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格林美(002340.SZ)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公司所有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情况等
智通财经· 2025-10-31 21:53
三、请按照《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2号》在法律意见书中补充公司所有下属公司及 分支机构情况,目前仅核查说明主要子公司情况。 四、请公司对照《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第八条的规定,补充说明公司及所有境 内子公司是否存在境外发行上市禁止性情形。 招股书显示,格林美是关键金属资源回收生产以及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的引领者,亦是全球新能源材料 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公司围绕自身业务的循环经济形成涵盖以下三大核心业务的 综合业务运营模式:关键金属资源、锂离子电池及报废汽车回收领域以及新能源材料领域。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收入293.92亿 元、305.29亿元、332亿元、175.61亿元人民币;同期,年/期内利润分别约为13.32亿元、11.62亿元、 13.28亿元、8.43亿元人民币。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10月27日— 2025年10月31日)》,证监会国际司共对9家企业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在公示中,证监会要求格林美 (00 ...
东材科技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38.03亿行业第二,净利润2.72亿行业居首
新浪财经· 2025-10-31 09:16
东材科技成立于1994年12月26日,于2011年5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位于四川省绵阳 市,办公地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专注于新型绝缘材料等产品研 发,具备技术与产品多元化优势。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东材科技资产负债率为45.35%,去年同期为55.42%,但仍高于行业平均的 33.88%。从盈利能力看,当期毛利率为16.15%,去年同期为14.60%,不过低于行业平均的18.54%。 董事长唐安斌薪酬92.21万元,同比减少77.92万元 公司控股股东为高金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熊海涛。董事长唐安斌,男,中国国籍,无永 久境外居留权,1968年生,博士,研究员等。他履历丰富,现任公司董事长,2024年薪酬92.21万,较2023 年的170.13万减少77.92万。总经理李刚,1971年生,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在公司任职多年,现任 公司总经理等职,2024年薪酬99.81万,较2023年的151.43万减少51.62万。 A股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60.68% 东材科技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基础化工 - ...
苏州固锝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30.2亿行业排25,净利润6115.62万行业排20
新浪财经· 2025-10-30 21:57
苏州固锝控股股东为苏州通博电子器材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吴炆皜。董事长吴炆皜,1982年11月出 生,日本东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有丰富的行业任职经历,2020年9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2024年薪 酬100.26万,较2023年的111.78万减少11.52万。总经理滕有西,1968年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 有多年公司任职经验,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24年薪酬122.57万,较2023年的138.67万减少16.1万。 苏州固锝成立于1990年11月12日,于2006年11月1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 江苏省苏州市。该公司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重要企业,专注于半导体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 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 苏州固锝主要从事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 - 电池 - 电池 化学品,涉及碳化硅、创投、手势识别、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等概念板块。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25,净利润行业20 2025年三季度,苏州固锝营业收入为30.2亿元,在行业44家公司中排名第25。行业第一名中伟股份营收 332.97亿元,第二名格林美274.98 ...
万润股份(002643):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招商证券· 2025-10-30 20:0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4][7] 核心观点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26亿元 同比增长2.31% 归母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增长3.27% 其中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9.56亿元 同比增长18.62% 环比下降5.19% 归母净利润0.87亿元 同比增长8.41% 环比下降36.75% [1] - 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39.20% 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 但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 显示单季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亿元 4.61亿元 5.52亿元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0.42元 0.50元 0.60元 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33倍 28倍 23倍 [7] 业务板块分析 - 公司继续保持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地位 沸石环保材料销量受部分地区市场需求下降影响 但非车用分子筛产品已完成销售 [7] - OLED材料业务持续突破 保持升华前材料全球核心供应商地位 控股子公司三月科技的OLED成品材料通过多家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批量供应 [7] - 生命科学与医药业务稳健发展 积极与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开展CMO、CDMO模式的原料药项目 MP公司对该业务贡献较大 [7] 新材料项目进展 - 公司在半导体制造材料、聚酰亚胺材料、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积极布局 [7] - 启动万润工业园二期C05项目筹备工作 用于扩建光刻胶用相关材料与显示用聚酰亚胺材料产能 [7] - "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中的半导体制造材料生产车间已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试生产 [7] -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 钙钛矿光伏材料持续供应市场 并与高校合作开展固态电池材料的实验室开发工作 [7] 财务数据与估值 - 当前股价为13.98元 总股本923百万股 总市值129亿元 流通市值127亿元 [4] - 根据预测 营业总收入将从2024年的36.93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52.2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显著 [3][14]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4年的39.8%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41.2% 净利率从6.7%提升至10.6% 净资产收益率从3.5%提升至7.0% [14]
