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净息差
icon
搜索文档
从银行视角解读25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天风证券· 2025-05-15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为强于大市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银行视角解读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点关注短期内央行是否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贷款定价底线思维、存款降息是否在二季度落地三个问题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预计短期内央行不会重启国债买卖操作 - 央行表示将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债市运行情况,关注国债收益率变化,视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操作 [1][9] - 今年年初国债市场供不应求,1月10日央行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3月21日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未提及该操作,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此热点问题作细节回应 [9] - 评估是否重启从三方面分析:宏观审慎角度,避免重启加大债市收益率短期波动、提升中小银行利率风险;债市运行和国债收益率方面,4月以来10Y国债收益率回落至1.6%-1.7%低位,央行有托底需求;市场供求方面,虽有重启配合政府债供给放量需求,但考虑风险和替代工具,立即重启必要性不大 [10][11][12] 从央行释放信号中看贷款定价的“底线思维” - 本次报告将LPR减点细化为50bp以内、50 - 100bp、100bp以上三个区间,LPR加点将300 - 500bp和500bp以上合并为300bp及以上 [13] - 央行细化减点区间或传达贷款定价不应过度减点信号,2025年3月末LPR减点占比47.17%,较2019年8月上升31.62pct,且减点定价占比超加点定价占比,减点幅度有向50bp以上扩张现象 [14] - 央行曾对对公贷款和消费贷释放定价下限信号,监管底线是避免贷款利率低于保本点,加强贷款定价自律监管可呵护银行净息差、防范资金空转,5月7日政策利率仅降10bp也是为避免贷款定价过度下行 [15] 存款降息大概率在二季度落地 - 报告新增“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表述,明确提出“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央行对维持银行息差稳定性重视提升 [16] - 2022年以来有六轮存款降息,存在“存款利率下调→政策利率下调→LPR下调”规律,5 - 6月存款降息落地概率大 [16] - 假设此次活期存款降5bp、各期限定期存款降15bp,预计节约利息支出884亿,改善净息差3bp [18] - 5月7日一揽子货币政策含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三类共十条政策,央行将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19][20] - 一揽子货币政策预计降低2025年净息差0.2bp:全面降准50bp预计改善1.2bp;OMO降息10bp预计改善1.3bp;LPR降息10bp预计拖累3.1bp;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25bp预计改善0.4bp;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降息25bp预计拖累2026年净息差0.6bp [21][23][24]
银行股连创新高,低利率环境考验非息收入创造能力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13 20:56
银行股表现 - 5月13日中证银行指数涨1.53%报7629.55点,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 [1] - 最近5个交易日银行板块累计上涨5.76%,仅次于国防军工板块 [2] - 重庆银行、上海银行、厦门银行、浦发银行13日涨幅均超过3% [2] - 重庆银行最近5个交易日涨幅10.9%居首,青农商行涨幅超9%,兴业银行、青岛银行、浦发银行涨幅超8% [2] 行业利好因素 - 降准降息齐落地、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主体扩围、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扩容 [1] - 监管积极引导险资入市、公募基金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1] -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推动偏股型基金对权重股资金青睐度提升 [3] - AIC牌照为银行拓展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新路径,带来交易结算、工资代发等综合效益 [4] 息差状况 - 2024年末58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1.52%,连续5年下降 [6] - 2023年58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2%,股份行、农商行降幅分别达5%、6.16% [6] - 降准和降低再贷款利率将有效降低银行成本,存款利率下行对稳息差起重要作用 [6] - 预计2025年和2026年上市银行息差影响分别为+0.68BP和-1.85BP [7] 银行转型方向 - 银行在把握市场机会发展金融市场业务,推动综合化经营 [8] - 动态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严控一般性费用开支 [8] - 非息收入拓展能力对银行经营发展支撑越来越重要 [1] - 大型银行可发挥牌照优势,中小银行需聚焦现有客户群实现业务协同 [9] 机构观点 - 主动型公募基金低配银行股,增量资金流入可期 [3] - 低利率环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银行需构建更稳健的收入结构 [8] - 监管部门将出台措施稳定银行息差水平,保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7] - 银行需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加速转型寻求新突破 [8]
【财经分析】上市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 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减轻
新华财经· 2025-05-09 22:59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42家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45万亿元,同比下降1.7%,归母净利润0.56万亿元,同比下降1.2% [1] - 净息差持续收窄和其他非息收入负增长拖累营收,但规模扩张对盈利起到重要贡献,核心营收能力边际改善 [1] - 资产质量压力边际减轻,平均不良率为1.23%,较2024年末下降1bp,关注率为1.66%,与去年年末持平 [10] 营收与利润分析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7%,净息差同比下降13bps至1.43%,降幅较去年的17bps有所收窄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负增0.7%,降幅明显收窄,其他非息收入同比负增4%,成为营收拖累因素 [8][9] - 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营收同比增长2.56%最高,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最高 [5] - 股份行中,民生银行营收同比增长7.41%最高,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3% [5] - 城商行中,青岛银行营收同比增长9.69%最高,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最高 [5] - 农商行中,常熟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81%,表现最佳 [5] 净息差变化 - 一季度净息差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6bps,主要受LPR下调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影响 [6] - 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35%、1.63%、1.53%、1.56%,同比分别下降15、8、9、14bps [7] - 常熟银行净息差最高为2.61%,厦门银行最低为1.02% [8] 资产质量与拨备 - 不良贷款率最低的银行为成都银行(0.66%),最高的为兰州银行(1.81%) [11] - 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2pct至238%,拨贷比较2024年末下降4bps至2.93% [13] - 对公端资产质量压力边际改善,零售条线不良率有所上升,涉及消费类及小微个人经营贷 [12] 规模与信贷投放 - A股42家上市银行一季度末规模同比增长7.5%,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9%,存款余额同比增长6.2% [9] - 信贷投放端维持稳健增长,资产规模延续平稳扩张态势 [9]
中国银行(601988):其他非息支撑营收,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华创证券· 2025-05-09 21: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 6.36 元/5.04 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 中国银行营收在非息收入带动下正增长,规模增速较快,但息差承压,资产质量稳定;公司拟定向增发 A 股募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结合经营与宏观环境,调整 2025 - 2027 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速预测,给予 2025E 目标 PB 0.75X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1Q25 实现营业收入 1649.29 亿元,同比+2.56%;归母净利润 543.64 亿元,同比-2.90%;不良率环比持平于 1.25%;拨备覆盖率 197.97%,较上年末下降 2.63pct [1] - 2024 - 2027E 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630090、643890、667791、696713 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6%、2.19%、3.71%、4.