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周免疫耐受
icon
搜索文档
2025诺贝尔奖得主连发两篇论文:开发iTreg细胞疗法,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
生物世界· 2025-10-28 16:10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学背景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ary Brunkow、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表彰他们发现并定义了调节性T细胞,揭示了其在控制自身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2] - 坂口志文于1995年发现一种表达CD4和CD25的新型T细胞,能保护身体免受自身免疫疾病侵害[3] - 2001年Mary Brunkow和Fred Ramsdell发现Foxp3基因突变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2003年坂口志文证明Foxp3基因控制Treg细胞的发育[3] Treg细胞的治疗潜力与挑战 - 这些开创性发现为自身免疫疾病及癌症治疗打开了新大门,例如利用特异性靶向自身抗原的Treg细胞来抑制致病性自身免疫反应[3] - 从患者体内分离足够数量的天然自身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仍具有很大挑战性[3] 最新研究突破:效应T细胞转化为功能稳定的iTreg细胞 - 2025年10月22日,坂口志文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两篇论文,通过细胞因子和药物手段成功将常规效应T细胞诱导转化为功能稳定的调节性T细胞[4] - 研究团队使用CDK8/19激酶抑制剂处理,在抗原与IL-2共刺激条件下实现Tconv细胞的高Foxp3表达[6] - 通过剥夺CD28共刺激建立Treg细胞特异性表观遗传变化,特异性促进Foxp3等Treg特征基因表达[6] - 成功将效应/记忆型CD4+ Tconv细胞亚群重编程为Foxp3+ Treg细胞,这些S/F-iTreg细胞在转录和表观遗传修饰方面与天然Treg细胞相似[7] 疾病模型中的治疗应用验证 - 在小鼠模型中,iTreg细胞能够有效抑制炎症性肠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8] - 研究提供了实现抗原特异性和疾病特异性免疫疾病治疗的新策略[8] - 在寻常型天疱疮研究中,将Dsg3特异性致病性自身反应性CD4+ T细胞转化为功能稳定的Foxp3+ Treg细胞[9] - 证明了S/F-iTreg细胞在寻常型天疱疮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并提供了从人类患者细胞生成S/F-iTreg细胞的概念验证数据[9]
线上课程: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在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生物世界· 2025-10-17 12:0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调节性T细胞领域的三位科学家,其关于“外周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对理解自身免疫病和开拓肿瘤免疫治疗新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4] - 传统动物模型因物种差异难以真实模拟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制研究缺乏生理相关性、靶点验证临床转化困难等问题,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技术支撑[4] - 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能在临床前阶段评估候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降低后续开发风险,并为新型细胞疗法与双特异性抗体等评估提供可靠平台[5] 线上课程内容 - 课程主题为“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在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将于10月21日晚7点举行,由赛业生物肿瘤药效研究高级科学家于婧博士主讲[5][7] - 课程将深入解读诺奖级发现如何转化为治疗新策略以及相关研究前沿动态[7] - 课程将梳理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演进路径及PBMC、HSC等不同构建策略的特点与适用场景[7] - 课程侧重于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优化策略与应用案例[7] 免疫系统人源化模型应用案例 - 全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huHSC-C-NKG-ProF助力CAR-T攻克实体瘤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Metabolism》(IF=30.9),研究揭示了Foxp3通过非转录依赖的线粒体动态调控机制重塑CAR-T细胞代谢表型[12] - 同一模型助力肝癌免疫逃逸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Gut》(IF=25.8),研究揭示了ETV5在调节肝癌免疫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12] 免疫系统人源化模型技术特点 - 公司在C-NKG小鼠上分别移植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以构建免疫系统重建小鼠,并对huHSC-C-NKG小鼠进行了迭代升级,采用新生鼠工艺,能够发育出多种人类免疫细胞[13] - 全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huHSC-C-NKG-ProF可重建淋巴系的T、B、NK细胞以及髓系的树突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14] 免疫系统人源化模型产品线 - 公司提供多种免疫系统人源化模型,例如huHSC-C-NKG-ProF可实现全免疫系统重建,8周人源化比例达40-60%[16] - huHSC-C-NKG模型支持人源淋系细胞和人源髓系细胞分化,人源细胞长效存在超过1年,寿命长,通常不存在GvHD,实验窗口期长[16] - huPBMC-C-NKG模型重建以淋巴T细胞为主,重建速度快,实验窗口期长,但存在GvHD[16]
诺贝尔奖得主:宣布获奖时他正黄石公园徒步
财富FORTUNE· 2025-10-15 21:06
