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权

搜索文档
四川首部用水权交易规范性文件印发 可依法有偿转让节约的取水权
四川日报· 2025-06-26 11:36
用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出台 - 四川省首部用水权交易规范性文件《四川省用水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于8月1日起试行 [1] - 用水权包括区域水权、取用水户的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公共供水管网用户的用水权 [1] - 用水权交易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的流转 [1] 水权交易实施情况 - 2022年初四川启动水权水价改革以来累计完成水权交易1394宗 [1] - 交易水量达9766万立方米 [1] - 实现跨省区域水权交易、跨省取水权交易等多个全国首单 [1] 管理办法具体内容 - 明确用水权交易应在国家和地方用水权交易平台进行 [1] - 灌溉用水户用水权等小额交易可通过水权交易App便捷开展 [1] - 取用水户通过节水措施节约的水资源可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内依法有偿转让 [2] - 水资源超载地区新增用水需求原则上应通过取水权交易解决 [2] 管理办法实施目标 - 规范省内用水权交易 [2] -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平 [2] - 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2]
中办、国办发文定调后,水利部积极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
新京报· 2025-06-13 16:11
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制度推进 - 水利部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目标在2-3年内建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 [1] - 中国水权交易所成立以来累计成交2.8万单,交易水量超60.5亿立方米,显示用水权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1] 跨省区用水权交易机制 - 明确以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及调水工程批复文件作为各省区用水权利边界 [2] - 鼓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或授权单位对结余、预留水量开展省际间交易,支持同一调水年度内结余水量的交易 [2] - 取用水量超标的地区需通过交易满足新增需求,应急调度除外 [2] 交易规范与生态保护 - 下游向上游转让用水权需分段实施且限于同一河段,交易前须经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并获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准 [3] - 对取用水户从严核定许可水量,支持其通过节水措施有偿转让取水权,鼓励地方政府回购节余水量用于跨省交易 [3] 监管与市场建设 - 加快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共享,避免交易制度成为"空中楼阁" [4] - 建立用水权交易负面清单,禁止向水资源超载区域、政策限制类项目及失信主体交易 [4] - 严格管控向外流域转让用水权及新增引黄灌溉用水量,符合《黄河保护法》要求 [4] - 重点监管交易水量真实性、程序合规性及负面清单情形,对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评价 [5]
水利部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
水利部网站· 2025-06-12 18:36
总体要求 -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 - 加快推进用水权初始分配,积极培育用水权交易市场,健全用水权交易平台,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强用水权交易市场监管 [2] - 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黄河流域建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 [2] 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 黄河水量分配方案和跨省支流水量分配方案批复的可用水量作为相关省区在黄河流域的用水权利边界 [3] - 对依法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个人,从严核定许可水量,通过发放取水许可证明晰取水权 [3] -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当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 [3] - 对灌区内的灌溉用水户,地方人民政府可通过发放用水权属凭证或下达用水指标等方式明晰用水权 [4] 积极推动跨省区用水权交易 - 支持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区域可用水量内的结余、预留或闲置水量开展省际间、跨省区市县间的交易 [5] - 取用水户通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改革工艺、节水等措施节约水资源的,鼓励其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有偿转让相应的取水权 [6] - 鼓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探索对区域、取用水户、灌区和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户节余或闲置的可用水量进行回购或收储 [6] - 创新用水权绿色金融措施,支持各地探索开展用水权抵押、入股、信托等多种交易行为以及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7] 健全用水权交易平台体系 - 充分发挥中国水权交易所作为国家用水权交易平台的作用,优化平台结构和功能设计,健全黄河流域、区域用水权交易平台体系 [8] - 完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功能,汇集、发布用水权供需信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互认,形成黄河流域统一用水权交易信息网络 [8] - 黄河流域跨省区、水资源超载地区的用水权交易,原则上在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电子大厅进行 [8] 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 - 加快推进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应装尽装取水口取水计量设施,应设尽设河湖断面监测站点,加密地下水监测站网 [9] - 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一级取退水口要做到取退水计量全覆盖,规模以上的非农取水以及调水工程、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应安装取水在线监测计量设施 [9] - 强化全国水权交易系统与全国取用水管理平台、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取用水监测计量数据、超许可计划取水信息、用水权初始分配、用水权交易及抵押质押数据的汇集共享 [9] 加强用水权交易市场监管 - 逐步细化明确用水权交易负面清单并严格管理,规范用水权交易 [11] - 对不具备监测计量条件的,造成或加剧水资源超载的,挤占居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合理用水和基本生态用水的,禁止开展用水权交易 [11] - 加强用水权交易日常监管,重点对用水权交易水量的真实性、交易程序的规范性、交易是否属于负面清单的情形、交易后双方用水行为的合规性等进行监管 [12] 强化用水权交易组织保障 - 水利部将加强跟踪指导,对各地用水权交易工作予以指导、支持和监管 [13] - 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相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工作联系,切实加强在用水权初始分配、取用水管理、水量调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 [14] - 及时公开用水权交易有关信息,加大对用水权交易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用水权交易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14]
水利部: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
快讯· 2025-06-11 20:22
水利部: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 智通财经6月11日电,水利部近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 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意见》一是完善用水 权初始分配体系。细化明晰区域水权,严格核定取用水户的取水权,明晰灌区和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户 的用水权。二是积极推动跨省区用水权交易。鼓励区域之间对区域可用水量内的结余、预留或闲置水 量,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指标内的结余水量开展跨省区用水权交易。支持取用水户对节约下来的取水权、 水资源配置工程管理单位对工程完全达效前暂时结余的取水许可指标进行有偿转让。创新跨省区用水权 交易措施。三是健全用水权交易平台体系。强化全国水权交易系统应用,推进用水权相对集中交易。四 是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快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强化用水权交易与水资源管理信息共享。五是加强 用水权交易市场监管。实行用水权交易负面清单管理,加强用水权交易日常监管。 ...
水利部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
水利部网站· 2025-06-11 19:0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水利部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旨在规范黄河流域用水权交易[1] - 目标是用2-3年时间建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用水权交易制度体系[1] - 发挥用水权改革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的作用,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 用水权交易具体安排 - 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细化区域水权,核定取用水户取水权,明晰灌区和公共供水管网内用水权[2] - 推动跨省区用水权交易:鼓励区域间交易结余、预留或闲置水量,支持取用水户有偿转让节约的取水权[2] - 健全交易平台体系:强化全国水权交易系统应用,推进用水权集中交易[2] - 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加快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共享[2] - 加强市场监管: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加强日常监管[2] 实施保障 - 黄河水利委员会和相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需加强组织领导、沟通协作和宣传引导[2] - 国家用水权交易平台要做好服务保障,共同营造推进用水权交易的良好氛围[2]
多地推进用水权改革——变水资源为水资产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8
用水权改革核心观点 - 用水权改革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 [1] - 水资源正逐步变为水资产,通过初始分配、市场化交易、平台建设和监管完善取得积极进展 [1] - 改革不仅是节水问题,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需持续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和再生水利用 [3] 区域实践案例 宁夏吴忠市 - 通过滴灌技术推广使石家窑村亩均用水量从600立方米降至240立方米,节水超300立方米 [2] - 利通区建成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用水精准管理至每一立方米,并引入宁夏水发集团推进"投融建管服"一体化 [2] - 目标将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强制配置工业园区再生水置换新鲜水资源 [3] 甘肃省 - 黄羊河农工商集团通过跨区域用水权交易解决48.04万立方米地下水需求 [4] - 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实现张掖抽水蓄能电站线上交易零突破,完成6.05万个取水口信息比对和5.7万个计量建档 [4] - 2023年全省用水权交易超900单,协调解决省列重大项目68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 [5] - 民乐县园区水务公司以取水权质押获兰州银行500万元贷款,系省内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 [7] 河北省 - 累计开展用水权交易1632单,交易金额6377.13万元,激活3亿多立方米水资源流转 [6] - 元氏县农户刘树芬通过节水灌溉交易3992立方米取水权获400元收入,县供水公司借此扩大再生产 [8] - 入选全国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2024年交易水量128万立方米,金额13万元 [8] 创新机制与成效 - 甘肃以疏勒河流域确权试点为突破口,制定16项改革任务并启动分类试点 [5] - 河北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水权流转机制,计划打通跨行业流转通道 [8] - 各地探索用水权收储、水权贷等模式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7]
