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

搜索文档
股权薪酬占营收119%:OpenAI为留住人才付出高昂代价
硬AI· 2025-07-08 18:14
股权激励成本飙升 - OpenAI去年股权激励支出飙升逾五倍至44亿美元,占同期收入的119% [1][2] - 预计今年股权激励占营收比例将降至45%,2030年末降至10%以下 [1][2] - 股权激励成本远超谷歌(16%)、Facebook(6%)、Snowflake(30%)等科技公司上市前水平 [4] - 今年推理计算支出预计60亿美元,仅略高于股权激励预期支出 [4] 人才争夺战加剧 - Meta近期挖走至少九名OpenAI核心研究人员,涉及GPT-4等关键项目 [6][7] - Meta为部分研究人员提供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 [7] - OpenAI首席研究官承认正在"重新校准薪酬",承诺采取"创造性方式"奖励人才 [7] - OpenAI员工面临每周80小时工作压力,加剧人才流失风险 [7] 股权结构及稀释风险 - 重组后公司股权可能分配为:员工三分之一、微软三分之一、其他投资者及非营利组织三分之一 [5] - 2021年以来已允许员工出售约30亿美元股权奖励 [9] - 投资者担忧股权稀释,包括马斯克诉讼和解可能获得股权、收购交易带来的稀释等 [9] - 主要投资者包括Thrive Capital、SoftBank和Microsoft [9]
谁能与辉同行
36氪· 2025-07-08 17:31
成立于2024年的子三省有三名股东,分别是大股东终南远眺(西安)科技有限公司(持股80%)、董宇 辉(持股10%)、长歌有和(北京)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0%),穿透来看,三家公司的 权益人均为董宇辉。 不过根据行业惯例,在股东层面,设立并加入合伙企业,一般是为了进行股权激励所用。也就是说,即 将有一批与辉同行的员工参与到与辉同行的创业收益分配当中。 谁能与辉同行?这个问题应该正在,或即将考验那些选择和董宇辉站到一起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来自 东方甄选,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初俞敏洪决定将与辉同行赠与董宇辉时,也曾要求东方甄选敞开大门, 对于董看上的人,绝不阻拦他们离开。 同时,这个问题也一定考验着董宇辉本人,众所周知,对老板来说,最重要的能力从来都不是赚钱,而 是分钱。 很快,他们彼此都到了要兑现选择的时候了。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6月14日,董宇辉缺席了直播,但根据飞瓜数据,与辉同行创造了5000~7000万 元的GMV,而前一天,董宇辉的带货战绩是2500~5000万元。 一篇宣传文稿(可能是公司主动宣传,也可能是粉丝的自来水),专门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说这 不是"去辉化",即不是公司在降低对董 ...
斯迪克(300806) - 斯迪克调研活动信息
2025-07-08 17:08
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公司销售收入269,055万元,较2023年的196,852万元增长72,204万元,涨幅37% [2] - 光学显示业务2024年收入55,159万元,较2023年增长29,404万元,涨幅114% [2] - 新能源业务2024年收入47,108万元,较2023年增长17,817万元,涨幅61% [2] - 微电子业务2024年收入11,222万元,较2023年增长2,142万元,涨幅24% [2] - 民用胶带业务2024年收入47,030万元,较2023年增长6,417万元,涨幅16% [2] - PET薄膜业务2024年收入14,080万元,较2023年增长8,620万元,涨幅158% [2] - 其他功能胶粘产品业务2024年收入94,457万元,较2023年增长7,804万元,涨幅9% [2] 增收不增利原因 - 2024年折旧、人工、研发、财务费用大幅上升,主要费用项目合计较2023年增长26,127万元,涨幅36% [2][3] - 