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 | 消费增长、外贸第一……各地商务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含金量满满
央视网· 2025-07-25 21:09
消费升级与文旅创新 - 上海浦东美术馆与法国奥赛博物馆合作推出全球独展特展,创新地将展览空间延伸至黄浦江游船,实现艺术体验突破场馆边界 [1][3][6] - 豫园成功打造"场景升级+文化消费"新模式,结合国漫IP与传统建筑吸引年轻游客,并推出妆造等新型消费场景满足年轻群体需求 [5][7][9] - 上海推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7月上半月入境外籍旅客达18.7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其中50%利用免签政策入境 [9] 外贸与物流创新 - 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开通27条图定班列覆盖16省份67地市 [11][13] - 新能源汽车出口显著增长,某公司从2021年出口3000台增至2024年5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达40% [17][18] - 创新汽车叠载技术使40英尺集装箱装载量从2辆提升至3-5辆,同时开通中欧快航直达航线衔接海铁联运形成新物流通道 [18][20] 宏观经贸数据 - "十四五"期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5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6.16万亿美元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13][15] - 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二,过去四年社零年均增长5.5%,2024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10] - 出口额从2020年2.6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3.6万亿美元,增量达1万亿美元 [15] 对外开放政策 - 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扩至47个,过境免签国家55个,签证便利化带动入境游增长 [10]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限制全部清零,22个自贸试验区开展服务业开放试点 [22] - 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建交国100%税目零关税待遇 [22]
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成功
快讯· 2025-07-24 17:13
行业动态 - 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成功,标志着行业在特殊规格产品运输领域取得突破 [1] - 钢轨运输具有规格特殊(36米、60米)、批量大(18.2万吨)、时效要求高等特点,反映行业高端产品运输能力提升 [1] 公司举措 - 鞍钢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特型钢轨等高端产品出口力度 [1] - 公司新生产的36米、60米两种特型钢轨预计总量达18.2万吨,是其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举措 [1] - 产品运输采用铁路(灵山站-鲅鱼圈北站)与海运(营口港-南非)联运模式,展现公司国际化物流能力 [1]
东营港口岸一突堤通用泊位顺利通过对外启用验收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17:49
港口建设与验收 - 东营港区一突堤10万吨级通用泊位通过山东省政府验收组验收,符合相关规定并具备对外启用条件[1] - 验收组现场检查泊位查验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并听取工作汇报后签署《对外启用验收会议纪要》[1] 泊位功能与战略意义 - 该泊位主要为腹地及周边企业提供煤炭、石油焦、铝矾土、矿石、木片等散杂货的上岸下水服务[2] - 项目贯彻国家及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促进大宗货物公路运输转水转铁,构建海铁联运大通道[2] - 泊位启用将打通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新通道,激活疏港铁路运力并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2] - 推动港口与石化产业、保税产业联动,拓展原油、铜精矿等保税业务及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2] 未来发展规划 - 东营港计划推进总投资137亿元的11大港口建设项目,包括5万吨集装箱码头、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等[3] - 持续优化泊位结构,打通疏港铁路"最后一公里",实现公铁海管多式联运的原料储运体系[3] - 目标建设国家级重要港口、能源保障港口及山东省会经济圈主力港,形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3]
壮美广西·全面深化改革调研行 | 江海联达畅通道 海铁联运再提速
广西日报· 2025-07-11 10:57
平陆运河建设创新亮点 - 马道枢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是平陆运河规划三座梯级中的第一座梯级 [1] -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航道穿越山野和城市最终通往大海 [1] - 采用"四个最优"打造绿色工程:最优生态保护(建设鱼道、专用动物通道等生态廊道)、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绿色低碳发展 [1] - 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沿线裁弯取直处原河道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 [1] 钦州港铁海联运改革 - 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港口实现"零距离"对接,拆除间隔围网后归属同一海关监管场所 [2] - 海铁联运集装箱平均单次转运时间由3小时压缩至1.5小时 [2] - 码头与中心站堆场资源共享,火车直卸至码头堆场测试成功推动海铁联运直装直卸比例提升 [2] - 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从2017年2.17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47.6万标箱,增长21倍多 [2] - 钦州港多式联运场站共享改革案例获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全国复制推广 [2]
