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搜索文档
潘功胜重磅发声,提出六个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3:45
货币政策与执行成效 - 2025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措施,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支持力度 [4]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4] - 下一步将执行好已出台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效能,研究储备新举措,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 - 建立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4]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 [5]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强化政策协同 [5] 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7] -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包括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商业银行行内系统、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 [7] - 下一步将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海南自贸港发展 [8]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我国探索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0]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 [10] -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其市场化转型,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 [11]
潘功胜重磅发声,提出六个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3:40
货币政策与执行成效 - 2025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措施,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对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支持力度 [4]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5] - 下一步将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6] - 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 [4][5] - 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管好用好现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效推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6] 金融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8] -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与多国二维码支付实现互联互通 [8] - 下一步将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升人民币计价、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9][10]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我国受到高强度冲击,相关部门探索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2]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 [12] -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2]
潘功胜: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3:21
货币政策与执行成效 - 2024年11月以来金融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质效 [3] - 2025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措施,包括进一步降准、降息 [4] - 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力度,优化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 [4]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4] - 下一步将执行好各项已出台货币政策措施,研究储备新举措,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 - 建立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框架、统计制度和工作机制 [4] - 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调增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4]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4] - 下一步将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能力 [6] - 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 [6]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 [6] - 健全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不断拓展宏观审慎管理的覆盖范围 [6] -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 [6] 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CIPS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 [7]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7] -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机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提升 [7] - 建立中欧央行行长会晤机制,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试运行 [7] - 下一步将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8] - 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跟踪研判海外经济形势及政策影响 [8]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我国金融市场受到高强度冲击,相关部门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 [9]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稳妥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成效 [9]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风险明显缓释 [9] - 下一步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10] - 继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健全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筑牢金融安全网 [10]
【金融街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 不断增强监管质效
新华财经· 2025-10-28 21:17
货币政策执行 - 2025年以来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5月份推出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降准和降息 [1] - 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力度,并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 [1] - 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1] 金融市场运行与稳定 - 2025年4月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我国金融市场受到高强度冲击 [1] -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探索丰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中央汇金公司"类平准基金"作用以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 - 金融市场预期明显改善,信心大幅提升 [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 [2]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2] - 金融支持重点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3] 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 - 多渠道、广覆盖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基本建成 [2]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 [2] - 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4]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和62%,风险明显缓释 [2] - 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市场退出等方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2] - 继续做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化债工作,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4][5] 未来工作方向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相匹配 [3] - 大力整治金融机构无序非理性竞争,加强金融监管协同,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3] - 加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精细化能力和水平 [3]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一财经· 2025-10-28 20:38
货币政策执行与效果 - 2024年11月以来实施一揽子较大力度的货币政策措施,2025年5月进一步降准降息并推出新措施 [3] - 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同比增长8.4% [3] - 2025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 [3] 金融业运行与监管 - 2025年9月末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超520万亿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36%,不良贷款率1.52% [4]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8.4%,2025年10月突破3900点创10年来新高 [5] - 2025年8月以来沪深股票日均成交额约2.3万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约7000亿元的水平 [5] - 2024年11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处罚责任主体或机构超8000家次,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处罚1978人(家)次 [5]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共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 [6] - 同期上市公司再融资9968亿元,相当于前两年总和 [6] - 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 [6] - 超600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1.4万亿元 [6] 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 -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功定向增发5200亿元用于补充资本金 [7] - 人民币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 [8] - 2025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3万亿美元,较2024年11月末增加728亿美元 [8]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2025年9月末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存量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较2023年3月末分别下降71%、62% [9] - 通过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新增贷款2.2万亿元 [9]
潘功胜: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升人民币计价、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
搜狐财经· 2025-10-28 20:27
金融开放政策 -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1] - 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升人民币计价、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 [1] - 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好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1] 金融安全与治理 - 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 [1] - 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 [1] - 跟踪研判海外经济形势及政策影响,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1]
下阶段金融工作“路线图”,明确六大工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07:15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支持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1][2] - 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连续三个月维持较高规模流动性投放[2] - 央行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加量规模连续三个月处于6000亿元较高水平,以支持银行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3] - 9月末以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推进,10月进一步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带动信贷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处于高位[2]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监管质效[1][4] - 大型银行共同遵循“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强调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有效防控重点领域风险[5][9] - 银行业机构数量持续优化,2024年末银行法人机构较上年减少195家,不良贷款率降至1.49%,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1.97%[9] -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1][8][9]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 - 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 - 各大银行体系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6][7] 金融改革开放与国际化 -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1][8] - 银行机构积极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提出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和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10] - 工商银行发挥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等国际平台作用,建设银行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以增强国际竞争能力[10]
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证券日报· 2025-09-27 09:08
货币政策立场与成效 - 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化逆周期调节 [1]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1] -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稳定,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1] 经济形势分析与挑战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通胀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 [1] - 国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困难和挑战 [1] 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 -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2] - 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 [2] - 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2]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3]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3]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3] - 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 [3]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3] 宏观政策导向 -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4]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4] -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4]
央行最新定调:加力支持科创、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南方都市报· 2025-09-26 22:00
货币政策总体基调 - 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为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 - 货币政策实施从“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调整为“加强货币政策调控”[7] - 政策实施从“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转变为“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2][7] 经济形势评估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贸易壁垒增多[4] - 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从“经济呈现向好态势”变更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5] - 对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删除了“风险隐患较多”的表述,保留“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5] 流动性及利率政策 - 建议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6] - 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6]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 结构性支持重点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2][6][8]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6] 资本市场与房地产 - 提出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6][7][8]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7] - 房地产相关表述从“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调整为“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8] 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资本实力[6] - 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防范资金空转和汇率超调风险[6]
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北京商报· 2025-09-26 20:46
银行体系与金融服务 - 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1] - 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并增强银行资本实力[1] - 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1] 重点支持领域与融资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1] -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1] - 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1] 资本市场与融资工具 - 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1] - 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1] - 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 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1] 房地产市场政策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以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1] - 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1] 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 - 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1] - 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