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背债
icon
搜索文档
房产高评高贷、伪造流水……揭秘“职业背债人”骗贷产业链
第一财经· 2025-07-25 10:29
2025.07. 25 本文字数:3427,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王方然 在低利率、宽信贷的背景下,"包装贷"黑灰产再度活跃,手段不断翻新。从早期的汽车贷款套现,演 变为如今利用房产"高评高贷"、短期内多笔贷款套取资金,使"职业背债人"的债务规模大幅攀升。央 视近期曝光的案例显示,53岁的黄某礼被中介包装后,通过伪造收入、勾结银行人员等手段,累计 骗取48.2万元贷款,最终背负巨额债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中介—炒房客—银行内鬼"的合谋模式。"职业收房人"通过 低价收购房产、拉高评估价,协助套取超额贷款;而部分银行因风控松懈或内部人员参与,使得虚假 材料屡屡过关。尽管监管多次警示,但仍有中介以"快速致富"为诱饵,吸引"白户"参与,甚至承诺"仅 需还款半年即可获利",实则让背债人深陷法律与金融风险。 随着楼市低迷,评估价操作空间增大,此类骗贷行为更加层出不穷。业内指出,职业背债人不仅面临 信用破产,还可能因共犯风险被追责;而银行若疏于审查,将推高不良率并招致监管重罚。 "包装贷"进一步升级 在贷款利率持续走低、部分银行贷款门槛趋于放松的背景下,沉寂多时的"包装贷"重出江湖, ...
房产高评高贷、伪造流水……揭秘“职业背债人”骗贷产业链
第一财经· 2025-07-24 20:58
职业背债人不仅面临信用破产,还可能因共犯风险被追责;而银行若疏于审查,将推高不良率并招致监 管重罚。 在低利率、宽信贷的背景下,"包装贷"黑灰产再度活跃,手段不断翻新。从早期的汽车贷款套现,演变 为如今利用房产"高评高贷"、短期内多笔贷款套取资金,使"职业背债人"的债务规模大幅攀升。央视近 期曝光的案例显示,53岁的黄某礼被中介包装后,通过伪造收入、勾结银行人员等手段,累计骗取48.2 万元贷款,最终背负巨额债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中介—炒房客—银行内鬼"的合谋模式。"职业收房人"通过低 价收购房产、拉高评估价,协助套取超额贷款;而部分银行因风控松懈或内部人员参与,使得虚假材料 屡屡过关。尽管监管多次警示,但仍有中介以"快速致富"为诱饵,吸引"白户"参与,甚至承诺"仅需还 款半年即可获利",实则让背债人深陷法律与金融风险。 随着楼市低迷,评估价操作空间增大,此类骗贷行为更加层出不穷。业内指出,职业背债人不仅面临信 用破产,还可能因共犯风险被追责;而银行若疏于审查,将推高不良率并招致监管重罚。 "包装贷"进一步升级 在贷款利率持续走低、部分银行贷款门槛趋于放松的背景下,沉寂多时的"包装贷" ...
特朗普对全世界“开火”;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养老消费补贴;世卫组织:20年前疫情正重演
第一财经· 2025-07-24 09:25
国际贸易与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将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同时与欧盟谈判降低关税条件[2] - 美日达成投资协议,日本将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量并购买80亿美元商品,包括玉米、大豆等[23] - 美国和欧盟接近达成贸易协议,拟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24] - 特朗普称与欧盟达成军援协议,欧盟将支付装备费用并主要支援乌克兰[25] 国内经济与政策动态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货物税收政策敲定,确立"零关税"制度体系[6] - 中央财政首次发放全国性养老消费补贴,覆盖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3] - 昆明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标准,放宽首套及二套住房认定[20] - 三部门联合整治车辆运输车违法行为,强化源头监管和路面执法[8] 科技与汽车行业 - 公安部明确"智驾"系统责任归属,驾驶人需全程操控并承担法律责任[9] - 华为问界M8纯电版将首发自研高压七合一电驱,CLTC效率达92.2%[32] - 周鸿祎回应DeepSeek流量下滑,称其技术已被多家公司采用[31] 金融市场与投资 - 机构23日净买入海特生物1.09亿元,净卖出华新水泥5.45亿元[33][34][35] - 美股全线收涨,道指涨507点,纳指首次突破21000点[36][37] - 存款利率持续下降,3个月定存平均利率进入"0时代"[38] 医疗与公共卫生 - 国家医保局确定92个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地区和359家试点机构[10][11] - 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病例达2934例,单日新增463例并外溢至省外[16] - 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疫情重演,已蔓延至欧洲和亚洲[4][5] 房地产与土地市场 - 苏州工业园区地块以楼面价65242元/平方米刷新江苏单价纪录[17][18] - 2025百强县榜单发布,江苏包揽前三且占前十名中六席[19] 能源与工业 - 生态环境部强调核安全是核电生命线,批准浙江金七门核电厂项目[13] - 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发生事故,6名学生参观时坠亡[21] 农业与气候 - 农业农村部强调稳定生猪产能,保障猪肉供应[12] -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将有3-4个台风影响我国沿海地区[14]
