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优势
搜索文档
中美各退三步,中方“厚礼”送特朗普,加拿大“变心”暗向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1-10 18:17
中美关税与贸易措施调整 - 美国将对华商品关税下调至47%并取消原计划加征的10%芬太尼相关关税[1] - 美国暂停24%对等关税及部分出口管制措施并终止301调查[1] - 中国调整反制关税并暂停部分对美出口限制以为未来政策预留灵活性[1] 中国战略采购与市场议价能力 - 中国决定本季度大规模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并承诺未来三年每年持续采购至少2500万吨[1] - 大豆采购举措缓解美国农业州压力同时彰显中国市场庞大规模和议价能力[1] - 采购作为经济筹码强化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议价地位和谈判主动权[3] 中国产业链优势与多元化布局 - 中国策略由多年积累的产业链优势和完善制造体系支撑[3] - 中国逐渐减少对美依赖并加强与东盟欧盟等多元市场合作如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协议[3] -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逐步缩小海外投资多元化布局增强经济抗压能力[3] 全球格局变化与各国策略调整 - 德国案例显示中国产业链完备性和科技自立优势可承受超过一年半高强度贸易战而欧洲主流国家最多坚持半年[5] - 加拿大态度变化主动寻求改善对华关系表明美国影响力松动及相关国家重新评估国际站队[5] - 各国在新大国博弈周期展现灵活多元外交经济策略根据自身利益进行合作与竞争双重博弈[7]
中美“G2”刷屏全球!德国却急了,喊话白宫:不能这样对欧盟
搜狐财经· 2025-11-05 20:34
全球科技产业格局与中美博弈 - "G2"即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动与博弈成为全球社交媒体热议话题 美国公开表示两国行动将主导全球经济走向[1] - 德国总理默茨表态绝不能让中美单方面决定科技未来 欧洲无法接受在全球科技产业中被边缘化[1] 欧美关系与欧洲被动局面 - 美国于今年7月对欧盟施加强硬压力 迫使欧盟接受15%关税标准 承诺向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并大量采购美国能源产品[3] - 美国随后与中国达成共识 取消或暂停部分对华关税措施 此举让欧洲感到被愚弄[3] - 欧盟依赖美国和北约提供安全保障 导致防务能力缺乏独立性 在国际博弈中力不从心[3] - 欧盟希望享受全球化好处但不愿在产业链升级上投入足够成本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与美国交涉时表现软弱[3] - 美欧关税协议被专家视为美国对欧盟的"经济收割" 欧盟为迎合美国牺牲自身利益却未收获预期战略联盟[3] 欧洲科技产业短板与供应链风险 - 欧洲科技产业暴露出明显短板 荷兰安世半导体70%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3] - 荷兰政府试图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时 中国方面启动自主运营 导致欧洲汽车产业链出现断供恐慌[3] - 尽管欧盟在技术和人才储备有优势 但面对中美两国各自形成的产业链优势仍处于显著劣势[5] - 默茨提议将研发投入提高至GDP的3.5% 但此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
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此前曾获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6:45
公司核心人事变动 - 泉果基金总经理王国斌于11月3日病逝,公司董事长任莉将代任总经理职务[1] - 王国斌为泉果基金创始人,持有公司35%的股权,并于2024年11月起代行董事长职务[1] - 王国斌曾任职于东方证券,历任证券投资业务总部总经理、副总裁[3] 公司及创始人背景 - 王国斌于2005年创立东方红资产管理,并带领公司于2010年获得业内首张券商资管公募牌照,成为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4] - 王国斌于2022年联合创立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创始人及总经理[4] - 王国斌曾获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并于2023年当选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 公司运营数据 - 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截至2025年11月3日,其基金管理规模为237.87亿元[5] - 公司旗下共有6只基金,由5位基金经理管理,平均管理年限为6.31年[5] - 旗下基金经理包括赵诣、孙伟、刚登峰、徐缘和钱思佳[5] 行业观点与展望 - 在2025年春季策略会上,王国斌指出中国已成为过去十年全球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80后、90后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劲动力[4] - 王国斌重点提及了DeepSeek代表的中国科技创新、创新药产业和以《黑神话:悟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4] - 虽然未来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但未来10年内中国仍具备人口规模和工程师红利的巨大优势,每年毕业生数量近20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工程师[5] - 中国完整复杂的产业链是经济韧性的基础,这种经济复杂性和产业链优势能帮助中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进一步强化竞争力[5]