广西玉林市举办“携手同行 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大会 拓展临港产业全新版图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30 18:53
经济发展核心数据 - 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6.0% [4] -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8%,增加值增长12%,均排广西第1 [4] - 外贸进出口增长118.4%,保持广西第1 [4] - 新能源新材料、不锈钢新材料、铜基新材料三大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合计增长58.5% [4] 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玉商玉企玉品出海" [4] -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持续壮大临港产业规模 [5]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围绕打造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发展壮大新能源材料、不锈钢新材料、铜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林浆纸新材料、铝基新材料等6大新材料产业 [5] 重点项目与企业动态 - 服务和推动红岭核电、绿色海洋化工新材料基地、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5] - 发挥华友、玉柴、柳钢中金、玉铜等企业的龙头效应 [5] - 加快形成超千亿元的临港产业集群 [5] - 玉林实验室揭牌,聘请华友控股集团董事长陈雪华、玉柴集团董事长李汉阳为名誉理事长 [6] 招商引资与合作 - 大会集中签约一批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 [6] - 龙潭产业园区进行产业规划和招商推介 [5] - 重点企业代表华友控股集团、玉柴集团、华泰集团、中核集团、柳钢中金公司等发言 [5]
国瓷材料(300285):多板块业绩共振 公司长期稳步发展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40
报告导读: 催化材料推广稳步进行,看好板块长期成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气体净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为尾气催化领域提供蜂窝陶瓷载体、铈锆固溶体、分子 筛等全系列产品。公司以技术迭代、市场深化与智能制造升级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巩固尾气催化领域国 产替代的领军地位。2025 年H1 公司催化系列产品营收7.44 亿元,同比上升20.46%。乘用车领域全面覆 盖国内自主品牌,配合车型和认证平台数量持续提升,相关产品已搭载国内传统燃油主力车型和国内新 能源混动车型;随着国内车企开始发力混动车型,公司将重点把握汽车产业新兴机遇,预计乘用车产品 将逐步释放业绩。同时,受益于头部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公司销量水平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催化材料推 广稳步进行,市占率持续提升,看好催化材料板块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 国瓷材料10 月27 日发布2025 年三季报,2025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2.84 亿元,同比增长10.7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8 亿元,同比增长5.28%;其中2025Q3 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11.29 亿元,同比增 长11.52%,环比-4.23%,实现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上升3.92%,环比-1 ...
卫星化学未来研发中心主体结构顺利结顶 “自主创新”驶入快车道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00:10
项目进展与规模 - 卫星化学未来研发中心(西区)项目主体结构于10月28日封顶,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项目总投资23.8亿元,占地178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包括约13.7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主体和6.4万平方米的专家楼 [3] - 该项目位于嘉兴经开区高铁新城核心区,已成为该区域的新地标 [3] 研发投入与人才规划 - 研发中心计划集聚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 [1] - 卫星集团规划在未来五年累计投入100亿元科研经费,并设立10亿元创新激励基金 [3] - 中心将设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企业研究院和开放共享平台 [1] 战略定位与研发重点 - 该项目是公司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具体举措 [3] - 研发中心将作为公司创新体系的“策源地”,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旨在攻克“卡脖子”技术并催生新质生产力 [3] - 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开放协同的创新机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4]
国瓷材料(300285):外延内生打造平台型新材料公司
华泰证券· 2025-10-28 11:40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投资评级为“增持” [1][4][6] - 目标价为23.76元人民币,对应2025年36倍市盈率 [4][6]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12%,环比下降4% [1][6]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4%,环比下降19.5% [1][6]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11% [1][6]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1.5%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36.9% [2] 业务板块分析 - 电子材料:下游需求回暖,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领域快速增长,MLCC介质粉体等产品需求较好,全球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2] - 催化材料:深化与国内乘用车、商用车客户合作,积极对接海外客户,在头部客户中的份额有望提高 [2] - 生物医疗材料:子公司爱尔创产品渗透率和覆盖人群不断提高,并加强高端产品布局 [2] - 新能源材料:下游新能源电池景气度高,同时布局氧化物与硫化物两大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2] - 精密陶瓷材料:陶瓷轴承球在新能源车型应用增加,陶瓷球业务受益;国内卫星发射节奏加快,陶瓷管壳业务有望受益 [2] 战略布局与投资 - 公司收购北京恒誉未名37.52%份额,该基金专项投资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旨在加强机器人领域布局,探索新材料业务的协同机遇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6亿元、8.8亿元、10.4亿元(前值为7.4亿元、9.0亿元、10.6亿元),调整幅度分别为-11%、-2%、-3%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9%、+33%、+18% [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66元、0.88元、1.04元 [4][10] - 基于2025年36倍市盈率给予目标价 [4]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公司市值为223.14亿元人民币 [7]
