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

搜索文档
新疆乌苏市市场监管局事后“跟踪式”帮扶 提升执法效果
中国食品网· 2025-08-05 18:20
"您好,这是《行政处罚决定书》,请您认真阅读确认后,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日前,乌苏市某能源有 限公司因销售车用压缩天然气经抽检二氧化碳项目不符合GB18047-2017标准,受到乌苏市市场监管局 的行政处罚,罚没款达1.37万元。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执法人员还向被处罚企业送达另外两份文书—— 《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 "'三书'同达"实现了对受处罚企业'惩戒﹢修复﹢指导'的全链条监管,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降低了企 业二次违法风险,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乌苏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旭表示,推 广"三书"同达机制,助力企业信用修复,指导企业合规经营,对达到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标准的,积 极指导经营主体申请信用修复,实现"惩戒—指导—重生"闭环。 该局此举措有效落地,让案件回访助企轻装上阵。据介绍,该局建立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制度,围绕执法 人员执法规范、廉政纪律和当事人整改情况、存在困难等,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对一般程 序立案案件进行回访全覆盖,既促进执法人员规范用权,又向当事人提供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业务指 导,破解经营痛点难点,避免"一 ...
预惩戒机制给失信企业留出“回血空间”
北京青年报· 2025-07-31 15:43
法院执行策略创新 - 湖南邵阳某建筑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被法院给予1个月宽限期 最终成功履行21万余元还款义务 [1] - 法院采用《预惩戒告知书》等信用预警措施 为符合条件的失信企业提供1-3个月宽限期 而非直接强制惩戒 [3][5] - 预惩戒机制使企业能在压力下筹措资金 既修复信用又保障债权人权益 实现多赢局面 [4][5] 失信惩戒机制优化 - 传统"一刀切"信用惩戒易导致企业融资断流、合作中断 陷入市场"社死"或破产困境 [3] - 新机制根据企业履约意愿调整惩戒尺度 对暂时困难企业暂缓惩戒 保留发展资源获取路径 [4][5] - 机制仅适用于有真实和解意愿主体 对恶意逃债者仍采取强制措施 体现宽严相济原则 [5] 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 湖南预惩戒机制契合最高法推行的宽限期制度 成为破解执行难的有效路径 [5] - 该创新措施平衡了失信企业、债权人、法院等多方需求 为信用建设注入积极力量 [5] - 实践表明机制能提升执行结案率 优化信用体系发展 具备全国推广价值 [5]
男子借12万不还成失信被执行人,以患癌需治疗为由申请解除惩戒,实际赴港澳消费赌博,其包裹中搜到大量现金,微信收支金额超300万
新浪财经· 2025-07-25 16:37
最高人民法院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 强调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被执行人 其中涉及陈某与狄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 [1] - 被执行人狄某某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纳入失信名单 后以患膀胱癌需治疗为由申请解除限制措施 法院审查后临时解除 [1] - 狄某某病情稳定后未履行还款义务 利用解除限制期间多次赴香港澳门消费赌博 2024年2月29日被举报后法院联动机场公安控制 [1] 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细节 - 法院搜查发现狄某某随身携带名牌烟酒及大量现金 其使用的他人微信账户收支超300万元 聊天记录证实赌博消费行为 [2] - 狄某某承认违法行为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 当场履行完毕 但因情节恶劣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 案件来源与关联信息 - 案例由红星新闻报道 未提及具体财经影响 [3] - 文档4内容与核心案例无关 涉及其他社会新闻 [4]
最高法:对存在恶意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应继续强化失信惩戒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13:22
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 -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严厉打击严重失信行为的同时为"失能"人员纾困解绑 [1] - 最高法发布九个典型案例强化区分"失信"与"失能",提升失信惩戒的靶向性和精准度 [1] - 恶意失信行为包括隐匿行踪、企业主另注册公司继续经营、变更法定代表人逃避责任、高消费和暴力抗拒执行等 [1] 失信惩戒成效 - 2024年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45.7万人次,同比下降23.4% [2] - 282.1万人次通过信用修复回归市场,同比增长35.4%,失信名单人数十年来首次下降 [2] - 自2013年10月以来累计1710万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 [3] 执行工作进展 - 人民法院通过执行和解、司法救助等方式处理"失能"情形,兼顾执行力度与温度 [2] - 失信惩戒制度在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胜诉当事人权益和解决执行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 最高法构建失信惩戒联动机制,健全名单制度,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3] 市场影响 - 失信惩戒工作为有发展潜能的市场主体创造"造血再生"条件,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2] - 相关工作有效缓和社会矛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 - 当前规避执行、逃避执行等问题依然突出,需持续加大执行力度 [3]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严格区分失信、失能被执行人强化信用修复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7-25 10:10
实践证明,失信惩戒制度是推动执行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有效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胜诉当事 人合法权益、推动解决执行难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以构建失信惩戒联 动机制为基础,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畅通信用信息共享渠道,提升失信惩戒信息化建设水 平,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强化联合惩戒、发布典型案例等举措,打击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 严重失信行为,切实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 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有1710万人次迫于信用惩戒和限制消费压力自觉主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 的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前,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问题 依然突出,人民法院仍需持续加大执行力度,对于存在恶意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应当继续强化失信惩 戒,及时保障胜诉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 为强化区分"失信"与"失能"相关工作,持续提升失信惩戒工作的靶向性、精准度和便捷性,指导各地人 民法院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对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 上来,实现依法履职与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相统一,最 ...
