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网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从“给政策”到“给机会”迭代升级 广东为“AI+制造业”精准配对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3 17:19
政策方案核心 - 广东省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包含16条政策措施,旨在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1] - 政策支持方式从“给政策”向“给机会”迭代升级,通过建立供需清单和工作机制,精准引导人工智能与制造业高效对接 [1][2][3] 产业基础与优势 - 广东省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巨大市场空间和试验场 [2] - 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600家,构建了以华为昇腾生态、腾讯混元大模型为代表的全栈式产业链 [2] 具体实施路径与机制 - 建立“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品和服务场景的培育对接全流程工作机制,分行业分领域征集发布场景需求“能力清单”和产品服务“供给清单” [3] - 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咨询诊断和“建档立卡”服务,分行业梳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实施路径,为企业部署工业模型和智能体提供科学参考 [3] - 构建“1+1+N”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包括1个主训练场和管理中心、1个示范区、N个细分领域训练场,加速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工程应用 [3] 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 - 自2018年以来,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连续布局5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并在智能制造、质量检测等领域取得多点突破 [6] - 全省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近200家省级平台,以及190多家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 [6] - 加快建设智能体领域创新中心和智能终端领域创新中心,并推动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落地 [4] 基础设施与算力支持 - 截至2025年8月,累计建成5G基站43.1万个,规模居全国首位,并计划年内打造100个万兆光网项目,其中工厂场景项目超1/3 [7] - 建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实现超低时延圈目标;前海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汇聚算力规模超14000P [7] - 2025-2027年省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韶关市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并将研究制定智能算力应用普惠补贴政策 [8] 资金投入与国企引领 - 2025年年初预算安排“制造业当家”资金262亿元,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自2018年以来省财政已累计投入约15亿元支持人工智能领域 [8] - 广东省属国资国企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投资超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9] - 已形成先进制造业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元,投资项目52个 [10]
广东拟年内打造100个万兆光网项目 工厂场景超1/3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9:26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广东计划在年内打造100个万兆光网项目,其中工厂场景项目数量超过三分之一[1] - 截至2025年8月,广东累计建成5G基站43.1万个,10G PON及以上端口252.9万个,规模居全国首位[1] - 广东建成7600余个5G行业虚拟专网,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接近2700万个[2] 算网协同发展 - 建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实现韶关市内1毫秒、湾区3毫秒、全省6毫秒超低时延目标[2] - 电信、移动、联通韶关数据中心项目均已具备万卡承载能力[2] - 前海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接入算力资源池18个,汇聚算力规模超14000P[2] 产业应用与融合 - 推动落实5G工厂"百千万"行动,三年累计79家5G工厂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2] - 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扩容升级,实现关键环节标准化和上下游数据互联互通[2] - 下一步将加速推进5G-A、万兆光网等高速网络向制造业园区深度覆盖[3]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打造实时性高、本地化需求强的特色工业算力供给[3] - 打造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人工智能全栈服务,促进智能制造落地[3] - 全面支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3]
工信部启动“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7年建成全域覆盖算力网络新底座
