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达兴业(002002)
搜索文档
广州圆大厦13.6亿首拍无人报名,将二次挂拍
财经网· 2025-11-11 21:06
资料显示,2025年10月28日,广东兴业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公告,定于2025年11月13日10时至 2025年11月14日10时止(延时的除外)第一次公开竞价处置广东兴业国际实业有限公司重整投资权益。 根据法拍平台信息,该项目具体标的物包括2宗土地使用权、3项不动产,以及固定资产。标的主要资产 正是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该项目评估价近17亿元,打8折后以13.6亿元起拍。 根据处置人要求,竞买人报名需缴纳6798万元保证金,并于11月11日18时前提交相关资料。截至11月11 日18时,该挂拍项目已吸引了超2万人次围观,但未有人报名。 【#广州地标铜钱大厦挂拍15天无人报名#】10月底,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在阿里法拍平台挂拍,以 13.6亿元起拍,引来网友关注。半个月过去,截至11月11日18时,平台显示无人报名。据极目新闻此前 从管理人处获悉,若无人报名,将进行第二次挂拍。 据媒体报道,广州圆大厦由鸿达兴业集团自2010年起兴建,历时三年于2013年12月16日全面竣工,2015 年正式投用。大厦高138米,共33层,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外圆直径146.6米,内圆直径47米, 是 ...
曾被网友评为“最丑建筑”,广州地标建筑“铜钱大厦”挂拍15天无人报名
第一财经· 2025-11-11 19:51
10月底,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在阿里法拍平台挂拍,以13.6亿元起拍,引来网友关注。半个月过 去,截至11月11日18时,平台显示无人报名。据 极目新闻此前从管理人处获悉,若无人报名,将进行第 二次挂拍。 2025.11. 11 本文字数:1180,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来源 | 极目新闻、 南方都市报、 锦观新闻 封图来源 | 阿里法拍平台 据媒体报道,广州圆大厦由鸿达兴业集团自2010年起兴建,历时三年于2013年12月16日全面竣工, 2015年正式投用。大厦高138米,共33层,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外圆直径146.6米,内圆直 径47米,是当时全球最大最圆的建筑。 广州圆大厦是广州最具争议的地标建筑,公开资料显示,该大厦总投资为10亿元,2013年,该建筑曾 花10万元公开征集名字,最终取名"广州圆大厦"。其通体金色,形似"铜币",与珠江水里的倒影形 成"8"字,寓意交易风生水起。民间称其为"铜钱大厦",因公众认为其审美"俗气",一度被网友评 为"最丑建筑"。 资料显示,2025年10月28日,广东兴业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公告,定于2025年11月13日10 时至2025年11月14日 ...
太惨了,从上市跌到退市,最后一天封死跌停,股价锁定0.58
搜狐财经· 2025-11-11 01:47
2024年1月18日,ST鸿达(原证券代码:002002)在A股的旅程画上了句号。 当天,其股价定格在0.58元,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触及了交 易类强制退市红线。 对于持有的投资者而言,A股市场的煎熬似乎结束了,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仅仅是"跌停马拉松"的上半场。 令人窒息的一幕发生在退市之后。 当鸿达兴业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老三板")挂牌交易后,其股价并未止跌,反而开启了新一轮的一字 跌停。 根据相关报道,其在老三板累计经历了多达36个一字跌停,股价从退市时的0.58元一路暴跌至最低0.12元。 这意味着,即使在退市最后一天"抄底"的投资 者,其资产也面临着再次腰斩甚至更大幅度的缩水。 鸿达兴业的前身是江苏琼花,2004年6月25日就在深交所上市。 它曾是扬州市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PVC片材和板材,甚至一度为第二代身份证提 供基材,是市场关注的"明星股"。 2011年,广东鸿达兴业集团入主后,将上市公司更名为鸿达兴业,并向其注入了氢能源等热门资产,公司一度转型为"大型氢能源新材料综合产业上市公 司",还号称投资建设了中国首座民用液氢工厂。 在2015年A股大牛市中,其 ...