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局推进全省创新开展信用修复“跨城通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9 06:52
信用修复跨区域协作机制 - 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局印发通知推动信用跨区域互认创新探索 指导各市地推行属地协助办理模式 简化信用修复流程 降低信用修复成本 [1] - 哈尔滨 天津 石家庄 杭州四城签订备忘录 实施行政处罚信息跨省域四城通办 建立跨区域信用修复协作机制 包括信息共享 合作会商等方面 [1][2] - 佳木斯 伊春等七城签署协作机制 构建省域内七城通办 打破地域和部门界限 实现交通运输等失信多发领域跨区域信用修复 [2] 信用修复具体措施 - 每城设立专职信用管家 全程对接云端协同 定期推送行政处罚信息 核实经营主体履行处罚情况 提供证明材料 完成信用修复闭环 [2] - 对于无法提交修复材料的经营主体 只需向被处罚地营商环境部门申请 由该部门协调处罚机关进行信息核实和材料调取 实现不出门办理 [3] - 全省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完成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2468条 [3] 未来工作方向 - 省营商环境局将持续推动统一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 压实信用修复办理责任 [3] - 全面推行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 确保经营主体第一时间知晓信用修复政策 [3] - 进一步完善统一规范 协同共享 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
高效便捷重塑失信主体信用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2
信用修复制度统一化建设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 [1] - 着力推进信用信息标准的统一化建设,要求"信用中国"网站集中公示各类公共信用信息 [1] - 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公示本部门业务领域内的公共信用信息,避免"多头公示"问题 [1] - 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公示标准,解决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信息公示规则不一致导致的制度碎片化问题 [1] 信用信息分类管理 - 将失信信息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并分别设置最短公示期 [2] - 轻微失信信息可以不予公示或法定责任义务履行完毕即可申请修复,确有必要公示的,公示期最长为3个月 [2] - 体现了对失信行为分类化、精细化管理的治理理念,纠治信用修复运行"一刀切"问题 [2] 信用修复流程优化 - 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包括法定责任义务履行完毕的证明材料和信用承诺书 [3] - 鼓励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本部门信息系统直接获取证明材料 [3] - 推广"两书同达"模式,向信用主体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 [3] - "信用中国"网站收到申请后按"谁认定、谁修复"原则推送行业主管部门办理 [3] - 健全异议申诉处理机制,信用主体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或直接向行业主管部门提起异议申诉 [3] 信用修复办理效率 - "信用中国"网站一般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5] - 行业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受理后7个工作日内提供修复结果 [5] - 明确的时限要求体现了行政效率原则,为信用主体提供稳定的制度预期 [6] 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 - 协同推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企业高效修复信用 [6] - 重整计划或和解协议执行期间,企业可持法院裁定书申请信用修复 [6] - 行业主管部门可通过暂时屏蔽失信信息、添加声明、更新信用评价结果等方式帮助企业暂时恢复信用 [6] - 信用机制创新有利于消除失信惩戒措施对破产重整、和解的阻碍,帮助重整后的企业正常经营、合理融资、公平竞争 [6]
