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板材(000761)

搜索文档
本钢板材(000761) - 2025年6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9 15:46
资产置换情况 - 交易方案需进一步论证和协商,交易标的资产范围、价格等未确定,确定后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存在方案调整、中止或取消的可能 [1] 原材料自给率 - 铁矿原材料在集团采购比例约为 60%,焦煤焦炭以国矿长协煤采购为主,补充来源为地方煤、统购统销,产地包括山西、黑龙江、内蒙、河北等 [1] 销售网络布局 - 国内销售布局覆盖东北、华北、中西部、华东、华南五大区域公司和沈阳、大连、本溪、天津四家剪切加工配送中心,销售网点覆盖主要经济发达地区;外销由本钢国贸公司代理,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未来将发挥差异化、装备和品牌优势,将汽车钢、能源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线材)、高端特钢作为战略产品,家电用钢、集装箱用钢、高强钢等作为重点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 [2] 中高端市场培育进展 - 成立产销研技术服务组,深入区域和重点企业,为新产品开发提供渠道支撑 [2] - 与高校、研究院合作,提早介入新产品新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2] - 利用鞍钢集团战略合作资源,进入全新领域和行业,为新品种开发创造条件 [2]
本钢板材(000761) - 2025年6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6 16:14
分组1:生产经营目标 - 公司2025年规模铁1009万吨、钢1055万吨、商品材1424万吨 [1] 分组2:原燃料应对措施 - 加强原燃料供给和市场需求分析研判,构建采购模型,把控采购时机,调整采购策略 [1] - 加强原燃料供应战略合作,巩固拓展国内采购渠道,聚合资源,形成供应链安全保障格局,提升规模采购价格优势 [1] - 优化生产炉料结构,调整采购结构,强化对标挖潜,优化配煤配矿结构,降低成本,控制库存,减少价格波动影响 [1] 分组3:同业竞争解决办法 - 鞍钢集团承诺5年内并力争更短时间,按证券监管部门要求,在合法合规及维护股东利益原则下,运用资产重组等方式推进业务整合解决问题 [1][2] 分组4:资产置换情况 - 交易方案需论证协商,标的资产范围、价格等未确定,确定后再开董事会审议,存在方案调整、中止或取消可能 [2]
本钢板材(000761)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踪评级报告
2025-06-03 16:46
评级与股权 - 本钢板材主体评级为AA+,“本钢转债”评级为AAA[5][12][65] - 截至2025年3月末,本钢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7.95%股权,通过本溪钢铁间接持有公司58.65%股份[22] 财务数据 - 2024年本钢板材总资产458.16亿元,所有者权益124.99亿元,总负债333.17亿元[8] - 2024年本钢板材营业总收入512.66亿元,净利润 - 49.60亿元,营业毛利率 - 6.69%[8] - 2024年本钢板材资产负债率72.72%,总资本化比率66.20%[8] - 2025年一季度本钢板材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 4.17亿元[8][50] - 2024年本钢集团总资产1285.33亿元,所有者权益285.96亿元,总负债999.37亿元[9] - 2024年本钢集团营业总收入615.33亿元,净利润 - 76.93亿元[9] - 本钢转债发行金额为68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债券余额为56.31亿元[12] - 2022 - 2025年3月,总债务从154.13亿元增至257.73亿元,短期债务占比从45.58%增至59.42%[50] - 2022 - 2025年3月,所有者权益合计从193.74亿元降至117.65亿元,资产负债率从56.42%升至74.65%[50] - 2022 - 2025年3月,存货从84.64亿元降至72.57亿元,应收账款从8.97亿元降至5.94亿元[50] - 2025年预测总资本化比率为72.78% - 75.75%,2023年实际为52.79%,2024年实际为66.20%[56] - 2025年预测总债务/EBITDA为 - 21.99 - - 22.89,2023年实际为61.48,2024年实际为 - 8.85[56] - 2025年3月末货币资金为216,253.88万元,较2024年的245,388.85万元有所下降[75] - 2025年3月末应收账款为59,351.31万元,较2023年的132,934.71万元大幅减少[75] - 2025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为1,233,778.39万元,较2024年的5,126,636.15万元下降[75] - 2025年1 - 3月净利润为 - 74,684.18万元,亏损状态持续[75] - 2025年3月末资产负债率为74.65%,较2022年的56.42%上升[75] - 2025年3月末总资本化比率为68.66%,较2022年的44.31%上升[75] - 2025年3月末短期债务/总债务为59.42%,较2022年的45.58%上升[75] - 