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接力式"种玉米--黑龙江同江破解鲜食玉米集中上市压力大难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3 06:15
行业分析 - 黑龙江省同江市依托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食玉米产业,通过创新种植模式和销售渠道实现农户增收 [1] - 鲜食玉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鲜",但集中上市会导致加工压力大、品质下降,需解决时效性问题 [1] - "接力式"种植模式通过每8-10天播种一批,延长销售周期,避免加工设备超负荷运转,同时保证每批玉米在最佳糖度期采收 [1] - 鲜食玉米从采摘到加工需在24小时内完成,否则糖分流失导致商品价值下降 [1] 公司运营 - 同江绿农合作社采用"接力式"种植模式,自5月2日起分批播种,今年计划种植5-6茬,每茬4垧地 [1][2] - 合作社理事长刘津江3年前转型鲜食玉米种植,严格把控选种、播种到收获各环节,每亩收益较传统玉米提升2-3倍 [2] - 合作社与销售企业签订定向采购合同,采取定制农业模式锁定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销售效率和利润空间 [2] 市场销售 - 合作社在第34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与广州等地客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每年200万穗销量基本提前锁定 [2] - 目前按订单加工,每半个月发1-2车,每车10万穗,预计到12月份全部售罄 [2]
2025年中国农资电商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6-12 17:32
行业概览 - 中国农资电商市场规模2023年达562.9亿元,2019-2023年CAGR为35.8%,预计2026年突破千亿元,行业处于高增长低存量阶段 [11] - 农资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传统流通链路,实现农资销售及服务线上化,涵盖化肥、农药、种子、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2] - 政策支持包括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2024年新增10万个村级寄递服务站)及农资打假等制度基础 [2][5] 市场驱动因素 - 农业生产格局两极分化:集约化大户追求价格敏感性和采购效率,零散化农户因线下店集聚度低转向线上,共同推动线上化需求增长 [8] - 农资原材料价格波动(如尿素、草甘膦)促使企业通过电商渠道精准洞察需求,避免"牛鞭效应"导致的高成本采购 [17] - 农村网民规模扩大及"新农人"返乡创业提升农资电商接受度,叠加物流体系完善(全国3356个抵边自然村通邮)优化采购便利性 [5][8] 企业策略与模式 - **成熟期企业**:通过电商专属品牌或授权分销(如先正达翼选)布局线上,保护线下经销商体系 [46] - **成长期企业**:研发"超级单品"借助平台流量快速建立品牌,或以受托加工形式间接布局线上 [49] - **初创期企业**:直接入驻第三方平台(如天猫淘宝、快手)快速打开市场,弥补线下网络不足 [52] 平台类型与案例 - **第三方综合货架平台(天猫淘宝)**:覆盖500+品牌、8万+从业者,提供1000万+农资SKU及金融工具(网商贷等),用户超3000万新农人 [32][35] - **第三方综合内容平台(快手)**:21.6万农技创作者通过短视频/直播提供解决方案,探索"线上+线下"本地化服务 [38] - **第三方专业平台(大丰收)**:结合DAP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与专家资源,提供"产品+服务"矩阵 [40] 未来趋势 - **服务多渠道化**:平台通过"线上专家内容+线下服务站"双维度提升农技服务,增强销售转化 [55] - **商品流通创新**:"直播+短视频"以"货找人"逻辑精准推送农资,提升产品场景化展示效率 [58][59] - **内外贸一体化**:企业依托跨境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拓展海外市场,重点满足美洲、亚太地区农药/肥料需求 [62] 运营模式对比 - **企业自建平台**:需承担高额引流及"最后一公里"服务成本,仅适合客户体量大的企业(如鲁西化工) [43] - **第三方平台**:综合货架平台(用户主动购买)、内容平台(需求激发)及专业平台(细分领域)分别覆盖不同用户群体,降低企业运营压力 [29][30]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农机换新有底气 智慧农业更可观
央广网· 2025-06-12 15:55
农业机械化与智慧农业升级 - 黑龙江种植户张宝金自2020年起已更换5台无人植保机,设备迭代速度加快,最新机型单次作业面积提升40%至7亩/次,电池续航达30分钟并支持昼夜作业[1][3] - 新型无人机施肥喷药精准度显著提升,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同时促进水稻长势[3] - 黑龙江省2024年将植保无人机等6类农机纳入报废补贴范围,2025年进一步扩大至26类,智慧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提高至报废补贴额的50%[4] 政策驱动与经济效益 - 种植户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实现设备低成本升级,例如4万元无人机置换后仅需支付2万元[6] - 惠农政策推动下黑龙江全省累计报废老旧农机22157台,申请国债补贴资金达10007万元[6] - 飞防合作社模式兴起,单个种植户年增收超10万元[6] 智能灌溉系统应用 - 绥滨农场引进770亩稻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能控水闸门和水位计实现水层精准控制[9] - 系统可根据水稻分蘖期需求自动调节水位,提升土壤温度促进分蘖[9] - 农场采用"国投+自筹"模式,220万元系统实际投入120万元,政策补贴占比45%[12] 农业生产模式变革 - 智能监测系统使种植户可远程管理农田,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 - 科技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如智能灌溉系统节省人工巡田成本[10] - 智慧农业技术储备为未来推广奠定基础,预计将提升粮食单产和生产效率[12]
“智慧田”增产有良方
