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团(MPNGY)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 经调净利润15亿元
新浪科技· 2025-08-27 16:41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 同比增长11.7% [1] - 净利润3.653亿元 较2024年同期114亿元大幅下降 [1] - 调整后净利润15亿元 较2024年同期136亿元下降89% [1] - 其他收益净额8.080亿元 较2024年同期6.306亿元增长28% [3] 核心本地商业 - 分部收入653亿元 同比增长7.7% [2] - 经营利润37亿元 同比下降75.6% [2] - 经营利润率5.7% 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2] - 包含餐饮外卖、到店服务、酒店旅游、闪购、民宿及交通票务业务 [2] 新业务 - 分部收入265亿元 同比增长22.8% [2] - 经营亏损19亿元 同比扩大43.1% [2] - 经营亏损率7.1% 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 [2] 业绩变动因素 - 非理性竞争对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2] - 汇兑收益增加部分抵消理财投资收益减少的影响 [3]
美团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人民币,预估98.5亿元人民币。
新浪财经· 2025-08-27 16:38
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4.9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低于市场预估的98.5亿元人民币 [1]
美团第二季度营收918.4亿元人民币,预估936.9亿元人民币
华尔街见闻· 2025-08-27 16:32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14.9亿元人民币 [1] - 实际净利润较市场预估的98.5亿元人民币低83.9亿元 [1]
美团(0369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6:30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提供的关键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类,确保每个主题单一且不重复,并严格使用原文关键点。 收入表现(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1.7%至人民币918.4亿元[5][1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7%至人民币1783.98亿元[8] - 总收入同比增长11.7%,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822.51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同期的918.40亿元人民币[22][23] - 收入同比增长14.7%至1783.98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555.27亿元人民币)[73] - 总收入同比增长14.7%,从1555.27亿元人民币增至1783.98亿元人民币[80] 收入表现(环比) - 总收入从2025年第一季度866亿元增长6.1%至第二季度918亿元[43] 利润表现(同比)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溢利同比暴跌98.0%至人民币2.26亿元[5]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81.5%至人民币27.82亿元[5][13]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溢利净额同比下降89.0%至人民币14.93亿元[5][13]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期内溢利为3.65亿元,较2024年同期114亿元大幅下降[41] - 公司期内溢利同比下降37.7%至104.2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67.21亿元人民币)[66][73] - 经调整EBITDA同比下降34.6%至150.84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30.68亿元人民币)[66] - 经营利润下降34.4%,从164.66亿元人民币降至107.92亿元人民币[80]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同比下降37.7%至104.2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67.20亿元人民币)[84] 利润表现(环比) - 经调整EBITDA从第一季度123亿元大幅下降至第二季度27.8亿元[42] - 公司经营溢利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106亿元大幅下降至第二季度的2.263亿元,经营利润率从12.2%降至0.2%[56][57] - 2025年第二季度期内溢利为人民币3.653亿元,较第一季度的101亿元显著下降[61]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人民币37.21亿元[10][11]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7%至人民币653亿元[14]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人民币37亿元,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14]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7%至653.47亿元人民币[25]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至5.7%[37]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从2024年第二季度152亿元降至2025年同期37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5.1%下降19.4个百分点至5.7%[38]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从第一季度643亿元增长1.6%至第二季度653亿元[46] -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经营溢利环比下降72.4%至人民币37.21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1.0%下降至5.7%[57][58]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增长12.5%,从1153.08亿元人民币增至1296.72亿元人民币[80] 