云南:诚信纳税赋能企业提高竞争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7-11 20:59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 - 纳税缴费信用是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量化体现 云南省税务部门通过动态信用管理模式、深化信用结果应用等措施引导企业诚信纳税 持续赋能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1] - 纳税缴费信用级别分为五级 A级纳税人可享受一次领取不超过3个月增值税发票用量、调整发票用量即时办理等激励措施 [2] - A级信用增强企业市场信誉度 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连续5年保持A级 在招投标、融资授信中成为信誉"金字招牌" 云南丛茸经贸凭借A级信用签订400余万元出口合同 [2] 银税互动机制 - 云南彝道农业发展凭借良好纳税信用通过"银税互动"获得300余万元银行贷款 解决重楼种植因干旱导致的资金周转难题 [3] - 昆明默克商贸通过"银税互动"当月获得200万元信贷资金 连续A级纳税信用帮助小微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 [4] 信用修复机制 - 昆明粤好清洁因发票管理疏漏导致信用降级 通过税务部门信用修复团队辅导后成功提升短期数电发票额度 保障700余万元业务开展 [5] - 云南省税务部门优化信用修复管理体系 为失信企业提供重建信用机会 引导企业加强高风险环节管理 [4][5] 信用激励措施 - 连续3年A级企业享受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税务部门提供政策辅导 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通过专门窗口快速办理涉税业务 [2] - 信用修复后企业需聚焦合规经营 昆明粤好清洁加强凭证管理 严格规范经营行为 [5]
“三减一增+双通道”让信用修复无障碍
齐鲁晚报· 2025-07-04 05:09
信用修复改革方案 - 商河县市场监管局推出"三减一增+双通道"信用修复快办模式,聚焦企业信用修复难点堵点,提供高效便捷解决方案 [1] 三减措施 - 材料精简:信用修复申请材料从5份减至2份(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累计减少书面材料360余份 [2] - 流程优化:将"先实地核查后移出"改为"先移出后核查",企业提交承诺即可恢复信用状态 [3] - 时效提升:办理时间从5个工作日缩短至当日办结,实现"即来即办" [3] 一增服务 - 容缺受理:允许材料不全的企业通过书面承诺先办理修复,后续补交材料 [4] - 就近办理:企业可在经营住所就近的市场监管所办理业务,降低办事成本 [4] 双通道机制 - 线上通道:通过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实现24小时"一网通办",支持进度查询 [5] - 线下通道:街镇市场监管所设立服务窗口,提供面对面指导和个性化建议 [5][6] - 双线并行:线上线下自由选择,消除时空障碍 [6] 实施成效 - 已为120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覆盖未年报、地址失联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 [6] - 模式将持续深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6]
信用修复助企新生 体现了监管的温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7-03 00:03
信用监管机制 - 信用监管通过信用评价和信用信息运用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 [1] - 信用惩戒措施对严重失信企业具有威慑力 能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1] - 传统监管思维导致失信企业面临"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困境 [1] - 某科技公司因年报填报疏忽被列异 导致银行贷款受阻 招投标资格丧失 [1] - 现代监管理念认为多数失信行为需要引导与矫正而非一味惩罚 [1] 信用修复实践 - 广东公布十个典型案例 展示信用修复机制生命力 [2] - 案例包括补报年报恢复信用 整改后重获市场机会 履行义务重返正轨等情形 [2] - 建立"线上+线下"便捷修复渠道 通过"粤商通"App一键提交申请 [2] - 截至2025年5月28日 累计为342.23万户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 为10.87万户修复严重违法失信信息 [2] - 信用修复释放包容审慎监管信号 使监管更有温度更精准 [2] 信用价值重塑 - 信用修复促使企业将信用视为珍贵资产 [3] - 企业明白改正错误可重塑信用后会更加自觉遵守规则 [3] - 案例公布对其他企业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 [3] - 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 失信将面临诸多限制 [3] - 对严重违法和主观恶意失信仍需保持高压态势 [3] 监管机制优化 - 信用修复是对"惩戒绝对主义"的理性纠偏 [1] - 避免一棍子打死的粗暴执法 体现对市场主体的尊重与信任 [2] - 未来需构建更精细化的"惩戒—修复"动态平衡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