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拜耳作物科学胡梦影: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中国市场潜力无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15:56
进博会平台作用与公司战略 - 进博会是公司展示创新和深化本土合作的重要窗口 帮助加快创新产品对中国农户的触达 [1][2] - 公司在今年进博会医药馆主展台和食品馆种业展台双展齐发 带来7个中国首展和8个进博会首展的创新展品 [1][2] - 公司坚定看好中国农业市场未来潜力 将中国视为全球关键市场之一 尤其看好生物育种玉米种业市场的发展潜力 [1][2] 中国供应链与研发布局 - 公司在作物保护方面建立了1座杭州生产供应中心和1个丹阳拜耳创新中心 为本地化、定制化需求提供全链路支持 [3] - 杭州供应中心总投资超3亿元人民币 计划于2025年初投入运营 从事杀菌剂、杀虫剂等多种制剂的生产和分装 [3] - 在玉米种子方面 合资公司中种国际拥有4个育种站和1个南繁基地 年测试小区数十万个 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近15% [3] 技术创新与研发进展 - 公司运用AI和计算建模技术赋能的全新研发方式CropKey 加快植保产品研发进程 [6] - 通过新研发方式 公司新作用机理数量已突破十年前的三倍 计划未来十年推出十款重磅创新产品 [6] - 创新技术旨在帮助种植者提升产量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推动再生农业实践 [6] 中国市场机遇与行业趋势 - 中国农业取得显著成就 去年实现粮食产量连续21年增长 凭借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 [7] -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 为粮食安全稳产丰收带来不确定性 驱动农业科技行业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转型 [1][7] - 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政策为农业创新创造广阔空间 包括种业振兴战略和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 [1][7]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进博会展示的创新展品涵盖作物健康品牌德来、根域守护品牌2.0、七大迪卡玉米种子新品种及新品牌农倍乐 [2] - 市场需求层面对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需求增长 对高效、低毒、绿色作物保护产品需求持续扩大 [8] - 公司以丰产复苏和规模化推广再生农业为愿景 通过产品创新、综合服务和本土合作助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8]
专访拜耳作物科学胡梦影: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中国市场潜力无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0 15:31
进博会平台作用与公司战略 - 进博会是公司展示创新和深化本土合作的重要窗口与助推器,今年以“双展齐发”形式带来7个中国首展和8个进博会首展的创新展品[1][2] - 公司坚定看好中国农业市场未来潜力,视中国为全球关键市场之一,相信随着生物育种玉米种业市场发展,中国市场潜力与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1][2] - 公司全球领导层访华时感受到中国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外资企业创造优质环境的积极姿态[4] 本土化供应链与研发布局 - 公司在作物保护领域布局1座杭州生产供应中心和1个丹阳拜耳创新中心,杭州中心总投资超3亿元人民币,计划2025年初投入运营以支持本地化需求[3] - 杭州供应中心从事杀菌剂、杀虫剂等多种制剂生产分装,应用自动化技术构建更具韧性的农化供应链[3] - 在玉米种子方面,合资公司中种国际拥有4个育种站和1个南繁基地,年测试小区数十万个,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近15%[3] 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进展 - 公司运用AI和计算建模技术赋能的全新研发方式“拜耳农匙”(CropKey),以更快、更绿色地推进植保产品研发[6] - 通过新研发方式,公司拥有的新作用机理数量已突破十年前的三倍,并计划未来十年推出十款重磅创新产品[6] - 创新驱动行业转型,具体表现为生物育种产业化加速、植保创新持续突破以及数字化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8] 行业挑战、机遇与公司愿景 - 中国农业取得巨大发展,去年实现粮食产量连续21年增长,以不到9%的耕地养活全球近20%的人口[7] - 