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产业
搜索文档
20cm速递|关注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投资机会,创新药长期竞争力与短期结构性机会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2:34
中邮证券指出,中国创新药产业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海外MNC的交易合 作印证了国内企业的研发实力,长期产业趋势向好。自免药物领域存在显著供需错配,2023年银屑病口 服药仅占9%市场份额,而75%患者有转换口服疗法的需求,预计2034年口服药占比将提升至33%,疗效 与安全性更优的新分子实体(NME)如Tyk2抑制剂等值得关注。医疗器械板块随着反腐边际改善、集 采政策优化及设备采购资金落地,行业拐点初现,高景气赛道和困境反转企业迎来机遇。CXO行业受 益于海外降息周期及国内创新药回暖,底部复苏趋势确立,利润表现亮眼。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创业板医药ETF国泰(159377)跟踪的是创医药指数(399275),单日涨跌幅达20%,该指数从创 业板市场中选取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相关服务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 ...
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规模增幅超300%
新京报· 2025-11-13 19:18
港股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297)规模由成立时的3.35亿元增长至13.55亿元,规模增幅超300% [1] - 该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指数成份股剔除了CXO企业,创新药纯度更高 [1] - 指数汇聚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 [1] 创新药行业企业分类与现状 - 创新药企业主要分为纯粹的Biotech和有稳定盈利的BioPharma两类 [2] - 2025年上半年超过七成Biotech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约66%的企业营收规模突破1亿元,近15%的企业营收超10亿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License-out)金额突破920亿美元 [2] 创新药板块后市展望 - 创新药板块情绪回落,但板块景气度可持续,"创新+国际化"产业趋势不变 [3] - 短期调整后创新药板块弹性预计进一步提升 [3] - 创新药产业链在投融资数据、订单和业绩层面均呈现向好趋势 [3]
创新药利好不断,医疗创新ETF(516820.SH)连续6日获资金净申购
搜狐财经· 2025-11-11 11:16
市场表现 - 医疗创新ETF(516820 SH)早盘下跌1 05% 成分股涨跌互现 其中康龙化成领跌2 36% 新和成下跌1 62% 三生国健下跌1 46% 海思科领涨0 84% 鱼跃医疗上涨0 64% 华润三九上涨0 07% [1] - 医疗创新ETF近6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7416 31万元 日均净流入达1236 05万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4427 89万元 [1] 行业政策动态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竞价和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工作已完成 共有120家内外资企业参与 [1] - 参与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竞价的目录外药品127个 参与商保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的药品24个 [1] 行业趋势与展望 - 创新药BD交易持续落地 已BD品种海外3期临床快速推进 板块情绪回升 产业趋势不变 短期调整后板块弹性提升 [2] - 创新药产业链景气度复苏 在投融资数据 订单和业绩层面均呈现向好趋势 [2] - 行业逐步复苏 可关注医疗器械及中药等领域 [2] - 美国降息预期提升将强化全球流动性 利好科技股趋势 [2]
创新药延续回调,资金逢低买入,科创创新药ETF(589720)连续5日净流入额超2.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10:00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创新药板块近期延续回调态势,科创创新药ETF(589720)近两个月下跌近15% [1] - 板块回调期间资金呈现逢低买入态势,该ETF连续5日净流入额超2.6亿元,近10日净流入额超3.5亿元 [1] 行业前景与机构观点 - 兴业证券认为近期创新药板块情绪回落,但随着BD(业务发展)持续落地,当前板块景气度可持续 [1] - “创新+国际化”的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短期调整后板块弹性将进一步提升 [1] 产品结构与特点 - 科创创新药ETF(589720)聚焦于科创板创新药企业,跟踪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 [1] - 该指数汇聚30家代表性优质公司,以高成长的生物科技公司为主 [1] - 产品享有20%的涨跌幅限制,使其价格波动更贴合板块的实际波动 [1]
增速环比持续改善,创新药表现突出——三季报看,医药如何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16:12
