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管变动
icon
搜索文档
ST葫芦娃持续亏损背后:涉嫌财务造假?销售费用是否藏暗礁
新浪证券· 2025-07-18 16:32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日,ST葫芦娃(维权)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ST葫芦娃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0元至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 相比,将减少3109.25万元至4109.25万元,同比减少75.66%至100.00%;预计扣非净利润为-2200万元 至-12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1653.09万元至2653.09万元,同比减少364.85%至585.55%。 对于业绩下滑,ST葫芦娃表示,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格局变动影响,销售收入下降导致利润下降, 预计报告期内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 对于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主要来自以下三大事项。 其二,资金疑似体外循环。 其一,会计差错重述事项未获取完整财务资料。 2025年3月14日,葫芦娃公告称,收到海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简称《决定 书》)。海南证监局表示,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葫芦娃2023年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披露 不准确,公司已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海南证监局对葫芦娃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 措施,并将相关违规行为记入资本市场诚信 ...
万亿汇添富,董事长变更!
中国基金报· 2025-07-14 22:06
汇添富基金董事长变更 - 汇添富基金党委书记鲁伟铭出任公司董事长 原董事长李文转任其他岗位 [2][3][4] - 鲁伟铭职业背景:1998年加入东方证券 历任总裁助理、副总裁、总裁 2022年6月起任执行董事 2024年12月任副董事长 2025年1月任汇添富党委书记 [4] - 公司对原董事长李文在任期间贡献表示感谢 强调其推动文化建设和稳健发展 [4]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5年2月 总部上海 在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设有子公司 [4] - 资产管理总规模超1.2万亿元 其中公募规模9062.68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 [5] - 产品结构:权益类占比超60%(股票型122只/1188.73亿元 混合型110只/1359.32亿元) 债券型81只/2193.27亿元 货币型8只/4097.22亿元 [5] - 股东结构:东方证券为第一大股东 持股35.412% 2024年公司净利润15.47亿元 [5] 业绩与国际化进展 - 明星产品:香港优势精选(上半年净值增长86.48%) 港股通创新药ETF(增长68.98%)分获同类冠军 [5] - 国际化布局:2021年成立美国子公司 2023年获批新加坡子公司 2024年新加坡公司开业 与巴西资管合作发行沪深300ETF [6] 行业高管变动情况 - 2025年行业高管变动217人 涉及98家公司 其中24家更换董事长(45人) [8] - 典型案例:易方达基金詹余引离任 刘晓艳接任董事长 海富通基金路颖离任 由国泰海通副总裁谢乐斌兼任 [9][10] - 景顺长城李进任期届满离任 中银基金章砚任职8年后卸任 兴证全球杨华辉因年龄原因辞任 [11][12][13]
国投证券新任董事长王苏望当过银行储蓄所主任?这是啥职务?
搜狐财经· 2025-07-08 16:47
值得关注的是,他在2023 年 7 月,通过市场化招聘加入国投证券,担任副总经理并兼任金融衍生品部 总经理。 一年后的10月升任国投证券总经理,同时任国投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加盟国投证券仅两年,连升 两级,不得不说这个速度非常之快。 运营商财经网 实习生付桢/文 日前,权威媒体报道,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证券),原总经理王苏望最新职务,已经变更 为董事长。 运营商财经网在梳理时发现,官网上,王苏望依旧是总经理,任职信息并未修改更新。 据悉,出生于1971年的王苏望,今年才54岁,是经济学博士。他的任职经历非常丰富,涵盖银行、证券 及产业运营等多个领域。 曾在中国建设银行莆田市分行,任储蓄所主任。后加入中信证券,担任投资银行部职员。之后跳槽至招 商证券,担任投资银行总部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后在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 经理。 但同时也看得出,国投证券的高管正处于很紧缺的状态。自去年12月以来,国投证券已经有多位高管发 生变动。财务总监和两位副总经理接连卸任,今年5月董事长段文务,出任五矿集团总会计师。 截至目前,国投证券的高管除去王苏望和股东方直接派驻的孙婷,只有副总经理廖笑非、赵 ...