长江商报· 2025-10-20 07:30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全国梯次推进"毫秒用算"网络建设 [1] - 专项行动目标为构建高速大容量、确定低时延、泛在广覆盖的城域网络,到2027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国、运载高效、体验优质的城域算力网络体系 [1] - 核心目的是打通算力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强大支撑 [1] 网络基础设施与技术目标 - 基础设施层面目标为实现算力中心间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重点场所算力接入时延小于1毫秒,终端到算力应用时延小于10毫秒 [2] -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低于1毫秒 [2] - 推动400Gbps及以上高速光传输系统的部署比例达到50%,重要站点全光交叉设备部署率达到50% [2] - 引导各地开展全光高速无损传输、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广域无损网络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试点 [2] 算力接入与应用体验 - 完善算力接入网络布局,推动光网络设备延伸至用户端,加快全光网广泛覆盖,构建"毫秒入算"能力 [3] - 到2027年,全国城域算力中心1毫秒时延圈覆盖率将达到70% [3] - 优化应用终端到服务器的时延,到2027年将终端至算力中心服务器的单向网络时延控制在10毫秒以内 [3] - 通过推广全光交换和光电融合组网技术,全面提升算力中心的网络性能 [3] 行业应用与产业协同 - 专项行动将推动算网融合深入制造、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文娱等重点行业 [4] -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定制化、差异化的算网融合业务套餐,提供弹性化、普惠化算力服务 [4] - 支撑工业质检、辅助诊断等典型算力应用交互体验提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4] - 要求各省级主管部门充分调动产业链各方积极性,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给予政策、资金和资源等配套支持 [4]
工信部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破解算力时延瓶颈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7:09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专项行动,目标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1] - 专项行动旨在构建高速大容量、确定低时延、泛在广覆盖的城域网络,提供毫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 [1] - 毫秒用算解决传统网络时延与实时算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包含算力中心毫秒互连、算力资源毫秒接入、算力应用毫秒可达三项行动内容 [1] 算力中心毫秒互连 - 完善算力中心间互连网络架构,优化城域算力中心的网络层级和互连拓扑,目标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 [2] - 加快高性能网络部署,有序推进城域400Gbps及以上高速光传输系统设备应用,目标到2027年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出口400Gbps部署率不低于50%,城域重要站点全光交叉部署率不低于50% [2] - 开展网络创新技术验证,推进全光高速大容量无损传输、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广域无损网络等技术研发验证,提升算网一体化运营效能 [2] - 政策打破传统算力中心各自为政的格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算力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动态协同,直接拉动高速光模块、光放大器等产品需求 [3] 算力资源毫秒接入 - 完善重点场所算力接入网络布局,推动光网络设备向综合接入点和产业园区等用户侧部署,加快全光网广泛覆盖,构建城域毫秒级低时延一跳入算能力 [3] - 推进入算网络新技术验证,开展小颗粒光传送网(OTN)、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验证,引导基础电信企业推动入算专线服务体验升级 [3] - 建立算力资源毫秒接入能力评估机制,目标到2027年实现城域算力1毫秒时延圈覆盖率不低于70%,打造高品质毫秒入算底座 [3] - 毫秒用算是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的关键网络配套工程,将传统跨区域数据传输时延从数十毫秒压缩至1毫秒以内,解决西部算力资源东输的时延瓶颈 [4] 算力应用毫秒可达 - 优化算力应用终端到服务器的网络时延,促进算力中心内网络组网方案和协议创新,优化人工智能训练推理的通信效能 [4] - 推动算力中心全光交换(OCS)、光电融合组网等技术应用部署,目标到2027年实现算力应用终端到算力中心服务器的单向网络时延小于10毫秒 [4] - 丰富算网融合业务,聚焦制造、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文娱等重点行业,鼓励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定制化算网融合业务套餐,提供弹性、普惠的算网服务能力 [4] - 支撑工业质检、辅助诊断等典型算力应用交互体验提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4] 行业应用与商业化前景 - 1毫秒时延圈的构建加速高价值场景商业化突破,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通过部署路侧边缘算力节点与中心云毫秒级联动,实现车辆感知数据实时处理与决策反馈 [5] - 在医疗行业可开展跨城际5G+确定性网络手术,手术机器人控制指令传输时延稳定在5毫秒以内,实现高精度介入手术操作 [5] - 毫秒级算力网络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商用,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
刚刚,利好来了!算力,重磅消息!
券商中国· 2025-10-16 20:55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信部发布专项行动通知,目标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3] - 专项行动旨在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毫秒)、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毫秒)、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毫秒) [3] -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 [1][3] -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出口400Gbps部署率不低于50% [1][3] - 到2027年,实现城域算力1毫秒时延圈覆盖率不低于70% [4] 技术部署与创新 - 加快算力中心间高性能网络部署,有序推进城域400Gbps及以上、全光交叉等高速光传输系统设备应用 [3] - 开展全光高速大容量无损传输、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广域无损网络等技术研发验证 [4] - 推动算力中心全光交换(OCS)、光电融合组网等技术应用部署,以优化人工智能训练推理的通信效能 [4] - 开展小颗粒光传送网(OTN)、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验证,推动入算专线服务体验升级 [4] 行业应用与赋能 - 专项行动将聚焦制造、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文娱等重点行业,鼓励推出定制化算网融合业务套餐 [5] - 算网融合业务旨在支撑工业质检、辅助诊断等典型算力应用交互体验提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5] 产业背景与机构观点 - 近期算力产业利好消息不断,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方案提出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7] - 国家多部委印发措施,要求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7] - 2025年国庆期间,国产AI算力生态持续演进,工商银行、中国联通公布合计百亿服务器招标,国产算力供应商中标占比超90% [8] - 国产大模型加速迭代,华为昇腾实现0 day支持,腾讯混元视觉模型跻身全球榜单第三 [8] - 券商指出,在海外AI芯片受限背景下,国产AI芯片持续迭代,自主可控进展顺利,保障了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扩张 [8][9] - 需求端大厂资本开支延续高增,供给端先进制程突破,一条自主可控的国产算力产业链正在逐步成型 [9] - 机构看好AI产业链趋势,尤其是受益全球AI算力需求增长的PCB、服务器ODM、光模块、光引擎等环节 [10]
工信部: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第一财经· 2025-10-16 16:56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1][4] - 专项行动旨在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切实推动算网融合发展 [3] - 在全国范围内梯次推进毫秒用算网络建设,带动产业各方聚焦畅通毫秒用算通道 [1][4] 具体技术目标 - 面向基础设施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毫秒),面向重点场所实现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毫秒),面向应用终端实现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毫秒) [4] -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间光层单向互连时延小于1毫秒 [4] - 到2027年实现城域算力1毫秒时延圈覆盖率不低于70% [1][5] 网络基础设施部署 - 有序推进城域400Gbps及以上、全光交叉等高速光传输系统设备应用 [4] - 到2027年实现城域中型及以上算力中心出口400Gbps部署率不低于50%,城域重要站点全光交叉部署率不低于50% [4] - 推动光网络设备向综合接入点和产业园区等用户侧部署,加快实现全光网广泛覆盖 [5] 技术创新与验证 - 加快全光高速大容量无损传输、任务式调度、算网运维智能体、广域无损网络等技术研发验证 [4] - 开展小颗粒光传送网(OTN)、确定性网络等新技术验证,引导基础电信企业推动入算专线服务体验升级 [5] - 推动算力中心全光交换(OCS)、光电融合组网等技术应用部署,提升算力中心网络性能 [6] 行业应用与业务发展 - 丰富算网融合业务,聚焦制造、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文娱等重点行业 [6] -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结合差异化用算需求,推出定制化算网融合业务套餐 [6] - 支撑工业质检、辅助诊断等典型算力应用交互体验提升,促进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6] 实施计划与组织保障 - 选取算力资源密集、网络基础较好、算力应用需求迫切的地级市作为专项行动实施区域,总数量不超过3个 [7] - 专项行动分为行动启动(2025年11月15日前报送)、中期评估(2026年11月15日前报送)和成效总结(2027年11月15日前报送)三个阶段 [7][8] - 要求各地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和市政管道资源等配套支持,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公司加强对行动实施区域内子公司的专项指导和技术支持 [8]
“双芯算力+开放生态”,2025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海光展现国产算力硬实力
环球网· 2025-10-15 16:44
公司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携CPU、DCU及AI集群全栈解决方案亮相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1] - 公司产品构成众多数字服务的算力基石,覆盖线上购物、移动支付、流媒体实时处理及AI大模型训练 [3] - 公司重点展示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垂直行业一体机解决方案,例如基于海光DCU的“水利大模型一体机”,已在洪水预警、水资源智能调度等场景规模化落地 [3] - 公司DCU采用GPGPU架构,算力精度覆盖广、场景通用性强,提供“训推一体”的算力服务,并与主流AI框架高度兼容,用户无需重写代码即可迁移应用 [3] - 除水利外,公司还与中国移动在语音智能、机器人、政务写作等领域推出多款一体机,并在重庆等地实现落地 [4] - 公司拥有业内先进的芯片安全能力,CPU内置独立安全模块,支持国密算法与隐私计算,已在中国移动隐私计算场景中落地 [7] 技术架构与兼容性 - 公司C86架构完全兼容x86体系,并在国际主流指令集基础上构建了自主指令体系与国产生态 [4] - 公司芯片能高效适配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云计算平台,数百万款主流软件可在C86底座上安全可靠运行 [4] - 凭借CPU+DCU的高兼容生态,公司帮助移动云完成云主机、边缘小站、云桌面的业务迁移改造,大幅降低平台迁移成本与风险,实现公有云、边缘云、智能云的全场景覆盖 [4] - 公司C86架构处理器性能出色,在兼容主流生态基础上实现安全与性能突破,能满足运营商行业高并发、低延迟的严苛标准 [5] 未来规划与战略愿景 - 公司未来三年核心规划包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CPU与DCU双芯自主迭代,并以开放共赢态度构建生态,推动软硬件深度适配 [7] - 公司正通过自主研发的高速互联架构实现CPU与DCU高效协同,提升集群算力密度,并基于开放式互联总线协议降低合作伙伴适配门槛 [7] - 公司对“碳硅融合”的理解是计算与感知的无界协同,算力作为“硅基大脑”的核心动力,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 [8] - 公司正加速与通信场景融合,从数据中心大模型推理到边缘端实时计算,构建全场景算力支撑体系,旨在打造算网融合架构,让算力像水电一样便捷可用 [8]
海光信息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10-14 10:51
