石斛种植面积达5.6万亩,年产鲜条8500吨,开发出石斛精深加工产品50余种,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 [90] 产业创新与多元化发展 - 2023年我国南药相关的大健康产品市场规模达31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5%,其中功能性食品占比42%,化妆品占比28%,健康服务占比30% [115][116][117] - 广药集团王老吉凉茶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15亿元,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18] - 云南白药集团依托三七开发的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118亿元,其中牙膏等日化产品占比超过40% [119] 产业带动与政策支持 - 南药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支柱,德庆县巴戟天种植带动2.3万农户增收,防城港市肉桂产业覆盖农户10.6万人,文山州三七产业带动就业32万人 [120][121][122][123]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将南药产业发展列为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建成一批南药重点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南药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125][126] - 全国已建立南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培育南药新品种156个,科技创新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129][130]
云南白药(000538):2025三季报业绩点评:业绩整体表现稳健医药工业维持正增长
银河证券· 2025-11-05 10:18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报告认为云南白药是国内中药龙头企业,短中长期布局清晰,战略定力强,近年来维持高分红比例 [3]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06.54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为47.77亿元,同比增长10.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5.50亿元,同比增长6.68% [3]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3.97亿元,同比减少0.66%;归母净利润为11.44亿元,同比增长0.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89亿元,同比减少3.61% [3] 分业务表现 - 医药工业实现正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收入达115.82亿元,同比增长8.48%,营收占比为38% [3] - 药品事业群收入47.51亿元,同比增长10.8%,核心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14.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20.9% [3] - 健康品事业群营业收入34.42亿元,同比增长9.46%,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 [3] - 中药资源事业群实现对外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6.3% [3] - 省医药实现收入121.64亿元,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增长17.75% [3] 研发与创新布局 - 公司以中药为基本盘,布局新药研发,拥有中药大品种160个,开展项目37个 [3] - 创新中药开发方面,全三七片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全部704例入组;附杞固本膏完成Ⅲ期临床全部15家研究中心启动,入组180例 [3] - 在核药领域布局创新药,INR101用于PET/CT显像诊断可疑前列腺癌,已启动Ⅲ期临床,入组60例受试者;INR102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Ⅰ期临床研究中心已启动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13亿元、439亿元、4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6%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57亿元、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7%、9% [3] - 预计2025-2027年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9倍、18倍、16倍 [3] - 财务模型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为41,333百万元,毛利率为28.5%,摊薄每股收益为2.97元 [4][6]
“卖得多却赚得少”,云南白药六成收入来自低毛利商业,牙膏贡献健康品93%收入
华夏时报· 2025-10-13 17:55
财务表现与盈利质量 - 2025年中期公司营业收入微增3.92%,但归母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达到13.93% [2] - 利润增长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支撑,其中政府补助2.02亿元,金融资产收益1.49亿元,合计贡献归母净利润的5% [3][4] - 扣非净利润增速为10.40%,低于归母净利润增速3.53个百分点,且相较于2024年同期,扣非净利润增速下滑4个百分点,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减弱 [4] 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销售,2025年上半年商业销售收入127.0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59.78%,但该部分毛利率极低,仅为6.06% [6][7] - 工业销售收入85.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0.01%,毛利率高达67.9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3% [6][7] - 专家指出公司业务模式类似超市,流水大但利润薄,长期依赖低毛利商业板块将限制利润增长 [8] 健康品业务与增长挑战 - 健康品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营收34.42亿元,同比增长9.46%,其中牙膏产品贡献约32.25亿元,占该事业群营收比重高达93% [10] - 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产品防脱洗发品牌养元青收入仅为2.17亿元,增速从2024年的30.3%大幅放缓至11% [10] - 其他新品如漱口水、皮肤护理等收入规模微不足道,占比不足1%,多元化布局成效甚微 [10] 战略方向与专家建议 - 专家建议公司应借鉴片仔癀模式,提高高毛利工业业务比重,将商业板块转型为工业产品的分销渠道,实现协同 [8] - 通过研发创新药、二次开发中药或拓展健康品来提升高毛利产品收入占比是可行路径 [8] - 公司布局的医美、中药创新药等领域虽具潜力,但面临市场竞争激烈、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等挑战,短期内难以快速突破 [11]
云南白药:2025年上半年健康品事业群实现营业收入34.42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3 20:40
健康品业务表现 - 健康品事业群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42亿元 同比增长9.46% [1] - 养元青洗护产品同期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 同比增长11% [1] 市场地位与产品认可 - 云南白药牙膏2025年上半年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首位(尼尔森零售研究数据) [1] - 养元青在2025年"618"期间蝉联天猫国货防脱洗发水品牌第一名(商指针数据) [1] - 养元青凭借特妆证和发明专利双认证 荣获ICIC2025AWARDS"科技创新头护产品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