当选一年未获核准,贵阳银行拟任董事辞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5:20
高管变动 - 贵阳银行拟任董事梁诚因工作原因辞职,辞去拟担任的公司董事、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 [2] - 梁诚于2024年7月4日被选举为公司董事,但任职资格未获监管部门核准,尚未正式履职 [2] - 2025年贵阳银行高管层持续变动,董事兼首席风险官邓勇和总稽核晏红武因退休分别于1月和5月离任 [3] 股权结构 - 贵阳银行第一大股东为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持股比例为12.82% [2] - 梁诚现任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贵阳银行营业收入30.29亿元,同比下降16.91%,归母净利润14.43亿元,同比下降6.82% [3] - 不良贷款余额124.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92亿元,不良贷款率1.66%,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3] - 截至2024年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7056.69亿元,较年初增加176.01亿元,贷款总额3391.42亿元,较年初增加151.01亿元,存款总额4192.08亿元,较年初增加189.88亿元 [3] 市场地位 - 贵阳银行资产规模保持贵州省省内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地位 [3]
粤开证券迎来“85后”董事长,上半年超20家券商高管变动
第一财经· 2025-07-02 19:50
券商高管变动情况 - 上半年已有9家券商董事长离任,12家券商总经理发生变动 [1] - 变动原因包括到龄退休、个人工作调动、并购重组和股权变更 [1] - 部分区域券商高管与控股股东保持密切联系 [1] - 粤开证券新任董事长郭川舟为"85后",由控股股东广开控股董事长兼任 [2] - 郭川舟2019年加入广开控股,曾任总经理,2022年起担任粤开证券董事 [2] - 粤开证券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完成换届,6名高管获得续聘 [3] - 粤开证券2024年营收8.86亿元同比增长29.35%,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283% [3] - 粤开证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经纪及信用业务回升、自营业务收入增长和融资成本下降 [3] - 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减少超过七成 [3] 高管变动特点 - 董事长变动中2家因到龄退休离任,工作调动占多数 [4] - 工作调动包括股东方人事调整、个人工作调动和券商合并后整合 [4] - 接任者既有外部跨界也有内部提拔,但来自控股股东的人选居多 [5] - 上市及新三板券商董事长中"60后"与"70后"各占一半,60岁以上占比约两成 [5] - 最年轻董事长为粤开证券郭川舟(1986年出生),最年长为太平洋证券郑亚南(71岁) [5] - 总经理变动中接替人选以副总裁居多,少数为市场化招聘和控股股东推荐 [5] 粤开证券具体情况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元,预计共派发3322.61万元 [3] - 原董事长严亦斌因工作变动辞职,现任广州金融控股集团副总经理 [2] - 新任董事长郭川舟不再兼任广州凯得董事长 [2] - 苏锋重回粤开证券任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3]
汇泉基金“变天”:创始人卸任总经理,“外来者”接任,发展困局如何破|基·本面
华夏时报· 2025-06-25 07:39
高管变动 - 汇泉基金创始人兼总经理梁永强因工作调整卸任总经理职位[2] - 新任总经理陈洪斌拥有博士学位,历任中国人寿、龙江银行、宏信证券、国海证券、鹏扬基金等机构高管职务[2] - 新任副总经理柴玏拥有硕士学位,历任民生期货、申万菱信基金、博时基金、融通基金、新华基金等机构市场业务职务[4] - 陈洪斌在保险、银行、券商、公募等金融行业均有丰富经验,曾担任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专委会委员[3] 股权结构 - 股东杨宇持股55.30%,为公司第一大股东[4] - 梁永强持股30.00%,为公司第二大股东[4] - 三家企业管理中心合计持股14.70%[4] 梁永强业绩表现 - 在华商基金任职期间管理的三只产品任职回报分别为62.10%、60.10%、106.30%[5] - 在华商基金期间共获得8座金牛奖、7座明星基金奖、5座金基金奖[5] - 在汇泉基金管理的基金资产总规模为10.4亿元,最佳任期回报为-35.59%[5] - 具体产品表现:汇泉策略优选混合C任职回报-52.01%,A类-51.25%;汇泉臻心致远混合A-56.59%,C类-57.22%;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混合C-36.61%,A类-35.59%[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3月原副总经理寻卫国离任,距其上任不足两个月[7] - 目前管理规模24.33亿元,基金数量23只,基金经理5人[7] - 混合型基金规模14.7亿元占比60.42%,债券型基金9.63亿元占比39.58%[7] - 2021年底规模36.8亿元,2023年底降至21.26亿元,目前较成立初期缩水超10亿元[7]
三家上市券商同日官宣高管变动 继任者均具多元化业务背景
证券日报· 2025-06-25 00:39
国信证券也在当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聘任鲁伟为公司副总裁。鲁伟在国信证券内部长期专注于投行业务 领域的深耕,其丰富的投行业务经验和深厚的行业资源,有望为国信证券投行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整体来看,上述三家券商新任高管的履历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他们普遍具备丰富的证券从业经验,且 大多拥有在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的任职经历,多元化的从业背景促使他们能够从多维度审视和推动券商 业务的发展;二是,也有像鲁伟这样被内部提拔的高管,他们对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客户资源等情况 十分熟悉,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公司业务的开展。 在证券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将帅"更迭的频率显著加快。6月23日晚间,兴业证券、中银证券、国信 证券三家上市券商同时发布高管变动公告,涉及董事长、副总裁等核心职位。 三家券商高管变动 6月23日晚间,兴业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杨华辉因任职年龄原因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 董事长、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法定代表人职务。接任者为原华福证券董事长苏军良。 公开信息显示,苏军良有着丰富的金融从业履历。他长期在兴业银行任职,近两年担任福建金投党委委 员、副总经理,以及华福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其带领华福证券坚持走差异化 ...