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给粮食安全稳产丰收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农业肩负环境保护责任,驱动行业向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转型[1][7] - 公司以“丰产复苏,规模化推广再生农业”为愿景,通过产品创新、综合服务和本土合作助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8] 政策环境与市场期待 - 中国展现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远见与决心,出台种业振兴战略、加速生物育种产业化,为农业创新创造广阔政策空间[1][7] - 公司期待国家进一步完善种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及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并加大侵权打击力度[4] - 公司看到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展现出的种业市场巨大潜力,期待尽早参与并为中国种业振兴与粮食安全作贡献[5]
拜耳张慧洁: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坚定了外商投资信心 | 进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11-07 07:30
进博会参与成果 - 公司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借助平台溢出效应实现创新加速与合作深化 [1] - 通过进博会平台带来超过50个首展首秀,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快速转化 [1] - 七年来完成近40项重要签约,与产、学、研机构及本土企业建立多维度合作关系 [1] 中国市场营商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 - 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市场之一 [1] -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升是衡量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 [2] - 中国在处方药领域不断完善专利保护制度,通过对创新药物的专利期延长鼓励研发创新 [3] 在华投资与战略布局 - 中国是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柱,公司持续强化在华布局并加大投资力度 [4] - 公司推出多个新举措,包括"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即将投入运营 [4] - 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累计开展超过100个研究项目,支持中国源头创新 [4] 各业务领域具体举措 - 在健康消费品领域,公司近年推出10余款新产品,涵盖消化道健康、皮肤健康与营养补充等领域 [3] - 健康消费品中国创新合作中心于2024年10月在上海揭幕,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网络推动健康解决方案落地 [4] - 在作物科学领域,公司今年1月完成植保产品制造中心升级改造,更好满足中国及亚太市场需求 [3] 可持续农业与再生农业 - 公司耘远农场可持续农业示范项目已在北京、上海落地 [4] - 今年5月在吉林省四平市新设第三家再生农业示范农场——梨树耘远农场 [4] - 梨树耘远农场将"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公司全球再生农业经验相结合,探索生物育种产业化新路径 [5] 第八届进博会展示亮点 - 第八届进博会公司展台总面积达800平方米,集中展示26款亮点展品 [6] - 展品包括5个全球首展、8个中国首展和13个进博会首展 [6]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医疗健康与农业科技两大核心领域,为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6]
进博会|拜耳陈琪:进博会“全勤生”以创新与投资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新机遇
国际金融报· 2025-10-28 16:01