大江洪流姜昧军:把握未来十年投资主线,布局产业链优势核心领域
搜狐财经· 2025-10-30 12:45
核心观点 -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步入以产业链优势为核心驱动力的重大投资机遇期 [1] - 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的关键路径 [1] - 资本市场在未来十年将迎来全盛发展期 [2] - 投资应把握由技术创新引领的产业链优势主线 [3] 产业结构升级 - 中国经济通过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和高端制造的跨越 [1] - 未来十年这一进程将进入自我增强的全速发展期形成更加良性的内外循环 [1] -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例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及工业机器人等品类近年来均实现成倍增长 [1] - 这种正反馈机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跃升 [1] 基础设施优势 - 中国已建成全球领先的物流与数字网络包括高速铁路和东数西算毫秒用算等新型基础设施 [2] - 高效的基础设施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孵化提供了土壤 [2] - 基础设施将持续为产业创新与集聚提供支撑成为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 [2] 科技创新驱动 - 科技创新被视为驱动产业链升级的核心引擎 [2]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储备和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 [2] - 硬科技领域如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正迎来系统性的突破机遇 [2] - 这些技术将改造传统产业并催生全新的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推动整个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2] 资本市场展望 - 随着实体经济持续向好资本市场有望真正成为经济晴雨表 [2] - 科技创新企业更加依赖资本市场的支持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2] - 房地产行业也有望在人均收入提升和产业转型带动下迎来基本面的逐步改善 [2] 具体投资方向 - 应重点关注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3] - 关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 [3] - 关注在产业链生态中能够与龙头企业协同具备全球化视野和技术壁垒的中小企业 [3]
21评论|从产业链优势视角发现未来十年重大投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03
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 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核心路径,其动力来自于对外贸易、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的低成本和科技创新(人才优势)三个动力,以及资产价格和人力成本两个具有平衡效应的要素驱动力[2][3] - 中国通过面向全球化市场对内对外的开放、低成本高质量基础设施供给与科技创新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了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三角[3] - 资产价格与人力成本作为双向调节变量,深刻影响着产业升级进程的周期和节奏[3] 全球化与产业链优势的正反馈循环 - 中国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化2.0时代进入自我增强"正反馈"全速发展期,通过外贸出口消化产能、积累资本,实现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的历史性跨越[4]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出口增长7.1%[5]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2.07万亿元,同比增长9.6%,占出口总值的60.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104.7%,锂电池出口增长60.7%,光伏组件出口增长174.7%,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135.2%[5] 科技创新与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 中国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投入构建了衔接高效的产业发展基础能力,从高速铁路到"东数西算"、"毫秒用算"等工程[6] -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研发投入强度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6] - 