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离职,近期多家跨国药企在华高管变动
新京报· 2025-06-17 22:08
稍早之前,另一家跨国医药企业默沙东的中国总裁也有变动。5月底,默沙东宣布其全球高级副总裁、 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Anna Van Acker)将卸任中国总裁一职,后续将出任公司人类健康事业部全球战 略项目的重要管理职位。现任默沙东日本总裁和代表董事Kyle Tattle将担任默沙东中国总裁。 从1994年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武田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30年,目前在中国已经建立了覆 盖新药开发、生产、供应保障以及商业化的医药价值链,2024年进博会期间,武田中国宣布将"武田亚 太研发中心"更名为"武田研发中国及亚太中心",以加强开拓其在中国及亚太区域内的外部创新,发展 区域医药创新能力,助推中国成为推动武田研发创新的重要引擎。 关于单国洪离职之后的去向,有媒体报道称,其将加入另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百济神州。6月17日,记者 向百济神州求证,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得回应。 多家外企在华高管有调整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市场对跨国医药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 购、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等政策的落地,国内医药市场也正经历变革。为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多家外企 也在频繁调整。 6月17日,记者从 ...
官宣!200亿期货龙头,聘任“80后”总经理
中国基金报· 2025-06-17 21:41
【导读】 1984 年出生的马志伟获聘为永安期货的总经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江右 龙头期货公司永安期货,高管团队更为年轻化。 永安期货聘任 "80 后 " 副总经理马志伟为 公司总经理,聘任 1985 年出生的史品为公司首席风险官 。 6 月 17 日晚间,永安期货发布聘任高管的公告,经董事长提名,公司聘任马志伟为公司总经 理,黄志明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经总经理提名,公司聘任史品为公司首席风险官。 对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永安期货表示, 2025 年一季度,子公司主要于 2023 年 开展的部分存续场外衍生品业务受一季度市场重大行情波动不利影响,产生了部分亏损。目 前,该类存续业务已基本了结,风险敞口已有效释放。 6 月 17 日,永安期货跌 1.03% ,报 14.37 元,总市值为 209.2 亿元。 编辑:杜妍 简历显示,马志伟出生于 1984 年,本科学历。曾任浙江省永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计划财务 总部员工,永安期货余杭营业部经理,财富管理服务中心经理,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委 员、总经理助理兼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获聘公司总经理前,任永安期 货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兼任浙江永安资本 ...
国投证券再现高管变阵:段文务履新五矿集团总会计师,董事长缺位待补
搜狐财经· 2025-06-12 16:37
高管变动 - 国投证券董事长段文务因工作调动辞职,已履新五矿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2] - 2023年11月段文务接替退休的黄炎勋出任董事长,任期内推动公司更名和人事改革 [4] - 2024年4月总经理王连志被免职,由王苏望接任,年底财务总监杨成省等三名核心高管离职 [4] - 目前高管团队仅剩5人,财务总监空缺超半年,业务副总职位空缺导致总经理王苏望需统筹多项事务 [5][9] 公司战略与品牌调整 - 2023年12月安信证券更名为国投证券,旨在强化与国投集团的协同效应 [4] - 更名后公司试图通过品牌整合提升战略定位,但人事动荡加剧业务不确定性 [4][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3年营收143 9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19 39亿元同比下滑25 96% [10] - 2024年营收107 84亿元同比增1 9%,归母净利润25 30亿元同比增超30%,终止连续两年下滑 [10] - 业绩反弹主要依赖自营业务营收18 60亿元同比暴增834 62%,经纪、投行等主营业务全线下滑(经纪-0 48%、资管-2 46%、投行-45 11%、信用-7 29%) [10] - 行业排名方面,2024年营收排名第17位(上升1位),净利润排名第17位(上升9位) [10] 业务结构风险 - 自营业务高增长掩盖其他业务短板,业绩可持续性受市场行情影响显著 [10] - 投行业务营收同比下滑45 11%,信用业务下滑7 29%,反映主营业务竞争力减弱 [10] 管理层影响 - 关键岗位空缺可能导致决策效率降低和部门协调问题,需加速补缺 [9] - 新任管理层需延续战略并优化调整,避免人事动荡进一步冲击业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