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7841、238713、246273、254722 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56%、0.37%、3.17%、3.43% [7] 营收分析 - 非息高增驱动营收,1Q25 非利息收入 572.02 亿元,同比增 18.9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56.51 亿元,同比+2.09%;其他非利息收入 315.51 亿元,同比高增 37.30% [6] - 成本及所得税增加拖累净利润增速,1Q25 成本收入比为 26.17%,较去年同期上升 0.8pct;所得税费用同比增加;不过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减少 7.69% [6] 存贷情况 - 贷款规模持续扩张,1Q25 末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22.61 万亿元,较年初增加 10146.80 亿元,增长 4.7%;公司贷款较年初增加 9663.61 亿元,增长 6.6%;个人贷较年初增加 488.9 亿元,增长 0.72% [6] - 存款实现稳健增长,1Q25 末集团吸收存款总额 25.6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4079.11 亿元,增长 5.82%;个人存款较年初增长 6.6%;公司存款较年初增长 5.3% [6] 净息差情况 - 1Q25 净息差为 1.29%,较 2024 年末下降 11bp,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大;测算期初期末口径单季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下降 19bp 至 2.96% [6] - 负债端成本管控举措效果显现,1Q25 单季付息负债成本率环比下降 11bp 至 1.85%,部分对冲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 [6] 资产质量情况 - 1Q25 末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 124.3 亿至 2812 亿,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于 1.25%;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322.4 亿,同比减少 7.7% [6] - 1Q25 末拨备覆盖率为 198%,较上年末下降 2.6pct;拨贷比为 2.46%,较上年末下降 4bp,资产质量稳健,风险抵补合理充足 [6] 预测指标 - 2024 - 2027E 不良率分别为 1.25%、1.25%、1.24%、1.23%;拨备覆盖率分别为 200%、196%、195%、194%;拨贷比分别为 2.50%、2.45%、2.41%、2.39%;不良净生成率分别为 0.50%、0.46%、0.45%、0.45% [10] - 2024 - 2027E 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8.76%、17.52%、16.77%、16.04%;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2.20%、11.56%、11.35%、11.11% [11]
Ready Capital (RC)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9 21: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GAAP每股收益为0.47美元,可分配收益为每股亏损0.09美元,排除资产出售实现损失后为每股0美元 [15] - 净利息收入降至1460万美元,主要因非核心资产转为非应计状态,核心投资组合利息收益率为8.4%,现金收益率为6.7% [15][16] - 销售净收入扣除可变成本后减少83.5万美元至2010万美元,实现收益被2010万美元资产出售损失抵消 [16] - 正常运营的运营成本为554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改善7.5% [16] - 贷款损失和估值准备金合计减少990万美元 [17] - 因UDF - four合并获得1.025亿美元廉价购买收益,交易为资产负债表增加1.671亿美元股权,对每股账面价值增值1.3% [17] - 每股账面价值季度环比持平于10.61美元,总杠杆降至3.5倍 [6][18] - 总运营现金流为8000万美元,其中9900万美元与贷款销售有关 [6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CRE贷款业务 - 71亿美元的CRE贷款组合分为59亿美元核心高收益优质信贷过桥贷款和12亿美元非核心贷款(7400万美元低收益不良信贷过桥贷款和4300万美元波特兰混合用途资产) [7] - 核心投资组合因过桥贷款还款减少5%至59亿美元,60天以上逾期率为4%,环比增加1.17亿美元,风险评级为4和5的贷款增至7.5%,基础物业基本面良好,平均债务收益率为7% [8][9] - 