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农旅融合 福建福鼎乡村蝶变引客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21:38
农业种植与产量 - 陈兴进种植近150株水蜜桃,年产量达1万公斤,每年增收近10万元 [4] - 水蜜桃采摘期约15天,可采至7月30日左右,划分特等果、精品果、中果等,售价5元至15元不等 [4] - 前岐镇水蜜桃具有汁多、皮薄、香气足、甜度高等特点 [4] 农业技术支持与品质提升 - 前岐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吴思逢带领党员专家服务队,常态化指导种植户选择品种、防治病虫害等 [4] - 专家指导使水蜜桃品质愈发上乘,产量逐年攀升 [4] - 专门的电商团队帮助种植户销售,水蜜桃成为柯湾村农旅融合的"甜蜜招牌" [4] 农村改革与效能提升 - 福鼎市委部署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柯湾村率先推行"三员合一",将14人精简为7人,提升效能 [7] - 柯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先备身兼数职,精准丈量2公里线路百余户土地,建立"一户一档",化解7起边界纠纷 [7] - 改革后,过去需半个月解决的事现在三天即可完成 [7] 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 - 柯湾村成立专项推广组,线上推文刷屏朋友圈,线下对接文旅青年,第二季度末新增3家"村咖",年增收15万元 [7] - 90后店主将过海石观景台改造成"出片圣地",一条抖音短视频引流300人次 [7] - 周末客流高峰时,咖啡香与农家乐烟火气氤氲,土特产摊位排成长龙 [7] 未来发展规划 - 柯湾村正对接乡贤筹建民宿、文创项目,串联照澜、西宅等村共建"四季鲜果"产业带 [8] - 纳入"兄弟村"薛桥村的锂电配套综合楼,扩大村集体投资版图 [8] - 计划引进精品民宿,打造乡村市集,让更多水果飞出大山 [8]
通讯:煤海之上 “绿” 意浓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19:56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26日电 题:煤海之上"绿"意浓 满赖村由"黑"变"绿"的开端在2019年。满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秦岭介绍,当年,该村与当地一 家煤矿启动实施了采空区综合提升示范项目,治理采空区面积共计400余亩。到如今,采空区范围内植 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改变了过去土地荒芜、尘土飞扬的状况,形成一片绿色葱茏、生机盎然的景 象。 2022年,满赖村村委会将绿色矿山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规划建设了"黄赏粮"田园综合体项目。该项 目是一处集田园、果林、牧场、休闲度假基地于一体的特色农庄。 把"伤疤地"变成"聚宝盆",靠的不只是锄头,还有"生态+文旅"的巧心思。 作者 李爱平 郭路怡 曾经的采煤沉陷区,风一吹全是沙;机器轰鸣的煤矿区,抬头看不见蓝天。但现在,沉陷区成了"塞上 小江南",矿区变作鸟语花香的大花园。 近日,中新网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满赖村,探访该村从"黑"到"绿"的 变化。 图为入夏 后满赖村的绿色景致。 郭路怡供图 图为昔日 沉陷区,如今绿意盎然的图景。 郭路怡供图 "黄赏粮"田园综合体工作人员袁治江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一刮风全是沙,现在很少了。因为地形高, 夜 ...
