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镇化
icon
搜索文档
他们为何不愿放弃农村户口?
虎嗅· 2025-10-02 14:55
城镇化进程与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435亿人,较前年新增108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为4.6478亿人,同比下降1222万人 [1] - 当前城镇化率已攀升至6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三分之二 [1] - 城镇化通过加强城乡间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1] 城乡失衡的深层根源 - 1953年至1985年间,农业领域向国家输送资金约8000亿元,支撑工业年均11.2%的快速发展 [5] - 现代户籍制度作为资源配置凭据,在计划经济时期将农民固定在乡村以支持工业化原始资本积累 [5] - 当前户籍制度已孵化庞大既得利益集团,农村户籍持有者因土地资源价值提升而转变为新的既得利益群体,身份转换呈现单向性阻滞 [5][6] 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 - 地方政府主导型模式受政绩观驱动,但官员流动频繁导致项目连续性差,出现“干部一走,产业就散”现象 [15][16] - 企业主导型模式受宏观政策不稳定性、领导更替导致政策变化及项目盈利性差等问题制约 [17][18] - 成功的政企合作模式需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政府负责基建等公共品供给,企业聚焦业务建设和管理 [19] 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 - 需将乡村振兴与就业结合,建议对解决就业多的民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22][23] - 农村宅基地需要流转,以实现传统房地产向高质量房地产转型,但耕地必须严格保护 [23][24]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立案调查案件总数达22万起,涉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达1.9万人,村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与土地资源配置相关 [24] 农耕文明的现代转化 -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承继数千年农耕文明并使之现代化,儒家价值体系与现代工业文明无根本冲突 [10][11] - 城市居民应成为农耕文明的自觉传承者,通过制度设计、教育实践等路径推动全民参与式乡村振兴 [12] - 城市对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等需求激增,体现了城市对乡村文明的依赖与回归 [24]
每3个人中有2个在城镇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30 22:14
2025.09.30 本文字数:239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2024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30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GDP比重达28.8%;全市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401亿元,增长4.9%。通过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厚积薄发,今年以来, 由云深处科技、宇树科技、深度求索(Deep Seek)、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 龙"火爆出圈。 近年来,中西部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基本动力,一批现代 产业集群正在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加快集聚。这些城市产业发展带动从业人员的快速增长。 作者 |第一财经 林靖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变化?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人口 总量总体稳定,人口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就业总体稳定、结构优化,居民 收支稳步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报告》显示,人口分布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94350万人,城镇化率为 67.00%,比2020年末提高3. ...
每3个人中有2个在城镇
第一财经· 2025-09-30 20:38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趋势 - 2024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94350万人,城镇化率为67%,较2020年末提升3.11个百分点,相当于每3个人中有2个住在城镇 [3] - 人口分布持续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2024年末东部地区常住人口为56702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40.32%,较2020年提高0.30个百分点 [3] - 中西部地区由于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基数较低,其城镇化率在特定时期内呈现较快提升,2024年末有8个位于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率提升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4] 区域与城市人口动态 - 广东省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2780万人,较上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5] - 浙江省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43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二,其11个设区市常住人口全部实现增长 [5] - 合肥市自第七次人口普查以来人口增量达63.2万人,2024年末常住人口为1000.2万人,成为长三角第4个、全国第18个千万人口城市 [6] - 贵阳市自七人普以来人口增量达61.55万人,增幅10.3%,2024年末常住人口660.25万人,较上年末增加19.96万人,增长3.12%,增量位居各大城市首位 [7] 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 - 杭州市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305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GDP比重28.8%,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20401亿元,增长4.9% [6] - 合肥市通过集聚提升原有产业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对年轻人形成较大吸引力,从而带动人口集聚 [7] - 贵阳市常住人口连续4年净增量达10万人以上,得益于"强省会"和"强人才"战略的落地见效 [7]
人口分布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每3个人中有2个在城镇
第一财经· 2025-09-30 18:31
一批现代产业集群正在中西部强省会、中心城市加快集聚。 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分布有何变化?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人口 总量总体稳定,人口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就业总体稳定、结构优化,居民 收支稳步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报告》显示,人口分布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94350万人,城镇化率为 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东部地区常住人口为56702万人,占全国 人口的比重为40.32%,比2020年提高0.30个百分点。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长牛凤瑞分析,当前城镇化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人口流动过程中,农村人口持续流 向城镇。从人口在全国的空间分布来看,一方面,人口继续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在省 域内部,人口向省会城市等中心城市集聚。 在东部沿海地区,去年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 第一。 浙江去年常住人口增加43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二;浙江11个设区市的常住人口全部 ...
