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申报农产品商标“浦荞香”!西吉县让蜂蜜荞麦飘出香味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7 11:20
村委会两委班子成员纷纷表示:"上不了平台,限制销路,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商讨过程中,他们初步探索出由西吉县益丰源农牧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益丰源")作为商标持有方,负责该商标的推广及产品销售,同时与本村荞麦种植户、养蜂户签订定向采购协议定向收购,并委托本地蜂蜜、面 粉加工企业进行代加工,益丰源全程参与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并设定产品质量规格。 在"浦荞香"农产品商标申报启动会环节,浦发银行银川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驻村工作队将"产业振兴"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探索"荞蜂互补"的生态 型产业链,并与村两委积极谋划申请"浦荞香"蜂蜜和荞麦面粉的农产品商标。该行在商标申报完成后,将积极通过自身资源进行产品推销,后期将在产品品 种及推广面上逐步扩大。 据悉,今年,该行一次性捐赠13.2万元用于洞子沟村道路照明路灯、垃圾投放点建设、困难户济困帮扶等3个项目。目前已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购买布放 垃圾箱5个,为该村4户村民每人捐赠3000元进行济困帮扶。 转自:宁夏日报 初冬的固原市西吉县新营乡洞子沟村委会院子格外热闹,近日,浦发银行银川分行在该村举办驻村帮扶成效总结、社会公益捐赠慰问等活动。村民荆国龙 说: ...
粤黔协作赋能贵州大方县产业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2025-11-13 21:28
产业背景与历史 - 大方县被誉为中国豆制品之乡,豆制品产业拥有三百年历史,从明清手工作坊发展而来 [1] - 豆制品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种繁多、口感醇厚 [1] - 传统小作坊模式存在分散经营、设施滞后、标准不一等制约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1] 产业升级与园区建设 - 2024年粤黔东西部协作推动建设大方县豆制品产业园,规划用地88亩,位于顺德街道 [2] - 产业园规划建设9栋豆制品加工厂房及配套附属设施,覆盖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2] - 项目已投入粤黔协作资金1300万元,完工6栋厂房,其中一栋已投产,其余处于设备安装阶段 [2]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已投产生产线年均生产豆制品约6000吨,预计年产值达7800万元 [2] - 产业园区吸纳100余名脱贫劳动力务工增收,实现建园区、兴产业、富百姓的目标 [2] - 产业完成从技艺传承到产业振兴的转变,成为东西部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典范 [2]
“仙草”种出致富新图景!驻连南涡水镇帮扶工作队助推涡水灵芝产业再上新台阶
南方农村报· 2025-11-12 22:04
产业概况与战略定位 - 灵芝产业被定位为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 [6][7] - 产业发展遵循一二三产融合路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乡村美、群众富”的可持续发展 [12][13] - 产业走“市场+文化”双轮驱动之路,注重产品差异化定位和公共品牌整合 [34][35] 生产规模与投资 - 2025年整合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共计132万元,用于建设100亩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示范基地 [20][21] - 示范基地有效联结带动农户67户68人实现务农增收 [22] - 项目年产值预计达到150万元,可为必坑村和涡水村两个村集体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约23万元 [22][23] 产业升级与产业链延伸 - 工作队推动建设200平方米深加工厂房,并引进中药材烘干切片设备 [29] - 委托科研团队开发灵芝益生菌发酵饮料、灵芝茶、灵芝酒等衍生产品,以丰富产品体系并提高经济效益 [30] - 联合科研单位编制《林下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规范(初稿)》,并积极申报地方标准,引导产业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 [31][32] 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 工作队携灵芝及其衍生产品参加大湾区展销活动,利用湾区平台链接更多资源 [33][37] - 计划继续推动举办涡水灵芝采摘节等活动,将灵芝基地打造成为观光体验景点,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38][39] 社会效益与内生动力 - 产业发展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村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27][28] - 案例显示,原本欠债的必坑村通过自筹资金种植灵芝后,已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 [26][27]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荣邦乡党委书记符文亮:产业振兴路上的“领头人”
海南日报· 2025-11-10 09:40
