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网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从WAIC2025看行业发展趋势:运营商“AI+”规模化落地,推动行业范式跃迁
中银国际· 2025-08-01 17:0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6-12个月内表现强于基准指数 [11] 核心观点 - AI浪潮下运营商将显著受益于智算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长及价值重估,同时运营商是AI链中防御型成长资产,既有成长性,也有稀缺性 [3] - 电信运营商已从传统通信运营商蜕变为"AI基础设施提供商+行业赋能者+安全守护者",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1] - 国产技术从"可用"迈向"好用",为数字经济提供可复制的运营商方案 [5] 运营商AI能力展示 - 中国电信: - 息壤一体化智算服务平台接入自建32EFLOPS算力及57家合作伙伴 [5] - "预警-测评-防护-运营"四位一体AI安全中枢可提前72小时预测网络攻击路径,准确率达98.5% [5] - 星辰纺织智能体通过工艺参数智能调控,助力长三角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0%,长疵检出率超99% [5] - 中国联通: - 自研30余款模型并引入百余款主流模型,医疗AI智能体中的肺结核辅助诊断模型准确率超95% [5] - 通通宠・AI与UniAI+覆盖家庭陪伴与企业数字化场景 [5] - 中国移动: - 5G新通话推出AI速记、通话字幕与智能翻译功能,实现"零门槛"智能应用 [5] 算网协同创新 - 中国电信广域智联技术将千亿参数大模型分布式训练性能提至单数据中心效能的97%以上,带宽收敛比达32:1 [5] - 中国联通算力精品网出省带宽达到4.7T,形成高品质算力底座 [5] - 中国电信单业务加密带宽达400G,传输带宽提升4倍,单比特成本下降30%、能耗降低40% [5] 算力基建投入与业绩 - 中国移动计划投向算力领域373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算力投资同比均增超20% [5] - 中国联通采购通用服务器87,020台,其中国产服务器占比超90% [5] - 中国移动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拥有全球运营商最大的单体液冷智算中心 [5] - 中国联通算网数智业务收入占服务收入的24%,同比提升9.6% [5] - 中国电信云计算等新兴业务比重已升至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0.6% [5] - 中国移动云收入破千亿,同比增长20.4% [5]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3] - 建议关注运营商合作算力服务商:润泽科技、平治信息、中贝通信、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紫光股份等 [3]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731
万和证券· 2025-07-31 09:27
宏观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615 72点 涨幅0 17% 深证成指收盘11203 03点 跌幅0 77% 创业板指收盘2367 68点 跌幅1 62% [4] - 沪深当月连续指数收盘4147点 涨幅0 04% 恒生期货指数收盘32431 23点 跌幅1 26% [4] - 两市成交额18443亿元 较前一日增加411亿元 上涨家数1632家 下跌家数3376家 [1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启动大模型一体机性能标准研制 体系化规范性能指标和技术能力 [6]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量产阶段 产业基金扶持前沿智能创新 涉及中大力德、工业富联等企业 [8] - 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落地 推动数字金融全球化布局 涉及四方精创、恒生电子等企业 [8] - 全国首个智能存力调度平台启用 促进算网融合 涉及紫光股份、中科曙光等企业 [8] 上市公司动态 - 雷迪克完成行星滚柱丝杠全类型产品开发并实现量产 [10] - 金一文化子公司开科唯识合作银行开发数字人民币产品 中标AI大模型项目并开发智能体软件 [10] - 万通智控获具身智能大模型域控领域独家授权 将基于Fellow 1芯片制作销售板卡 [10] 市场热点与资金流向 - 影视、油气、乳业概念涨幅居前 银行、游戏板块资金净流入较多 [12] - 数字货币、多元金融概念跌幅较大 华为、AI、机器人板块资金净流出显著 [12] - 涨停个股48家 集中在乳业、影视、医药板块 跌停7家 [12] 技术分析与展望 - 上证指数维持五日线震荡上行 分时量能显示下跌放量 预示次日可能延续分歧 [12] - 周K线显示指数滞涨 10日线附近存在支撑 大幅回落概率较低 [12] - 板块轮动加速 影视、乳业等方向短期强势但持续性不足 水电、PCB、医药等大题材低吸策略更安全 [13]
AI焕新工业“潮”
中国青年报· 2025-07-22 00:53