产业兴、消费热、活力澎湃!诸多利好积聚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央视网· 2025-07-03 10:51
物流业景气指数 - 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8%,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需求向好推动业务量扩张[1][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国际航空货运航线117条,每周增加往返航班超233个[3][9] - 霍尔果斯铁路口岸2025年中欧(中亚)班列通行量超5000列,较2024年提前42天达成[8][10] 轻工业与航空货运 - 2025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7.0%,营收达9.27万亿元,延续回升态势[5][7] - 航空货运航线以亚洲、欧洲为主,主要运输跨境电商货物、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及生鲜[5] 港口与海铁联运 - 山东东营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开港,年通过能力30万标箱,预计年省物流成本3-5亿元[12] - 该码头通过铁路专用线实现"海铁联运",构建物流大通道[12] 新式茶饮产业链 - 茶饮市场绿色果蔬风潮带动羽衣甘蓝等种植,山东高密基地采用无土栽培、日光温室等技术[15][17][19][20] - 云南石屏种植基地应用数字农场系统,实现土壤分析、生物肥精准供给等数据监管[22] - 河南温县茶饮产业园生产奶茶设备,供应链可12小时内覆盖全国90%以上市县[24] - 中国茶饮品牌在印尼、越南等地扩张,某品牌4个月在雅加达开5家店,另一品牌在印尼门店超2000家[26][28] - 茶饮行业直接创造1.28万个门店岗位[28] 特色产业与乡村振兴 - 河南卢氏县香菇提取物出口订单达2000万元,上半年出口额7.9亿元(同比增6倍),政府提供"香菇贷"等扶持[29][30] - 陕西淳化县荞麦产业产值破10亿元,带动5500人就业,推出荞麦精酿啤酒、荞麦醋等衍生品[31][33] - 广东河源万绿湖结束珠江禁渔期,7月1日开捕[35]
全国首个海铁联运专用铁路场站投运
人民日报· 2025-07-03 07:01
项目投运 -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正式投运,是国内首个专为海铁联运打造的铁路场站,也是全国第一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路场站 [1] - 场站位于义乌市苏溪镇,依托甬金铁路与宁波舟山港枢纽功能,集港务、关务、船务于一体,是以海铁联运为特色的综合性国际枢纽港区 [1] - 首班81114次班列满载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光伏板、日用百货等)从义乌苏溪站驶向宁波舟山港 [1] 技术创新 - 作为国内首个"铁路场站自动驾驶试验区",构建了以"铁路装卸线远控轨道式龙门吊+堆场自动化轨道式龙门吊+智能平面运输车"为核心的先进作业场景 [1] - 融合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开创国内混行模式铁路场站自动驾驶先河 [1] 物流协同 - 苏溪场站作为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核心载体,实现义乌与宁波舟山港高效联通 [2] - 通过铁路实现陆港与海港无缝衔接,将全程运输服务(CCA)向内陆延伸 [2] - 推动港口、海关、船务功能前移,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2]
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海铁联运助力“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口岸行
华夏时报· 2025-06-13 12:38
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青岛港"现代海王星"集装箱船单次装卸量达6300个集装箱,耗时30小时完成 [2] -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1.9万列,中亚班列1.2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首破万列 [2] - 12个集装箱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案例加速落地 [2] -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2024年海铁联运操作量达420万标箱,连续10年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7] 协同运营模式 - "关地港铁企"五方协同机制:海关提供通关便利、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港口提供码头服务、铁路保障运力、企业深度参与业务模式 [3] - 青岛港形成40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的物流生态圈,实现铁路箱优先上船、智能通轨零换乘、三线合一规划 [4][5] - 山东建成五纵四横铁路网和两纵三横多环双核高铁网,拥有26个20万吨级码头和2个40万吨级码头 [7] 区域发展案例 - 山西通过铁水联运专班实现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带动高端制造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 [9] - 河北创新"港口+内陆港"体系,石家庄国际陆港构建五位一体运输体系,计划打造京津冀国际陆港"第三极" [11] - 国铁济南局公转铁项目2013年以来累计增量4.5亿吨,年均增长20%,山东占沿黄9省区出口额的84.3% [8]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陆海通"数字平台实现物流全链路智慧化运营,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改革 [7] - 石家庄至广州多式联运班列采用"五优先"服务,50小时完成运输 [11] - 青岛港通过方案式定制服务和智能通轨投送实现铁路配送精准高效 [5]