整体业绩表现 - 25年前三季度医药板块整体收入同比下降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 [1] - 25年第三季度医药板块整体收入同比持平,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各项增速环比第二季度持续改善 [1] - 25年第三季度医药板块整体收入环比下降1%,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20% [2] 细分领域业绩亮点 - 25年第三季度创新药板块收入增速表现较好,Bio-Pharma子版块收入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7% [1][2] - 25年第三季度CXO子版块收入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 [1][2] - 25年第三季度上游子版块收入同比增长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 [1][2] - 25年第三季度Bio-Tech子版块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1% [2] 创新药板块展望 - 25年第三季度创新药板块营收同比增速加快,多个创新药在25年获批上市贡献增量 [3] - 25年第三季度或为大部分Pharma企业压力最大的季度,随着年底医保谈判进行,创新药管线有望持续贡献收入和利润 [3] - 26年获批创新药及进入医保品种数量有望继续增加,26至27年有望看到更多创新药公司扭亏为盈 [3] 创新药投资逻辑 - 市场焦点回归产业本质,进入验证BD成色的阶段,需要看到跨国药企用实际行动和真金白银验证合作价值 [4] - 中国顶尖创新药正被纳入全球顶级药企核心管线,其价值按全球标准重估,临床管线真正价值和跨国药企重视程度或成为下一阶段核心估值锚点 [4] - 短期看预期修复,中期看临床里程碑数据读出,长期看可持续创新能力带来的估值溢价 [4] CXO板块展望 - CXO行业持续复苏,外需CDMO业务表现良好,新分子业务保持高景气 [5] - 外需CDMO业务自24年第四季度拐点向上,今年订单持续改善,恢复到双位数订单增速 [5] - 后续伴随生物安全法案影响削弱及美国降息,有望进一步催化行业景气度上行 [5] 上游科研服务展望 - 上游科研服务行业需求逐季加速回暖,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加快 [6] - 部分企业扩产投建已或将落地,承接项目产值将进一步提升,充沛在手订单量或支撑业绩长期释放 [7] 医疗器械板块展望 - 25年第三季度医疗设备报表端拐点向上,收入端同比增长显著,毛利率基本企稳 [8] - 25年第四季度医疗设备后续招投标景气或持续,库存有望降至常态水平,部分成分股有望逐季加速 [8] - 高值耗材期待中美关税下调后出海恢复,国内集采落地驱动加速 [8] 医药投资工具 - 医疗ETF(159828)主要包含医疗器械和CXO两个细分子行业 [10] - 创新药ETF(517110)紧密跟踪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覆盖A股、港股通优质创新药企 [10] - 科创创新药ETF(589720)跟踪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以Biotech为主,研发费用占比更高,创新纯度更高 [10] - 生物医药ETF(512290)和创业板医药ETF(159377)为相对宽基医药ETF,覆盖整个医药产业链 [10]
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此前曾获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6:45
公司核心人事变动 - 泉果基金总经理王国斌于11月3日病逝,公司董事长任莉将代任总经理职务[1] - 王国斌为泉果基金创始人,持有公司35%的股权,并于2024年11月起代行董事长职务[1] - 王国斌曾任职于东方证券,历任证券投资业务总部总经理、副总裁[3] 公司及创始人背景 - 王国斌于2005年创立东方红资产管理,并带领公司于2010年获得业内首张券商资管公募牌照,成为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4] - 王国斌于2022年联合创立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创始人及总经理[4] - 王国斌曾获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并于2023年当选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 公司运营数据 -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截至2025年11月3日,其基金管理规模为237.87亿元[5] - 公司旗下共有6只基金,由5位基金经理管理,平均管理年限为6.31年[5] - 旗下基金经理包括赵诣、孙伟、刚登峰、徐缘和钱思佳[5] 行业观点与展望 - 在2025年春季策略会上,王国斌指出中国已成为过去十年全球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80后、90后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力[4] - 王国斌重点提及了DeepSeek代表的中国科技创新、创新药产业和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4] - 虽然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但未来10年内中国仍具备人口规模和工程师红利的巨大优势,每年毕业生数量近20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工程师[5] - 中国完整复杂的产业链是经济韧性的基础,这种经济复杂性和产业链优势能帮助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进一步强化竞争力[5]
25Q3:创新药、CXO及上游业绩持续亮眼
