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宝科技(300019)
icon
搜索文档
硅宝科技(300019) - 关于选举公司第七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的公告
2025-05-07 18:25
人事变动 - 公司2025年4月23日召开职代会选举王有强为第七届董事会职工代表董事[1] - 公示期为2025年4月24日至5月6日[1] 人员信息 - 王有强1967年生,毕业于清华新华商EMBA研修班[5] - 王有强曾任公司总经理等职,现兼任多公司职务[5] - 王有强持有公司股份260,000股,与部分董事有亲属关系[5]
硅宝科技(300019) - 离任董监高持股及减持承诺事项的说明
2025-05-07 18:25
公司治理 - 2025年5月7日召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1] - 公司不再设置监事会和监事[1] 股权结构 - 杨丽玫持股30,801,360股,比例7.84%[1] - 杨丽如持股7,313,335股,比例1.86%[1] - 刘佳持股6,000股,比例0.0015%[2] 人员情况 - 吴梦颖等5人未持有公司股份[1][2] - 离任董监高无未履行承诺事项[1][2] - 离任后股份变动遵守法规及承诺[3][4]
硅宝科技(300019) - 持股5%以上股东关于增持股份计划实施进展暨增持时间过半的公告
2025-05-06 17:26
增持计划 - 拟增持数量不低于274.58万股且不超过549.15万股,价格不超16.2元/股[2][5] - 实施期限自2025年2月5日起不超6个月[5] - 增持完毕后6个月内不减持[8] 增持情况 - 2025年2月5日至4月8日累计增持3,931,100股,权益变动1%[2] - 截至公告披露日累计增持4,926,200股,占总股本1.25%,金额7,745.90万元[3] - 2024年6月20日至12月20日累计增持8,154,673股,权益变动2%[4] - 增持后引领资本持股69,044,189股,比例17.56%[9] 资金支持 - 建设银行成都新都支行为增持提供贷款不超8,006.607万元,不超实际增持金额90%[5] 风险提示 - 增持计划可能因市场等因素无法实施[10]
2025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下游应用占比及发展趋势研判: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5 10:3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4.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1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 [1][11] - 下游应用领域如橡胶、复合材料、涂料等需求驱动增长,其中橡胶工业占比最高达38%,复合材料占比27%,涂料与胶粘剂占比18% [13] - 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 [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以工业硅为主,中国2022年工业硅产量327.3万吨(占全球80%),2024年增至536.1万吨,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且成本优势显著 [9] - 中游生产通过水解法、醇解法等工艺合成多种类型产品(如胺基型、环氧基型),技术驱动明显 [4] - 下游应用覆盖橡胶、塑料、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通过改善界面性能提升产品力学强度与耐候性 [4][13]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依赖进口技术;9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形成产业体系 [6] - 21世纪后进入成熟期,国内企业主导市场,产品种类丰富且技术升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 [6] - 未来趋势包括高端化、进口替代加速及绿色环保化,高端产品将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 [21][22][23] 重点企业竞争格局 - **硅宝科技**:产品多元化,2024年营收31.59亿元(同比增长21.22%),建筑密封胶领域技术领先 [15][17] - **宏柏新材**:传统工业领域布局,2023年硅烷偶联剂营收12.04亿元,橡胶与塑料应用突出 [15][19] - **国泰华荣**:聚焦锂电池领域,硅烷偶联剂用于提升电极材料性能 [15][17] - **江瀚新材**:全产业链布局,控制上游原材料并规模化生产多类型产品 [15][17]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研发高性能产品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21] - **进口替代**:国产产品性能接近或超越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自给率 [22] - **绿色环保**:开发低毒低挥发产品,优化生产工艺以减少能耗与排放 [23]
重大突破 这家头部上市胶企锂电硅碳负极材料实现百吨级销售
搜狐财经· 2025-05-04 09:58