2025年1 - 3月经营性业务利润为 - 71,656.09万元,亏损状态持续[75] - 2025年3月末存货为725,748.21万元,较2022年的846,372.85万元有所下降[75] - 2022 - 2025年3月资产总计分别为123.59亿、125.11亿、128.53亿、127.41亿元[76] - 2022 - 2025年3月总债务分别为76.46亿、86.64亿、89.69亿、90.15亿元[76] - 2022 - 2025年3月营业总收入分别为77.18亿、69.86亿、61.53亿、14.27亿元[76] - 2022 - 2025年3月净利润分别为1.47亿、 - 20.40亿、 - 76.93亿、 - 10.58亿元[76] - 2022 - 2025年3月营业毛利率分别为7.93%、5.62%、 - 0.92%、1.98%[76] - 2022 - 2025年3月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22%、79.17%、77.75%、78.37%[76] - 2022 - 2025年3月总资本化比率分别为72.23%、79.34%、79.52%、80.34%[76] - 2022 - 2025年3月短期债务/总债务分别为57.84%、50.93%、53.10%、56.87%[76] - 2022 - 2025年3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25亿、3.93亿、4.18亿、0.03亿元[76] - 2022 - 2025年3月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21.94、99.93、61.84、42.55(年化)[76] 产能与产量 - 截至2025年3月末,生铁、粗钢和钢材的年产能分别为1051万吨、1335万吨和2428万吨[25] - 2024年生铁产量988万吨,粗钢产量1072万吨,钢材产量1970万吨[26] - 2025年1 - 3月生铁产量259万吨,粗钢产量269万吨,钢材产量506万吨[26] - 2024年钢材产量中,热轧产品1358万吨,冷轧产品(含镀锌)572万吨,特钢产品40万吨[26] - 2025年1 - 3月钢材产量中,热轧产品345万吨,冷轧产品(含镀锌)146万吨,特钢产品15万吨[26] 销售与市场 - 2024年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30.76%,2025年一季度战新产品占比提升至10.07%[28][29] - 2024年产销率达100%,直销比例提升至88.78%,战略客户销售占比提升至17.02%[29] - 2024年钢材出口结算量为320万吨,当期出口金额占比为17.76%[29] - 2024年人均产钢量约1,204.49吨,同比提升6.03%[32] - 2024年公司向本钢矿业采购铁矿石占当年采购量的42.96%[34] - 2024年冷轧产品销量提升带动钢材总销量保持小幅上升态势[29] - 2024年以来公司各产品销售价格下挫,钢铁主业亏损面大幅走阔[30] 其他 - 信永中和已连续5年为本钢集团提供审计服务,2023年本钢集团改聘立信为审计机构[11] - 2023年公司拟与本溪钢铁进行资产置换,截至2025年5月20日交易要素未确定[24] - 截至2024年末,本钢集团下属子公司铁精粉年产能达960万吨[32] - 2024年公司在岗员工约0.89万人[32] - 2024年受理专利数量311件,其中海外专利受理20件;授权专利数量101件,其中发明专利32件[29] - 2022 - 2024年吨钢综合能耗从575.92 Kgce降至560.89 Kgce,吨钢新水耗量从2.40 t降至2.33 t[40] - 截至2024年末部分在建和拟建项目预计总投资11.74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1.79亿元,2026年计划投资7.19亿元[41] - 2024年度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76亿元[43] - 2020年6月发行“本钢转债”,募集资金68.00亿元,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47.62亿元,闲置补充流动资金余额18.60亿元[59] - 2024年8月15 - 21日本钢转债持有人回售有效申报40张,回售金额4,019.56元[60] - 截至2024年末“本钢转债”尚未转股额占发行总额比例为82.81%[66]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获得综合授信额度405.81亿元,未使用授信余额247.69亿元[47]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受限资产10.08亿元,占总资产的2.17%[51] - 公司近年营业收入占本钢集团营业总收入80%以上[58] - 公司于2025年4月完成工商变更办理工作[70]
本钢板材(000761)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2025-05-19 16:0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与本溪钢铁进行资产置换,置入矿业公司100%股权,置出部分资产及负债[4] - 2023年3月披露筹划提示性公告,6月通过预案并签框架协议[4][5] - 截至2025年5月,交易方案待论证,标的资产等未确定[9] 其他新策略 - 交易或致关联销售比例大增,公司或依赖控股股东及关联方[3] - 交易不排除方案调整、中止或取消可能[3]
利好突袭!刚刚,涨停潮!
