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国芯网· 2025-11-05 11:42
半导体技术天地 ID:ic2018ic 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信息爆 炸的时代 更需要断舍离 如何更加高效的获取高质量的信息 在碎片化的时代里 收获满满? 2025年,半导体人只需关注5个公众号 全球电子市场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专注半导体产业技术,技术资料,专家讲解。欢迎关注! ↓↓↓值得您的关注↓↓↓ 国芯网 ID:CSF211ic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半导体行业第一的微信公众平台,50万的从业人员都已关注! ↓↓↓值得您的关注↓↓↓ ID:xinlun99 半导体产业联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芯媒评论,请关注! ↓↓↓值得您的关注↓↓↓ 半导体行业圈 ID:ic211ic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半导体行业圈,半导体人自己的圈子,请关注! ↓↓↓值得您的关注↓↓↓ 第二步:在公众号里面回复"加群",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ID:icchinaunio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半导体全产业链联盟,请关注! ***************END************** * 半导体论坛微信群 8万人在群,所有微信群免费开放! 加群步骤: 第一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半导 ...
AMD净利暴涨61%!
国芯网· 2025-11-05 11:42
国芯网[原:中国半导体论坛] 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 不拘中国、 放眼世界 ! 关注 世界半导体论坛 ↓ ↓ ↓ 11月5日消息,AMD公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营收达到92.46亿美元,同比增长36%, 净利润为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 61%。 按照业务部门划分来看,AMD数据中心部门三季度营收为43.41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运营利润为10.74亿美元,环比上一季度的 运营亏损(-1.55亿美元)实现了扭转。 客户端和游戏部门第三季度营收为40.4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3%;运营利润达到8.67亿美元,同样实现了显著增长。 ***************END*************** 半导体公众号推荐 半导体论坛百万微信群 加群步骤: 第一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国芯网微信公众号。 其中客户端部门营收达到27.50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同比增长46%,体现了AMD在PC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游戏部门第三季度营收为12.9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4.62亿美元相比暴涨181%。 嵌入式产品部门营收为8.57亿美元,同比略有下降8%,但环比有所增长;其他所有部门的运营亏损为9.54亿美元,同比 ...
南大光电股价连续4天下跌累计跌幅7.02%,上银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5.37万股,浮亏损失15.6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04 15:29
公司股价表现 - 11月4日南大光电股价下跌1.33%至38.68元/股,成交额7.95亿元,换手率3.12%,总市值267.34亿元 [1] - 公司股价已连续4天下跌,区间累计跌幅达7.02% [1] 公司基本情况 -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28日,于2012年8月7日上市 [1] - 公司是从事先进电子材料生产、研发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第三代半导体、光伏和半导体激光器制造 [1]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特气产品60.95%,前驱体材料(含MO源)27.80%,其他7.02%,其他(补充)4.23% [1] 基金持仓情况 - 上银基金旗下上银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发起式A(024069)三季度持有南大光电5.37万股,占基金净值比例3.38%,为第九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于2025年5月13日成立,最新规模2215.53万元,成立以来收益率为49.37% [2] - 根据测算,该基金因南大光电股价今日浮亏约2.79万元,连续4天下跌期间累计浮亏15.68万元 [2] 基金经理信息 - 上银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发起式A(024069)基金经理为翟云飞 [2] - 翟云飞累计任职时间9年277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3.91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59.43%,最差基金回报-12.79% [2]
珂玛科技前三季度营收增长近三成 国产替代突破助推业绩稳健提升
全景网· 2025-10-31 13:43
财务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6%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9% [1]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0%,净利润为7265.64万元人民币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0% [2] - 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24.7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5.8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7.2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3.65%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7397.89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83% [2] - 公司掌握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全工艺流程及多项核心技术,形成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3] - “功能-结构”一体模块化产品实现量产,带动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产品整体毛利率显著提升 [3] 业务优势与市场地位 - 在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领域,推动高纯度氧化铝、高导热氮化铝等“卡脖子”产品国产替代 [3] - 在陶瓷加热器、静电卡盘和超高纯碳化硅套件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 [3] - 表面处理业务在熔射细分领域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与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业务形成协同优势 [3] - 公司已建成涵盖粉体制备到表面处理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 [6] - 客户包括国际及国内主流半导体设备厂商、晶圆厂商以及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等泛半导体显示领域知名企业 [6] 资本运作与未来发展 -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5亿元人民币 [4] - 募集资金将用于结构功能模块化陶瓷部件产品扩建、半导体设备用碳化硅材料及部件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4] - 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为15654.84万元人民币 [4] -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构和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公司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5] -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对先进陶瓷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6]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盘中流入9000万份,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5:04
半导体设备ETF资金流向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实时盘中流入9000万份,净流入700万份,显示资金正抢筹半导体设备资产 [1] 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预测 - 全球半导体行业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631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万亿美元以上,期间复合年增长率约8% [1] - 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其占比预计从2025年的35%提升至2030年的48% [1] 全球半导体设备资本开支预测 -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测2026年全球晶圆厂设备资本开支同比增长10%,增速较2025年的6%有所加快 [1] - 增长加速反映了在人工智能驱动下,先进工艺逻辑和存储资本开支的强劲增长 [1] 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概况 - 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跟踪的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从市场中选取涉及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及设备制造的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该指数聚焦于半导体产业中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材料与设备领域,以反映产业链上游环节的整体表现 [1]
"地基"上的赶超者:全球12英寸硅片"第六极"西安奕材迎来"黄金期"
国际金融报· 2025-10-29 15:51
公司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统计[3]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10.55亿元增长至21.2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1.83%,2025年上半年营收13.02亿元,同比增长45.99%[5] - 12英寸硅片出货量从2022年的234.62万片飙升至2024年的625.46万片,复合增长率高达63%[5]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12英寸硅片贡献了全球所有规格硅片出货面积的75%以上,是晶圆厂扩产的主流方向[3] - 全球12英寸硅片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前五大海外厂商控制全球92%的市场份额,其中前两名信越化学和SUMCO合计占比超50%[4] - 中国大陆是全球12英寸晶圆制造产能提升最快的市场,预计到2026年底产能将超过300万片/月,约占全球产能的1/3[12]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10%以上,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3.15%,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12.39%[7]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已申请境内外专利1843项,80%以上为发明专利;已获得799项授权专利,70%以上为发明专利[9] - 产品核心指标如晶体缺陷控制水平、低翘曲度等已与全球前五大厂商处于同一水平[7] 客户拓展与供应链 - 公司产品已通过161家境内外客户的资质认证,其中大陆客户122家,中国台湾及境外客户39家,外销收入占比稳定在30%左右[11] - 已向联华电子、力积电、格罗方德等全球一线晶圆厂批量供货,是国内主流存储IDM厂商和逻辑晶圆代工厂的重要供应商[5][11] - 公司是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晶体生长、硅片磨抛等核心设备及零部件方面已实现本土供应商配套[11] 产能扩张与未来发展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通过技术革新将第一工厂产能提升至60万片/月以上,合并口径产能达71万片/月,全球占比约7%[12] - 上市募资将全部投向第二工厂,预计到2026年两个工厂合计产能可达120万片/月,跻身全球头部厂商[14] - 公司产品已量产用于先进存储和逻辑芯片,并正在配合客户开发下一代高端存储芯片,以适配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10]
半导体精品公众号推荐!
国芯网· 2025-10-29 12:51
公众号推荐 - 文章推荐关注5个半导体行业公众号以高效获取高质量信息 [1] - 推荐公众号“半导体技术天地”专注于产业技术和专家讲解 [3] - 推荐公众号“全球电子市场”被描述为行业第一平台拥有50万从业人员关注 [5] - 推荐公众号“芯媒评论”提供行业评论内容 [7] - 推荐公众号“半导体行业圈”定位为从业人员自有圈子 [9] - 推荐公众号“半导体产业联盟”覆盖全产业链信息 [11] 社群资源 - 半导体论坛微信群免费开放并拥有8万成员 [12] - 加入微信群需先关注中国半导体论坛公众号并回复“加群”按提示操作 [13][15] 内容合作 - 公众号接受新闻爆料、投稿、合作及社群互动 [18] - 有偿新闻爆料及商务合作可通过指定微信联系 [19]
财报超预期,英特尔王者归来?
