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

搜索文档
三地三代科研人接力种出新滋味
北京晚报· 2025-07-11 13:51
7月的河北沽源,千亩生菜迎来采收高峰,从田间直供全国肯德基餐厅。与此同时,一筐筐新鲜蔬菜在鲜切菜加工厂"变身"轻食餐盒,走上都市白领餐桌。 在天津武清区,草莓西红柿、精品小黄瓜等新品种,主打高端市场。在京郊房山韩村河的大棚中,一场农旅实验正在展开…… 从上世纪90年代,顺义企业将第一棵生菜种到坝上,到如今青年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三代科研人接力扎根田间,用科技与智慧让田野焕发生机,共同种 出京津冀农业"新滋味"。 第一代 拓荒 从顺义到坝上 一棵生菜种出新希望 走进顺义杨镇的裕农公司基地,300亩头茬生菜已于5月完成收割。400公里外的河北沽源,生菜正陆续成熟,即将供应肯德基餐厅,成为汉堡中清脆爽口的 配菜。鲜为人知的是,如今绿意盎然的坝上,曾是"刀耕火种"的寒凉之地。30多年前,一粒来自顺义的种子悄然改变了这里的模样。 精耕 大数据把脉菜田 科技成果带动新产业 郭松岩:生菜像是一个火种,给当地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在坝上种下了第一棵生菜,改变了当地单一的土豆种植模式。"裕农公司全国蔬菜基地副总经理郭松岩在办公室内拿起泛黄的照片回忆道。时间倒回上 世纪90年代初,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从北京农学院毕业的郭 ...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安:千亩桃园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1:33
行业分析 - 龙共村桃林面积达1300多亩,预计产值2800万元,显示当地蜜桃产业规模可观[3] - 上坪乡构建"网红直播+线上电商+线下联动"全渠道销售矩阵,推动蜜桃产业现代化[3] - 通过浦永对口合作参加上海农博会展销,并借助校地合作平台签订长期购销协议,拓展销售渠道[3] 产品优势 - 引进锦绣黄桃、梅溪香桃等优质品种,具有果皮薄、果肉饱满多汁、甜而不腻的特点[3] - 采用有机肥、人工疏果等自然生长方式,不催熟不打蜡,保证产品品质[3] - 海拔800米以上种植环境昼夜温差大,适宜桃树生长[3] 商业模式创新 - 将蜜桃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举办"桃花缘观赏周""蜜桃采摘节"等农旅融合活动[4] - 通过电商平台解决销路问题,同时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增长[4] - 果农收入较传统种植模式"翻了好几番",显示商业模式转型成效显著[4] 市场拓展 - 参加上海浦东新区农博会展销,提升产品知名度[3] - 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开拓教育帮扶市场[3] - 吸引游客慕名前来赏花摘桃,拓展休闲农业市场[4]
浙江:高山杨梅迎丰收 “云上杨梅”铺就共富路
环球网· 2025-07-07 10:54
行业概况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富山乡4500亩高山杨梅迎来成熟期,产值近3亿元 [1] - 富山乡作为中国最晚上市的东魁杨梅产区,依托高海拔生态优势,以科技赋能、农旅融合为抓手,打造富民产业 [1] 产品与技术 - 富山乡杨梅采用罗幔栽培技术(全树覆盖防虫网),有效阻隔果蝇,虫害率大幅降低,优质果率显著提升 [3] - 全乡约4000亩杨梅采用罗幔技术,占总种植面积80%以上 [3] - 富山杨梅糖度普遍较高,果肉厚实、汁水丰盈,市场售价较普通杨梅高出30% [3] 市场与销售 - 富山杨梅成熟期比平原地区晚20天左右,7月进入盛采期,填补市场空档 [3] - 通过顺丰寄送的杨梅比去年多近四成,物流成本降低,利润提升 [5] - 杨梅产业带动近千人就业,60岁以上老人参与采摘日均收入可达150—200元 [7] 产业链与附加值 - 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30多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年收入翻番 [7] - 规划建设杨梅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7] - 申报"富山高山杨梅"地理标志,增强品牌影响力 [7] 旅游与体验 - 富山乡以其独特的凉爽气候成为避暑胜地,吸引上海、杭州等地自驾游客 [5] - 游客可体验采摘、农家菜、漂流等农旅融合项目 [5] - 高达81%的森林覆盖率带来满目苍翠,增强旅游吸引力 [5]
行进中国|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人民网· 2025-07-05 10:03
公司发展 - 和茹手工茶坊通过手工茶销售实现单笔交易500元收入 [1] - 2021年公司所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000元 超50%为脱贫户 [2] - 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至23600元 [10] - 公司带动户均增收约20000元 通过茶叶种植和文旅融合实现 [9] 行业转型 - 行业从传统茶叶种植转向"茶旅文"深度融合模式 [6] - 茶叶种植面积从2021年500亩扩张至2630亩 实现规模化升级 [9] - 行业形成"茶叶种植+文旅体验+光伏发电"多元收入结构 [9] 经营数据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29500人次 旅游收入647万元 [9] - 村集体收入达20376万元 通过合作社带动29名村民就业 [9] - 86户脱贫家庭在产业链延伸中实现稳步增收 [9] 产品与服务 - 常态化举办黎苗文创展 茶艺展演等文旅活动 [9] - 开发精品民宿 实现游客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9] - 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 土特产店提升收入 [10] 行业荣誉 - 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10] - 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优秀案例 [10]