新业务分部表现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同比扩大43.1%至人民币18.81亿元[10][11] - 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2.8%至人民币265亿元[20]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同比扩大43.1%至人民币19亿元,经营亏损率环比改善3.1个百分点至7.1%[20] - 新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2.8%至264.93亿元人民币[26]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率从-6.1%扩大至-7.1%[37]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从2024年第二季度13亿元扩大至2025年同期19亿元,经营亏损率从6.1%上升1.0个百分点至7.1%[38] - 新业务收入从222亿元增长19.2%至265亿元[46] - 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收窄至人民币18.81亿元,亏损率从10.2%改善至7.1%[57][58] - 新业务收入增长21.1%,从402.19亿元人民币增至487.26亿元人民币[80]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至614.26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58.8%上升至66.9%[22][29]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51.8%至225.19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从18.0%上升至24.5%[22][30]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7.2%至62.60亿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保持稳定在6.8%[22][31]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44.8%,从156亿元增至225亿元,占收入比例从18.0%上升至24.5%[50] - 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增长32.6%至380.69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87.21亿元人民币)[73]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16.4%至120.3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03.40亿元人民币)[73] 成本和费用(环比) - 销售成本占收入比例从第一季度62.6%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至第二季度66.9%,金额从541亿元增长13.5%至614亿元[49] - 研发开支从58亿元增长8.5%至63亿元,主要因AI投入增加[51]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人民币1017亿元[13] - 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拨备净额从2.76亿元人民币减少至0.19亿元人民币[22][33] - 其他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变动从亏损1.20亿元人民币转为收益4.82亿元人民币[22][34]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第一季度8.05亿元下降至第二季度4.82亿元[54] - 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收益净额环比下降至人民币8.08亿元,而第一季度为人民币14亿元[55] - 未分配项目经营亏损从人民币6.521亿元扩大至16.13亿元[57][58] - 应占采用权益法列账的投资之溢利从人民币1850万元增加至8920万元[59] - 所得税开支从人民币5.439亿元减少至2840万元[60] - 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13.87亿元[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7亿元人民币,短期理财投资为694亿元人民币[6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149.05亿元人民币,投资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92.09亿元人民币[68]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下降36.3%至1.72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70元人民币)[73] - 资本负债比率约为24%[72]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同比下降50.7%至84.54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171.41亿元人民币)[7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43.5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301.9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1.8%[7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增加43.5%,从2024年底的708.3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016.56亿元人民币[75][77] - 短期理财投资下降28.8%,从974.0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693.61亿元人民币[75] - 公司总权益从1726.0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842.98亿元人民币,增幅为6.8%[75]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149.