进博会的战略意义与成果 - 进博会已成为公司融入中国经济大局、共享发展机遇的战略性平台,是加速创新落地和深化本土合作的催化剂与助推器 [4] - 七年来公司在进博会上带来超50个首展首秀,达成近40项重磅签约,并成功孵化许多进博宝宝产品 [4] - 2025年进博会公司将以共享健康消除饥饿为主题,在800平方米双展台上通过三大事业部带来26款亮点展品 [5] 2025年进博会参展亮点 - 2025年进博会将展示26款亮点展品,包含5个全球首展、8个中国首展与13个进博会首展 [2][5] - 处方药领域将首秀国内最新获批的艾力雅®8mg,可将nAMD患者治疗间隔延长至4个月 [5] - 健康消费品领域将全球首展升级版贝乐欣®B5精华护臀膏,呵护时长达16小时 [5] - 作物科学领域将首次展示德来®品牌及旗下两款产品,以及根域®守护品牌2.0 [5] 本地化生产与创新里程碑 - 影像诊断领域的MEDRAD® Stellant D-CE高压注射系统于今年6月获国产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公司医疗器械本地化生产迈过关键里程碑 [4] - 健康消费品领域的达喜®乳果糖口服溶液是公司与山东京卫制药深化合作的成果 [4] - 公司首次获得国产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GMP证书 [4] 在华投资布局与业务进展 - 中国已成为公司全球业务的最重要战略支柱之一,公司亲历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6] - 处方药领域已有19款创新药获批,累计获36个新药或新适应症批准,外资企业被允许深入细胞基因疗法等前沿研发 [6] - 健康消费品领域投资额达7.5亿元的启东供应中心新厂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28年投产 [6] - 作物科学领域大中华区植保产品制造中心于今年1月完成升级改造,可满足中国及亚太市场需求 [6] 近期合作与创新中心建设 - 处方药领域拜耳·亦庄开放创新中心即将运营,将聚焦科研成果转化和研究型病房共建 [6] - 公司成立拜耳Co.Lab创投联盟,助力本土初创企业加速药物研发与商业化 [6] - 健康消费品领域于2024年10月在上海揭幕中国创新合作中心,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创新 [7] - 作物科学领域在吉林省四平市开设在华第三家再生农业示范农场梨树耘远农场 [7] 未来创新方向与数字化战略 - 公司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从创新跟随者向策源地转变,拥有5个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 [8] - 医疗健康领域将重点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优化影像诊断工作流程 [8] - 健康消费品领域将联动美团等平台构建产品-服务全链路生态 [8] - 作物科学领域将以拜耳农匙技术推动再生农业,并通过飞将军平台助力农业低空经济发展 [8]
巴西再生农业方兴未艾 新技术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新闻网· 2025-10-01 01:58
农场概况与背景 - 维克姐妹于2015年接管位于巴西圣保罗州皮拉苏农加市的埃斯坦西亚农场,面积为1100公顷 [1] - 该农场是当地知名的再生农场,并加入了拜耳集团的全球再生农业计划“耘远农场” [1] 再生农业实践与技术 - 再生农场建设涵盖病虫害综合治理、数字农业、改良土壤及保护水源等多个方面 [3] - 核心实践理念为“现代科技、顺势而为、休养生息”,利用卫星监测数据图指导耕种决策,根据植被指数、高温地区、产量数据和土壤健康状况等数值进行变量播种 [3] - 每年让20%的农场面积休耕,在高产潜力区多播种,在低产潜力区让土地休眠 [3] - 与巴西圣保罗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科研基地,进行土壤生物识别建库工作,研究范围包括植被、昆虫、土壤菌群等 [5] 生产成效与数据 - 过去五年间,农场大豆产量稳定在每公顷约4000公斤,高于地区平均水平25%左右 [3] - 过去三年,尽管遭遇严重干旱、强降雨和极端高温,农场大豆和玉米产量始终高于区域平均水平约25% [3] - 使用拜耳创建的碳排放计算工具对11块大豆田进行测算,碳足迹分析结果亮眼 [5] 行业趋势与标准 - 巴西农业部所属的巴西农业研究公司发布了《可持续再生农业标准》,涵盖环境、经济、治理、生物多样性等多个维度,共124项指标 [5] - 拜耳集团的调研显示,巴西农民平均已采用9.8种再生农业方式,远高于全球平均的6.6种 [5] - 91%的巴西农户愿意尝试新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 [5]
巴西积极推广再生农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6 13:39
再生农业实践与效益 - 埃斯坦西亚农场通过实践再生农业管理理念提升生产稳定性与土地韧性 该农场占地1100公顷 是拜耳全球再生农业计划"耘远农场"的一员[2] - 农场采用覆盖作物等方法改善土壤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每年让20%面积休耕 并根据气候和土壤状况决定种植作物种类[2] - 过去五年农场大豆产量稳定在每公顷4000公斤左右 高于地区平均水平约25% 且在极端气候下保持相对稳定[4] - 在2024/2025收获季 农场大豆碳足迹为616.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吨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0% 玉米碳足迹为751.