2025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背景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20年前共同发现的“外周免疫耐受”关键通路,该发现对理解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至关重要 [2][8]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马丁尼斯、米歇尔·德沃雷和约翰·克拉克,以表彰他们对亚原子量子隧穿现象的研究,该研究推动了日常数字通信与计算技术的性能提升 [8] - 今年九位科学类获奖者中有五位在消息公布时身在美国,两位在日本 [4] 获奖者获知消息的过程 - 医学奖得主玛丽·E·布伦科于10月6日凌晨4点左右在美国西雅图的家中被美联社摄影师敲门告知获奖,其丈夫最先被狗叫声唤醒 [6][7] - 物理学奖得主约翰·马丁尼斯在美国加州圣巴巴拉于早上6点前被妻子叫醒,被告知美联社想采访,随后通过电脑查询确认获奖 [8] - 医学奖得主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度假时手机处于飞行模式,几小时后其妻子通过手机收到大量通知才得知获奖,直至午夜才接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祝贺电话 [10][11] - 化学奖是今年诺贝尔奖委员会首次在正式公布前成功联系到全部三位获奖者的奖项 [5] 获奖者反应与习惯 - 布伦科最初对丈夫告知的获奖消息表示怀疑,回应“别胡说” [8] - 拉姆斯德尔对获奖感到震惊和敬畏,但表示不会改变使用手机调飞行模式以保持工作生活平衡的习惯 [12] - 马丁尼斯妻子表示,他们曾多年在物理奖公布当晚熬夜等消息,后来决定先睡觉,认为“如果真得了奖总会知道的” [8]
生物医药ETF(512290)盘中下探超3%,市场关注Treg疗法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4:04
诺贝尔奖与Treg疗法科学突破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的开创性发现 [1] - Treg(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癌症、免疫排斥等多个方向具备开发潜力 [1] Treg靶向疗法的开发挑战与思路 - 疗法核心挑战在于选择性 需精准区分肿瘤内有害Treg与外周组织中有益Treg [1] - 开发思路包括提升肿瘤组织渗透性、加强ADCC效应或选择肿瘤浸润Treg表达更高的靶点 [1] Treg疗法的应用领域与公司布局 - 癌症治疗领域 新疗法尝试抑制肿瘤区域的Treg活性 使免疫系统有效攻击肿瘤 [1] - 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可能通过增强Treg功能进行治疗 [1] - 器官移植领域 或通过增加Treg来减少排异反应 [1] - 全球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已投身相关疗法开发 中国有企业布局 如赛尔欣生物、毕诺济生物等 聚焦利用Treg治疗渐冻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1] 生物医药ETF与相关指数 - 生物医药ETF(512290)跟踪的是CS生医指数(930726) [1] - CS生医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生物科技、制药、医疗设备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主要涵盖生物技术、创新药物研发、医疗设备等领域 成分股多为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1]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10月第2周):关注ESMO会议国产创新药-20251013
世纪证券· 2025-10-13 08: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医药生物行业给予“关注”评级 [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关注即将召开的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议,重点看好入围会议的国产创新药公司及新技术平台如双抗和ADC方向的新数据读出 [2][3] - 报告关注基孔肯雅热疫情进展及新获批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对疫情控制的技术支撑作用 [3] 市场周度回顾 - 2025年9月29日至10月10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上涨0.4%,但跑输Wind全A指数(1.63%)和沪深300指数(1.47%)[3][8] - 细分板块中,医院和医疗设备板块均领涨2.29%,疫苗板块上涨2.08% [3][8][9] - 细分板块中,化学制剂领跌1.41%,线下药店下跌0.68%,原料药下跌0.38% [3][8][9] - 个股方面,振德医疗涨幅居首达31.82%,万邦德上涨21.2%,常山药业上涨12.88% [3][8][11] - 个股方面,南新制药跌幅最大达28.67%,复旦复华下跌13.64%,诺诚健华-U下跌12.94% [3][8][11] 行业重要事件 - 2025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阿斯利康承诺大幅削减部分药品价格以换取关税宽限待遇,此为白宫达成的第二项类似协议 [12] - 2025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表彰其关于外周免疫耐受的发现,该发现促进了潜在疗法的开发 [12] - 2025年9月28日至10月4日,广东省新增报告3181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较前一周(3153例)高位波动,主要分布在江门(2480例)[3][12] 行业要闻 - 2025年10月9日,国家医保局与中医药局联合发布通知,将遴选约15个省份或地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计划用2-3年积累经验并向全国推广 [15] - 2025年10月9日,诺和诺德宣布以52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包括47亿美元现金预付款及5亿美元或有价值权,旨在获得其治疗MASH的潜在最佳药物Efruxifermin(EFX)[15] 公司公告 - 复宏汉霖:2025年10月9日公告,其PD-1抑制剂H药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单药辅助治疗胃癌的3期临床研究(ASTRUM-006)期中分析达到无事件生存期(EFS)主要终点 [15] - 药明康德:2025年10月9日通过大宗交易出售药明合联3030万股(约占总股本2.47%),成交金额约23.46亿港元,预计对2025年度税后净利润影响约16.79亿元人民币,2025年累计出售该股票的投资净收益对税后净利润影响约43.51亿元人民币 [15] - 兴齐眼药:2025年10月9日,其产品SQ-129玻璃体缓释注射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适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 [15] - 艾德生物:2025年10月9日,以现金5000万元向赛陆医疗增资,增资完成后持有其2.3810%股权 [15][16] - 诺诚健华:2025年10月8日,子公司与Zenas BioPharma签署授权许可协议,Zenas获得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症领域的全球独家权利等,协议包含1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总潜在付款金额超过20亿美元,并可收取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17] - 百济神州:2025年10月8日,与Pharmacyclics LLC在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的专利纠纷案件已提交共同协议自愿撤回并做出终局处理 [17] - 康泰生物:2025年9月30日,鉴于市场环境变化,与合作伙伴决定终止ChAdOx1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合作 [17] - 沃森生物:2025年9月29日,子公司获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约旦药品注册证 [17]
医药健康行业周报:BD预期回归理性,关注ESMO大会及三季报-20251011
国金证券· 2025-10-11 20:52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医药板块在2025年走出反转行情抱有强烈信心 [5][14][81] - 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被视为2025年医药板块的最大投资机会 [5][14][81] - 继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 [5][14][81] 创新药板块整体趋势 - 本周创新药板块有所回落,BD(业务发展)预期回归理性 [2][13] - 创新药产业向上趋势不变,全球创新药产品授权合作在年底更为密集,板块行情静待后续BD持续催化 [2][13] - ESMO大会(10月17-21日)即将召开,多个国内创新药企重磅口头报告(LBA)即将披露,短期内可关注重要管线的临床数据 [2][13]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发现,该发现与创新药两大重要适应症(肿瘤与自身免疫)新药研发的作用机制相关,提示相关领域创新突破的重要性 [2][40][50] CXO(医药外包)行业展望 - 受益于国内创新药投融资数据边际改善、BD交易持续活跃以及下游创新药技术迭代与细分赛道高景气(如ADC、双抗、GLP-1等),中国CXO行业逐渐进入复苏周期拐点 [2][13] - 行业订单、产能利用率以及业绩有望边际改善 [2][13] - 板块前期受制于生物安全法案事件,行业估值处于低位,随着行业回暖,CXO公司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估值与业绩双双提升) [2][13] 生物制品领域动态 - 2025年10月9日诺和诺德宣布以每股54美元现金(总价值47亿美元)收购Akero Therapeutics [3][51] - Akero的FGF21类似物EFX有望成为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最佳疗法,是唯一一种在2期临床试验中显示F4患者纤维化显著消退的药物 [3][51][57] - 全球有超过2.5亿人患有MASH,目前获批疗法有限 [3][57] 医疗器械领域进展 - 微创机器人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商业化订单量突破100台,已装机近80台,稳居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第一 [3][58][60] - 图迈机器人已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市场准入,商业化装机覆盖近40个国家和地区,均跻身全球前二 [3][60] - 奥精医疗可吸收复合骨修复材料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该产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3] 中药领域创新与政策支持 - 2025年1-9月,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新增92项中药IND(临床试验申请),其中70项为1类新药;新增42项中药NDA(新药上市申请),其中12项为1类新药 [3][64] - 政策端对中医药持续支持,近年来中药注册申请受理数量呈上升趋势,创新中药占比提升 [64][65][67] 医疗服务与AI医疗数字化升级 - 讯飞医疗与深圳市龙华区卫生健康局研发的"龙华数字家医"APP正式发布,依托AI大模型对居民健康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升级 [4][71] - 锦欣生殖在中美两地的辅助生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完成国内首例CAPA-IVM辅助生殖治疗并实现临床妊娠 [72][73] - 全球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已超过人民币2500亿元,中国年治疗周期量已超过一百万例 [73] - AI医疗应用深化,美年健康展示多种AI健康管理方案,旨在提升疾病预防与检查能力 [75] 具体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创新药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 [5][14][81] - 持续关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多抗、小核酸赛道等的投资机会 [5][14][81] - 重点标的包括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公司 [6] 行业数据与交易活跃度 - 2025/09/01-2025/10/10期间,共计6款新药获CDE批准上市(3款国产,3款进口),16款创新药申报NDA(10款国产,6款进口) [35][36][37] - 同期共发生13个创新药相关跨国交易,涵盖授权/许可、合作、期权等形式,交易金额显著,如诺华制药获得舶望制药ANGPTL3项目许可,首付款达1.6亿美元 [39]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防止攻击自身的?