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50.38亿元人民币下降40.5%[77]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292.0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85.72亿元人民币增长2.3%[77] - 理财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及收益同比下降47.8%至11.21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21.48亿元人民币)[82] - 汇兑收益净额改善至8.33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亏损1.66亿元人民币)[82] - 贸易应收款项同比增长18.4%至35.80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31.70亿元人民币)[87] - 贸易应付款项同比增长16.1%至292.53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为251.93亿元人民币)[89]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37.1%至5.72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4.17亿元人民币)[86] - 3个月内贸易应收款项占比88.4%达27.75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占比85.7%为22.75亿元人民币)[88] - 3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占比95.9%达280.59亿元人民币(2024年末占比97.3%为245.15亿元人民币)[89] 业务运营与战略 - 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6.0%(Q2)和18.8%(上半年)[10][11][12] - 其他服务及销售(含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7%(Q2)和14.5%(上半年)[10][11][12] - 美团闪购业务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超过50,000家美团闪电仓[17] - 618购物节期间赋能近100万家线下商家服务超过1亿名消费者[17] - 公司已帮助超100万独立手艺人完成数字化建档[18] - 美团既白AI工具通过智慧定价和动态库存管理提高酒店运营效率[18] - 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退出表现不佳区域并探索"次日达+自提"模式[20] - Keeta在沙特阿拉伯已扩展至20个城市[20] 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 - 公司购回3,018,700股B类股份总代价3.92亿港元[91] - 公司财务及其他相关资料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公布[99] - 公告基于未经审计的管理账目包含前瞻性陈述[100] - 公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A类股每股10票投票权B类股每股1票投票权[101] - 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作为公司财务报告编制基准[102] 指标定义 - 活跃商家定义为期间完成交易、购买营销服务或使用支付/ERP系统的商家[103] - 交易金额包含配送费及增值税但不含纯支付交易[103] - 即时配送交易笔数涵盖餐饮外卖和美团闪购业务[103] - 交易用户统计期间内完成付款的账户数不计退款[103] - 到店业务单笔付款购买多张优惠券记为1次交易[103] - 共享单车月票用户仅购买时记为1次交易[103]
美团浣熊食堂开放加盟,投资门槛约150万
新浪科技· 2025-08-27 11:19
公司业务拓展 - 美团启动集中式外卖厨房品牌"浣熊食堂"的合伙人招募计划 首批开放加盟城市限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和杭州 以单店合作为主 暂不开放区域代理 [1] - 截至7月初 "浣熊食堂"已在北京 杭州等地运营10家门店 超100个餐饮商家入驻 [1] - 未来3年公司计划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1] 合伙人要求 - 合伙人需满足资金要求 前期投资资金约150万/店 需提供100万以上的现金或资产证明 [1] - 合伙人需具备点位要求 需获得位于外卖热门商圈 建筑面积500-1000平方米且剩余租赁年限不少于8年的物业 [1] - 建议合伙人额外配置约100万的动态运营资金 还需缴纳品牌保证金及合作服务费 品牌管理费等多项费用 [1] 运营模式特点 - 合伙人负责获取点位 装修施工及协助入驻外卖商家办理证照 [2] - 公司负责招商 定价 营销 现场管理 招聘培训和考核店长 但店长基本工资由合伙人承担 [2] - 加盟模式与传统加盟不同 公司强调"绝不自营 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 [2] 费用政策 - 加盟开放初期公司针对部分费用推出全免或限免的优惠政策 [1]
独家 | 美团“浣熊食堂”开放加盟 单店投资门槛约150万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35
业务拓展计划 - 美团正式推出集中式外卖厨房品牌"浣熊食堂"并启动合伙人招募 首批开放加盟城市仅限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和杭州 以单店合作为主 暂不开放区域代理 [1] - 公司计划未来3年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截至7月初已在北京 杭州等地运营10家门店 超100个餐饮商家入驻 [1] 合伙人要求 - 合伙人需满足资金要求 前期投资资金约150万/店 需提供100万以上的现金或资产证明 另建议配置约100万的动态运营资金 [1] - 合伙人需满足点位要求 必须获得位于外卖热门商圈 建筑面积500-1000平方米且剩余租赁年限不少于8年的物业 [1] - 除前期装修投资外 合伙人还需缴纳品牌保证金 合作服务费 品牌管理费等多项费用 但加盟开放初期针对部分费用推出全免或限免优惠政策 [1] 运营模式 - 合伙人负责获取点位 装修施工以及必要时协助入驻外卖商家办理证照 [2] - 美团负责招商 定价 营销 现场管理 招聘培训和考核店长 但店长基本工资由合伙人承担 [2] - 该加盟模式与传统加盟模式不同 公司曾多次强调"绝不自营 绝不下场与商家竞争" [2]
美团回应退款未到账问题,称将追溯每一笔订单
新浪科技· 2025-08-27 09:08
事件背景 - 大量用户反映美团团购券未按约定自动退款 款项未实际到账支付账户 订单状态显示"退款成功"或"美团审核中" [1] - 事件引发社交媒体广泛关注 "退款查账"话题于8月26日登顶微博热搜榜 [1] - 极端案例显示2019年5月6日发起的退款申请直至2025年8月25日才完成 历时超过6年 [1][5] 公司回应 - 美团客服官方微博发布声明 承认存在退款问题并紧急成立专项客服团队 [1] - 公司承诺针对社交媒体等渠道反馈的订单进行专项搜集、查询和追溯 [1] - 公司宣称已修复退款信息滞后问题 将帮助用户追溯每一笔订单 [1] 问题分类 - 第一类为平台退款进程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 2017年后订单用户可自主查询到账去向 2017年前历史订单需通过客服查询 [2] - 第二类涉及支付渠道异常导致无法原路接收退款 系统将退款至用户美团余额 若账户已注销或异常则需联系用户接收 [2] 具体案例 - 某订单退票金额为19.8元 预计最晚2018年3月1日到账原支付账户 退款流程包含提交申请、原支付方处理及入账三个阶段 [4] - 另一订单于2019年5月6日受理退款 直至2025年8月25日才完成退款至原支付账户 全程历时6年3个月19天 [5]