南农晨读丨粤桂协作 三江油礼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8:05
粤桂协作与乡村旅游 - 广东首个"小红村"培育计划在肇庆高要区启动,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农文旅数字化转型[4][5][6][7] - 潮州玉瑶山庄、铁岗文旅与南方报业"真乡"平台合作,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并升级服务[5][6][7] - 三江油茶通过粤桂协作平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茶麸原料在广州深加工[25][26] 农村经济与职业发展 - 人社部发布"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等17个新职业,助力乡村振兴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18][19][20][21] - 香港青年梁伟钊转型"新农人",通过短视频推广新会陈皮种植技术带动乡亲致富[31][32][33][34] 特色农产品与品牌推广 - 连州水晶梨因高海拔温差与黄沙土壤形成独特品质,2025年采购指引发布[36][37][38][39] - 广西归东红葡萄酒通过粤桂协作首次获亚洲赛事认可[26][27] 乡村经济新业态 - 东莞沙田利用庭院经济开发咖啡馆、瑜伽室等场景,激活"风景生产力"[43][44][45] 人口与养老数据 - 2024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3.1亿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2.2亿人)[13][14] - 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较2023年提高0.4岁[14][15]
“广福知味”飘香蕉岭桃花源,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8:05
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多方机构研发"广福一桌菜"12道创新菜品,融合客家传统食材与现代烹饪技艺 [2][3][7] - 活动以"夏飨菌踪"为主题,精选梅花鹿肉、秀珍菇、鹰嘴桃等特色食材,提升寿乡食材附加值 [7][8][9] - 该活动标志着广东省"双百行动"在蕉岭县广福镇取得阶段性成果 [4] 农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桃花源景区将开放露营营地,形成"美食+旅游+农产品"的全域旅游模式 [20] - 通过定期举办食材创新大赛,扩大"广福知味"品牌影响力,建立"院校+政府+企业+农户"四维联动机制 [24][26][27] - 该模式旨在带动蕉岭县农文旅发展,并为后续民宿管家等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 [28] 多方协作推动产业发展 - 项目由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联合蕉岭县人社局、帮扶工作队、当地政府及餐饮行业共同推进 [13][14] - 学院师生团队历时三个月完成菜品研发,助力解决鹰嘴桃、百香果等农产品销售问题 [15][16] - 活动通过品鉴会形式扩大广福镇寿乡食材和山水景观的知名度,营造农文旅发展新机遇 [17]
赋能五大领域 优质主播赋能行动启动在即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6
优质主播赋能行动计划 - 计划是优质主播培育工程的重要延伸和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将依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品牌活动 结合吉林 新疆 深圳等地安排 [1] - 通过直播带货 公益推介 培训 座谈等线上线下方式开展 [1] 五大赋能领域 - 网络公益:组织主播参与网络公益活动 宣传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1] - 乡村振兴:组织主播走进乡村 推介特色农产品 输出乡土文化 助力可持续发展 [1] - 弱势群体:结合重要节点开展帮扶工作 通过公益宣传传递爱心 带动社会关爱 [1] - 产业发展:深入地方重点品牌和示范企业 开展体验推广活动 助力品牌发展和行业规范 [1] - 人才培养:引导主播参与行业人才培养 建立职业导师 开展培训 共建实践基地 [2] 实施方式 - 发挥平台 机构 主播各自优势 [1] - 在基层开展交流互动和项目对接 [1] - 探索与地方共建培育实践基地 [2]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绿柚林结出致富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6 10:14
此前,仙游县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部分村存在集体"三资"管理混乱问题。度尾镇砺山村就曾因 账外收取8万元柚场承包金被列为监督重点。经查,该村两名干部违规坐收坐支,同时还存在其他违纪 问题,最终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和政务警告处分。 "采摘栈道修好后,运输省时又省成本,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余志成满脸笑意,对柚场未来充满信 心。 谈及文旦柚,果农们感慨不已:"以前文旦柚虽然好吃,可山路坑洼不平,全靠肩挑背扛,一筐柚子运 下山得花2小时,磕碰损耗还大。现在好了,多亏纪委督促修建采摘栈道,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运输 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仙游县纪委监委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模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柚场地头,聚焦政策落地、资金使 用等关键环节精准监督。针对果农反映的运输难题,该镇纪委督促相关单位调配人力,10天建成500多 米采摘栈道,如今栈道贯通整个柚场,既方便果农劳作,也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清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镇利众红山柚场,薄雾在柚林间氤氲流转,层层叠叠的柚树如同绿色的 波浪,泛起勃勃生机。果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其中,为即将丰收的文旦柚修剪枝叶、施肥养护。 "老余,上次反映的运输难题解决后,还有没有新的困 ...
我说变化丨“风气正了,人心顺了”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6 10:14
人心齐,泰山移。干部带头、党员当先、群众响应,家家户户出人出力。大家一起清除河道陈年淤泥和 垃圾,拔除村道两旁丛生杂草,在村干部协调下让出土地拓宽小路,村里统一购置模具水泥,大家动手 浇筑花盆、栽种花草……曾经的"烦恼河""垃圾角",变得干净、舒服了。 村容美了,村里的事也办得明明白白。现在村务公开做得好,每一分钱花到哪儿了、办成了啥事,全都 贴出来让大家看个清楚。老百姓心里敞亮,自然就信得过咱。村里还定了新的村规民约,墙上贴了卫生 评比的"红白榜",谁家干净一眼就能看到。村民理事会也成立了,提倡勤俭节约、讲诚信,连红白喜事 都简单多了。风气正了,作风实了,村容美了,人心顺了,发展的脚步自然快了,大家都很高兴。(通 讯员 徐燕梅 叶向晖 整理) 转机出现在村里着力落实为基层减负政策之后。文件少了,无谓的会议、检查少了,特别是那些形式主 义的报表和陪会,基本绝迹了。像卸下千斤重担,村干部们终于能挺起腰杆,腾出时间和精力走进田间 地头,和村民们敞开心扉谈谈村里的那些揪心事和烦心事了。 "环境脏乱差是大家的心病,之前亏欠大家了。现在咱能不能一起干?投工投劳,清理河道,美化家 园,大家说说看!"在村头院坝召开的村民议 ...