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吨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6%[5] 技术支持与碳管理 - 拜耳公司提供碳排放计算工具 通过排放因子科学计算整个生产过程的碳排放[6] - 降低碳排放的具体方式包括改变氮肥来源 采用数字农业技术 增强土壤固碳能力等[6] - 通过卫星植被指数 产量数据地图和土壤健康状况实现"变量播种" 以减少浪费 并通过精准施用生物制剂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来降低碳排放[6] 市场机遇与政策环境 - 埃斯坦西亚农场生产的95%大豆销往中国 中国市场对绿色可持续农业的需求被视为巴西再生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6] -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 推动可持续发展议题讨论升温[8] - 巴西国家农业研究公司发布《可持续再生农业标准》 涵盖6个维度共124项指标 旨在推动传统农业向再生农业转型[8] 行业采纳度与发展前景 - 巴西农民平均采用9.8种再生农业生产方式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6.6种 91%巴西农民对采取新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持开放态度 高于全球平均的75%[9] - 巴西农业经营者已在生产链不同环节实施再生农业并取得重要成果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开发创新技术 提供农民培训 开展抗性作物研究等[10] - 再生农业被定义为逆转土壤退化 减少环境破坏和提高生产力的农业实践 是碳信用市场的新机遇[8]
Perfat Technologies获融资;奈雪进入纽约;盒马CEO将兼任CMO
搜狐财经· 2025-09-23 23:20
投资与融资活动 - 芬兰深度科技初创公司Perfat Technologies完成2087.9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Newtree Impact与Beyond Impact共同领投[3] - 美国麦当劳计划未来七年内投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推动再生农业实践 覆盖美国多达38个州、400万英亩牧场[5] - 美国奢侈品连锁百货公司Saks Global拟出售旗下Bergdorf Goodman 49%股权 交易金额约10亿美元 目前至少有四家潜在竞标者参与竞购[13][15] 并购与整合 - 精品咖啡品牌M Stand收购上海餐饮品牌RAC BAR RAC BAR安福路门店在收购后仍保持独立运营[8][9] - 英国烘焙制造商Regal Food收购软饮料品牌Suncrest Suncrest以热带水果味碳酸/非碳酸饮料闻名[10][12] - 美国食品自有品牌制造商Winland Foods与意大利La Doria合并创建新实体Windoria 合并后公司价值达40亿美元[18] 战略合作与产能布局 - 澳洲SPC与恒天然达成合作协议 SPC旗下Nature One部门将在其Carrum Downs工厂生产恒天然品牌产品并销往海外[19][21] - SPC乳制品部门今年早些时候签署价值数百万美元对华分销协议 向澳门和香港地区公司出口澳大利亚生产奶粉产品[21] 市场扩张与区域布局 - 奈雪的茶在纽约法拉盛王子街以快闪店形式启动市场预热 该店位于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次的华人聚集区 周边5分钟范围内已聚集喜茶、沪上阿姨等中国茶饮品牌[23]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巴黎春天百货前首席执行官Jean-Marc Bellaiche结束五年任期 将于1月1日出任度假村运营商Sani/Ikos集团首席执行官[24][26] - 盒马宣布组织架构调整 现任CEO严筱磊将兼任首席商品官(CMO) 全面负责商品研发、选品策略及供应链体系统筹管理[28]
从供应链到消费端构建绿色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7:13
核心观点 - 链主企业正通过再生农业、包装创新、数字化管理和消费者激励等措施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绿色转型 但面临上游减碳挑战和回收体系瓶颈等核心问题 [1][2][3] 供应链绿色转型措施 - 麦当劳探索再生农业概念 目标在保持食材品质的同时降低对环境污染 其供应链涵盖食材种植、加工、物流运输、餐厅运营及废弃物管理等多个环节 [1] - 玛氏投入超过1亿美元研发成本改进包装回收问题 两年前将巧克力豆改为纸包装 次年实现MM巧克力豆全线纸包装切换 [2] - 玛氏通过软塑新生项目联合产业链上下游 成功回收1万吨难以处理的软塑料包装 [2] 数字化与运营效率提升 - 麦当劳通过餐厅数据采集建立用电量模型 实现近两位数百分比能耗节省 有效降低电费成本和减排 [2] - 华住集团采用模组化设计和营建 使成本降低15% 工期缩短30% 建筑垃圾减少40% [2] - 华住在运营环节广泛使用可降解材料 并通过数字化系统进行节水与能耗管理 [2] 消费者参与及激励机制 - 华住推出绿色住产品 鼓励客人自带洗漱用品和选择免打扫服务 并通过奖励绿色积分提升参与度 该活动特别受到年轻住客欢迎 [3] - 企业需将消费者的一次绿色选择转化为可持续生活方式 推动可持续行为从个体行动发展为群体实践 [1] 行业挑战与瓶颈 - 食品包装回收率不足 在中国真正能回收的食品包装量不超过5%至10% [1] - 塑料软包装难以进入回收体系 最终多被送往焚烧厂 品牌方面临回收体系瓶颈与责任压力 [1] - 上游农林牧渔领域减碳被视为挑战最大的领域 [1]