产业发展成果 - 在荣邦乡创立“琼西大岭”商标,推动苗木产业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2][3] - 通过垦地融合模式打造2500亩“苗木超市”,热带水果种苗保有量位居全省第一,线上线下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3] - 芙蓉村构建“场区养猪+场顶发电”双驱模式,从“空壳村”蜕变为全乡首个“百万村” [2] - 岭尾村引进百香果种植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2] - 光村和俄朗村将200亩闲置资产转租给年产值约4000万元的油茶繁育企业 [2] 具体项目与模式 - 在牙港村打造肉鸽养殖合作社,第一年实现分红41.16万元 [2] - 创造性推出垦地融合“链上党建”品牌,构建乡党委领导、农垦龙江公司党委运营、苗木行业协会领航、多个经营主体参与的“1+1+N”组织架构体系 [3] - 产业振兴涉及魔芋种植基地调研,关注水肥管理和年产量 [2]
黑龙江人才金钥匙开启边疆振兴门
经济日报· 2025-11-09 06:22
人才引进与培养 - 黑龙江省开展“组团式援边行动”,通过选派挂职、公开招引等方式推动优秀干部人才服务边疆 [1] - 为18个边境县(市、区)招录“万人计划”到村任职大学生1710名,分批选派173名省市直优秀年轻干部到边境县乡挂职 [5] - 累计选派792名党政干部和教育、医疗、产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援边帮扶 [5] 农业技术升级与产业振兴 - 援边工作队针对嘉荫县酿造高粱种植难题,引入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成功筛选出克杂19、克杂23、克杂三个高产抗倒伏品种 [1] - 搭建“院县合作”桥梁,选派6名本地农技人员前往省农科院跟班学习,并柔性引进大豆专家推广大垄密植化控技术 [2] - 绥东村引进日光取暖新技术解决冬季设施农业发展难题,建成花卉智慧农业基地和果蔬种植基地 [3][4] 乡村旅游发展与经济成效 - 饶河县小南河村借黑龙江省首届边境旅游联盟大会机遇,升级旅游项目与基础设施,培训200余名乡村旅游从业者 [2] - 小南河村发展特色农家乐,使经营户收入翻番,村集体经济增收超9万元 [3] - 绥东村通过农文旅融合,村集体经济自2021年以来年均增长23.86%,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4] 本土人才回流与社区激活 - 乡村发展吸引“返乡潮”,本地大学生董锦辞去外地工作回乡发展,带动更多年轻人回流 [3] - 返乡创业大学生曲向亮担任绥东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小而精”的特色产业 [3] - “万人计划”成员徐聪担任小南河村党支部副书记,承诺承担风险以鼓励村民创办农家乐,成功激活本地经济 [2][3]
洪湖莲藕“邮”点甜
金融时报· 2025-10-28 10:16
洪湖莲藕产业发展概况 - 洪湖市莲藕及相关产品常年种植面积22万亩,年总产量近30万吨,2024年产业综合产值达到90亿元 [1] - “洪湖莲藕”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1] 邮储银行洪湖市支行金融支持 - 截至2025年8月末,邮储银行洪湖市支行累计为莲藕产业投放贷款7.83亿元 [4] - 金融服务覆盖产业链各环节,包括“产业贷”守护创业梦想、“极速贷”助力智能生产、“科创信用贷”赋能数字化转型 [1] 个体案例:种植端支持 - 通过“新农人护航计划”为经营者洪晓俊提供49万元农担贷款,助其从400亩荷塘起步,发展至经营万亩荷塘 [2] - 后续提供50万元“产业贷”用于扩大冷链仓储,使鲜藕可销售至春节后,实现每斤增收2元,并带动近400户农户增收 [2] 个体案例:加工端支持 - 为洪宾莲业提供49万元抵押“极速贷”用于扩建厂房,以及36万元贷款用于引入智能分拣线等现代生产线 [3] - 金融支持使企业加工能力显著提升,千吨订单处理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两周,5年期循环额度提升了资金周转效率 [3] 个体案例:产业链与科技赋能 - 向湖北华贵食品公司提供800万元“科创信用贷”,支持其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种植端物联网监测、加工端区块链溯源、销售端大数据画像的实时联动 [4] - 通过配套“种植+收购+加工”全产业链贷款产品,助力合作社、加工厂、电商平台无缝对接,其电商直播单场销售额可突破百万元 [4]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金融“活水”让牛产业更“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7 21:22
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 - 黑龙江省聚焦“两牛一猪一禽”以稳定畜牧业基本盘并挖掘增长点 [1] - 齐齐哈尔市位于北纬47°黄金养殖带 2024年肉牛饲养量突破188.5万头 [1] - 绥化市明水县政府将畜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全县肉牛存栏量已达两万余头 [2]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将肉牛产业列为重点服务领域 累计投放相关贷款超24亿元 [1] - 该行于2022年成立“产业振兴研究专班” 将肉牛养殖产业纳入重点研究 [2] - 通过创新信贷产品、优化审批流程等措施升级金融服务 提高养殖主体获贷便利性 [2] 邮储银行地方支行具体业务 - 邮储银行在齐齐哈尔龙江县率先落地“肉牛养殖贷” 后升级为“肉牛养殖特色贷” 累计投放资金达21亿元 惠及5800多名养殖户 [1] - 邮储银行明水县支行建立肉牛产业贷款绿色通道 2025年发放肉牛养殖贷款7400余万元 [2] - 明水县支行组织服务队深入调研 精准掌握差异化融资需求 对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实施限时办结 [2] 金融服务对产业的影响 - 金融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资金问题 例如韩志磊获贷30万元后 存栏肉牛从二三十头增加到六七十头 [2] - 邮储银行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和价值产业 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并拓宽服务领域 [2]
这场学术会议连续三年在阳西县召开,有何深意?