人口红利仍在,3亿农民如何进城?
36氪· 2025-09-29 13:15
另外,在报告中还提到一项,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也在提高。 但是,在9月24日北京日报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文章表示,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接近70%,但3 亿农民工中在城市扎根的比例偏低,进城农民工在城购房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农民落户意愿持续较低。 经常听有人说还有多少亿农民进城,进城就需要买房,有人说有2亿3亿,也有的说4亿5亿。不管多少, 农民进城买房这个话题确实值得探讨。 众所周知,房地产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再重复老路,这跟城镇化程度以及人口增长发生逆转有 很大关系。 9月18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 上是存量空间。未来,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将进一步从城市范围拓展至国土空间全域范围,特别将结合正 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激活空间潜能,集成政策资源,促进多元价 值再生。 而按照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处于30%-70%区间时通常被认为是快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中国2025年城 镇化率达到67%标志着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此时房地产发展更注重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而非单纯追 求规模扩张。这跟说到的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是一致的。 城镇化 ...
金观平: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9-22 11:46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 明确提出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1] - 举措对推动城乡融合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1] - 当前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 大城市人口产业趋于饱和 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作用未充分发挥 [1]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挑战 - 部分中小城市和县城城镇化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大量农村人口面临进不了大城市且回不去小县城的困境 [1] - 提升承载能力是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的关键举措 [1] 产业发展核心问题 - 产业结构不合理且产业层次低 部分地区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1] - 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1] - 需夯实产业基础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1] - 应积极承接大城市产业转移 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1]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 -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2] -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且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阻碍人才流入 [2] - 需加大投入力度并优化教育卫生文化资源配置 [2] -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小城市延伸以提高均等化水平 [2] 营商环境优化需求 - 行政审批流程烦琐且市场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2] -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情况较为突出 [2] - 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并简化审批流程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 系统性发展路径 - 提升承载能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合作 [2] - 应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2] - 通过激发发展活力有效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2]
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
经济日报· 2025-09-21 06:11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提升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的重要保障。客观上看,当前一些中小城市和县城在行 政审批、市场监管、政策支持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办事流程繁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仍较 为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等方式,不 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这一举措对于推动城乡融合、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产业是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的根基。目前,不少中小城市和县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等问 题,部分地区过度依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乏力。因此,提升中小城 市和县城承载能力,首先要夯实产业基础,坚持产业兴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承接大城 市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很多中小城市和县城发展的短板。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医疗 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不仅制约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也阻碍人才流 ...
三个关键词看山东城市发展之变
大众日报· 2025-09-18 22:03
理念之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不久前落幕的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不仅是一场国际盛会,更成为展示城市活力与现代化治理水平的 一扇窗口。 如今,济南、青岛已跻身国家超大特大城市行列,烟台、潍坊等8座城市迈入大城市序列,滨州、德州 等10个中等城市与74个小城市、1071个建制镇协同发展、互促共进……山东的城市发展,已构建起"双 心引领、多点集聚"的城镇空间新格局。 回望2012年,山东城镇化率仅为52.03%;如今,全省常住人口达1.008亿,城镇化率以年均1.2个百分点 的速度稳步增长,至2024年已达66.48%。城镇人口年均增长138万人,总量达到6701万人,居全国第二 位,山东已成为推动全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力量。 数字的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山东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打 造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监督平台,构建"群众点单—政府接单—社会评单"的民生需求响应机制,城市 承载力、宜居性和包容度不断增强,城市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山东城市发展,正在经历一场从"量"到"质"的变革。 ...