投行排雷|第一创业沦为唯一被立案投行 保荐标的频现带病闯关 去年3家IPO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全部“大变脸”
新浪证券· 2025-11-10 20:59
A股IPO及再融资监管环境 - 近两年A股IPO及再融资基调为“全流程严监管”与“精准化促畅通”相结合 [1] - 监管层通过提高上市标准、强调“申报即担责”、提升现场检查比例来压实发行人与中介机构责任 [1] - 明确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企业发展 例如科创板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 [1] - 在IPO标准提高背景下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 并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流程 [1] 一创投行被立案及鸿达兴业项目问题 - 2025年以来 因投行业务被证监会立案的券商为第一创业证券子公司一创投行 [2] - 一创投行因在鸿达兴业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被立案 [3] - 鸿达兴业擅自改变2019年可转债募资用途金额达16.91亿元 占募资净额24.15亿元的70% [3][5] - 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 鸿达兴业虚增营业收入合计35.0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合计40.78亿元 [3] - 2020年、2021年、2022年虚增利润总额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比例分别为94.11%、94.42%、618.7% [3] - 鸿达兴业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涉及金额27.14亿元 占2020年净资产的36.12% [4] - 鸿达兴业可转债出现无法兑付回售本息问题 构成实质性违约 金额累计约2.7亿元 [5][9] 一创投行其他问题项目 - 保荐的*ST东通2019-2022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022年定增构成欺诈发行募资22亿元 [2][12] - 保荐的新锦动力定增项目中 未及时向交易所报送相关会后事项材料和专项意见 [12] - 保荐的广州聚合新材料北交所上市项目中 未充分披露并及时报告订单签订异常情况 [12] - 2024年保荐的3家IPO企业 在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或由盈转亏 [14][15] - 四川六九一二通信技术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35%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24亿元 [14] - 康农种业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1.79%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13亿元 [14] - 云星宇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5.44%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63.05% [15] 一创投行在审项目风险 - 截至2025年11月9日 一创投行在审股权投行项目仅有2家北交所IPO项目 [13] - 保荐的定西高强存在未给近百名员工足项缴纳“五险一金”的合规问题 [13] - 保荐的金万众研发费用三年累计仅1554万元 研发费用率仅为同行均值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 [13] - 保荐的山东佳能科技撤回上市申请 其2021年净利润从1808.43万元下调至705.87万元 调减幅度60.96% [13] 投行赔付案例参考 - 中信建投在紫晶存储案中联合其他中介设立专项赔付基金 完成约10.86亿元赔付 [7] - 东兴证券在泽达易盛案中与其他中介机构共同筹措3.4亿元赔付资金 [7] - 五矿证券在*ST广道事件中 于立案调查阶段联合其他中介设立2.2亿元先行赔付基金 [7] - 鸿达兴业股价在2020年1月6日至2023年9月22日期间暴跌50% 市值蒸发约60亿元 [8]
广州知名大厦,为还债再被拍卖!起拍价13.6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11-07 00:13
在正式投用的10年间,前5年外观争议缠身,后5年债务缠身,乃至在10年后被第三次上架拍卖。 可能是全球最大最圆的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近期被挂上阿里拍卖破产强清平台,打八折后以13.6亿元起拍,等待新的主人到来。 | 距开始 | 06 天 12 时 19 分 23.3 秒 (2025-11-13 10:00开拍) | | | | --- | --- | --- | --- | | 起拍价 | 1,359,723,468.8 元 | | | | ■ 成交后,需另付软件服务费(成交价的0.5%) 查看详情 >> | | | | | 出价 | 0 | | 即将开始 | | 1,359,723,468.8 | | | | | 提交资质报名 | | | | | 提醒:您还没有报名,报名成功后才能出价 | | | | | 阿里资产 | 0 人报名 285 人设置提醒 12611 次围观 | | | | 保证金:¥67,986,173 查看如何支付 推荐:银行专用款项 | | | | | 起拍价:¥1,359,723,468.8 | 班估价:¥1,699,654,336 | 竞价周期:1天 | | | 加价幅度:¥1,0 ...