南方农村报· 2025-10-27 13:02
会议背景与意义 - 2025年岭南学术论坛暨第三届乡村振兴塘口会议于10月25日至26日在阳西县举行,聚焦“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5][6] - 会议连续三年在阳西召开,已成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引擎,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环境提升方面发挥战略作用 [9][10][11][12] - 论坛汇聚社科理论界、科研院校、政府部门及基层一线代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汇聚智力支持 [7][8] 阳江市发展成果 -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增速达7.0%,跃升至526.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三分之一 [19] - 重点打造风电全产业链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紧抓产业根本 [19] - 在土地整治、医共体、教共体等领域推出改革组合拳,激活发展动力 [21] 阳西县具体成就 - 近三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8% [24] - 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跃居全国县级首位 [25] - 已落户调味品产能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渔业产量、蚝产量、海水鱼苗产量均居全省县级第一 [25] - 医共体改革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城乡教共体经验入选省基层改革案例 [26] - 通过省第一批“三年初见成效”督查评估,获评“第一类县” [24] 塘口镇实地调研案例 - 富硒农产品电商基地通过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额超4000万元 [36] - 塘口镇拥有近万亩天然富硒土地,实现从“纯农业镇”向“富硒产业镇”转型 [33][70] - 泰安堡红色教育基地展现客家围屋和清代防御建筑遗存价值,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 [37] 校地合作与平台建设 - 揭牌“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教学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实验室固定观察点”三个平台,深化校地合作 [53][54][55][56][57][58][59] -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将搭建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桥梁 [63][64] - 省社科联牵头组建九支跨学科调研队伍,开展“九路大调研”,推动帮扶工作从实践探索向理论升华 [71][72] 专家观点与理论支撑 - 国务院参事何秀荣指出城乡融合需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建议建立城乡平等国民待遇 [99][100][101] - 华南农业大学罗明忠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六大做法和五大经验,包括重构空间格局、重建制度体系等 [105][106][107][108][109] - 省社科联挖掘塘口古堡建筑群文旅价值,计划编撰《发现古堡》读本,为农文旅融合注入新动能 [73][74] 会议成果与后续行动 - 设置大会报告、圆桌对话、分会场论坛等环节,围绕城乡融合、产业振兴、数字经济等主题深入研讨 [92][93] - 阳西县委副书记刘贞铎表示将系统梳理并落实论坛建议,推动成果实质转化 [113][114][115] - 会议旨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塘口方案”,为同类地区提供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 [87][88][89]
甘肃通渭鸡川:人大牵头“六步走” 苹果产业奏响“致富曲”
中国发展网· 2025-10-24 16:15
文章核心观点 - 甘肃通渭县鸡川镇通过人大“六步工作法”推动苹果产业全面升级 实现亩产增长20% 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 [1][7] 产业发展规模与基础 - 苹果种植面积达3.64万亩 涉及15个村136个社共3456户 占常住人口的78% 户均种植9.8亩 是全镇重要的经济支柱 [2] - 产业面临果树老化 品种落后 病虫害频发及自然灾害等突出问题 制约可持续发展 [2]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推广“烟富6号”等新品种 使苹果亩产预计增长两成 [1][4] - 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 通过技术 品种 储存 包装 销售“五个共享”服务模式带动协同发展 [3] - 协调省农科院 县林果中心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并推动实施“老果园改造”计划 三年内改造873亩 惠及159户群众 [5] 市场拓展与风险保障 - 积极推广苹果保险 计划在2025年投保8500亩 为果农收入建立保障 [5] - 合作社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8个 临时岗位50个及包装车间岗位7个 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双赢 [3] 治理模式与监督机制 - 采用“六步工作法” 将民主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并解决实际问题 [1][6] - 引导各村将苹果产业发展要求纳入村规民约 形成“村民共治 产业共富”的局面 [7] - 通过监督规范市场秩序 例如果套价格偏高 农药效果不佳等问题得到迅速查处 [6]
宁夏“十四五”期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3:5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宁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70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1] - 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5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15元,其中超过40%的收入来源于特色产业 [1]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73% [2] 主导产业集群 - 枸杞、牛奶、滩羊等“六特”产业全部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人均奶产量和牛羊肉产量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1] - 累计建设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个产业强镇,推动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1] - 培育了390家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包括3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9家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企业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年中央和自治区涉农资金投入达127.8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16.4% [1] - 全面推行省级领导包抓和“六个一”工作机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1] - 累计投入5950万元用于推动园区与企业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产值375.6亿元 [2]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高于全国水平9个百分点 [2] - 建成运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良种牛繁育中心等科技平台 [2] - 累计培育647个特色农业品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盐池滩羊品牌价值稳步提升并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 [2]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通过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高端平台拓展市场 [2] - 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并出口国际市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