人工智能与5G技术融合 - 千亿级参数工业大模型已打造2.5万个工业模型并赋能超7500万个5G工厂 [1] - 5G全连接工厂实现百万量级生产要素数据实时在线和万物互联 [1] - AI原生App月活用户突破2.7亿 具备AI能力的终端设备突破14亿个 [1] - 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1.5万亿元 [3] - 全国已建成超过1.85万个工业5G项目 工业互联网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3] 行业应用案例 - 大飞机制造领域通过5G专频专网实现设备利用率提升至90% 检测时间缩短80% [2] - 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打造天眼公共安全服务平台推动制造业转型 [2] - 复旦大学研发出新型触觉传感器 每平方厘米集成16万个感知单元 [4] - 复旦大学团队实现远程操作机器人不到20毫秒超低延迟技术 [4] 技术发展趋势 - AI应用成为IT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动力 将释放万亿级产业机遇 [1] - 以AI为中心的算网融合基础设施持续演进 包含以网强算和以智赋网 [2] - 行业智能体深耕政务、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提供数字化转型引擎 [1] - 具身智能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焦点 研究团队正推进技术产业化进程 [4]
从集中到分布式,联通云如何以“算网融合”破局大模型时代的算力挑战
凤凰网· 2025-07-21 20:33
战略定位与核心优势 - 公司战略定位源于"算力即国力"的国家层面考量,作为云计算领域"国家队"承担国家算力自主可控需求 [1] - 构建独特技术优势:国产化容器引擎CSK Turbo是运营商中唯一入选"北京市2025年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的成果 [1] - 技术性能指标:实时在线容器规模达40万个,单服务器Pod规模支持1000+,内存占用减少70%,资源利用率提升50% [2] 算力网络融合创新 - 依托"联通星罗"平台实现全网算力统一编排和分级调度,融合训练与推理资源 [3] - 通过"智算算力+智算设施+算力智联网"实现全网算力一键通达 [3] - 当前技术难点:大模型训练需攻克广域无损网络构建与数据流转安全两大挑战 [3] 智能体市场布局 - 推出"数智产品超市"解决智能体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平台汇聚超百款精选智能体 [3][4] - 平台差异化优势:运营商级网络整合能力+一站式安全服务(内置安全品类产品) [4] - 智能体分类体系:问答、问术、问策等类型满足企业多层次需求 [4] 差异化竞争壁垒 - 安全能力:构建八大内生安全产品,实现安全能力与容器运行时态"同开同停" [6] - 属地化服务:营销/交付/支撑能力直达区县一级,显著优于其他云服务商 [6] - 行业渗透优势:深入基层的服务网络为政务、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拓展提供保障 [6] 技术自主创新成果 - 在K8s等智算底层技术实现自主创新,采用通过CNCF认证的自主可控云原生底座 [1][2] - 容器引擎CSK Turbo突破国外开源技术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 [1] - 算力架构创新:打破传统集中式架构,推动推理场景算力靠近用户侧 [2]
当5G-A遇上AI:探访上海联通揭开未来生活的三大变化
环球网· 2025-07-02 13:28
5G-A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三大运营商已在31个省份、300余个城市完成5G-A覆盖,重点覆盖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场景 [1] - 中国移动计划投入98亿元,年内开通超10万个三载波聚合基站 [1] - 中国联通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并在31省开展低空通信示范 [1] - 中国电信已部署约7万5G-A基站,覆盖121个城市 [1] 智慧家庭创新应用 - 上海联通推出"智家通通"家庭AI机器人,集成视频通话、数字档案馆、影音库、监控台等功能,支持全局语音交互 [3] - "智家通通"可实现语音控制影视播放、音乐播放、智能家居设备操控等功能,云游戏体验时延控制在30毫秒以内 [3] - 新型AI摄像头具备遮面检测、盖被检测等六大功能,可实时推送婴儿啼哭告警,并通过FTTR设备解决监控盲区问题 [7] - 系统支持儿童全年级教材学习,老年人AI健康指导,可实时纠正健身动作 [7] 双万兆网络技术突破 - 5G-A手机下行速率达到9389.45Mbps,固网万兆FTTR下载速度1191.08Mbps,ping值仅2毫秒 [7] - 10GB的4K电影可在10秒内下载完成,云端PPT编辑操作几乎同步显示在本地屏幕 [7][9] - "一跳入家随行私网"业务使手游时延稳定在20毫秒以内,2D视频可实时转3D [9] 车联网技术应用 - 上海联通与华为打造全国最大"双20"车联网示范区,实现单向端到端时延20ms、单用户上行速率20Mbps [9] - 以100公里/小时车速计算,20毫秒时延仅使车辆行进0.5米,紧急制动预警可实现安全停车 [10] - 示范区感知网络99%的请求响应时间不超过20毫秒,可动态调整公交发车频率,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 [10] - 5G-A与AI技术应用使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45%以上,车辆满座率增加13%,空载率下降10% [10] 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 5G-A与AI深度融合推动通信技术从"连接"功能进化为驱动智慧生活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 [11] - 算网融合、数智融合、数实融合成为常态,推动家庭智能化和城市交通生态重塑 [11]
英伟达新一季财报再创新高,微美全息(WIMI.US)筑牢AI算力根基开拓百亿市场