港通天下 岸接全球(走市场 看韧性 强信心) ——浙江宁波舟山港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17
港口运营数据 - 2024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 [1] - 年集装箱吞吐量达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稳居世界第三 [1] - 一季度新能源车出口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641% [7] 海铁联运业务 - 2024年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18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创历史新高 [3] - 图定班列增至27条,辐射16个省份的67个地市 [3] - 渝甬海铁联运精品快线班列使货物出海时间从14-20天缩短至3天,运输成本降低约50% [4] - 义乌至宁波海铁联运模式可节省至少一天时间,降低运输成本约20% [3] 新能源车运输创新 - 采用新型汽车叠载法使40英尺集装箱最多可装5辆车,单车运输成本最多降低60% [6] - 研发汽车专用支架系统,单箱节省运费3500至5500元 [7] - 填补国内新能源车装箱安全操作标准空白 [7] 国际航线拓展 - "中欧快航"首航后成为常态化航线,运输时间较传统方式缩短10余天 [8] - 对接海铁联运提升物流体验,货物从义乌经宁波直达德国 [8] - 航线辐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日均货轮近300艘次 [9] 政策与合作协议 - 重庆与宁波海事局签署备忘录,实现"重庆装箱—宁波出海"全程不换箱、不开箱 [5] - 联合查验、标准互认、信息互通等举措提升西部"新三样"产品物流效率 [5] 港口发展规划 - 《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定位为世界一流强港 [9] - 持续提升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 [9]
仅用时5个多月!烟台港原盐吞吐量已超过去年全年业务量
齐鲁晚报网· 2025-05-27 15:01
烟台港原盐业务发展 - 烟台港5个月内完成原盐吞吐量超过去年全年业务量 [1] - 6万吨外贸进口原盐通过海铁联运发往潍坊 [1] - 创新打造"港口枢纽分拨+双线协同疏运"新模式 [1] 多式联运模式 - 构建"港口卸船-铁路场站-工厂生产线"海铁联运模式 [3] - 火车发运量稳定至两天三列 [3] - 开辟"龙口港分拨-支线驳船-潍坊港分销"的"水转水"通道 [3] 物流效率与成本 - 双通道运输时效同比提升20% [3] - 综合物流成本下降4% [3] - 货物亏耗率稳定控制在0.5%以下 [3] 供应链服务 - 集成"港口+航运+物流+铁路"资源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3] - 打造"烟台-淄博""烟台-东营"等进口原盐物流大通道 [3] - 为客户提供船舶代理、手续办理、港口装卸等一体化服务 [3] 行业地位与战略 - 烟台港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运营主体 [3] - 瞄准环渤海中心港新方位深化"三区互融" [1] - 加快构建"沿黄达海"大通道 [1]
中远海控全资子公司多措并举稳外贸保畅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3:00
全球航线网络优化 - 公司依托海洋联盟优化主干航线布局 加密核心市场班次 开辟新兴市场通道 持续扩充全球运力供给 [3] - 北美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美西南10条航线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日韩港口 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形成中转通道 美西北5条航线覆盖中国港口 美东美湾10条航线构建多元服务 [3] - 开通南沙港直达南美西港口航线 助力构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 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与拉美地区连接 [3] - 针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时效需求 以印尼CSE/YIX快航协同南沙港升级干线运力 实现"当日截单、次日开航" [3] 海铁联运与数智化建设 - 布局内陆节点推动港口功能延伸 构建"海上枢纽港+内陆无水港"立体化物流网络 [4] - 东北及华北地区开通"章古台站—锦州港""赤峰大板站—锦州港"等特色班列 将化肥、钢材等纳入全链物流体系 大连集运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4] - 长三角地区采用"包舱制+天天班"模式 8小时直达上海芦潮港 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显著 创新"一口价"计费方式使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20%-30% [4] - SynCon Hub平台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物流服务 实现全程在线化操作与可视化追踪 [4] 产业链协同生态构建 - 立足"集装箱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优势 与物流供应链板块深度协同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生态系统 [5] - 共建5个海内外供应链平台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节点 提升供应链韧性 [5] - 针对化工、冷箱等高附加值货物协同打造专业方案 建立危险品全流程管控和全程温控服务 [5] - 深化拖车、仓储、关务等领域协同 实现系统功能复用 减少信息壁垒与重复作业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