齐鲁晚报网· 2025-06-12 09:15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潍柴雷沃无人农场采用搭载北斗导航和AI视觉系统的12公斤喂入量雷沃谷神收割机 实现自主收割作业 驾驶室无人操作 [1] - 收割机通过实时监测损失率 杂余率 破碎率 动态调整割台 滚筒 筛板参数 误差极小的笔直收割路径 [1] - AI大模型首次应用于"三夏"作业 包括作物 养分 灌溉 灾害4个模型 打通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与智能农机 [1] 产量预测与作业优化 - AI大模型整合遥感 气象数据 预测小麦产量分布 预估亩产600至650公斤 自动生成最优收获方案 [2] - 收割机根据产量分布自动调整作业速度 高产区域降低速度并增大风机滚轮脱粒清选动力 降低机械损耗 [2] - 无人机巡田数据与产量数据结合 生成变量作业处方图 为不同区域定制差异化水肥方案 [2] 农田监测与管理 - 淄博禾丰种业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200余个田间传感器及气象站实时回传32项环境数据 [3] - AI算法提前72小时预测病虫害发生概率 自动生成全周期栽培方案 包含播期 密度 水肥管理等内容 [3] - 无人机航拍图以红黄绿三色标注麦田成熟度 实时掌握几千亩麦苗长势 [3] 智能农机与仓储 - 胶州农机服务队加装防缠草装置 智能农机作业效率明显提升 [3] - 麦粒存储筒仓配备18个测温传感器 智能通风系统在仓温超过28℃时自动启动 控制粮堆温度 [3] - 多光谱相机与激光雷达协同作业 构建农田三维高程模型 实时传输麦苗株高 亩穗数 穗粒数等指标 [2]
看,夏收里的科技范儿(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农业科技应用 - 冬小麦收获期自南向北推进 气象卫星 传感设备和智慧农机显著提升夏收效率 [1] - 安徽建成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与8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形成"空天地"监测网络 [1] - 河南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预警+大模型监测"提前预判天气变化 优化收割调度 [1] 智能农机发展 - 山东滕州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农机 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 - 湖北荆门新型粮食烘干设备一周内完成350吨小麦烘干作业 解决农户晒粮难题 [1] - 各类先进农机为"三夏"生产提供智能 高效 精准的服务支持 [1] 数字化服务转型 - 农户通过手机可预约收割 烘干 仓储等全流程服务 实现种植科学化和田管智能化 [2] - 夏收模式从传统"抢收"转向"智收"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从容度 [2] - 科技应用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强化国家粮仓保障能力 [2]
山西大同:科技赋能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2:10
特色种植业发展 -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西韩岭乡北村已建成291座现代化高标准新型钢架温棚和两座育苗中心温棚 [1] - 种植西瓜、香瓜、蓝莓、西梅等20多种优质果蔬 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1] - 带动1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1] - 2024年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1234万元 户均收入5万元 [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御乐园现代化产业园采用智能物联网系统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土壤肥力等数据 [3] - 自动调节通风、灌溉设备 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定制营养液供给 [3] - 形成"技术示范——品质溢价——多元增收"产业链 [3] - 从无土栽培到冷棚种植 实现技术革新和提质增效 [3] 产业规划与市场拓展 - 优质果蔬产品畅销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 [1] - 通过错峰上市实现市场突围 创业试验大胆探索 [3] - 构建"技术可复制、市场有保障、就业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产业矩阵 [3] - 正在申报"山西省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项目(星火)" [3] 未来发展规划 - 项目完工后将成为晋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无公害西瓜生产、科研和示范基地 [3] - 预计可年产西瓜420万公斤 实现销售收入840万元 [3] - 推动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3] - 形成"支部引领、资源盘活、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项目建设“提速” 特色产业“开花”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8:08
五谷丰蔬菜产业项目 - 项目总占地531亩 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设施温室生产区 休闲旅游采摘区 露天蔬菜生产区四大功能分区 预计9月建成投产 [1] - 项目分东西两区 西区建有智能玻璃温室约27亩 育苗温室约7亩 28栋日光温室及相关配套设施 西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东区日光温室有序推进 [1] - 项目建成后将聚焦串收西红柿 黄瓜 草莓等市场紧俏品类 同步种植天麻等药食同源作物 预计年培育优质种苗500万株 可辐射带动周边10万亩蔬菜基地发展 [1] - 项目依托智能化 科技化 现代化技术手段 实现对蔬菜作物生长全周期的精准管控 达成绿色高效 优质安全的生产目标 提升蔬菜产量与品质 [2] - 基地定位为"绿色高产设施蔬菜+药食同源+智慧农业示范+农旅研学"四位一体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 [2] 马村镇优质蛋鸡养殖项目 - 二期项目正在进行鸡舍钢结构安装 安排20多名钢结构安装工人错峰施工 为六月底10万鸡苗入住打好基础 [3] - 2022年引进农牧企业新建60万羽优质蛋鸡养殖项目 2024年持续扩大规模 计划再建3栋现代化鸡舍 1栋蛋库 鸡蛋分拣车间和笼养设备等配套设施 [3] - 新建蛋库已投入使用 蛋鸡舍主体安装预计8月份完工 一期 二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存栏蛋鸡80万羽 日产优质鸡蛋35吨 全年产量1.2万吨 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3]
指数处于密集成交区域 震荡行情或将延续?