夏日里,听一首乡村振兴“奋进曲”
新华社· 2025-07-26 09:18
在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这家年产竹浆36万吨的企业,每年可消化130万吨竹原 料,带动了70余家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相关产品还走向全球市场。 走进贵州省赤水市,满目苍翠的竹林随风摇曳。作为全国首批十大竹乡之一,这里132.8万亩的竹林不仅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更孕育 出一条生机勃勃的竹产业链。近年来,赤水市抢抓国家"以竹代塑"政策机遇,让这片竹海真正变成了富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随着"以竹代塑"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赤水市的竹产业迎来持续性增长。通过精准招商,一批优质企业相继落地。从福建引资到赤水成立的贵 州兴常美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生产竹筷、餐盒等"以竹代塑"产品,同时将竹屑竹渣"变废为宝"制成竹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政策年复一年的浇灌以及当地茶农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下,如今湄潭县的茶园已连缀成60万亩浩瀚绿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 展动能。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的故事,因一位"95后"村党支部书记的返乡足迹而生动精彩。她叫张桂芳,是村民口中的"娃娃书记"。 如果说规模化种植是筋骨,那么精深加工便是湄潭茶产业跳动的心脏。位于湄潭县的贵州阳 ...
乡村换新貌 文明润沃土
辽宁日报· 2025-07-26 08:36
乡村环境治理 - 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通过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彻底改变人居环境,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2] - 丹东凤城市大兴镇安乐村通过志愿者定期清理、保洁员日常维护实现环境整治成效可视化[2] - 阜新市太平区水泉镇东水泉村每月开展集中整治,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80次"村庄美容"行动,参与人次达300以上[2] - 抚顺县石文镇专业造林队伍免费栽种9000余株树木,打造交通沿线景观带[3] - 新民市法哈牛镇新安村建立农户-保洁员-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环境整治常态化[3] 乡风文明建设 - 北镇市富屯街道台子沟村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婚育新风,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承诺书》[4] - 溪湖区东风街道新合村制定116字村规民约,涵盖环境治理、除旧革新等多领域行为指南[4] - 连山区锦郊街道锦北村新建文化礼堂,定期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5] - 庄河市光明山镇松林村建设党建文化广场、廉洁文化长廊,开展广场舞、诗歌朗诵等主题活动[5] - 鲅鱼圈区芦屯镇留屯村推行"积分超市"制度,村民通过参与清扫兑换生活用品[5] 产业融合发展 - 海城市西柳镇西柳村依托服装城优势发展物流、加工产业,年评选"文明商户""诚信经营户"促进产村融合[6] - 双塔区他拉皋镇王杖子村打造"辽西杏花村"文旅品牌,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旅游收入超百万元[6] - 开原市庆云堡镇高家窝棚村改造2000亩中低产田种植富硒水稻,结合"互联网+"实现农产品溢价[6] - 宽甸县虎山村开发旅游步道,"虎山药材""虎山蜂蜜"通过直播成为爆款产品[7]
白墙红瓦好戏“上场” 枕山听溪观星“出圈”(寻找最美乡村·小昆村)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村庄民居鳞次栉比。 村民在一起表演越剧。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村集体锚定"生态兴村、文旅富民"路径,开发文旅资源。曾经制约发展的陡峭山 路,拓宽硬化成通村"致富路";闲置的农房,修缮改造为保留木梁古韵、配备现代设施的民宿。古戏台 唱响乡村越剧联赛,新建的露营营地迎来一批批观星客……过去一度沉寂的小昆村正焕发新活力,越来 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枕山听溪"的生活。 章勇涛摄影报道(人民视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6日 0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村内的观星露营营地。 山路弯弯,溪水潺潺。浙江嵊州西白山深处,民居鳞次栉比,白墙红瓦与青山绿树相互映衬,这里就是 长乐镇小昆村。村子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