“职业背债人”骗局猖獗,监管紧急提醒→
第一财经· 2025-07-23 21:04
2025.07. 23 本文字数:1374,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君君 半年内可获百万元,外加公司、房产或汽车,交换条件只是个人征信……"职业背债人"骗局在社会上 流行起来,不少金融消费者上当受骗。监管近期再度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 阱。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诸多风险隐患:背上巨额债务、信用破产并涉刑责。 监管提示,金融消费者需提高风险意识,切记任何承诺以个人名义贷款,却声称"不用你还"的话术, 本质都是骗局。面对"职业背债"这类看似轻松赚钱的"好事",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铤而走险,贪小 失大。 "职业背债人"的陷阱 在社交平台的隐秘角落,近期时常能看到一些极具诱惑力的招募信息:"一手大量村民、花户,速 来""白户可做,三个月下款,到手200万。""一个月轻松入账百万""3到6个月,净赚500万。"这些看 似诱人的高额报酬,往往能轻易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记者发现,"花户""白户""一手村民资源"等"黑话"实则是职业背债生意从业者留下的暗号,这些"黑 话"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骗贷产业链,受害者多为金融知识匮乏的弱势群体。 上述"黑话"中,"白户"是指从未有过贷款记 ...
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5
职业背债骗局的法律风险 -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材料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以获取银行贷款,这一过程涉嫌骗贷 [1] - 参与职业背债的背债人可能被卷入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刑事犯罪,面临法律严厉追究 [1] 职业背债的债务转移套路 - 贷款合同以背债人名义签订,背债人成为法律认可的债务人,需承担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责任 [1] - 不法分子在贷款到账后迅速抽取高额分成,随后将债务和风险全部甩给背债人,导致背债人需依法偿还全部本息 [1] - 若背债人逾期未还款,个人征信将受损,严重者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出行、就业等受限,同时面临催收、罚息甚至被起诉等后果 [1] 金融消费者防范建议 - 任何以个人名义贷款却声称"不用你还"的承诺均为骗局,消费者应避免因贪图好处费而铤而走险 [2] - 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举报,公安部与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打击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活动 [2] - 若陷入骗局应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并寻求法律帮助,以减少损失 [2]
“职业背债” 不是“馅饼”是“陷阱”
广州日报· 2025-07-23 00:27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职业背债"陷阱的风险提示》,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 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一旦成为"职业背债人",将面临诸多风险隐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出,从实际案例看,背债人到 手的"背债费"只是贷款金额的一部分,大量资金被不良中介和不法人员瓜分,而背债人却要背负远超自 身所得的债务。此外,一旦背债人无力偿还贷款,个人征信将留下不良记录;协助伪造资料骗取金融机 构资金的行为,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洗钱等刑事犯罪。 薛洪言表示,对借款人而言,到手的"背债费"通常仅占贷款金额的20%~30%,却需独自承担全额债 务,逾期将面临催收、罚息及诉讼。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分析,"职业背债"骗取贷款的行为还容易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 坏账和呆账,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冲击,影响金融市场和社会稳定。此外,"职业背债"破坏社会信 用体系运行,最终这部分信用成本可能会转嫁给真正需要贷款的人,使得真正需要钱的人更难贷款。 记者了解到,目前,"职业背债"主要集中在房贷、消费贷、企业贷等领域。有业内人士提醒,"职业背 债"不是"馅饼",是"陷阱",不仅会让"背债人"面临高额 ...