36氪· 2025-10-11 08:46
诺贝尔奖获奖发现核心观点 -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调节性T细胞而获奖,该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关键“调解员”,能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防止攻击自身组织[1][7] 免疫系统识别机制 - T细胞通过表面T细胞受体识别异常细胞,其基因随机组合理论上可产生超过10¹⁵种不同受体以应对多样病原体[5] - T细胞受体识别能力极广,但也存在将自身组织误判为敌人的潜在风险[5] - T细胞在胸腺成熟时会经历“中枢耐受”筛选,清除识别自身蛋白的T细胞,但此机制并非万无一失[7]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过程 - 坂口志文通过切除新生小鼠胸腺实验发现,存在一种能保护小鼠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侵害的T细胞[8] - 经过十多年研究,坂口志文于1995年鉴定出这类新型T细胞表面同时携带CD4和CD25蛋白质[9] - 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发现scurfy小鼠因X染色体上Foxp3基因突变导致免疫系统失控攻击自身组织[11][12] - 后续研究证实Foxp3是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与功能的关键基因,对“外周免疫耐受”过程至关重要[12] 潜在医学应用前景 - 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正研究通过抑制肿瘤周围的调节性T细胞,使免疫细胞能识别并杀伤肿瘤[14] -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尝试使用白细胞介素-2促进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增殖[14] - 细胞工程疗法测试从患者体内提取调节性T细胞,体外扩增后回输以增强免疫调控能力[14] - 研究探索利用表面抗体标记定向引导调节性T细胞至移植器官,精准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4]
访谈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获奖者
生物世界· 2025-10-10 16:00
诺贝尔奖获奖发现概述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ary Brunkow、Fred Ramsdell和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发现并定义了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在控制自身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3] - 该发现开创了Treg细胞介导的外周免疫耐受新领域,彻底改变了对免疫调控的理解,对自身耐受、自身免疫和肿瘤逃逸具有重要意义[3] Mary Brunkow的贡献与访谈 - Mary Brunkow在1998年克隆了Foxp3基因,当时的技术与现在寻找基因的方式完全不同[14] - 其研究团队通过观察小鼠突变导致的免疫缺陷,将其与人类儿童罕见疾病IPEX联系起来,体现了遗传学在解决生物学问题方面的强大能力[15] - 科学发现需要团队协作,很多不同的大脑一起协同工作才能取得成果[18] Fred Ramsdell的贡献与行业视角 - Fred Ramsdell主要在生物技术行业工作,认为小型生物技术环境能将拥有不同技能的人聚集在一起,目标明确地研发最终能进入临床、造福患者的药物[27][28] - 在90年代末发现Treg细胞时,团队就在专利中写道利用这些细胞能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但当时细胞疗法在技术和成本上均不可行[29] - 五年前通过与学术界合作成立了Sonoma Biotherapeutics,旨在将20多年前的基础发现转化为实际药物,目前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29] - 基础研究需要坚持,例如用于研究的小鼠血统从40年代末保存到90年代,历时数百代,诺贝尔奖是对这种坚持和远见的证明[30] 坂口志文的贡献与未来展望 - 坂口志文长期坚持研究,其动力源于正常T细胞能够抑制疾病发展的发现,以及其观点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33] - 科学是时代集体努力的成果,众多免疫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逐步阐明作用机制并向临床应用迈进[34] - 诺贝尔奖将鼓励免疫学家和医生将Treg细胞应用于免疫疾病、癌症免疫控制或移植领域,以实现更安全有效的器官移植,防止排斥反应[35]
和铂医药-B早盘涨超8% 诺奖聚焦外周免疫耐受 市场关注Treg细胞疗法潜力
智通财经· 2025-10-09 08:54
公司股价表现 - 和铂医药-B(02142)早盘涨超8%,截至发稿时上涨6.3%,报16.36港元,成交额达5826.33万港元 [1] 行业研发背景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分析人士指出该奖项公布有望点燃Treg细胞治疗技术与创新药的研发热潮 [1]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在CTLA-4靶点方向研发的新一代抗体HBM4003已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并在结肠癌、肝癌、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瘤种中观察到明确疗效信号 [1] - 公司针对CCR8靶点开发的HBM1022抗体被视为管线中极具潜力的"种子选手",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这个热门新材料