非核心过桥贷款组合第一季度清算目标超额完成近2倍,清算5100万美元,溢价102%,产生2800万美元流动性,组合规模减少6%至7400万美元,预计第二季度进一步减少至约2700万美元,年底降至2100万美元 [10] SBA业务 - 第四季度业务量仍高达3.43亿美元,预计未来业务量将放缓,12个月违约率为3.2%,低于行业平均的3.4%,五年冲销率连续四个季度下降 [12] 波特兰混合用途资产 - 酒店RevPAR提高11%至209美元,写字楼和零售租赁率为28%,额外售出两套公寓,资产从执行建设贷款转为非应计导致每股收益季度环比减少0.13美元,本季度当前持有成本为每股0.05美元 [1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CRE市场复苏受关税和衰退风险影响,但核心多户家庭部门影响较小,2024年交付量达到峰值,2025年第一季度租金因需求过剩上涨1% [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第四季度采取防御性后期周期姿态,重置资产负债表,计划在2025年执行资产负债表重新定位计划,2026年实现增值 [13][14] - 专注于将非核心资产变现,为核心投资组合再投资提供流动性,以恢复净利息收益率至同业水平 [13] - 作为最成熟和活跃的非银行SBA贷款机构,继续表现优于行业基准,积极应对SBA政策变化 [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多户家庭部门表现相对较好,有机会资本流入该领域 [5][25] - 预计在资产重新定位和再投资后,收益将逐步改善,若无宏观环境进一步恶化,股息将维持当前水平 [14] - 看好SBA项目长期实力和完整性,认为政策更新具有建设性 [12]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讨论非GAAP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公司运营表现,但不应孤立看待或替代GAAP财务结果,相关指标与GAAP指标的调节表可在公司网站投资者板块找到 [4] - 公司流动性良好,无限制现金超过2亿美元,未抵押资产总计10亿美元 [20]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4月的市场波动对非核心资产偿还预期有何影响 - 预计4月的波动对正在进行的资产退出影响不大,相关交易方已完成尽职调查并制定策略,交易按计划进行,价格和时间不会有重大偏差 [23][24] 问题2: 可分配收益的近期走势以及何时能覆盖12.5美元股息并回到目标ROE - 收益方向的改变取决于资产重新定位,第二季度收益情况与第一季度相似,再投资后收益将向上增长,目前面临SBA业务量潜在下降和公司债务再融资成本等挑战 [28][30] 问题3: 当前对回购股票与保留流动性的看法及未来决策考虑 - 会持续权衡回购股票的财务和长期利益与公司债务到期情况和重新建立净利息收入的需求,公司有能力进入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 [31] 问题4: 本季度是否继续进行股票回购 - 财报发布后会重新评估,目前流动性充足,有多项增加现金的举措,有足够流动性平衡各项需求 [34] 问题5: CLO未通过利息覆盖测试的催化剂是什么,对杠杆率有何影响 - CLO受当前环境影响,NOI持续受影响,投资组合修改增多,业务计划面临压力;杠杆率会略有上升,因从CLO提前还款率转为仓库提前还款率,且部分从无追索权转为有追索权,但能产生大量流动性并改善资产收益率 [36][38] 问题6: 波特兰资产是否将无杠杆持有,是否考虑退出,决策依据是什么,需要多少资金和时间 - 该资产目前有杠杆,取得所有权后仍将保持;持有该资产是为实现公司最佳经济结果,计划在资产三个组成部分稳定后依次退出;酒店和写字楼预计先稳定,公寓全部售罄预计需2 - 3年 [42][45] 问题7: SBA业务量预计会有多大程度的放缓,销售收益利润率未来预期如何 - 因SBA人员减少和政策调整,行业需适应过渡,公司SBA业务量至少在未来几个季度将低于15亿美元,可能在10 - 12亿美元之间;销售收益利润率历史平均约为10%,可能因贷款组合结构变化而有所波动 [51][52][53] 问题8: Freddie Mac业务预期如何 - 第一季度Freddie Mac业务量下降,因Freddie Mac收紧流程,借款人转向银行、信用社和Fannie;第二季度业务管道约8500万美元,经济适用房业务管道超2亿美元,股权融资将有助于下半年业务改善 [56][57][58] 问题9: UDF - four的全面摊薄股数是否为172.5,CVR转换为多少股,本季度不包括贷款销售的经营现金流是多少 - 目前全面摊薄股数正确,CVR转换股数取决于未来表现,无法确定具体数量;本季度经营现金流为8000万美元,其中9900万美元与贷款销售有关 [59][60][61] 问题10: 债务资本市场的接受度如何 - 近期在债务资本市场执行了成功的担保交易,有信心对未偿还债务进行再融资,若无法在无担保债务市场全部再融资,可利用未抵押资产池和现有担保交易的超额抵押进行有担保债务再融资 [62][63]
4家万亿农商行谁与争锋?2家不良率低于1%,广州农商行营收净利“双降”
新浪财经· 2025-05-09 19:05