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4 06:45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政策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总体考虑和主要目标[2] - 政策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4] - 政策旨在引导资源环境要素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2] 当前市场化交易试点进展 - 全国已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中国水权交易所[3] - 在8个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4个地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7个地区开展用水权交易试点,28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3] -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管理制度不完善、交易主体和方式不丰富等问题[3] 市场化配置体系三大机制 - 完善配额分配机制,着重解决"交易多少"的问题[6] - 规范交易对象范围,着重解决"交易什么"的问题[6] - 健全交易制度体系,着重解决"如何交易"的问题[6] 具体交易制度措施 - 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6] - 推动用能权交易试点有序退出[6] - 丰富用水权交易种类,推动节水改造结余水量、非常规水等参与交易[6] - 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6] 基础能力建设 - 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7] - 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碳排放监测试点[7] - 强化取用水监测计量,全面提升水资源监测预警和管理能力[7] - 加快建设排污监测体系[7]
环保公用事业行业周报(2025、06、02):有序推动绿电直连,鼓励项目参与电力交易-20250602
招商证券· 2025-06-02 21: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环保与公用事业板块表现分化,环保(申万)行业指数涨3.42%居首,公用事业(申万)行业指数跌0.18%,电力和燃气板块分别下跌0.15%、0.44%;2025年以来,环保板块累计涨幅6.79%,电力板块累计涨幅 - 0.05%,领先沪深300及创业板指[1][6] - 截至5月30日,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价降至620元/吨为2022年以来低位;一季度火电业绩分化,全年盈利预计仍分化;重点推荐华电国际、申能股份,建议关注中闽能源、福能股份等;持续看好核电和水电投资价值,推荐川投能源、国投电力、长江电力、中国核电等[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点事件解读 有序推动绿电直连,鼓励项目参与电力交易 - 政策目标为满足新能源就近消纳、用户绿电消费需求,为用户降本提供选择;项目建设方面新增负荷可配建新能源项目,存量负荷满足条件可开展绿电直连;源荷匹配按“以荷定源”原则确定电源类型和装机规模,不同市场运行地区模式不同,对自发自用和上网电量比例有要求;市场交易方面并网型项目按规则注册参与交易并结算,需缴纳相关费用[10][13]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 - 出台背景是我国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现有市场化交易试点存在问题;意义是构建配置体系,树立“资源环境有价”理念,推动绿色转型;重点内容包括完善配额分配制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交易基础能力建设[15][16][17] 本周行情复盘 板块指数表现 - 环保与公用事业板块表现分化,环保(申万)行业指数涨3.42%,公用事业(申万)行业指数跌0.18%;电力和燃气板块分别下跌0.15%、0.44%;2025年以来,环保板块累计涨幅6.79%,电力板块累计涨幅 - 0.05%,领先沪深300及创业板指;环保子板块中综合环境治理涨幅最大,电力子板块中光伏发电涨幅最大[1][6][22] 个股表现 - 环保板块涨幅靠前的是玉禾田、启迪环境等,跌幅靠前的是中航泰达、渤海股份等;电力板块涨幅靠前的是粤电力A、江苏新能等,跌幅靠前的是广安爱众、涪陵电力等;燃气板块涨幅靠前的是新疆浩源、南京公用等,跌幅靠前的是陕天然气、升达林业等[24] 行业重点数据跟踪 煤炭价格&库存水平 - 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维持低位,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下降;截至5月30日,秦皇岛动力煤(Q5500)市场价620元/吨,广州港印尼烟煤(Q5500)市场价520元/吨;截至5月23日,纽卡斯尔动力煤现货价102.03美元/吨;截至5月30日,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及国投港区煤炭库存分别减少55万吨、13万吨、21万吨[28] 重点水库水位及蓄水量 - 本周三峡水库水位同比、环比均上涨,入库及出库流量同比下降、环比上升;锦屏一级水库水位及蓄水量同、环比均上升;二滩水库水位及蓄水量同比下降、环比上升[30] 硅料及组件价格 - 本周硅料价格继续下跌;截至5月28日,多晶硅(致密料)价格36元/千克,环比下降2.7%[42] 天然气价格 - 本周LNG到岸价、国内LNG出厂价均下降;截至5月30日,LNG到岸价12.03美元/百万英热(4501元/吨),国内LNG出厂价4419元/吨[46] 电力市场 - 现货日前交易市场,本周广东省发电侧加权平均电价于5月28日达最高值310.81元/兆瓦时,环比下降17.3%;中长期交易市场,5月26 - 31日山东省成交电量25.58亿千瓦时,环比上升10.0%,加权平均成交电价372.70元/兆瓦时,环比上升0.04%;6月广东省中长期交易综合价372.7元/兆瓦时,同比下降8.3%,环比上升0.1%[50] 