百万消费券助“荔”促销
广州日报· 2025-07-04 10:00
广东荔枝产销对接活动概况 - 2025年"荔香四海・产销共赢"广东荔枝产销对接系列活动广州分会场启动仪式在广州8号仓举办,旨在推动广州荔枝产业发展[1][2] - 活动采用"线下商圈快闪+云端直播带货"双轨模式,5小时内实现从化南平荔枝热销超1200斤[4][5] - 广州市商务局发放100万元"食在广州—从化荔枝节专场"餐饮消费券刺激消费[2][10] 荔枝产业数据与规划 - 太平镇荔枝种植面积达7.59万亩,总产量约2.6万吨,鲜果销售额突破1.45亿元[5] - 胜佳超市、京东零售、广药集团等8家采购商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助力拓宽销售渠道[9] - 太平镇计划探索荔枝产业升级与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5] 产业链创新与科技应用 - 活动现场设置鲜果展区、加工品展区、创新体验区及科技展区,展示桂味、糯米糍等优质品种及荔枝蜜、冻干等深加工产品[8] - "科技助荔"环节通过无人机演示和短视频展现智慧种植、冷链运输等全产业链技术应用[8] - 电商平台设立线上直播间,网红达人通过直播带货拓展线上销售新渠道[4][8] 政企联动与消费促进 - 广州市商务局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多场产销对接会,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5] - 珠江健康、珠江商管与南平村党员志愿者协作实现荔枝从枝头到消费者的快速配送[6] - 活动设置投壶游戏等互动环节增强市民参与度,同时提供税务合规经营辅导服务[7][8]
云南旅游产业链竞争力研究:数字化驱动下的体验升级与产业重构
新浪财经· 2025-07-01 08:31
云南旅游产业链现状 - 上游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及人文资源如丽江古城、傣族泼水节,拥有众多5A与4A级景区 [1] - 中游形成15个机场及高铁网络交通骨架,住宿体系涵盖高端酒店与特色民宿,特色餐饮如过桥米线,演艺娱乐如《丽水金沙》,但存在偏远景区交通不便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问题 [1] - 下游客源以国内周边及经济发达地区为主,入境游客来自东南亚与欧美,2023年游客接待量达10 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 44万亿元,文旅融合、康养旅游、乡村旅游成为新趋势 [1] 竞争力分析 - 优势包括独特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如丽江、大理品牌,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推动跨境旅游合作 [1] - 挑战包括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待提升、产业链协同不足 [1] - 发展机遇来自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与技术进步,现实威胁包括周边市场竞争、突发事件及环境压力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截至2024年云南5G基站达15 5万个,实现A级景区全覆盖,丽江古城部署3万余个物联网感知单元用于消防与客流监测 [2] - 大数据构建游客画像,AI驱动智能客服与导游,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2] - "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整合预订、导览、投诉功能,丽江古城智慧小镇通过5G无人巡逻车、全息投影实现智慧化管理与体验 [2] 产业重构与企业变革 - 文旅融合催生东巴文化体验等项目,农旅融合推动弥勒可邑小镇等乡村旅游发展,体旅融合打造梅里雪山徒步等IP [2] - 产业链各环节通过数字化优化,产品开发基于游客偏好定制,营销借助短视频平台精准触达,服务实现电子票务与智能导览升级 [2] - 企业运营管理向信息化转型,与科技、金融企业跨界合作,在线旅游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效率 [2] 竞争力提升路径 - 加强5G深度覆盖与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开发VR/AR等创新产品 [3] - 高校增设数字化课程并引进高端人才 [3] - 出台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强化数据安全监管,完善投诉处理与信用管理机制,推动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 [3]
“整个村子好了,大家都能受益”(稳就业·暖心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乡村创业发展模式 - 庙后村通过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实现农旅融合转型,吸引城市客群驱车30分钟到庭院消费[1][2] - 庭院火锅店旺季每天雇佣5-6名村民,定期收购村民自种蔬菜,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1][4] - 创业初期获得政府免租入驻、创业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支持,后期政府协助宣传推广[1][5] 乡村经济带动效应 - 火锅店直接解决近20人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4] - 