【焦点债券与舆情分析解读周报】可转债项目持续督导未尽责 第一创业投行子公司被证监会立案(2025年10月27日-10月31日)
新华财经· 2025-11-06 00:17
文章核心观点 - 本周市场舆情焦点高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多家房企披露新增重大债务违约、诉讼及被执行信息,行业持续面临严峻的流动性压力 [17] - 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涉及信息披露违规及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等 [1][8][9][11][17] - 债券市场方面,部分债券通过展期或重组寻求风险化解,同时出现个别债券取消发行案例 [12][13][14][15][16] 房地产行业风险事件 - 融侨集团未能如期偿还金融机构贷款本金余额42.84亿元,商业承兑汇票违约金额2063.62万元,累计诉讼仲裁金额约37.71亿元 [2] - 正荣地产新增重大被执行信息,标的金额3.74亿元,公司存在债务逾期及失信被执行人等风险问题 [3] - 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合计654.56亿元,其中境外债券未支付本金22.44亿美元,境内债券未支付本金164.63亿元,公司及子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4] - 旭辉集团子公司债务逾期规模合计13.80亿元,涉及13家主体,公司存续信用类债券已通过展期或重组方案 [5] - 绿地集团及子公司在2025年10月1日至20日期间新增诉讼1344件,累计金额63.81亿元,公司新增失信被执行人信息 [6] - 广州合景集团新增未能清偿到期债务16.30亿元,并存在新增重大诉讼,标的金额分别为8.21亿元和3.85亿元 [10] - 41家上市房企2025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占比超过五成,亏损金额合计872.16亿元 [17] 金融机构及监管动态 - 第一创业证券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因在鸿达兴业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立案 [1][11] - 泛海控股因未及时披露2022年59.43亿元及2023年26亿元的到期债务违约,被北京证监局罚款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处以罚款 [8] - 西安建工因2024年半年报受限货币资金信息不准确及未及时披露债务逾期等,受到交易商协会诫勉谈话并责令整改 [9] - 鸿达兴业在2019年可转债发行后存在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16.91亿元,以及在2020年至2023年间合计虚增利润总额40.78亿元的行为 [17] 债券市场情况 - 融信投资6只债券的偿债资金尚未到位,债券持有人会议已通过增加宽限期的议案 [12] - 融侨集团两只债券完成第三次展期,到期日从2026年11月30日调整至2027年8月31日 [13] - 安徽建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取消发行一只3年期、计划发行5亿元的中期票据 [14][15] - 本周无评级下调事件发生 [16] 其他公司事件 - 中航产融无法按时披露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表 [7]
IPO月报|第一创业投行前十月承销“颗粒无收” 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遭立案
新浪证券· 2025-11-03 11:57
2025年10月A股IPO市场概况 - 10月份共有10家A股IPO企业上会接受审核,全部过会,包括二次上会的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泰金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10月份仅有2家企业终止IPO进程,终止数量创下年内新低,连续四个月为个位数 [2] - 10月份共有9家企业成功IPO,合计募资128.69亿元 [1] - 2025年1-10月份,共有87家企业成功在A股IPO,合计募资901.72亿元,34家券商瓜分承销额 [1] 10月IPO终止案例分析 - 10月份终止IPO的两家企业分别是北京昆仑联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保荐券商分别为东方证券和申港证券 [2] - 昆仑联通主营业务为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等,曾于2023年6月递交主板IPO申请并于2024年3月撤回,此次是二次IPO折戟 [2] - 交易所对昆仑联通业绩真实性发出重点问询,包括收入增长真实合理性等,其大客户FORTUNE GLOBAL存在疑点 [3] - 昆仑联通及保荐券商东方证券因信披违规和未勤勉尽责收到警示函 [4] - 株洲科能拟科创板上市,主营稀散金属元素及其氧化物,其科创属性备受质疑,研发投入累计8,496.15万元,刚满足新规要求 [5] - 株洲科能原保荐券商招商证券因辅导工作安排与公司上市计划存在分歧而终止合作,后变更为申港证券 [5] 10月IPO发行情况 - 10月份9家IPO企业中,西安奕材-U实际募资金额最高,为46.36亿元;长江能科实际募资最低,为1.84亿元 [7] - 募资额超10亿元的企业还包括禾元生物-U(25.99亿元)、马可波罗(16.43亿元)和必贝特-U(16亿元) [8] - 西安奕材-U、禾元生物-U、必贝特-U等3家公司皆未盈利,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上市公司 [8] - 道生天合发行费用率为12.89%,高于募资额相近的超颖电子(10.43%),其审计及验资费为1,920万元,费用率达2.43% [8][9] - 道生天合发行市盈率为29.05倍,高于行业市盈率均值27.9倍,是10月唯一发行市盈率超行业均值的公司 [9] - 道生天合在IPO前有"清仓式分红"争议,2021-2023年现金分红合计2.5亿元,占同期扣非净利润之和的81.17%,后通过调整报告期规避审核红线 [10] 券商承销业务表现 - 2025年1-10月,中信证券以128.27亿元承销额位居榜首,承销12家;若合并计算,国泰海通以131.91亿元排名第一,承销13家 [12][14] - 从承销保荐收入看,中信证券以6.44亿元排名第一,合并后的国泰海通以6.11亿元紧随其后 [14] - 第一创业、东莞证券、东吴证券在2025年前10个月IPO承销额皆为0,而2024年同期表现良好 [1][15] - 东莞证券2024年1-10月承销3家IPO项目,累计承销额6.7亿元;东吴证券承销2家,累计承销额5.74亿元 [15] - 一创投行2024年1-10月承销3家IPO项目,累计承销额10.71亿元,但2025年未开张,且因在鸿达兴业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未勤勉尽责被立案 [15] - 鸿达兴业存在擅自改变16.91亿元募集资金用途、虚增营业收入35.0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0.78亿元及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等问题 [16][17] - 一创投行作为鸿达兴业持续督导券商,未发现其违规使用募资、财务造假等问题,持续督导有形同虚设之嫌 [17]
知名证券公司旗下子公司被立案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1:55
监管立案事件概述 - 第一创业证券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因在鸿达兴业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1] - 立案所涉事件是子公司一创投行历史可转债项目 目前第一创业及子公司一创投行的经营情况正常[1] - 一创投行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 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9] 鸿达兴业可转债项目详情 - 2019年12月鸿达兴业公开发行2426.78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 每张面值100元 发行总额24.27亿元 债券简称"鸿达转债"[5] - 一创投行为鸿达转债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5] - 2024年3月鸿达兴业因触及"1元退市"被深交所摘牌 退市后深交所协调确定一创投行为主办券商和可转债受托管理人[5] 鸿达兴业违法违规事实 - 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涉及金额16.91亿元 资金主要被控股股东鸿达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6] - 通过虚增营业收入 虚减营业成本等方式虚增利润总额 2020-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35.05亿元 虚增利润总额40.78亿元[6] - 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涉及金额27.14亿元 占2020年经审计净资产36.12%[6] - 未及时披露子公司到期未归还贷款涉及的担保金额17.94亿元[6] 鸿达兴业退市及处罚情况 - 2024年1月鸿达兴业股票收盘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触发强制退市 2024年3月18日正式摘牌[8] - 江苏证监局对鸿达兴业及8名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5780万元 其中鸿达兴业被罚1850万元[1][8] - 实控人周奕丰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财务总监林桂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1][8] 一创投行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一创投行完成70单债权融资项目 总承销金额252.74亿元 同比增长296.64%[9] - 2025年前三季度第一创业实现营业收入29.85亿元 同比增长24.32% 归母净利润7.71亿元 同比增长20.21%[9] - 投行业务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97亿元 同比增长15.13% 占公司总收入比重6.60%[9] 行业影响分析 - 本次立案调查源于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 为其他券商敲响警钟[1] - 事件将推动行业强化执业质量管控 切实做好持续督导工作[1]
连续多年财务造假、虚增利润40亿元等,上市公司遭重罚后退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22:05
立案调查事件概述 - 第一创业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其在鸿达兴业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被立案 [1] - 立案所涉项目为历史项目,一创投行在该项目中获得承销保荐收入1132.08万元 [2] - 第一创业回应称公司及子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将积极配合调查 [1][2] 涉事项目(鸿达兴业可转债)违规细节 - 鸿达兴业2019年12月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总额24.27亿元,一创投行为保荐机构 [4] - 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7月23日期间,鸿达兴业擅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涉及金额16.91亿元,资金主要被控股股东鸿达集团及其关联方占用 [4] - 公司未在2019年至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及相关专项报告中如实披露募集资金真实使用情况,导致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4] - 2020年公司以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名义转出8.48亿元,2022年通过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经多次循环虚假归还至募集资金账户 [5] 鸿达兴业财务造假与处罚结果 - 2020年至2023年间,鸿达兴业通过虚增营业收入、虚减营业成本和费用等方式合计虚增利润总额40.78亿元,虚增营业收入35.05亿元 [5] - 2020年至2022年虚增利润总额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比例分别为94.11%、94.42%、618.70%,2023年上半年为12.84% [5] - 鸿达兴业于2024年3月被深交所终止上市并摘牌 [6] - 江苏证监局对鸿达兴业及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款5780万元,其中公司被罚1850万元,实控人周奕丰被罚2200万元并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6] 第一创业经营与业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5亿元,同比增长24.32%,实现归母净利润7.71亿元,同比增长20.21% [2] - 前三季度投行业务实现收入1.97亿元,同比增长15.13%,占公司总收入的6.60% [2] - 一创投行正聚焦北交所IPO业务,2025年上半年成功申报1单北交所IPO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末北交所IPO在审项目共计2单 [3] 行业监管信号 - 监管在严惩发行主体后启动“倒查”问责机制,指向未能有效履行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释放中介机构必须压实责任、扮演好“看门人”角色的强烈信号 [6]
证监会立案调查一创投行!给这类中介机构敲响警钟
上海证券报· 2025-11-01 14:16
监管立案事件 - 第一创业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于2025年10月31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其在鸿达兴业2019年可转债项目中涉嫌持续督导业务未勤勉尽责 [1] - 立案调查核心事由为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体现了监管压严压实保荐机构责任的导向 [1][11] - 一创投行表示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目前第一创业及一创投行经营情况正常 [2] 鸿达兴业可转债项目风险 - 鸿达兴业于2019年12月16日公开发行可转债2426.78万张,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24.27亿元,期限6年 [3] - 截至2024年3月18日,鸿达转债剩余金额为3.37亿元,一创投行为该债券的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 [3] - 根据条款,可转债最后两个计息年度,若公司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转股价70%,持有人有权回售 [3] - 2024年3月18日鸿达兴业股票被深交所摘牌前,其股价已连续23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70%,触发回售条款 [4] - 一创投行于去年5月发布公告,提示鸿达兴业因资金紧张存在可转债回售违约风险,且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2][3] 鸿达兴业集团债务与经营状况 - 鸿达兴业集团于2024年4月22日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 [4] - 截至破产申请受理日,集团账面资产总额99.64亿元,负债总额338.45亿元,净资产为-238.81亿元,已资不抵债 [9] - 经法院裁定确认,鸿达兴业集团破产清算案债权额为190.75亿元 [7] - 集团存续债券包括18鸿达兴业MTN001等5只债券均已违约,涉及金额44.65亿元 [5][10] - 债务危机始于2020年12月,当时20鸿达兴业SCP001未能按时付息发生违约 [10] 鸿达兴业信息披露违规与处罚 - 江苏证监局对鸿达兴业及8名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1850万元罚款 [10] - 违规行为包括擅自改变2019年募集资金用途,2019年至2023年相关定期报告及募集资金使用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仲裁及担保事项 [10][11] - 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奕丰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财务总监林桂生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0] 行业影响与警示 - 业内人士指出,投行责任贯穿项目整个存续期,此案例警示券商需切实避免重保荐、轻督导的情况 [1][11] - 该案例表明,即便债券有条款保护,投资者也需穿透审视发行人真实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投行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是保障投资安全的重要一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