从供应链到消费端,企业如何构建绿色闭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6:41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消费正加速推动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深度变革,链主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数字化管理和源头设计优化实现减排与资源循环,并将可持续实践融入日常运营以促进消费者参与[1][7] 供应链减排挑战 - 麦当劳供应链覆盖种植、加工、物流、餐厅运营及废弃物管理,上游农林牧渔领域减碳挑战最大,公司积极探索再生农业以降低环境污染[2] - 阿迪达斯80%碳排放来自供应商,品牌方虽不拥有工厂但高度依赖供应商配合减排,推动废弃煤燃料改用清洁能源[2] - 阿迪达斯实现99%聚酯纤维为可再生材料,远超行业12%的标准[2] 消费端回收难题 - 中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从2015年1250亿元激增至2024年1.5万亿元,包装垃圾回收问题严峻[3] - 玛氏指出中国食品包装实际回收量不超过5%-10%,以MM巧克力豆塑料软包装为例,多数最终进入焚烧厂[3] - 索尼业务横跨电子、娱乐及科技板块,面临跨行业多元化ESG管理挑战[3] 技术研发与数字化实践 - 索尼开发"So Plus"技术,将废旧光盘与PET水瓶转化为可再生材料,再生塑料占比达99%且阻燃性提升,应用于箱包品牌及电子产品[4] - 玛氏投入超1亿美元研发成本改进包装,两年前将巧克力豆改为纸包装,并通过"软塑新生"项目回收1万吨软塑包装[4] - 麦当劳通过餐厅用电数据采集与模型对比实现近两位数能耗节省,有效降低电费与减排[4] 源头设计与运营优化 - 华住集团采用模组化设计与营建,使新酒店版本成本降低15%、工期缩短30%、建筑垃圾减少40%,并广泛使用可降解材料与数字化系统管理资源[5] - 阿迪达斯将退货或不达标服装用物理方式打碎制成环保袋,累计循环利用6万吨废旧衣服,从员工试用发展为会员积分兑换产品[5] - 华住在APP推出"绿色住"活动,鼓励客人自带洗漱用品及选择免打扫,通过奖励积分促进消费者参与,年轻住客积极响应[5] 可持续实践与消费者融合 - 企业需将可持续深度融入日常运营,避免环保成为消费者额外负担,使其在选择产品时自然接纳可持续生活方式[6] - 绿色转型需重新思考治理与人员、风险管理及运营管理,将潜在成本转化为效率红利与品牌价值,推动三链深度协同[7]
从田间到舌尖绿色总动员:农业链开启智慧跃迁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20
农业产业链智慧化与绿色化转型 - 农业企业通过光伏供电、传感器监测、区块链追溯等技术实现全链条智慧化与绿色化 [1] - 麦当劳中国联合11家供应商发布"麦链"倡议,目标2026年实现食材全链路可追溯,2027年建成浙江智慧产业园,2028年培养2万名再生农业技术农民骨干 [1] - 星巴克与远景科技合作构建方舟能碳管理平台,覆盖全部直采供应商,测算数千个品项的全链碳足迹 [2] 企业具体减碳措施 - 麦当劳土豆种植采用减少深翻、冬季覆盖作物、轮作等再生农业技术保护土壤 [2] - 顺新晖智慧物流中心实现"黑灯作业",光伏项目总装机813.73千瓦,预计25年减排超13000吨二氧化碳 [4] - 正大集团榴莲运输采用传感器监测温湿度,区块链技术实现全链路溯源 [4] - 嘉吉在散货船加装37.5米高风帆,测试显示日均节省3吨燃油 [5] - 路易达孚工厂100%使用绿电,采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棕榈油供应链全程追溯 [5] 技术创新应用 - 正大集团内蒙古生猪项目实现养殖粪水100%资源化利用,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 - 特灵科技冷链车厢采用变频制冷技术,温控波动不超过±0.5℃,车辆采用铝制轻量化设计 [5] - 国机数科通过农机云平台和田间传感器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6] - 华大万物改造5万多亩沙地,利用微生物菌剂替代部分化学投入品 [7] 中国供应链国际化 - 麦当劳中国供应商每年向日韩出口约8000吨薯条 [6] - 九联集团预计2025年出口6万吨鸡肉,占全国鸡肉出口量五分之一 [6] - 隆平高科种子年销量3亿公斤带来全球粮食增产50亿公斤,降低运输碳排放 [7] - 伊利集团产品销往全球60多国,供应链整合丹麦益生菌、德国设备等国际资源 [8] - 嘉吉上海创新中心升级后重点支持亚太市场,将本土创新辐射全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