美股研究社· 2025-10-28 18:24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达136.5亿美元,高于131.4亿美元的预期 [4] - 每股收益为23美分,同时公布每股0.37美元的亏损,该亏损与一项89亿美元的投资协议相关 [4] - 净利润达41亿美元(合每股90美分),去年同期为净亏损166亿美元 [17] - 预计第四季度营收中点为133亿美元,与市场共识预期133.7亿美元基本持平,每股收益预期为8美分,与市场共识持平 [12] - 总产品营收127亿美元,环比增长7% [22] 股价与市场情绪 - 财报发布后盘后股价飙升逾8%,周五盘前交易仍上涨8.5%,但当日收盘仅上涨0.31% [1][2]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逾90%,表现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 [8] - 市场对公司的看法正从“怀疑”转向“谨慎乐观” [3] - 当前股价约为38.16美元,财报后上涨势头延续,市场预期股价将再次突破40美元 [27][28] 战略合作与政府支持 - 美国政府以20.4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约4.33亿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权约10%,此项89亿美元的投资协议是推动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4][5] - 公司与英伟达的合作为其业务转型故事增添了可信度 [5] - 公司通过一系列交易获得约200亿美元现金,包括来自美国政府的57亿美元、软银集团的20亿美元、阿尔特拉业务剥离的43亿美元以及Mobileye股权出售的9亿美元 [18][19] - 英伟达50亿美元的投资预计在第四季度末完成 [19] 业务部门表现 - 客户端计算事业部营收85亿美元,环比增长8%,增长动力来自PC市场季节性旺季及Windows 11系统更新周期 [23] - 数据中心与AI事业部营收41亿美元,环比增长5%,因产品结构优化和企业需求提升而超出预期 [26] - AI服务器主机CPU和存储计算芯片需求强劲,但受产能限制 [27] - 代工业务营收42亿美元,同比下降2%,且全部收入来自内部芯片生产,尚未有外部客户贡献收入 [10] 代工业务与产能 - 代工业务需要约1000亿美元的资本投入,目前正与多个客户洽谈,但赢得客户信任需展示良率提升、产品可靠性及特定知识产权 [10][12] - 公司在亚利桑那州工厂开始生产最先进的芯片,被视为一个重要里程碑 [10] - 管理层认为代工业务是一场“持久战”,持“正视挑战、不夸大承诺”的态度 [12]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 - 截至第三季度,公司现金及短期投资总额达309亿美元 [18] - 本季度偿还了43亿美元债务,2026年将继续优先通过偿还到期债务来降低杠杆率 [19] - 通过“加速融资”改善了现金状况,为强化资产负债表所采取的行动带来了更大的运营灵活性 [2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Lunar Lake”和“Arrow Lake”两大平台推出势头良好 [24] - 与微软扩大合作,包括Windows ML集成、vPro + Intune设备管理解决方案等 [25] - 新款至强6代“Granite Rapids”处理器相比旧款服务器,总拥有成本最高可降低68%,能耗最高可降低80% [27]
量子计算: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范式产业赛道与主题投资风向标
天风证券· 2025-10-28 17:42
核心观点 - 量子计算作为利用量子叠加和纠缠原理的新型计算范式,被视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为特定问题提供指数级计算加速的潜力,是当前主题投资的重点赛道 [2][8] - 全球量子产业处于从前沿研究向应用落地突破的关键阶段,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47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81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8%,未来空间广阔 [16] - 量子计算产业链涵盖上游核心硬件(测控系统、低温器件、激光器)、中游整机与软件制造以及下游多行业应用,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中超导路线成熟度较高 [2][16][28] 周思考:量子计算范式 - 量子计算以量子比特为基本运算单元,其叠加态特性使N个量子比特可同时表示2^N种可能性,从而实现远超经典计算机的并行计算能力 [8][10] - 量子计算机在特定任务上展现出经典计算机难以企及的计算能力,例如谷歌Willow芯片运行的全新量子回声算法,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高约13,000倍,首次实现可验证的“超越超级计算机能力”的算法 [78] - 中国量子计算布局较早,从2001年开启研究,到2025年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实现了从0到1的巨大跨越 [11] 量子计算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 产业链上游是产业生态的基础支撑,包括环境测控系统、核心硬件组件(如稀释制冷机)等,其中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不可替代的关键装备,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为3.54亿美元 [16][20][21] - 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硬件,主要类型包括超导、离子阱等,2025年6月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正式启用,年产能达1000片,标志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 [20] - 全球量子产业规模预期高速增长,2023年达47亿美元,预计2027年专用量子计算机性能突破将带动市场规模达105.4亿美元,2035年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 [16] 技术路线与产业生态 - 全球量子计算整机研发呈现多元化技术布局,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是三条主流路线,截至2023年末全球共76家整机公司,美国以20家数量最多且类型分布最广 [28][29] - 量子计算软件系统包括基础层、开发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是连接硬件与实际应用的关键桥梁,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工具呈现碎片化和多元化 [31][33] - 量子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与控制职能,中国已实现从“实验室定制”到“工程化量产”的跨越 [25][27] 下游应用与云服务 - 量子计算下游应用主要聚焦量子模拟、量子组合优化、量子线性代数三大领域,已成功应用于科研、化工、国防、金融等行业,2024年科研领域应用规模占比25.9% [36][40] - 混合量子经典云计算架构是当前量子计算云服务的核心模式,通过量子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为用户提供算力服务 [35][36] - 量子计算云平台基于互联网架构搭建,实现计算资源云端开放共享,未来将向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深度集成方向发展 [36] 市场回顾与重点主题 - 本周(10.20-10.24)全A指数上涨3.47%,日均成交额达17928亿元,较前周减少3957亿元,市场活跃度高位震荡,光模块、量子材料等相关概念表现强势 [3] - 当周市场赚钱效应增强,每日平均上涨家数为3228家,较前周增加1418家,平均涨停家数由上周57家增加至78家,主力资金持续流向AI算力等相关概念 [3] - 重点主题包括量子计算、存储芯片和深空经济,其中存储芯片因AI推理需求激增,DRAM和NAND闪存价格第四季度预计上调幅度高达30% [3][81] 政策动态与产业趋势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等 [4][90][92] - 工信部就《算力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征求意见,提出到2027年制修订50项以上算力标准,开展标准宣贯的企业超过500家 [4][94][96] - 产业趋势上前沿科技百舸争流,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量子计算等领域均有新进展,如谷歌公布Willow芯片量子算法新进展 [4]
台积电熊本二厂正式动工!主攻6n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5 11:19
熊本二厂项目概况 - 台积电日本子公司JASM已于24日与菊阳町政府签署熊本二厂建厂合约,厂址位于一厂东侧,厂区面积约为6.9万平方公尺 [2] - 该厂预计2027年底开始营运,主要生产用于AI与自动驾驶领域的6纳米制程晶圆,此为日本最先进的制程 [2][3] - 熊本二厂预计员工人数为1,700人,与一厂相同 [2] - 台积电对熊本两座厂的投资总额为225亿美元,日本经产省决定补助约1.2兆日元(约77亿美元) [2] 项目推进的挑战与考量 - 熊本二厂动工日期从原订的2025年3月延宕至10月,主要原因是当地交通因工业活动增加而恶化,引起居民不满 [3] - 建厂延后的另一主因是主要客户的市场需求下滑,消费性与车用市况疲软,影像感测器尤其受到竞争冲击影响需求 [3] - 公司表示正式进入量产的时机将依市场需求的动向谨慎判断,建厂进度与量产时程也会依客户需求而定 [2][3][4] 熊本一厂与合作伙伴 - 熊本一厂已于去年底量产,采用22/28及12/16纳米制程,最大月产能为5.5万片 [3] - 台积电日本熊本厂是日本重振半导体业的关键指标,合资厂商包括Sony和丰田汽车旗下的零组件大厂Dens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