农商行资产规模 - 四家头部农商行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介于1.26万亿元至1.51万亿元之间,其中重庆农商行以1.51万亿元居首[1] - 重庆农商行资产规模突破1.5万亿元大关,增速5.13%,主要由客户贷款和垫款(增长5.55%至7142.73亿元)及金融投资(增长4.88%至6280.03亿元)驱动[3] - 上海农商行资产规模1.49万亿元排名第二,增速6.87%,金融投资增长6.08%至5241.17亿元[3][4] - 北京农商行资产增速最低仅2.11%,总资产1.27万亿元,贷款和垫款增长10.20%但金融投资下降2.33%[6] 经营业绩表现 - 四家农商行中仅广州农商行营收(158.32亿元)和净利润(20.81亿元)双降,同比分别下滑12.79%和21.02%[1][7] - 重庆农商行营收282.62亿元(+1.09%)、净利润115.13亿元(+5.60%),但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5%[7] - 上海农商行营收266.41亿元(+0.86%)、净利润122.88亿元(+1.20%),利息净收入下降2.86%[7][8] - 北京农商行营收增速18.09%至180.63亿元,但净利润增速仅0.71%,因信用减值损失暴增77倍至19.33亿元[9] 贷款结构与战略 - 重庆农商行公司贷款增长9.26%至3581.33亿元,零售贷款仅增0.55%,个人按揭贷款下降3.05%[4] - 上海农商行企业贷款增长5.62%至4383.47亿元,个人贷款增长1.30%,明确将零售金融作为战略主战场[4][5] - 广州农商行提出"效益提升年"目标,计划用2年时间扭转经营效益不佳局面[10] - 北京农商行贷款总额增长10.20%至4944.36亿元,但IPO进程缓慢,自2011年提出计划至今未实质性进展[6] 资产质量指标 - 广州农商行不良率1.66%为四家最高,关注类贷款占比6.4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压降近80%[12][13] - 重庆农商行不良率1.18%,关注类贷款占比上升0.32个百分点至1.46%[12][13] - 上海农商行和北京农商行不良率均低于1%,分别为0.97%和0.96%[13] - 拨备覆盖率方面,广州农商行184.34%最低,其他三家均超300%[12][14] 净息差与行业趋势 - 重庆农商行净息差1.61%,同比下降12个基点,预计2025年将继续收窄[10][11] - 上海农商行净利息收益率1.5%,较上年下降17个基点[10] - 行业普遍面临净息差承压,主要受市场利率下调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政策影响[10][11]
中国银行(601988)2025年一季报点评:其他非息支撑营收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新浪财经· 2025-05-09 18:28
财务表现 - 1Q25实现营业收入1649.29亿元,同比+2.56%,归母净利润543.64亿元,同比-2.90% [1] - 非利息收入572.02亿元,同比+18.91%,成为营收增长关键支撑,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56.51亿元(同比+2.09%),其他非利息收入315.51亿元(同比+37.30%) [2] - 成本收入比26.17%,同比上升0.8pct,所得税费用147.05亿元(同比增加23.4%)拖累净利润 [2] -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同比减少7.69%,对利润有正面贡献 [2] 资产负债情况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2.6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146.80亿元(+4.7%),其中公司贷款增长9663.61亿元(+6.6%),个人贷款增长488.9亿元(+0.72%) [3] - 吸收存款总额25.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079.11亿元(+5.82%),个人存款增速6.6%领先公司存款增速5.3% [3] 净息差与资产质量 - 净息差1.29%,较2024年末下降11bp,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降19bp至2.96%,负债端付息成本率环比下降11bp至1.85% [4] - 不良贷款余额2812亿元(较年初+124.3亿元),不良率持平于1.25%,拨备覆盖率197.97%(较上年末-2.63pct),拨贷比2.46%(较上年末-4bp) [1][4] 资本与战略 - 拟向财政部定向增发A股募集不超过1650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 调整2025-2027年营收增速预测至2.2%、3.7%、4.3%,净利润增速预测至0.4%、3.2%、3.4% [5] - 当前估值0.66x25PB,低于10年平均0.69x,目标价A股6.36元(对应0.75x25PB),H股5.04港币 [5]
净息差四连降!中信银行“造血失能”,投资“撑”起半边天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1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76%至未披露具体金额,净利润增长2.33%至694.68亿元,增速较2023年的7.91%大幅下滑,且为近年低位(2020-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0%、13.82%、11.66%、8.12%、2.07%)[2][3] - 利息净收入1466.79亿元,同比微增2.19%,净息差连续四年下滑至1.77%(2020-2024年分别为2.26%、2.05%、1.97%、1.78%、1.77%),净利差下滑0.04个百分点至1.71%[6][9] - 非息收入占比提升1.05个百分点至31.3%,达669.67亿元,其中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长67.18亿元至330.73亿元,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3.96%至311.02亿元[10] 