华福证券· 2025-11-02 20:0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7] 报告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已调整超2个月,在大盘强势突破背景下滞涨显著,而医药创新主线产业趋势明确,当前位置性价比高,有望迎来新一波强势行情[5] - 创新仍将为产业主线,三季报后将再次崛起,当前主要聚焦业绩不错的板块和方向,强烈建议加仓强兑现能力的优质创新药龙头并加仓业绩趋势不错的CXO板块[5] - 2026年行业有望持续迎来三重催化:中国ADC/双抗/CAR-T/小核酸/PROTAC等管线BD交易总金额有望持续创新高;前期BD药物进入全球数据披露兑现期;国内创新药进入销售爆发期,预计更多biotech将释放盈利[25]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年10月27日-10月31日)中信医药指数增长1.2%,跑赢沪深300指数1.6个百分点,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3位[3] - 2025年初至今中信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22%,跑赢沪深300指数4个百分点,在中信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3位[3] - 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合富中国(+49.0%)、诺思格(+36.7%)、三生国健(+33.1%)、常山药业(+29.6%)、振德医疗(+26.6%)[3] - 本周医药AH股均跑赢大盘,周五在大盘回落、科技资金流出后,医药板块迎来补涨,成交额同比+32.6%,显著放量[5] 25Q3业绩专题 - 25Q1-3医药板块整体收入增速为-2%,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4] - 25Q3医药板块整体收入增速为0%,归母净利润增速为-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7%,各项增速环比25Q2持续改善[4] - 25Q3收入增速最高的三个细分板块分别为Bio-Tech(+61%)、Bio-Pharma(+18%)和家用器械(+14%)[4] - 25Q3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的三个细分板块分别为Bio-Pharma、CXO(+51%)和上游(+48.7%)[4] - 25Q3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的三个细分板块分别为Bio-Pharma、上游和CXO(+51.6%)[4] 细分板块业绩表现及展望 BioPharma/Biotech - 25Q3整体板块均增长显著,25年多个创新药获批上市贡献增量,营收同比增速加快[25] - 2026年获批创新药/进医保品种数量预计进一步增加,营收和利润有望继续高增长,26年有望靠销售收入板块实现扭亏为盈[25] Pharma - 25Q3整体板块营收同比-1%,归母净利润-13%[26] - 25Q3为大部分企业压力最大的一个季度,随着年底医保谈判进行,相关公司创新药管线后续有望持续贡献收入和利润来源[26] 仿制药 - 25Q3整体板块营收同比-1%,归母净利润同比+3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11%[27] - 第十一批集采政策有所缓和,利好头部仿制药玩家,整体业绩趋势有望从25Q4开始加速[27] 上游 - 25Q3整体板块营收44亿元(同比增长13.1%),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48.7%)[30] - 25年行业需求逐季加速回暖,营收同比增速加快[30] CXO - 25Q3整体收入同比+10%,归母净利润同比+51%,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51.6%[31] - 24Q4开始已经拐点向上,美国降息有望进一步催化行业景气度上行,行业量价齐升逻辑明确[31] 医疗设备 - 25Q3整体板块营收249亿元(同比+10.6%),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8%)[41] - Q3报表端显著拐点向上,Q4库存有望降至常态水平,多数个股预计将迎来逐季加速态势[41] 板块估值与成交 -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30.28,环比上升0.42[62] - 医药行业相对同花顺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的估值溢价率为16.13%,环比上升0.57个百分点[62]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合计成交额为6001.0亿元,占A股整体成交额的5.2%,医药板块成交额较上个交易周期上升32.6%[69] 投资建议组合 - 本周建议关注组合: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百奥赛图[5] - 十一月建议关注组合:三生制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益方生物、奥赛康、一品红、汇宇制药、泰格医药、微创医疗、澳华内镜[5]
ETF甄选 | 三大指数震荡回调,创新药、影视、软件等相关ETF逆势走强
新浪财经· 2025-10-31 17:18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下跌,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沪指跌0.81%,深成指跌1.14%,创业板指跌2.31% [1] - 生物制品、化学制药、文化传媒等板块涨幅居前,保险、小金属、半导体等板块跌幅居前 [1] - 主力资金流向文化传媒、软件开发、化学制药等行业概念 [1] 创新药行业 -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于10月30日开启,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的药品 [2] - 机构认为创新药BD持续落地,板块景气度或可持续,“创新+国际化”产业趋势不变,短期调整后板块弹性有望提升 [2] - 创新药产业链在投融资数据、订单和业绩层面均呈现向好趋势 [2] - 相关ETF包括科创创新药ETF汇添富(589120)、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等 [2] 文化传媒行业 - 2025年前三季度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093亿元,同比增长14.