通过产教融合培育复合型人才、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有效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6] 产业链优势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的影响 - 中国经济的产业链优势驱动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持续上升,为资本市场跟随实体经济表现打开了长期上涨的空间[7]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增长模式更加依赖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也进入了全盛发展时期[7] - 科技创新带来人均收入的提升,将从根本上改善房地产的基本面[7] 未来产业投资机遇 - 新兴支柱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8] - 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这些产业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8] - 在微观的公司生态层面,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创新,中小企业与龙头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以全球化视野布局产业链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模式[8][9]
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
搜狐财经· 2025-10-24 08:54
技术突破与成本分析 - 美国Energy Fuels公司在实验室成功提炼出纯度为99.999%的高纯度稀土 [1] - 其使用的“分子识别萃取”技术成本极高,特制高分子萃取剂每克售价超过200美元且为一次性使用,生产一公斤高纯度镝的萃取剂成本高达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万元)[5] - 相比之下,中国工业化生产相同纯度稀土的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00元人民币以内,美国实验室技术的成本是中国的50倍 [5] 产业化能力差距 - 美国公司的技术成果目前仅限于实验室环境,制备出的样品不足100克 [7] - 中国北方稀土的一条生产线每日可产出200吨高纯度稀土产品,规模差距巨大 [7] - 从实验室成果到工业化量产需克服设备放大、工艺稳定性、废水处理及能耗控制等诸多难题,存在巨大的商业化风险 [7] 中国稀土产业优势 - 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量占据全球85%的市场份额 [10] - 产业优势建立在几十年积累的完整产业链基础上,涵盖从矿山开采、冶炼分离、材料加工到终端应用的全部环节 [10] - 通过徐光宪院士的“串级萃取理论”等持续技术创新,矿山回收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并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 [10] - 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了单位成本,并实现了环保与效益的双赢 [10] 全球战略布局 - 中国已对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实行出口配额管理 [12]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技术水平 [12] - 在海外如坦桑尼亚、布隆迪等地区建设稀土加工厂,以保障资源供应并输出成熟技术 [12] 对下游产业的影响 - 美国F-35战机每台发动机需要近2公斤镝,若全部采用此天价技术生产,仅稀土成本就将使每架战机涨价约300万元人民币 [5] - 美国芒廷帕斯矿采出的稀土精矿仍需运至中国进行加工,凸显了中国在产业链环节中的关键地位 [10]
54万吨订单墨迹未干,澳洲火速加盟反华稀土联盟,算盘打错了
搜狐财经· 2025-09-27 20:19
澳大利亚的贸易行为 - 9月中旬向中国出口54万吨油菜籽,创下今年单月最大出口纪录 [1] - 在签署价值数亿澳元的油菜籽合同后,加入了美国主导的稀土围堵计划 [3] 中国在稀土行业的地位 - 全球92%的稀土精炼能力掌握在中国手里,技术和产业链遥遥领先 [5] - 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到应用需要技术、设备、环保标准和成本控制能力,中国已形成完整闭环体系 [7] - 即使西方国家投入巨资,也需10-15年才能达到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 [21] 澳大利亚的战略矛盾与风险 - 澳洲大宗商品出口中超过三分之一销往中国,包括铁矿石、煤炭和农产品 [14] - 54万吨油菜籽订单的检疫、运输、结算等细节尚在商谈,处于“可进可退”状态 [7][9] - 若失去中国市场,加拿大、巴西、俄罗斯等国有意抢占其份额 [12] 国际关系与市场选择的启示 - 中国下油菜籽订单被视为一次态度测试,合作窗口的维持取决于澳方的回应 [26][28] - 在新能源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30] - 澳洲需在充当“稀土联盟”前锋与回归理性贸易之间做出选择 [32]
双象股份:MS、改性/染色PMMA、特种酯等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20:14