英伟达业绩与业务进展 - 2026财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再创纪录 [1] - 数据中心业务一季度营收391亿美元环比增长10% [2] - Blackwell架构GPU已贡献数据中心近七成收入并开始部署下一代Blackwell Ultra产品 [2] - 公司CEO强调推理型AI需求、主权AI基建、企业级AI智能体及工业AI四大机遇 [2] AI算力行业趋势 - 算力高效供给与智能调度成为AI产业发展的关键胜负手 [3] - 算力网络技术融合将催生智慧矿山、智慧城市等创新应用场景 [3] - AI平台工具的易用性、灵活性及可扩展性成为算力开发部署的重要基础 [3] 微美全息战略布局 - 公司推进全面智能化战略联合产业伙伴共建算力计算生态深化"AI+生产"应用 [4] - 全息云平台采用国际先进芯片支持大模型训练/推理及具身智能等垂类应用 [4] - 平台实现毫秒级算存数据传输为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提供普惠算力 [4] - 计划加大研发投入探索AI芯片与脑机接口、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结合 [4] AI算力市场格局 - 英伟达主导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领域成为营收市值最大的芯片公司 [5] - 公司硬件软件产品组合正推动向客户销售更大规模产品 [5]
算力专题: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算力网络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7 01:05
算力网络概述 - 算力网络是融合通信、计算、AI等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核心目标是实现"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推动算力成为社会级服务 [1] - 算力网络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深度融合网、云、数、智、安、边、端、链(ABCDNETS)等技术,提供一体化服务 [21] - 当前算力网络在算力度量、感知、调度等核心技术方向已取得初步成果,国内外标准组织正积极推进算网融合标准制定 [1] 工业互联网应用 - 算力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内网与外网场景:内网中可对边缘云、网关、PLC等异构算力节点进行动态调度,优化工业视觉检测、实时控制等业务 [1] - 外网中支持跨园区云化PLC远程控制、虚拟工厂AR/VR协作等场景,通过算网协同提升资源利用率 [1] - 部署方式上结合工业SDN和IPv6协议,集中式方案通过增强控制器实现算力感知,分布式方案利用IPv6扩展实现实时调度 [1] 关键技术发展 - 算力度量构建统一资源描述框架,算网感知打通IT/OT数据边界,算网调度基于SRv6/IPv6实现多因子路由 [2] - 在网计算推动任务向网络设备下沉,确定性网络保障端到端服务质量,数字孪生网络优化工业运维 [2] - 算力标识确保资源可信管理,算力网络通过算网联合优化助力"双碳"目标,减少数据中心能耗浪费 [2] 行业标准进展 - 中国移动从2021年起相继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等系列文件,确立算力网络为全新发展计划 [23] - ITU已初步建立包含6项标准的算力网络国际标准体系,形成统一术语——算网融合CNC [24] - IETF成立算力路由工作组(CATS),中国移动担任主席,首个IETF算力网络标准完成立项 [25] - CCSA成立算网融合标准推进委员会(TC621),积极推动算网融合标准实施和产业化 [26] 应用场景案例 - Cloud VR视频业务中算力网络构建云边端多层次、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满足任务上云要求 [28][29] - V2X车联网场景中算力网络协同车内、车车、车路等多维度通信,形成精准、实时的驾驶策略 [30][32] - 绿色低碳方面算力网络通过算网一体化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整体能耗,助力"双碳"战略 [33][35][36]
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算力网络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06 17:32
算力网络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概述 - 算力网络是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通信、计算、AI等技术,实现"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 [1] - 算力网络覆盖工业互联网内网与外网场景:内网实现边缘云、网关、PLC等异构算力节点编排,满足工业控制、质量检测等实时需求;外网协同跨园区、跨工厂的云与边缘云节点,支撑远程控制、虚拟工厂等协同场景 [1] - 国内外产业界在算网融合标准制定、技术验证及试点部署取得进展,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发布白皮书,ITU、IETF启动标准体系建设 [1][25][26] 算力网络关键技术 - 关键技术包括:算力度量(统一度量标准)、算网感知(实时采集需求与资源状态)、算网调度(基于IPv6/SRv6的多因子联合调度)、在网计算(网络设备协同处理)、算网确定性(端到端可靠性保障)、算网数字孪生(工业网络虚实交互模型)、算力标识(资源可信鉴权与溯源) [2] - 需突破异构硬件抽象、边缘算力协同等技术瓶颈,通过算网一体化编排优化工业生产流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向灵活化、智能化演进 [2] 算力网络发展现状 - 中国移动2021年起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等系列文件,确立十大技术方向;中国电信《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中国联通CUBE-Net 3.0均将算力网络作为核心演进方向 [25] - 国际标准进展:ITU建立6项算网融合标准体系,IETF成立算力路由工作组(CATS),3GPP面向R19提出算力感知网络(CAN)立项 [26][27] - 国内标准进展:CCSA成立算网融合标准推进委员会(TC621),2023年完成《算力网络 算力路由协议技术要求》等3项行业标准送审 [28] 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 Cloud VR视频业务:算力网络通过云边端协同,满足视频渲染、低时延任务需求,如自动匹配GPU算力与高质量网络边侧节点 [30][31] - V2X车联网:协同车内、车车、车路多维通信场景,将不同时延需求的应用分发至云边端算力,提升自动驾驶策略精准性 [32][34] - 绿色低碳:算网一体实现跨域调度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传统数据中心利用率仅50%,年用电量占全社会2.7%) [35][37][38] 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 - 工厂内网:连接工厂内部生产、管理要素,支持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等实时性需求 [39] - 工厂外网:连接企业上下游、云平台与用户,支撑远程协同与数据互通 [39] - 部署方式:结合工业SDN灵活组网,通过IPv6实现分布式算力感知,提升调度效率 [1]
2025年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算力网络研究报告-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搜狐财经· 2025-06-05 23:37
工业互联网与算力网络发展背景 - 工业互联网发展已十年,形成以网络、平台和安全为核心的技术体系,进入技术应用部署沉淀期 [1] - 算力网络作为网络和计算融合新方向,为工业互联网提供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支撑 [1] - 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优质网络连接和强力算力,工业互联网是CT、OT和IT的结合体 [2] - 新基建和"东数西算"工程对网络和计算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算力网络体现融合诉求 [2] 算力网络技术特征 - 以算为中心、网为根基,多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 - 目标实现"算力泛在、算网共生、智能编排、一体服务",让算力成为社会级服务 [2] - 5G NFV技术开创网络和计算基础设施融合路径,边缘计算降低时延优势明显 [2] - 促进中心云、边缘云、边缘网关等多样化算力节点协同,实现用户服务一致性 [2] 算力网络发展现状 - 运营商、设备商、科研院校加入研究,确立发展路线和架构体系 [32] - 中国移动发布《算力网络白皮书》等系列文件,确立十大技术发展方向 [32] - ITU建立含6项标准的算力网络国际标准体系,形成统一术语CNC [33] - IETF成立算力路由工作组CATS,中国移动担任主席 [34] 工业互联网与算力网络协同 - 工业互联网网络分为工厂内网和外网,计算基础设施包括中心云等 [48] - 算力网络包括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目标是实现算网一体深度融合 [50] - 工业互联网促进算力网络在垂直行业应用,算力网络激发工业互联网新动力 [4] 算力网络应用场景 - Cloud VR视频业务通过云边端算力协同满足沉浸式体验需求 [38] - V2X车联网协同多维度通信场景,分发应用到不同算力形成驾驶策略 [43] - 绿色低碳场景通过算网一体深度协同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45] 关键技术方向 - 算力度量:统一抽象描述算力需求和资源,形成算网能力模板 [6] - 算网感知:实时感知用户、网络和算力资源信息 [6] - 算网调度:实现算网一体化调度 [6] - 在网计算:将计算任务迁移至网络内部 [6]
穿越智算时代的供需鸿沟,华为的解题与破题
搜狐财经· 2025-06-01 04:41
智算产业发展现状 - DeepSeek的出现将智算产业推至新高度,模型训练成本较三年前下降85%,算力需求弹性扩大6倍,AI技术成为企业可负担的基础设施 [1] - 中国智算人工智能算力供给规模2024年底达1450EFlops,预计未来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2027年将达4080亿Flops [1] - 智算需求几何级数增长导致系统容错空间压缩,小问题可能阻碍行业发展 [1] 智算产业面临的挑战 - 大模型算力需求比硬件供给高出200倍,需计算-网络-存储系统化能力 [5] - AI技术加速渗透各行业带来场景融合难题,新兴场景缺乏最佳实践参考 [6] - 开发者生态面临工具链碎片化、学习成本高等挑战,产业协同存在供需错配和信任壁垒 [7] 华为的智算战略与创新 - 提供万卡、10E级规模AI集群,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优化算力使用 [9] - 首创大规模专家并行方案提升资源利用率20%,面向全行业提供AI解决方案 [11] - 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战略,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12] 华为的生态建设成果 - 硬件开放方面拥有14家OEM伙伴和50家APN伙伴 [14] - 软件开源社区MindSpore企业服务5500多个,社区下载量超1100万 [14] - 拥有2500多个行业合作伙伴和330万开发者,联合72所高校开展人才培养 [14] 华为的差异化优势 - 推出昇腾万里伙伴计划,每年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生态繁荣 [17] - 依托计算和网络双重优势,实现算网融合创新 [18] - 通过零丢包无损网络技术提升算力资源利用率,显著改善智算中心性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