天天基金网· 2025-05-19 13:46
政策影响 - 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 [2][4] -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无需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议,证监会5个工作日内作出注册决定 [4] - 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延长至48个月 [4] - 调整财务状况变化、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要求,提高包容度 [5] 市场表现 - 并购重组概念股集体走强,金利华电、光智科技等斩获20cm涨停 [2][4] - 创投概念股大幅走强,综艺股份、九鼎投资等涨停 [4] - ST板块逆势走强,近20股涨停 [4] 数据变化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 [7] -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超600单,同比增长1.4倍,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同比增长3.3倍 [8] - 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1.6倍 [8] 投资方向 - 科创龙头做优做强,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 [9] - 传统板块产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偏低领域并购重组意愿较强 [9] - 央国企市值管理意愿提升,并购重组成为重要方向 [9] - 未上市企业选择并购重组作为发展方向 [9] 核心趋势 - 央国企整合与"硬科技"并购成为本轮并购重组浪潮两大核心趋势 [2][9] - 央国企并购重组主线:破净国企、解决同业竞争国企、资产证券化率低国企 [10] - "硬科技"并购重组主线:产业链链主型企业、细分龙头、公开披露并购意向企业 [10]
利好突袭!刚刚,涨停潮!
券商中国· 2025-05-19 11:40
并购重组政策调整 - 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 [1][3] - 新设重组简易审核程序,适用该程序的交易无需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审议,证监会5个工作日内作出注册决定 [3] - 延长分期支付股份对价的注册决定有效期至48个月 [3] - 调整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监管要求,从"改善财务状况"等调整为"不会导致财务状况重大不利变化或新增重大不利影响" [4] - 明确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被吸并方控股股东锁定期6个月,构成收购的锁定期18个月,其他股东不设锁定期 [4] 市场反应 - 并购重组概念股集体走强,金利华电、光智科技等斩获20cm涨停,十余只个股涨停,阳谷华泰大涨超14% [1][3] - 创投概念股大幅走强,综艺股份、九鼎投资等涨停,ST板块近20股涨停 [3] - 政策发布后市场信心提振,并购积极性有望提升,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4] 政策效果数据 - 2024年9月"并购六条"发布后,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 [6] - 今年以来已披露资产重组超600单,同比增长1.4倍,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同比增长3.3倍 [7] - 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同比增长11.6倍 [7] 投资方向 - 科创龙头做优做强,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 [8] - 传统板块产业整合,行业集中度偏低领域并购意愿较强 [8] - 央国企市值管理意愿提升,并购重组成为重要方向 [8] - 未上市企业选择并购重组作为发展方向 [8] - 央国企整合与"硬科技"并购成为两大核心趋势,央国企主导并购浪潮,"硬科技"企业获政策优先支持 [8][9] 潜在并购标的筛选逻辑 - 央国企主线:破净国企、解决同业竞争国企、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低的国企 [9] - "硬科技"主线:重点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平台化布局细分龙头、公开披露并购意向的企业 [9]
本钢板材(000761):精品汽车钢行业领先 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15 18:33
公司概况 - 公司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炼铁、炼钢等于一体,钢铁技术装备达世界先进水平 [1] - 具备最宽幅、最高强度汽车用冷轧板和镀锌板的生产能力,代表鞍钢集团汽车板最高水平,是国内一流优特钢战略基地 [1] - 年产能:生铁1034万吨、粗钢1280万吨、热轧材1595万吨、冷轧材617万吨、特钢材140万吨 [1] - 2024年实际产量:热轧776.5万吨、粗钢1072.3万吨、生铁988.1万吨、冷轧543.4万吨、特钢39.4万吨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10余个领域 [1] 资产重组进展 - 2023年6月披露重大资产置换预案,拟与本溪钢铁集团进行资产置换 [2] - 拟置入资产为本溪钢铁(集团)矿业100%股权,拟置出资产为上市公司除保留资产及负债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 [2] - 资产差额将通过现金补足,交易方案仍在论证协商中,存在不确定性 [2] 数字化转型 - 2024年"智慧指数"提升31.7%,由规范级跃升至集成级 [3] - 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推进行车无人化及车间智能化建设 [3] - 机器换人率从9%提升至28%,操作室集中化率从0提升至42% [3] - 关键工序自动控制实现率达96%,投入光整AI智能模型提升效率与质量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4.17亿元、447.63亿元、453.18亿元,同比增速-13.36%、0.78%、1.24% [3] - 同期归母净利润预计0.33亿元、1.07亿元、1.42亿元 [3]