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北京城镇化率达88%
新京报· 2025-09-18 18:08
她提到,未来,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将进一步从城市范围拓展至国土空间全域范围,特别将结合正在推进 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激活空间潜能,集成政策资源,促进多元价值再 生。 谢海霞说,《指南》明确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确定了不 同层级的规划编制内容,构建了分层编制、动态维护的机制,填补了存量空间如何编制规划的技术标准 空白,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适应存量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需要。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北京城镇化率已达88%,城市发展已率先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 段。在今天(9月18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杨 浚表示,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不到一个月,北京就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存量地区控制性详细 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的通知》。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两个重大判断,显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 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杨浚说,盘活存量空间、推动城市更新已成为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北京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转 型、实现人 ...
文旅行业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搜狐财经· 2025-09-15 21:47
货币与国家发展 - 货币由国家发行,其价值由生产力产生的实物锚定,例如俄罗斯将卢布锚定能源后汇率稳定[3] - 货币发行量需与商品产量匹配,过度发行导致通货膨胀,不足则导致通货紧缩,适度通胀有助于经济发展[3] - 国家初期通过对外借款或对内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形成资本负债,此为现代金融行业雏形[4][6] 工业化进程与挑战 - 工业化定义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持续提升的过程,核心标准包括非农产业占比超90%、城镇化率60%以上及人均GDP超1万美元[8] - 工业化需要大量资金和符合工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后发国家常通过居民承载债务发展工业,房地产成为主要债务承接载体[8] - 全球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中国和韩国,其第一桶金来源包括掠夺、殖民地、产业转移或房地产透支[8] 房地产行业作用 - 房地产加速城镇化,降低社会维护成本,增加人际接触机会[10] - 房地产基本由本国居民购买,避免让其他国家居民负债,且能带动下游数百个附属行业如装修和家电[11] - 房地产与工业化相辅相成,但受限于人口和城镇化程度,行业会自然停滞,核心地区房价仍可能上涨[11] 产业转型与科技发展 - 工业化进程前期为轻工业,中期为制造业,后期为高精尖科技,中国在芯片等领域仍落后,每年被西方赚取大几千亿美元[12][13] - 家电行业已全球领先,汽车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参考美国底特律,制造业岗位曾达22万个,但因石油危机衰落并负债185亿美元[15] - 大飞机和大轮船是下一步攻克目标,但红利期较短,工业化完成后将转向第三产业[16] 第三产业职能 - 第三产业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文旅等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但债转比例极大的产业[16] - 第三产业在对外经济交流中通过平台和知识产权收费赚钱,如美国通过美元铸币税让全球缓冲其通胀[18] - 第三产业安排大量就业,例如宠物经济催生用品和洗澡服务,直播平台解决待业问题[18] 国家干预市场逻辑 - 国家干预基于功能需求和民意,例如预制菜有助于食品安全、税收和社会秩序保障,民用发展可平摊军工成本[21][22] - 外卖平台创造就业需求,国家虽未指责抽佣高和社保问题,但顺应民意出台文件缓解社会矛盾[23] 文旅行业发展前景 - 文旅行业对外弘扬中国文化,对内增强文化自信,直接促进消费,景区收入1元可带动10元GDP,吸引游客量可带动100倍以上GDP[24] - 文旅行业投入产出比高,投资上百亿的景区罕见,而工业化工厂投资可达上千亿[24] - 工业化收尾后文旅将迎黄金发展期,发展核心为控制成本以避免负债过高,以及不断创新维持头部品牌[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