公司业务与产品展示 - 公司于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展示海光CPU+DCU产品及全场景解决方案 [1] - 公司展示三大亮点:海光AI集群解决方案、高性能互联总线协议、海光芯片多维安全方案 [1] - 海光AI集群解决方案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 可提供AI应用存储性能加速、液冷超节点系统设计、GPU框架开发方面的高级技术共享与深度定制优化 [3]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互联总线协议具备高带宽、低延迟、缓存一致性等特性 旨在打通CPU与加速器壁垒 [3] 行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与中国三大运营商联合构建覆盖全国的IT云、CT云与公有云算力基座 [3] - 公司计划继续打造更具弹性的算网融合体系 为通信业务创新提供全栈可靠的芯片方案 [3] - 公司高性能互联总线协议可促进AI芯片、IO、OS、OEM等产业全栈与海光CPU高效协同 以释放国产大算力体系价值 [3]
全球AI算力需求“井喷” “全光运力”成为新宠
中国经营报· 2025-10-02 16:31
全光运力的行业背景与核心价值 - AI大模型训练、4K/8K超高清视频、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爆发式增长,推动个人、智能体与智算中心之间的连接呈现爆发式增长 [1] - 传统网络传输模式已难以为继,业界迫切需要能提供超大带宽、确定性低时延与超高可靠性的传输解决方案 [1] - 全光运力凭借其超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显著优势,成为支撑AI普惠落地的关键支柱和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1] 全光运力的技术定义与发展驱动力 - 全光运力是通过端到端全光网络构建的新一代算力传输与调度体系,核心是将光技术深度融入算力“产生—传输—使用”全链路 [2] - 大模型性能升级重心从“预训练”转向“后训练”,以及AI应用的持续涌现,带动算力需求快速增长 [2] - 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1037.3 EFLOPS,增长43%,到2028年将达2782 EFLOPS,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2]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进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表示,全光运力是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成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3]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秘书长代晓慧指出,我国已建成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光通信网络,进入千兆普及、万兆试点的新阶段 [3] - 为统筹全光运力建设,建议统筹运力规划建设打通毫秒用算通道、强化网络技术攻关突破算网融合瓶颈、加快算网融合服务强化行业应用赋能 [3] 产业链主要企业的战略布局 - 中国联通发布“算力智联网 AINet”,依托立体联算骨干实现城域毫秒用算 [4] - 中国移动推进“九州”算力光网升级,开展增能力、拓覆盖等专项行动 [4] - 华为提出“光智融合”理念,通过“OTN for AI”构建毫秒级运力底座,并利用AI赋能光网络智能化 [5] 光模块市场的需求与业绩表现 - 到2027年,20%的以太网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将用于连接支持AI任务的加速服务器,预计未来五年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累计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 [6] - 中际旭创2025年上半年光通信收发模块销量达905万只,同比增长46%,实现营业收入147.89亿元,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95%和69.40% [6] -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82.64%,归母净利润达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 [7]
2025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即将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9-28 21:22
大会概况 - 第八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将于2025年10月24日在湖北黄石举行 [1] - 大会主题为“AI融合 数智新生”,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数字化推广、算网融合创新三大维度 [3] - 大会设置“1+3+3”多元活动矩阵,包括开幕式暨黄石峰会、三场专题论坛以及三大主题展区 [3] 黄石产业转型成果 - 黄石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核心推进制造业转型 [1] - 已完成分批遴选346家省级试点企业,其中190家企业已完成改造 [1] - 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荣誉36个,包括国家级5G工厂6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 [1] - 两个园区入选工信部万兆光网试点,累计培育省级示范荣誉200余项 [1] - 省级示范荣誉包括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先进级智能工厂51家,两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1] - 自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后,率先启动“万兆城市”与“AI城市”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进程加快 [1] 大会核心内容与目标 - 开幕式将汇聚政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院士专家及企业代表,分享前沿技术成果与应用案例 [4] - 专题论坛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人工智能驱动新型工业化、算网融合与智算应用 [4] - 工业互联网主题展规划数字基础设施、黄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港三大板块 [4] - 大会旨在打造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工业数智转型交流与合作高地,首次联动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 [4] - 大会突出“数字化转型”与“生态化赋能”双轮驱动,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黄石模式 [5] - 大会致力于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