借钱不用还?53岁村民沦为职业背债人,面临48万元巨额债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9:29
职业背债骗局运作模式 - 不法贷款中介通过虚构职业、伪造资产证明等方式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银行贷款 资金瓜分后债务风险全部转嫁给"背债人" [1] - 典型案例显示中介利用信用"白户"身份优势 通过伪造房产交易、装修现场、农户证明等材料在短期内从多家银行骗取多笔贷款 [3][5][7][8] - 骗贷产业链涉及三方合谋:中介负责伪造材料 银行内部人员提供操作便利 "背债人"最终承担48.2万元债务(案例中具体金额)[9][13] 银行风控漏洞与内部腐败 - 贷前审查存在重大缺陷 银行未核实借款人工作单位、收入证明等关键信息 甚至出现客户经理指导伪造材料的行为 [13] - 部分银行员工主动参与骗贷 通过"场外合作"谋利 已有案例显示相关人员因受贿罪被判刑 [13] - 利用征信系统更新延迟的漏洞 中介指导借款人在10-15天内密集申请多笔贷款 导致多家银行超额授信 [14] 资金分配与行业影响 - 贷款中介抽取15%-25%高额佣金 首笔34万元房贷中炒房客转走15万元 中介手续费达7万元 借款人实际到手资金极少 [10] - 此类骗局导致普惠金融目标群体信用受损 形成不良贷款 可能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10][11] - 行业数据显示类似案件涉及债务规模从41万元至86万元不等 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9][13]
7.22犀牛财经早报:中央汇金二季度2000亿元增持10只宽基ETF 娃哈哈争产案第二被告曝光
犀牛财经· 2025-07-22 09:46
公募基金规模创新高 - 公募基金规模二季度末突破3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股债类基金规模均实现增长 [1] - 行业管理规模增长反映投资者信任度提升 未来需重塑生态与价值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1] 中央汇金增持ETF - 中央汇金二季度耗资2000亿元增持10只宽基ETF 包括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 [1] - 增持呈现范围广(覆盖多类宽基ETF)和力度大(多只ETF增持超百亿元)两大特点 [1] 汽车零部件行业业绩 - 59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中38家半年报预喜(27家预增+6家略增+5家扭亏) 21家预减或亏损 [2]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 技术领先企业盈利强 同质化公司面临经营挑战 [2] 中东主权财富基金配置 - 约60%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计划未来五年增加对中国资产配置 重点关注科技领域 [2]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优必选科技中标9051万元机器人采购订单(业内最大单笔订单) 行业进入收获期 [3] - 汽车行业成为人形机器人优先落地场景 未来3-5年渗透率有望继续突破 [3] TDI价格走势 - 国内TDI价格连续5日上涨至1.59万元/吨 单日涨幅6.79% 年内累计涨23% [4] 加密货币与科技投资 - BitGo秘密提交美国IPO申请 数字资产市场情绪乐观 [4] - 京东/美团/阿里争相布局具身智能 京东领投三家企业 蚂蚁设立具身智能子公司 [4] 人工智能模型更新 - 阿里通义千问更新Qwen3模型 长文本支持提升至256K 已在魔搭社区开源 [5] 公司诉讼与人事变动 - 银河电子子公司同智机电因涉嫌单位行贿被提起刑事诉讼 [8] - 东北制药董事会秘书阎小佳因个人原因辞职 [7]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 纳指涨0.38% 标普500涨0.14% 道指微跌0.04% [10] - 谷歌领涨科技股(+2.7%) 美债收益率下跌 贵金属普涨(黄金涨1.5%) [10]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券商中国· 2025-07-22 07:19
职业背债骗局分析 - 核心观点: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揭露"职业背债"骗局的套路和危害,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 [1][4][5] 骗局套路 - 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高额回报""只需贡献征信"等话术吸引目标人群 [2] - 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等,将不符合条件者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贷款 [2] - 抽取高额分成:获取贷款后不法分子抽取高额分成,将债务和风险转嫁给背债人 [3] 风险隐患 - 承担高额债务:背债人需偿还全部本息,实际到手资金仅为贷款金额一部分 [4] - 个人信用受损:无力偿还将导致征信不良,影响未来金融服务获取 [4] - 法律风险极高: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刑事犯罪,面临法律责任 [4] 防范建议 - 提高风险意识:警惕"不用还款"等话术,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 [5] - 珍惜个人信用:按时偿还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或参与信用卡套现 [5] - 审慎对待代办业务:选择正规渠道办理业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5] - 及时举报求助:发现可疑情况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报案 [5]
官方提醒: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财联社· 2025-07-21 22:05
职业背债陷阱分析 - 核心观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揭露"职业背债"骗局,以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参与伪造材料骗贷,最终导致参与者承担高额债务和法律风险 [1][2] 骗局运作模式 - 虚假宣传引诱:通过"无需还款""高额酬劳""不承担债务"等话术吸引目标人群 [2] - 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等材料,将不符合条件者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银行贷款 [2] - 抽取高额分成:不法分子获取贷款后抽取大部分资金,将债务风险完全转嫁给背债人 [2] 参与风险 - 高额债务负担:背债人实际到手资金仅为贷款金额部分,却需偿还全部本金及利息,面临催收、罚息甚至诉讼 [3] - 个人信用受损:逾期还款将导致征信不良记录,影响未来金融服务获取,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3] - 法律风险:参与伪造材料骗贷可能涉嫌诈骗、非法集资、骗取贷款等刑事犯罪,成为共犯面临法律责任 [3] 防范建议 - 风险意识提升:警惕任何"无需还款"承诺,认清"轻松赚钱"骗局本质 [4] - 信用维护:合理规划财务,按时偿还债务,避免为他人担保或参与信用卡套现 [5] - 业务办理规范:选择正规渠道办理贷款,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审慎签署合同条款 [5] - 举报机制:发现可疑行为可向金融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涉案者应及时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