核心观点 - MS、改性/染色PMMA、特种酯等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1] - 公司将坚持创新发展 扩大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客户群的占比 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1] - 公司在超纤行业和PMMA/MS光学行业已形成较强的产业链优势 [1] 产品战略 - MS、改性/染色PMMA、特种酯等产品被定位为未来业绩重要增长点 [1] - 公司计划扩大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客户群的占比 [1] 产业链布局 - 超纤行业产业链:上游自产聚氨酯树脂 下游具备危废处置能力 [1] - PMMA/MS光学行业产业链:上游由控股股东全资子公司稳定供应MMA 下游拥有PMMA/MS板材产能 [1] - 公司在PMMA/MS行业和人造革合成革行业已形成较强产业链优势 [1]
双象股份(002395) - 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5
2025-09-16 11:24
业务板块与产能 - 主营业务涵盖超细纤维合成革、PU合成革、光学级PMMA、光学级MS产品生产销售及危险废物处置业务 [2] - 光学级PMMA产能15.5万吨(苏州8万吨、重庆7.5万吨),MS产能7.5万吨 [3] - MS产品上半年营收超5000万元,光学材料板块上半年利润贡献超1亿元 [3] 产品结构与技术优势 - MS、改性/染色PMMA、特种酯等高技术门槛产品毛利率高于普通PMMA [3] - PMMA产品均为光学级,上半年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 [3] - 产品技术达国际水平,外资企业关停PMMA工厂助推公司市场份额增长 [3] 业绩增长与产业链布局 - 重庆超纤上半年净利润3000多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4] - MS、改性/染色PMMA、特种酯是未来核心增长点 [4] - 具备上游聚氨酯树脂自产、MMA稳定供应及下游板材产能的完整产业链优势 [4]
美商务部长:美国发明了稀土,却被中国给抢走!现在美国要夺回来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16
稀土产业全球竞争格局 - 稀土资源成为大国科技竞争与产业链博弈的核心战场 美国商务部长声称要重新夺回稀土产业主导权 引发全球产业界和资本市场震荡 [1] 稀土发现历史与产业发展 - 稀土元素最早由芬兰化学家于1794年发现 欧洲科学家陆续发现十余种稀土元素 美国直到1947年才合成最后一种稀土元素钷 [3] - 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在1984年贡献全球70%产量 但因环保法规和成本问题逐渐衰落 [3] 美国稀土产业现状 - 美国稀土进口依存度突破70% 对中国依赖程度持续上升 [5] - 美国在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多个关键技术被中国企业掌控 [5] 全球稀土产业链分析 - 稀土产业价值链呈微笑曲线特征 前端开采仅占10-15%价值 中游分离提纯和下游高端应用利润最丰厚 [6] - 中国企业生产1吨氧化镨钕综合成本仅8000美元 美澳企业成本超过24000美元 中国具有压倒性成本优势 [6] - 中国形成完整稀土产业集群 包括17家矿业集团 23家分离厂和15家高端磁材企业 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6] - 美日在重稀土分离和高矫顽力磁体制备等35项关键技术领域存在明显短板 [6] 西方国家产业政策 - 美国计划对中国稀土永磁体加征200%关税 并提高稀土产业补贴至75亿美元 给予10年税收减免 [8] - 澳大利亚获得12亿美元产业链投资 蒙古与日本签署8亿美元开发协议 [8] - 美国新建稀土分离厂审批周期达29个月 是中国的7倍 环保评估需57道程序 导致成本飙升40%以上 [8] - 美国稀土产业工人平均年薪8.5万美元 是中国同行业的6倍 [8] - 2025年美国稀土产业实际投资额仅为中国的13.7% [8] 中国稀土产业竞争优势 - 中国稀土价格优势来自规模效应 企业平均产能是国际同行5-8倍 拥有127项核心专利和完整产业集群 [10]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出口占比突破45% 平均出口单价同比上涨8.7% [10] - WTO驳回了美方关于中国操纵价格的指控 仅对出口配额制度提出程序性质疑 [10] 全球贸易谈判与地缘政治 - 中美经贸谈判围绕稀土供应链安全等四个核心议题展开 墨西哥计划对中国217种工业品实施差别关税 [12] - 墨西哥制造业60%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同时70%工业原材料需要从中国进口 [12] 稀土应用与技术创新 - 稀土在新能源汽车 风力发电和航空航天等战略新兴产业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13] - 美国仅有2家商业规模稀土分离厂 都无法处理重稀土元素 [13] - 中国稀土行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1% 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8%国际领先水平 回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13] - 中国新型Ce-Fe-B磁体性能超过日本同类产品15% 成本降低40% [13] 全球供应链安全举措 - 欧盟将稀土储备标准提高至180天用量 日本投资5亿美元在越南和哈萨克斯坦建立新供应链节点 [15] - 韩国与澳大利亚签署34亿美元稀土长期供应协议 [15] - 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4% 导致钕铁硼磁体出现12万吨供应缺口 [15] - 美国实现稀土完全自给至少还需要8-10年时间 [15] 国际合作与发展趋势 - 欧盟表示倾向于与中国建立可持续的稀土合作伙伴关系 [17] - 2025年9月1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发起全球稀土可持续发展倡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