DT新材料· 2025-10-08 18:00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Susumu Kitagawa、Richard Robson、Omar M. Yaghi,以表彰其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开发方面的贡献,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 [2] 诺贝尔化学奖历史数据 - 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奖116次,共计195人获奖,其中8位为女性 [4] - 最年轻获奖者年龄为35岁,最年长获奖者年龄为97岁,有两位科学家曾两次获奖 [4] 近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主题 - 2024年获奖主题为用于计算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 [5] - 2023年获奖主题为发现并合成量子点 [5] - 2022年获奖主题为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 [6] - 2021年获奖主题为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 [6] - 2020年获奖主题为开发出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 [6] - 2019年获奖主题为用于开发锂离子电池 [6] - 2018年获奖主题为酶的定向进化以及用于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 [6] - 2017年获奖主题为开发用于测定溶液中生物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的低温电子显微镜 [6] - 2016年获奖主题为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6] - 2015年获奖主题为DNA修复机制研究 [6] - 2014年获奖主题为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的开发 [6] - 2013年获奖主题为复杂化学系统开发多尺度模型 [5] - 2012年获奖主题为用于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 [6] - 2011年获奖主题为发现准晶体 [6] - 2010年获奖主题为用于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交叉偶联 [6] - 2009年获奖主题为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6] - 2008年获奖主题为发现并开发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6] - 2007年获奖主题为对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 [6] - 2006年获奖主题为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的研究 [6] - 2005年获奖主题为开发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方法 [6] - 2004年获奖主题为发现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6] - 2003年获奖主题为发现细胞膜通道、发现水道以及离子通道结构和机制研究 [6] - 2002年获奖主题为开发生物大分子识别和结构分析方法、开发出用于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的软解吸电离方法、开发了核磁共振波谱法来确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 [5] - 2001年获奖主题为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因其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方面的工作 [5] 2025年其他诺贝尔奖项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John clarke、Michel H. Devoret和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们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电路中的能量量子化 [5]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ary E. Brunkow、Fred Ramsdell和Shimon Sakaguchi,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 [5] 2025第三届高分子循环再利用大会 - 大会将于2025年12月11日至1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主题包括物理回收、化学回收、创新应用以及动态高分子 [7] - 专题一为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宏观论坛,将解读欧洲、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市场、法规、规划 [8] - 专题二为先进回收技术,涵盖将废弃高分子转化为单体/低聚物/热解油的技术,如热裂解、催化裂解、醇解、酶解、溶剂解、超临界水解等 [9] - 专题三为PCR/PIR高分子的循环利用案例,探讨强制法规如何倒逼行业变革以及再生高分子在汽车、家电、废纺、包装、风机叶片材料等领域的循环利用 [9] - 同期活动包括动态高分子论坛,聚焦可逆化学键分子结构设计实现高分子可持续化及功能化,以及青年科学家论坛和100多项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10]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 ITherM2025大会将于2025年12月3日至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11] - 大会涵盖六大主题应用领域: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eVTOL/无人机、储能等 [11] - 大会关键词包括热科学、热管理材料、热管/VC均温板、隔热保温材料、微射流冷却、液冷技术、Chiplet/3D IC热管理、功率器件热管理 [11] 新材料科技服务平台业务 - 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服务 [12] - 具体服务包括品牌推广、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需求对接、定制报告、项目尽调、投资融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