伟明环保(603568):装备订单同增66%,新材料实现盈利
华泰证券· 2025-10-26 14:3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伟明环保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 - 目标价为人民币27.94元 [1][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9.76亿元,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4.35% [4]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10亿元,同比增长3.23%,环比增长0.21%,符合预期 [4]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收58.80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74% [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35亿元,同比增长1.14% [4]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20.74亿元,同比增长2.03% [4] 业务板块分析 - 环保运营业务:前三季度垃圾入库量达1,055.26万吨,同比增长7.50%;上网电量28.16亿度,同比增长5.11% [5] - 环保运营业务:前三季度累计收到国补电费资金1.68亿元,销售绿证34.25万张 [5] - 环保运营业务:截至9月30日,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投运项目56个、餐厨垃圾处理投运项目20个 [5] - 装备制造业务:前三季度新增设备订单总额约44.70亿元,同比增长66% [6] - 装备制造业务:成功研发破拱卸灰阀等新装备,智能产品实现吊车机器人自动抓料等功能调试 [6] - 新材料业务:嘉曼公司第三季度营收3.26亿元;伟明盛青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0.45亿元,并实现盈利 [7] - 新材料业务:伟明盛青与广东邦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每年定向销售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2.4万至4.8万吨,合作期限三年 [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1亿元、31.55亿元、34.5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8.54% [8]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70元、1.85元、2.03元 [3][8]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8.56亿元、96.73亿元、118.52亿元 [3] - 基于2026年15.1倍预期市盈率得出目标价,可比公司2026年预期市盈率均值为14.4倍 [8][11]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至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2.96倍、11.88倍、10.83倍 [3]
中央重磅文件点题四大新兴支柱产业,这些城市已领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4 21:0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1] -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1] - 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鲜明的区域集群化特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在不同产业领域形成显著集群效应 [1] - 抢占先机的城市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并重塑未来中国城市竞争格局 [2] 新能源产业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新能源产业城市竞争力TOP50中占据前四席位,西安位列第五 [3] - 北京产业竞争力居首,在优质企业、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上表现优异,拥有中核集团、国家电网等大型央企 [3] - 上海产业规模与融资能力突出,侧重打造核电装备全球供应链中心和智能电网标准输出高地 [3] - 广州产业竞争力全国第三,成长能力领先,构建“垃圾发电+深远海风电”双循环体系 [3] - 深圳2024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293.5万辆,蝉联全国第一,在新能源汽车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中位列第二 [4] - 西安在新能源产业效益细分指标中位列全国第二,光伏设备和核电设备制造具备竞争优势 [4] - 华东地区在新能源产业TOP50榜单中占据压倒性优势,有25个城市上榜 [4] 新材料产业 - 中国新材料产业区域竞争格局呈现长三角和珠三角为第一梯队,环渤海为第二梯队,东北及中西部为第三梯队的特征 [5] - 长三角地区以科技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为核心,聚焦半导体和新能源材料,形成全产业链领先优势 [6] - 苏州在新材料产业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高居榜首,新材料产业已成为苏州市第三个突破万亿的产业集群 [6] - 苏州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纳米新材料3大细分领域,拥有苏州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 [6] - 珠三角新材料产业以应用端创新见长,在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汽车材料等领域呈现“小而精”特色 [6] - 环渤海地区科研资源密集,是国内新材料产业的主要策源地,在特种金属材料等领域拥有长期积淀 [7] 航空航天产业 - 北京在商业航天十大影响力城市榜单中位居榜首,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紧随其后 [8] - 北京拥有丰富的航天院所、高校及金融资本,从2014年到2025年一季度,获得融资的商业航天企业达160家 [8] - 在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北京发生58个商业航天融资事件,国内12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中有5家位于北京 [8] - 上海、西安、成都等地正逐渐形成商业航天的区域集聚效应 [8] - 深圳将空天技术产业纳入“20+8”产业集群,在微小卫星研发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 [9] - 合肥从0起步构建商业航天产业体系,已集聚企业和机构超150家,正高标准规划建设深空科学城 [9] 低空经济产业 - 2025年有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有250多个地市州政府提出发展低空经济 [10] - 深圳、北京、成都位列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水平前三,北京、深圳、上海形成“头雁效应” [11] - 北京拥有1240家低空经济企业,产业链布局均衡,并拥有17家人才培养机构和124项国家级科技项目 [11] - 深圳低空产业规模领跑全国,聚集产业链企业超1900家,2024年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 [11] - 上海聚焦“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赛道,聚集全国约50%的eVTOL创新企业和70%的民航体系专业人才 [12] - 上海计划到2027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力争达500亿元以上,拥有“大飞机+新能源汽车”双重产业优势 [12] - 国内低空产业形成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四大组团的城市“雁阵”格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