业务结构转型 - 金融投资占比从2020年23.5%提升至2024年27.8%,投资收益占非息收入比重从29%升至49%,证券投资收入占非利息收入49.4%[11][1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95.32亿元(2023年为18.87亿元),主要投向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激增629.94%至38.03亿元[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10.32亿元,与净利润694.68亿元背离,存贷业务造血能力弱化[15] 资产质量与风险 - 不良贷款余额增至664.85亿元(同比增2.6%),关注类贷款占比反弹至1.64%,信用卡不良率2.51%、消费贷不良率2.14%高于平均水平[16] -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2.21%(行业均值约1.9%),不良余额62.96亿元占全行不良贷款9.47%,房地产贷款占全行贷款总额9.81%[1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72%接近监管下限,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权重较高(如股票250%)加速资本消耗,总资产规模达9.53万亿元[14] 零售业务疲软 - 零售银行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08%,税前利润骤降42.08%至92.3亿元(2023年为159.35亿元),占总税前利润比重从21.3%降至11.4%[18][21] - 个人不良贷款率上升0.04个百分点,信用卡不良率虽降0.03个百分点但仍达2.51%[18][19]
时间定了!央行明日降息,你的存款利率会受到影响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21:35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经济活力。其中,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 利率将于5月8日起由1.50%调整为1.40%,下降幅度为0.1个百分点。 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央行政策利率之一。目前我国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 这也意味着,在本次降息后,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银行贷款利率,乃至多层次的市场主体融资成本都会进一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在政策利率下行背景下,商业银行 净息差目前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为1.52%。 调降存款利率是商业银行维持合理净息差水平的方式之一。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降息 后,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以维持净息差水平。此外,考虑到当前经济形势、中美贸易关系和货币政策目标,预计今年在必 要时,政策利率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 历年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走势 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带动LPR同幅度下行 5月7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25)第1号。 公告显示,为实施 ...
对话众安银行新任CEO吴忠豪:希望年内尽快推出港股交易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20:3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达5.48亿港元,同比增长52.6%,净亏损2.32亿港元,同比收窄42% [1] - 客户存款增长66%至194亿港元,贷款规模增长5.7% [1] - 净息差逆势走扩47个基点至2.41%,净利息收入提升86%至4.89亿港元 [1] - 利息收入贡献近九成营收,公司正寻求业务多元化以降低依赖 [1] 业务战略 - 定位为对公+零售的一站式银行,锚定2025年百万用户目标(当前80万需提升25%) [2] - 已推出美股、加密货币交易服务,计划2025年上线港股交易补全投资理财板块 [1][7] - 财富管理AUM实现三倍增长,目标缩小利息与非息收入占比差距 [7] - 科技出海暂未列入短期计划,优先打磨自有系统 [8] 净息差管理 - 贷款端执行"price to risk"原则,针对零售/对公贷款差异化定价 [4] - 存款端推出灵活定期与高息活期产品,活期占比约30%目标继续提升 [4][5] - 通过借记卡支付、投资服务等吸收活期存款,采用动态定价策略 [5] - "高息钱罐"产品通过任务机制筛选忠粉客户,带动交叉销售 [6] 用户增长 - 2024年零售用户超80万,覆盖全港13%银行客户 [9] - 获客策略转向产品驱动,2024年Q1获客量同比翻倍 [9] - 重点服务"新港人"客群,满足其支付、转账、理财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