重大建设项目完工转固计提折旧,2025年预计折旧4.4亿,后续不再大幅增加 [3] - 研发、技术等投入及新项目投产致人力成本增加,未来仍将持续投入研发和人才引进 [3] - 项目转运营期,部分借款费用费用化,2025年预计财务费用随销售规模增加而上升 [3] 未来销售收入预期 - 2025-2027年,限制性股票100%解锁下,销售收入考核目标分别为37.67亿、47.09亿、59.20亿,较2024年增长40%、75%、120% [5] 销售收入增长动因 - 大规模扩产建设完成,销售收入进入爬坡期,硬件基础为增长提供条件 [6] - 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新客户,具备为头部企业开发和交付产品的实力与经验 [6][7] - 国际形势下,“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趋势为公司带来机遇 [7] 重点业务板块 - 光学显示板块研发投入大、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大但美日供应商占主导 [7] - 公司在折叠屏和VR眼镜领域积累经验,收入快速增长,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7] 实控人减持情况 - 实控人自2019年上市后首次减持,因个人资金需求,不影响公司治理和经营,不导致控制权变更 [7]
Meta挖角导致OpenAI薪酬开支激增,转型后员工持股将达1/3
36氪· 2025-07-08 12:15
OpenAI股票薪酬开支激增 - 2024年股票薪酬开支飙升至收入的119%,达44亿美元,较去年暴增超过五倍 [2] - 预计2024年该比例将降至45%,2030年进一步降至10%以下 [2] - 股票薪酬开支已接近推理计算支出(60亿美元),远高于人工成本(15亿美元) [6] AI人才竞争加剧 - Meta挖角至少九名研究人员后,公司可能更激进提升股票奖励 [5] - 行业对比显示:谷歌IPO前股票薪酬占收入16%,Facebook占6%,Snowflake高达30% [6] - 非上市公司通常临近IPO才披露股权激励成本,OpenAI数据罕见公开 [6] 股权结构重组计划 - 讨论员工持有重组公司约三分之一股份,微软持三分之一,其余由其他投资者和非营利组织分配 [5] - 现有"利润单位"将转化为普通股,员工可能拥有更高比例股权 [5] - 允许在职/离职员工出售约30亿美元股票奖励,投资者容忍稀释效应 [8] 潜在股权稀释风险 - 埃隆·马斯克诉讼可能通过和解获得股份,进一步压缩投资者股权价值 [9] - 收购乔纳森·艾维初创公司IO和Windsurf可能导致额外稀释 [9] - 行业先例显示:Uber曾因股权稀释调整奖励制度,上市公司常用股票回购抵消影响 [8]
速递|Meta挖角倒逼OpenAI加码,员工薪酬今年额外支出15亿美元,OpenAI股权支出占收入119%
Z Potentials· 2025-07-08 10:50
图片来源: Unsplash OpenAI 已发出信号 ,将在 Meta 挖角其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后提高部分员工的薪酬。这可能意味着其 本已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股票奖励将大幅增加,在公司计划重组后进一步稀释投资者权益。 • OpenAI 去年股票薪酬支出飙升至44 亿美元,占收入的 119%,远超谷歌、Facebook上市前水平 • OpenAI 曾讨论员工持股重组后公司约三分之一股权,与微软持股比例相当,但马斯克诉讼和潜在收 购可能进一步稀释投资者权益 这家旧金山初创公司向投资者透露,去年基于股票的薪酬激增五倍多,达到 44 亿美元。这一增长使 得股票支出占同期总收入的 119% 。这一比例预计今年将降至仍属高位的 45% 。但据 The Information 看到的预测,随着本年代末收入飙升, ChatGPT 制造商预计基于股票的薪酬将降至 10% 以下。 OpenAI 在今年早些时候做出这些预测后, Meta 挖走了至少九名其研究人员 ,这促使 OpenAI 首席 研究官 Mark Chen 表示,这家 ChatGPT 制造商可能会在股权激励方面采取更激进的策略。 OpenAI 此前未公开的股权支出数据,揭 ...