带动全村基础设施升级,拓宽村道新建停车场,周末游客量显著增加[4] - 形成商业集聚效应,特色小店数量增长,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4] 创新业务拓展 - 创业者尝试无人机销售业务,计划开展农事服务、外卖配送等新业态[4] - 筹划无人机培训和研学项目,探索科技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4] - 发挥原有电商营销经验,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商业模式转变[2] 区域发展成果 - 普陀区建成7个乡创基地,集聚230余家新业态企业[5] - 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亿元[5] - 培育1100余名"乡创客",带动2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5] - 吸引135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创业[5]
黑龙江省庆安县 坚持党建引领 农旅融合铺就乡村共富路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8个村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绿乡花田欢乐王国"游乐园,采取"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发展联合型村级产业 [4][5] - 项目一期无动力乐园2023年7月开业,包含27个项目,单日营收最高达7万元,同年冬季推出"冰雪嘉年华"日均吸引游客超500人次 [7] - 2024年二期新增四合院民宿、网红火车餐厅等设施,开业当年实现两次分红,5个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7] 农旅融合成效 - 项目带动周边产业链延伸,保安村打造吉庆美食街引入10家商户,村集体预计年增收3万元 [7] - 庆安镇围绕主干道打造6个美丽乡村示范屯,将农旅项目与稻作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热门打卡地 [7] -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模式探索出乡村共富新路径 [7] 运营模式创新 - 8个村集体入股旅游公司采取"抱团发展"模式,整合保安村闲置土地开发旅游项目 [5] - 周边商业采用"两年免租+后期分成"的创新招商模式吸引商户入驻 [7] - 项目实现了从"有资金无资源"到"村村入股、户户分红"的转变 [7]
“618”电商热浪起 “寻味武隆·云端盛宴”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搜狐财经· 2025-06-14 22:28
"618"电商节点燃消费热情,区商务委主办的"寻味武隆·云端盛宴"乡村振兴公益直播月同步启幕。这场 持续推进的直播活动中,18位本土主播接力上阵,覆盖乡镇街道,以带货农特产品为切口,串联乡村振 兴、旅游、民宿及高铁机遇,书写武隆发展新篇。 直播阵容里,全国电商公益大使专业引领,村支书、驻村干部熟稔家乡脉络,退伍军人、残疾人、战胜 病魔者则以特殊经历传递奋斗温度。从芙蓉街道到大洞河乡,乡镇街道依次"登场",主播们各展所长, 或详解农特产品溯源,或分享乡村旅游见闻,或讲述民宿改造故事,借高铁贯通契机,把"武隆元素"打 包呈现。农产、文创、仙女旅游资源……在主播连轴直播中,一一解锁。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变 身"带货主播",带着对乡土的熟稔,详解乡镇特色:有的推介生态农产品,追溯种植养殖故事;有的宣 传乡村旅游,细数民宿、景点亮点;有的借高铁贯通契机,勾勒"交通+文旅+产业"发展蓝图。干部站 台,既为产品"背书",更传递乡镇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每一场直播,都是乡镇特色的推介会。农特产品带货是基础,羊角豆干、武隆苕粉等借直播间走出大 山。乡村旅游与民宿宣传是延伸,主播们带着镜头逛村落、看民宿,让网友直观感受武隆山水魅力 ...
四川金川推动特色农业融合发展 一颗雪梨串起亿元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一线·小城宝藏)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雪梨产业概况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雪梨种植面积达4.2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年产值突破4.2亿元 [4] - 雪梨产业覆盖当地汉、藏、回、满等14个民族,成为共同收入来源 [2] - 雪梨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模式 [4] 种植环节 - 当地推广雪梨标准化种植"5项管理"措施,包括浇灌越冬水、刮果树翘皮、果园清园、涂石灰粉防虫、修剪果树枝条 [2] - 种植户曾乾友家去年产鲜果12万斤,毛收入20多万元 [2] - 当地政府为果农提供每斤0.6元的销售补贴 [3] 加工环节 - 金川金雪梨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去年收购鲜果4900多吨,加工成雪梨膏、雪梨含片等产品 [3] - 金川县去年销售加工雪梨1万余吨,产值达2000多万元 [3] - 金川贰壹玖叁食品有限公司去年雪梨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 [3] 销售与旅游 - 种植户通过快递线上销售鲜果,同时向果商和加工厂批量销售 [2] - 金川县已建成70余家农家乐和旅游民宿,形成农旅融合业态 [4] - 今年梨花节期间接待游客超51万人次 [4] - 种植户计划建设梨园步道,打造四季旅游项目 [3] 产业发展方向 - 当地推动雪梨品牌化、梨园景区化、梨品产业化三产融合发展 [4] - 目标实现梨产业产加销、游购娱全产业贯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