公司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锂电硅碳负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销售的关键跨越,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1] - 2024年累计实现百吨级销售,其中新型硅碳产品取得吨级突破 [1][6] - 产品线覆盖砂磨硅碳、普通硅氧等成熟产品及预镁硅氧、新型硅碳等高端系列,适配液态、半固态和固态电池体系 [6] - 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中,重点扩产预镁硅氧和新型硅碳产品 [6] 行业应用与市场前景 - 硅碳负极材料是新能源革命的"能量密码",对半导体、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1] - 硅碳负极比容量高于传统石墨产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特斯拉、宝马大圆柱电池已明确搭载,2025年国内高端新能源车型有望应用 [1] - 2025年智能手机迈向7000mAh时代,苹果iPhone 17拟搭载硅碳负极电池,容量提升至5000mAh [1] - 2025年硅碳负极在负极材料中渗透率预计达20-30%,需求量或达20万吨/年,市场空间超200亿元 [2] - 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29亿元激增至2030年2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 研发历程与产能布局 - 公司2016年成立研发团队启动硅碳负极研究,2017年牵头成都市产业集群项目,联合高校开发多项关键技术 [2] - 2019年建成50吨/年中试生产线,产品通过电池企业评测并获小批量采购 [2][6] - 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硅宝(眉山)新能源,投资5.6亿元建设1万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及4万吨/年粘合剂生产基地 [4] 客户合作与市场认可 - 产品已向19家动力电池厂及圆柱电池客户、7家3C电池厂客户送样测评,实现订单突破并批量供货 [7] - 在密封胶领域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产品应用于电池包件导热、密封等环节 [7]
硅宝科技(300019) - 关于注销募集资金专用账户的公告
2025-04-30 16:52
募资情况 - 2020年10月12日核准发不超99,270,585股新股,实发60,258,249股,募资839,999,991.06元[2] - 募资净额831,282,766.30元,增股本60,258,249股,增资本公积771,024,517.30元[2] 资金使用 - 2024年两项目结项,用节余资金付收购股权现金对价[5] - 截至公告日,专户资金使用完毕[5] 账户处理 - 2024年新增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并签协议[4] - 注销两专户,节余利息23,421.26元补充流动资金[5][6] - 《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终止[6]
1.42亿主力资金净流入,有机硅概念涨2.09%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6:56
有机硅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4月29日收盘,有机硅概念上涨2.09%,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10位 [1] - 板块内33股上涨,中旗新材、三孚股份涨停,华密新材、祥源新材、硅宝科技涨幅居前,分别上涨7.92%、6.97%、6.92% [1] - 跌幅居前的有ST宏达、合盛硅业、富祥药业等,分别下跌5.13%、2.62%、2.09% [1] 资金流动情况 - 有机硅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42亿元,14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股净流入超千万元 [2] - 三孚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5601.19万元居首,宜安科技、硅宝科技、中旗新材分别净流入5580.10万元、5187.51万元、2790.55万元 [2] - 三孚股份、恒星科技、宜安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27.30%、13.89%、12.13% [3] 个股资金流向 - 资金流入榜中,三孚股份、宜安科技、硅宝科技、中旗新材、兴发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5601.19万元、5580.10万元、5187.51万元、2790.55万元、1410.02万元 [3][4] - 资金流出榜中,合盛硅业、鲁西化工、康鹏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居前,分别为2126.00万元、1965.74万元、1670.30万元 [5] 市场对比 - 当日PEEK材料、染料、减速器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5.60%、3.85%、2.85% [2] - 超超临界发电、抽水蓄能、可控核聚变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53%、0.87%、0.87% [2]
硅宝科技(300019) -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2025-04-28 17:05
权益分派方案 - 2024年度以393,116,7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3元,共派117,935,010元[3] - 深股通等投资者每10股派2.7元[5] 时间安排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9日,除权除息日为5月12日[6] - 业务申请期为2025年4月27日至5月9日[9] 咨询信息 - 咨询地址为成都高新区新园大道16号[10] - 咨询联系人李媛媛、金跃,电话028 - 85317909,传真028 - 86039232[11]
“百亿征程”进入关键节点 硅宝科技积极以“内生+外延”模式加速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4-25 19:11