碳市场 - 本周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均价下降;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周成交量212.23万吨,环比下降37.6%,周成交额1.46亿元,成交均价68.63元/吨[56] 行业重点事件 电力市场重点事件 - 2025年4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4415个;河南省印发绿证绿电交易工作细则;4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2.16亿个,环比增长23.94%,2025年1 - 4月共计核发绿证8.78亿个[58] 环保市场重点事件 - 广东省发布《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宁夏印发《促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工业水效提升实施方案》[59] 双碳市场重点事件 - 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天津经开区出台《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办法》;广东省发布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安排通知;《珠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方案》印发;甘肃印发《甘肃省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工作方案》[60][61][62] 下周环保电力板块主要事件提醒 - 德创环保、长源电力、吉电股份有股份流通相关安排[63]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山高新能源4月完成发电量7.12亿千瓦时,同比+21.1%,累计发电量24.01亿千瓦时,同比+12.1%;浙江新能子公司拟收购股权;苏文电能等公司有股权收购/转让;龙净环保等公司有对外投资;玉禾田等公司有重大合同;南京公用拟吸收合并子公司;力合科技等公司有增减持;华能国际等公司有票据发行;太阳能等公司有回购;永清环保等公司有人事变动;皖仪科技收到政府补助[64][65][66]
到2027年,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2 20:20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改革 - 到2027年目标为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提升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活跃度和价格形成机制 [1] - 改革旨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释放市场潜力以支撑绿色发展目标 [1] - 专家指出需通过交易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但需严谨论证配额分配、监测数据等基础环节 [1]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当前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40%,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后将提升至60%以上 [3] - 政策要求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并推动与国际机制衔接 [2] - 优化配额分配方案,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形成免费与有偿结合的分配制度 [3][6] - 加强绿证与碳市场衔接,避免重复获益 [2] 用水权与排污权交易 - 严格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与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等制度衔接 [2] - 排污权交易将以排污许可证为确权凭证,与排污许可制度协同 [2]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用水权交易市场,清理地方性政策壁垒 [5] 市场机制建设 - 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5] - 建立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配额预留、回购等方式形成储备库 [6] - 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全国市场统一监管 [5] 实施路径 - 按"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分阶段推进改革 [5] - 国家发改委将联合各部门评估进展,深化资源配置改革 [6] - 专家强调市场化交易可优化成本效益并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减排投资 [4]
《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发布
央广网· 2025-05-30 09:26
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关于健全资源 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对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 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木其坚:在政府设定总量管理目标和科学初始分配配额基础上,由各市场主体以实际使用的配额同 初始配额之间的差额与确认,作为交易对象新的交易。所以初始配额的确定和分配是整个市场得以有效 运转的核心意义。同时要健全分配和出让制度,在不同主体、区域间合理分配碳排放的配额、取水权和 排污权,在碳排放重点污染物等领域探索开展初始的有偿分配方式。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着重解决的是"如何交易"的问题。木其坚表示,《意见》在统筹前期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交易制度的要求。 木其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制度,完善数据采集、产品交易、信息发 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则。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的程度、环境损 害的成本和生态产品的价值。 资源环境要素是一个概念性的统称,其中涉及碳排放权、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