第一财经· 2025-06-11 10:46
解锁【第一财经智享会员】实时解读市场动态,把握投资先机。 【第一财经智享会员专属】 【 今 日 早 盘 】 6月1 1日,三大股指集体高开,上证指数开盘报3 3 8 5 . 4 6点, 涨0 . 0 2% ,深成指开盘报1 0 1 7 6 . 5 点, 涨0 . 1 4% ,创业板指开盘报2 0 4 4 . 2 8点, 涨0 . 3 4% 。汽车配件、智慧农业、服务器、AI医 疗概念股走强,种业、稀土、可控核聚变、新消费题材走弱。 今日嘉宾观点 今日券商观点 ①中信证券:6月投资者情绪有望维持稳定 中信证券指出,5月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整体平稳,上半月受益于中美贸易战缓和明显改善, 下 半 月 因 内 需 和 价 格 信 号 偏 弱 等 担 忧 有 所 降 温 。 结 构 上 看 , 随 着 中 美 贸 易 博 弈 步 入 稳 态 阶 段,市场风险偏好回暖有望延续,海外因素对情绪的压制或将继续缓释;外部担忧缓解后, 投 资 者 对 国 内 出 台 大 规 模 刺 激 政 策 的 预 期 有 所 降 温 , 政 策 不 及 预 期 的 担 忧 对 情 绪 的 影 响 减 弱;国内经济整体平稳,工业生产有望延续较高 ...
水稻质量上去了 品牌才有影响力
辽宁日报· 2025-06-10 09:51
今年,洪蕴来种植的水稻面积突破8000亩,同时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水稻面积超过10万亩,生产的"沈北七星"品牌大米在线上线下俏销。数字化育苗、无 人机运苗、自动翻耙地、自动插秧、自动收割、自动加工,他一边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全流程"智慧"种稻,一边编制"种粮手册",从种到收细化标准, 改"产量订单"为"标准订单",提升水稻质量。 全国十佳农民洪蕴来编制"种粮手册",从种到收,标准写得明明白白—— 水稻质量上去了 品牌才有影响力 本报记者 陶阳 "秧栽得立整,补苗时就能闲下来半拉膀子。"芒种时节,正是以往水稻补苗的高峰期,然而,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街道青年农场,却不见忙碌的场 面,这里的秧苗补植早已结束,全国十佳农民、种粮大户洪蕴来将此时的轻松归功于不久前进行的机械化、数字化插秧,"这家伙认干,还准成!" 半个月前,青年农场的水稻插秧进入冲刺阶段。放眼望去,连成片的稻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池子里,无人驾驶自动插秧机沿着预设的"AB"线往返跑。 空中,无人机不时飞过,将苗盘稳稳递到副驾手中。随着秧爪往复摆动,插秧机身后,6行笔直的秧苗在水里栽好,显得生机勃勃。 "你看,这苗栽得多直溜儿。自动插秧机干活儿板正、不丢垄 ...
北斗导航、智能传感、机器人……天地一体化!“三夏”生产“科技范儿”十足
央视网· 2025-06-09 13:04
全国麦收进展 - 全国麦收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大部、江苏北部以及陕西中部 [1] - 6月9日至11日各地区持续晴好需防范高温暑热 陕西关中地区有降水过程需加强关注 [1] - 河南鹤壁市135万亩小麦正陆续收割 其中62万亩单产提升示范田迎来丰收 [1][3] 小麦高产示范田表现 - 高产示范田每亩52万穗左右 比一般麦田多10万穗 [6] - 穗粒数和籽粒饱满程度优异 从上到下籽粒饱满无空粒瘪粒 [6] - 经过前期测产2025年亩产有望超900公斤 将冲刺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6] 新品种特性与育种 - 示范田种植2024年上市新品种 特点是矮秆大穗 株高约70厘米 [9] - 新品种具有更强耐旱抗倒伏特性 在2025年高温大风天气下表现良好 [9] - 育种试验田包含不同育种阶段小麦 新品种需优中选优代代培育约10年才能推广 [12][14] 农机与科技应用 - 示范田使用具备自动导航功能联合收割机 可实现收割路线自动校正提高效率 [16] - 2025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搭载北斗导航智能传感等先进技术农机具集中亮相 [19] - 无人农场示范基地使用升级版无人农机 能自动完成田间耕作并自主返回机库 实现全过程无人化作业 [22][24] 麦收进度与后续安排 - 截至6月8日下午5时鹤壁市小麦收获进度达83% 预计6月10日左右完成全市麦收 [18] - 建议6月15日前完成夏玉米播种 墒情不足地块建议造墒播种或播后浇水 [18] - 无人农场示范基地实现小麦收获和玉米播种同时作业 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建设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