本报记者 舒娅疆 根据规划,硅宝科技正在积极布局新能源、锂电池材料行业,大力发展硅碳负极材料,逐步形成"双主 业"发展模式。2024年,公司硅碳负极业务实现重大突破,完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销售的关键跨越, 目前其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并累计实现百吨级销售。2025年,硅宝科技的硅碳负极产品销售目 标提升至千吨级。 硅宝科技董秘李媛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4年是硅碳负极产品产业化的转折点,硅碳负极的 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我们会抢抓市场的产业化机遇,加速推进产品从研发实验 室阶段到应用产业化的发展阶段。不仅如此,公司已经连续四年的研发费用超过亿元规模,我们会持续 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转化和新产品、新领域的应用,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产品,也为公司高质量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 张伟) 近日,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宝科技")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公司2024年的产销 量创新高,实现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59亿元、2.38亿元。作为A股首批创 业板公司,硅宝科技已成为有机硅密封胶行业龙头企业,并提出了力争在公司创立的第三个十年(2 ...
硅宝科技(300019):工业胶产品保持快速增长,硅碳负极业务完成销售跨越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3 19: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下降,2025Q1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2][5] - 公司生产实力雄厚,产能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多个项目进展顺利 [2][6] - 工业胶产品保持快速增长,不同类型工业胶表现有差异 [2][7] - 硅碳负极业务完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销售跨越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9亿元,同比增长21.24%;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下降24.63% [2][4] - 2024年公司全年销售重量24.51万吨,同比增长34.38%,稳居中国有机硅密封胶行业龙头地位 [2][4] - 2024年公司建筑胶销售重量超15万吨,销售收入15.48亿元,同比下降5.72% [2][4] - 2024年公司工业胶产品销售重量同比增长22.66%,销售收入8.27亿元,同比增长17.45% [2][4] - 2024年江苏嘉好并表营业收入5.70亿元,归母净利润1576.15万元 [2][4] - 2024年公司硅烷偶联剂产品销售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4.68% [2][4] - 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64.04%;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76.72% [2][5] 公司生产实力 - 公司已建成西南、华东两大生产中心,拥有9大生产基地,位于四川成都、四川眉山、江苏南通、安徽马鞍山、上海等地,拥有37万吨/年高端粘合剂生产能力 [2][6] - 公司10万吨/年高端密封胶智能制造项目全面达产,有机硅密封胶总产能达21万吨/年,2024产能利用率超95% [2][6] - 安徽硅宝8500吨/年硅烷偶联剂技改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2][6] - 硅宝新能源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实施顺利,建成3000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生产线、10000吨/年动力电池用有机硅粘合剂生产线、5000吨/年聚氨酯密封胶生产线,将于2025年投产使用 [2][6] 公司工业胶产品情况 - 2024年公司电子电池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88%,加强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提升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客户的市场份额 [2][7] - 2024年公司汽车胶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59%,与宇通客车、金龙汽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入合作,成功导入赛力斯、海拉车灯等头部企业 [2][7] - 2024年受行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影响,公司光伏行业用胶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76%,持续与隆基、通威等多家光伏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2][7] - 公司在电力防腐、特高压输变电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展并拓展新业务,加强与中国五大电力公司的业务合作,首次进入有色金属金川集团和中国铁塔公司工程项目 [2][7] 公司硅碳负极业务情况 - 公司产品通过多家工具电池和3C电池客户的测评认证,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累计实现百吨级销售,新型硅碳产品取得吨级突破 [2][8] - 随着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公司重点发力预镁硅氧和新型硅碳产品,深化与战略客户从研发到量产的全程合作,加速硅碳负极在高端电池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