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30%,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 [2] - 三季度末文化企业资产总计224227亿元,同比增长8.4%,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为66.8元,同比增加0.3元 [2] - 机构指出文生视频技术颠覆传统影视内容生产,AI可承担漫剧、短剧等大部分制作流程,催生创新内容形态 [2][3] - 传媒行业正经历从“手工建模”到“智能生成”的转型,3D生成技术向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领域渗透,行业呈现技术赋能、IP价值释放与影视复苏三大方向 [3] - 相关ETF包括影视ETF(516620)、影视ETF(159855) [3] 软件行业 - 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11126亿元,同比增长13.0%,软件业利润总额为14352亿元,同比增长8.7% [4] - 软件业务出口额为4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 [4] - 机构认为在供应链安全考量下,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是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国产芯片产业链、国产操作系统产业链等方向值得关注 [4] - 相关ETF包括软件ETF基金(561010)、软件ETF(515230)等 [4]
国谈首次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20cm标的科创创新药 ETF(589720)涨超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3:00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与商保创新药目录 -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启动,首次正式引入“商保创新药目录”机制,为超出基本医保定位的创新药提供新支付渠道 [2] - 商保创新药目录主要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推荐商业健康保险等参考使用 [2] - 2025年基本药品目录有535个药品通用名通过形式审查,商保创新药目录有121个药品通过审查,其中79个同时申报了两个目录 [2] - 商保目录中的创新药可不计入基本医保的自费率指标及集采可替代品种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2] 创新药产业基本面利好 - 创新药产业迎来三大核心利好:业绩兑现逻辑清晰、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市场环境改善 [3][4] - 业绩兑现逻辑清晰,行业高热度BD交易精准匹配供需,国内药企优先通过BD兑现研发投入,预计未来2-3年业绩逐步释放 [3] - 政策支持包括商保支付端突破(37个高价创新药已纳入商保)和优先审评审批优化(临床审评缩至30个工作日) [3] - 市场环境方面,2025年6月中旬起A股进入“慢牛”行情,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为板块提供支撑 [4] 创新药相关投资产品表现 - 可关注科创创新药 ETF(589720),该产品聚焦科创板创新药企业,跟踪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享有20%涨跌幅限制 [5] - 从“924行情”(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30日,科创新药指数涨幅为117.04%,跑赢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109.62% [6] - 创新药ETF国泰(517110)紧密跟踪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覆盖A股、港股通等优质创新药企,全面反映产业表现 [8]
20cm速递丨创新药产业趋势未变,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涨超1.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6:28
行业趋势与前景 - 创新药产业趋势未变,当前调整已较为充分,预计三季报后创新药将再次崛起 [1] - CXO板块受益于潜在业绩催化和高景气度,海外CXO行业进入景气度加速回升阶段 [1] - 医疗器械板块迎来政策拐点,股价、估值和配置均在底部,基本面预计将改善 [1] - 宏观层面BD交易和并购交易呈现明显复苏趋势,微观层面新分子业务维持较高景气度 [1] 投资主线建议 - 中长期建议关注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外需型CXO)、医疗器械等主线 [1] 特定产品表现 - 科创创新药ETF国泰(589720)聚焦科创板创新药企业,跟踪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 [1] - 该指数汇聚30家代表性优质公司,以高成长biotech为主,产品有20%涨跌幅限制 [1] - 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30日市场反弹期间,科创新药指数涨幅为117.04%,跑赢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109.62% [1] - 科创新药指数或有助于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时更好地分享科创板的弹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