百年钢企逐“绿”行(深度观察·绿色转型新看点)
人民网· 2025-05-03 06:00
绿色转型路径 - 公司全面推进"绿钢"生产,通过"电炉+转炉"路径生产的汽车钢可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6类产品已获低碳排放碳足迹核算证书[11][13][14] - 公司探索短流程低碳冶金工艺,2023年底组建攻关团队,首批340吨两炉连浇汽车用钢试验成功,下一步将开发低碳高炉路径和氢基竖炉路径[13][15] - 公司规划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30年突破前沿低碳冶金技术,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目标成为首批碳中和大型钢企[15] 清洁能源布局 - 公司开发辽宁省最大分布式光伏项目,年供绿电1000万千瓦时,减碳9771吨,全部绿电项目实施后自发绿电比例将达4.8%[13][14] - 公司具备100兆瓦分布式光伏建设潜能,北方恒达光伏项目2024年6月并网发电,3个月即达产达效[13][14] - 公司规划71项重点节能项目,"十四五"期间投资超50亿元,包括CCPP机组回收冶炼煤气技术[18] 超低排放改造 - 2021-2025年环保投入约127亿元,较前五年增长近5倍,完成上百项超低排放项目,2024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同比降33%、23%、10.5%[16][17] - 建成封闭式"智慧料场"实现全封闭自动化作业,大宗原料筒仓棚封贮存,皮带通廊全封闭配套除尘设施[16] - 清洁运输比例超80%,投运东北首座光储充重卡换电站,换电流程仅需3.5分钟[17][18] 生态修复成果 - 南芬露天铁矿投资3400万元完成132公顷复垦,累计复垦绿化面积达676公顷,采用阶梯种植法在碎石坡种植刺槐[19][21] - 矿区打造3.1公里游览路线获批3A景区,包含矿机公园、文化广场等景点,2024年6月以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20][21] - 厂区绿化覆盖率从不足8%提升至20%(板材)和19%(北营),拆除废旧建筑3.1万平方米,形成"厂在林中"景观[21] 技术赋能减碳 - 公司上线碳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电镀锌等产品碳足迹可视化,未来将实现钢卷下线实时生成碳标签功能[14] - 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开发高强度、长寿命材料减少用户端钢材用量,推进全社会层面降碳[14] - 烧结机头配套脱硫脱硝设施,炼钢区域建设三次除尘系统,采用干雾抑尘装置替代传统洒水喷淋[16][17]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冷轧总厂总工程师刘晓峰:给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
人民日报· 2025-04-29 10:01
公司技术突破与生产优化 - 公司成功实现1 3米宽、强度超1000兆帕超高强钢的批量化稳定生产 生产效率比3周前提高50%以上 [1] - 超高强钢轧制难度大 钢带更硬、更脆、更易断 技术团队通过持续优化原料硬度和轧制压力解决生产挑战 [1] - 从2023年产品研发试制到2024年下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技术端、生产端、原料端协同优化关键数据 [1] - 公司实现世界最宽幅2150毫米汽车板高效稳定生产 并解决冷轧热冲压成型高强度钢稳定焊接难题 [1] 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 - 集中控制中心一期2023年9月投入使用 将4条生产线、28个点位的操作功能集中化管理 实现数据协同共享 [2] - 智能化改造带动产线劳动生产率提高65% 产品合格率提升10% 能源消耗降低30% [2] - 公司参与第三冷轧厂集中控制中心二期项目开发 持续推进钢铁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2]
本钢板材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现金流及债务状况需关注
证券之星· 2025-04-29 07:01
经营业绩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23.38亿元,同比下降16.87% [1] - 归母净利润为-7.66亿元,同比上升14.87% [1] - 扣非净利润为-7.69亿元,同比上升15.98% [1] - 整体业绩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有所收窄 [1] 盈利能力 - 公司毛利率为-3.5%,同比减少21.47% [2] - 净利率为-6.05%,同比减少3.07% [2] -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弱,附加值不高 [2]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为2.76亿元 [3] - 三费占营收比为2.24%,同比增加0.92% [3] - 总体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 资产与负债 - 货币资金为21.63亿元,同比增加14.91% [4] - 应收账款为5.9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06% [4] - 有息负债为104.9亿元,同比增加18.19% [4]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2.6% [4] 现金流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1元,同比减少182.18% [5] - 货币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为10.24% [5]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为10.58% [5] - 现金流压力较大,状况不容乐观 [5] 分红与融资 - 累计融资总额为139.88亿元 [6] - 累计分红总额为91.75亿元 [6] - 分红融资比为0.66,回报股东表现较为积极 [6] 总结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业绩下滑,盈利能力较弱 [7] - 现金流及债务状况需引起重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