股权薪酬占营收119%:OpenAI为留住人才付出高昂代价
华尔街见闻· 2025-07-08 00:45
媒体消息显示,OpenAI因应激烈的人工智能(AI)领域人才争夺战而大幅提升员工薪酬,其股权激励 成本已达到惊人水平,让现有投资者面临营利性子公司重组后股权进一步被稀释的威胁。 据美东时间7月7日周一的媒体报道,OpenAI向投资者透露,去年公司的股权激励支出飙升逾五倍至44 亿美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119%。OpenAI预计,今年股权激励占营收的比例将降至45%,到2030年 末,股权薪酬占比会降至10%以下。 不过,上述预测是在OpenAI遭遇Meta大规模挖角行动之前做出的,实际成本可能更高。上述媒体提 到,在最近被Meta挖走至少九名研究人员后,OpenAI的首席研究官Mark Chen暗示,公司可能进一步加 大股权激励力度。 OpenAI高昂的人才成本凸显了AI实验室为吸引和留住关键人才所付出的代价,也揭示了员工在公司重 组为公益公司后可能拥有的股权规模。 股权激励成本创科技行业新高 Mark Chen在给员工的内部备忘录中承认公司正在"重新校准薪酬",并承诺采取"创造性方式来认可和奖 励顶尖人才"。他表示领导层将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迎战这场人才争夺战。 股权稀释风险引发投资者担忧 Meta挖角行动 ...
南亚新材: 南亚新材监事会关于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公示情况说明及核查见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1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 (以下简称"《激励对象名单》") 证券代码:688519 证券简称:南亚新材 公告编号:2025-036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会关于公司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 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公示情况说明及核查意见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06 月 25 日召 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公司<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相关议 案。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 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定,公司对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下 简称"本激励计划")拟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的姓名和职务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公示, 公司监事会结合公示情况对拟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名单进行了核查,相关公示情 况及核查意见如下: 一、公示情况 露了《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限 ...
万泽股份: 万泽股份监事会关于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审核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13
证券代码:000534 证券简称:万泽股份 公告编号:2025-062 万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会关于公司 2025 年股权激励计划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审核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万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6月27日召开第十 一届董事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及第十一届监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了《 <公司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 草案="草案"> 及其摘要的议案》等议案,并于 信息披露网站上披露了相关公告。 根据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证券交易所" )的规范 要求、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务; 异议或不良反映,无反馈记录。 (二)核查方式 公司监事会核查了本次激励计划拟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的名单、身份证 件、其与公司(含合并报表子公司,下同)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协议以及 其在公司担任的职务及其任职文件等资料。 (以下简称" 《管理办法》 ")和《公司 章程》等相关规定,公司对2025年股权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本次激励计划")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名单的姓名和职务在公司内部进行 ...
四川长虹: 四川长虹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13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回购报告书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证券代码:600839 证券简称:四川长虹 公告编号:临 2025-054 号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重要内容提示: ● 回购股份金额: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 25,000 万元(含)且不超 过人民币 50,000 万元(含),具体回购资金总额以回购期限届满时实际回购股份使 用的资金总额为准。 ● 回购股份资金来源: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长虹" 或"公司")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公司已取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绵阳市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贷款将专项用于回购公司 A 股股份, 贷款具体事宜以双方正式签署的借款合同为准。 ● 回购股份用途:用于股权激励。 ● 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14 元/股,该价格不高于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回购股份决议前 3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150%。 心,公司董事长柳江先生提议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 方式回购公司部分股份 ...
佐力药业: 监事会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部分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预留授予日)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8 00:13
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监事会关于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 激励对象名单(截至预留授予日)的核查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以下简称"《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下简 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浙江佐力药业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监事会对公司 2024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 下简称"本次激励计划")预留授予激励对象名单(截至预留授予日)进行核查, 现发表如下意见: 一、本次获授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均不存在《管理办法》《上市规则》规 定的不得成为激励对象的情形: (1)最近 12 个月内被证券交易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最近 12 个月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3)最近 12 个月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 处罚或者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4)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 (5)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 (6)中国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