专访美团闪电仓“闪电帮帮”迭代背后是3个即时零售生意的新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27 03:0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团闪购升级闪电帮帮平台并启动服务商计划 旨在通过优化供应链和提升服务商能力 推动即时零售行业向高效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摆脱低价竞争模式[1][3][6] - 即时零售赛道正从流量竞争转向供应链效率竞争 平台通过整合服务商资源、数字化工具和区域仓储基建 为三类市场参与者创造新机会[11][20][23] 美团闪购战略升级 - 闪电帮帮完成品牌升级 从单纯采购平台转变为全链路商品运营支持系统 新增服务商计划与区域共享中心仓建设[1][7][10] - 平台通过三重措施完善生态:筛选高服务能力供应商 提供数字化工具(BC联动选品、牵牛花系统) 建设区域中心仓(首站成都覆盖川渝滇)[9][10] - 闪电仓服务商已初具规模 聚蜂惠采服务超1万家门店 某美妆服务商覆盖超9000家闪电仓[8] 行业竞争态势变化 - 闪电仓商家数量激增导致竞争加剧 从"开仓即盈利"转变为需依靠供应链效率与差异化商品力[3][4] - 典型闪电仓需管理7000-8000个SKU 传统选品方式导致同质化价格战[5] - 便利店类仓店需对接上千供应商 理货员需半天处理包裹清点上架[4] 三类新兴生意机会 即时零售服务商 - 需要多维服务能力(选品指导、售后支持、补货管理) 成功案例聚蜂惠采库存周转率比行业快20%-30%[12][13] - 平台通过撮合机制连接服务商与中腰部商家 实现补货流程可视化自动化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13][14] - 服务商需具备B2C销售经验与C端需求敏感度 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服务成本控制构成行业壁垒[12][15] 品牌方与白牌厂商 - 即时零售渠道帮助品牌精准触达分散门店 案例:翰思通过调单记录开发"差旅三天两晚"商品套装 鲨鱼菲特推出小包装单品[16] - 美的通过闪电帮帮撮合 由松晟智造分销12款定制小家电 8000多家门店实现近乎零库存风险铺货[16] - 区域品牌如湘潭铺子在分散门店铺货效率低 需依托服务商实现密集铺货与终端数据回传[16] 中小闪电仓商家 - 经营模式轻量化降低运营成本 商家可将精力集中于经营而非货源寻找与库存处理[18] - 商品质量与上新效率提升:3C数码品牌新品购买者中45%-50%为门店新客 上新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数分钟[18] - 中腰部商家通过平台支持提升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19] 基础设施与效率提升 - 区域中心仓建设可节省配送时效1-2天 特别有利于江浙珠三角地区服务商[10] - 数字化系统实现BC联动精准选品 补货流程优化后净利润显著提升(订单数不变情况下)[10][14] - 服务商运营团队可为商家设置动态补货规则 提升库存周转效率[13]
美团退款的钱去哪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8-26 23:13
事件概述 - 部分用户反馈多年前发起的美团退款未实际到账 覆盖2014年至2020年订单 涉及餐饮、酒店住宿、机票高铁、景区门票等业务 [1][2] - 平台客服说明问题分为两类:平台退款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 或支付渠道异常导致退款转入美团余额 [2] 退款问题类型 - 退款失败类订单可手动重新发起退款 [3] - 订单长期显示退款中或审核中状态 [3] - 显示退款完成但金额为0元 [3] - 显示已退款至原支付账户但实际未到账 且退款发起/审核/完成时间完全一致 [3] - 同一订单在不同时间点显示退款金额出现差异 例如254元变为336元 [3] 涉及业务与用户情况 - 团购券过期自动退服务成为问题重灾区 适用于餐饮、休闲娱乐等在线团购单 [4] - 用户自查发现未到账订单数量较多 例如某用户发现30多个订单退款失败 追回1000多元 [3] 另有VIP7级用户发现80多笔订单疑似未退款 涉及金额超4000元 [4][5] - 用户联系客服排队人数达99+ [5] 平台处理与用户反馈 - 部分用户被客服告知退款已转入美团余额并被后续消费抵扣 [5] - 有用户接受客服指导后成功收到银行卡退款 例如196元退款到账 [5] - 用户质疑支付渠道异常说法 指出未更换支付宝/手机号/银行卡 且同期其他退款成功到账 [5] 系统与历史原因分析 - 内部员工推测问题可能源于支付路径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方支付SDK漏洞或审核流程故障 [6] - 2017年以前余额记录无法查询 [6] - 退款流程涉及多环节接口 任一环节故障均可能导致失败 [6] - 平台业务优先级差异 交易/配送/补贴环节优先保障 [6] - 2015年已有用户反馈退款转入美团钱包 但该功能2017年才正式上线 [7] - 2016年美团支付上线前未取得支付牌照 曾因"二清"问题受监管关注 [7][8] - 历史退款记录出现变化 例如某用户查询发现2015-2016年6笔记录减少至1笔 [9] 行业对比 - 类似退款问题在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均有出现 但美团团购券量较大导致过期未退情况更多 [6]
消费者申请美团退款9年后才到账 美团深夜回应:将助用户追溯每一笔担心的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8-26 21:20
事件概述 - 美团平台出现用户退款长期未到账问题 其中一笔2016年88元订单历时9年才完成退款[1][4] - 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反映团购券到期后显示"退款成功"或"退款审核中"但资金未实际到账 有用户自称约80笔退款未处理[5] - 平台于8月24日深夜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已修复退款信息滞后问题》声明 承认存在系统性问题并成立专项客服团队处理[7][9] 系统技术问题 - 退款信息展示更新不及时导致用户误解 产品技术团队已优化2017年后订单的自主查询功能[9] - 订单信息更新延迟造成显示"审核中"状态 该问题已于8月24日当日修复 用户刷新页面可获更新通知[9] - 系统信息更新错误导致退款金额显示为零 实际资金通过原支付渠道完成退还[9] 资金处理机制 - 部分用户因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工具异常无法原路接收退款 系统自动转退至美团余额账户[9] - 当用户美团账户处于注销或异常状态时 平台无法完成自动退款 需主动联系用户进行处理[9] - 对于2017年前历史订单的退款情况 用户需通过客服渠道进行人工查询[9] 舆情与响应 - "退款查账"话题于8月26日傍晚仍居热搜榜 引发广泛社会关注[5] - 公司否认存在人为修改退款记录行为 明确表示不存在"不查询就不退款"等故意行为[9] - 专项客服团队正对社交媒体渠道反馈的订单进行集中搜集、查询和追溯处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