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智”绘新丰景丨数字深耕田园地,智能催旺丰收年
央广网· 2025-10-05 19:56
采摘下来的小西红柿正通过大棚内的轨道进行运输(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制图) 央广网潍坊10月4日消息 金秋时节,在潍坊寿光市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种植户崔纪升的西红柿大棚 内,红绿果实挂满枝蔓,却鲜少见到劳动者,数字化、智能化"新农具"成为主角,科技赋能农业的画卷正徐徐展 开。 "现在种大棚,手机就能操作放棉被、看温湿度,到了设定温度还能自动放风。"崔纪升满脸自豪,科学种植让蔬 菜成精品、卖价高、收成好。如今,寿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被重塑,每个高标准大棚都配备自动放风机、水肥一 体化设备等近10种智慧设备,多数农事无需人工。物联网、5G、区块链等技术推动老旧设施改造,AI"种菜机器 狗" 可精准识别叶片病害,智能玻璃温室集成120多项专利,能耗降50%,生产效率达普通温室3-4倍。 流通环节上,作为全国最大蔬菜集散与价格形成中心,寿光构建"中国·寿光蔬菜指数",涵盖233类蔬菜。目前, 5000多种蔬菜、种苗及200多种农特产实现网销,部分品类全网销量领先,年供应优质农产品50万吨,2024年农 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3亿元,同比增长31.5%。 此外,寿光将智慧化手段融入农产品质量监管,联合金融机构搭建合作社 ...
黑龙江:订单到田头 增收有“甜头”
新华社· 2025-10-05 09:02
定制农业模式 - 农业经营模式从“种什么卖什么”转变为“要什么种什么”,实现“以销定产” [1] - 消费者可在春季插秧前通过手机小程序定制地块和农产品,产品在收获前即已售出 [1] - 定制农业成为黑龙江省农业提档升级的新发力点 [1] 技术应用与品质保障 - 种植过程采用全天候视频监控,实现全程可追溯,保障农产品品质 [1] - 依托智慧农业技术,消费者可全程参与监督种植过程 [1] - 水稻采用割晒后田间自然风干的加工方式,以保持最佳成熟度 [1] 产品类型与市场反响 - 提供的种植方案包括鸭稻、蟹稻、富硒稻等多种类型,上线后迅速被定制一空 [1] - 定制蔬菜地块产出不打农药、不使用化肥,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2] - 定制农业以稻米为主导,鲜食玉米、寒地果蔬等特色品类为补充 [3] 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仁东村约8600平方米菜地产生8.6万元效益,约为大田玉米收益的10倍 [2] - 海北镇2000亩定制大豆按高于市场价0.2元价格收购,每亩可增收100多元 [3] - 农户陈文才通过定制种植黄豆角,小菜园带来至少3000元收入 [2] 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 - 黑龙江省定制农业主体达310家,种植基地面积达138.7万亩 [3] - 黑龙江省已出台定制农业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该模式发展 [3] - 海北镇西安村定制销售黄豆角30亩,预计明年参与村民将增加 [3]
科技赋能沃野 福建柘荣稻浪翻滚迎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04 09:19
原标题:科技赋能沃野 福建柘荣稻浪翻滚迎丰收 金秋十月,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山间层叠的梯田里,稻穗垂首,金光粼粼,田间地头稻浪翻滚、 机械轰鸣,满载稻谷的车辆往来穿梭,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柘荣县6万亩水稻迎来丰收,科技赋能、服务到家、多元聚力的生动实践,让柘荣农业焕发 新的生机。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破茧成蝶 在柘荣县乍洋乡石山村,连片稻田金黄灿烂,收割机穿梭不停。"过去十几人忙活一周,现在一台 机器两三天搞定。"柘荣县红禾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用全站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在百亩稻田里 高效作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林用全算了一笔账:机械化耕、种、防、收,不仅抢农时、保品质,每亩还能节约成本超千元。 面对山区丘陵占比80%、大农机难以施展的困境,柘荣县精准破题,引进推广适应小地块、高落差 田块的小型农机。"小型收割机灵活得很,效率比人工提高了七八倍。"种植户吴承慈称赞道。 从无人机巡田监测、精准施药,到机械化插秧、高效收割,科技元素已渗透粮食生产全程。柘荣县 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推广股股长刘晓东表示,通过农机具升级改造和农机手培训,水稻机收减损率已控 制在2%以内。目前,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97% ...
北大荒集团成果平移牵手地方共筑大国粮仓
新浪财经· 2025-10-04 06:33
文章核心观点 - 北大荒集团通过垦地合作模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模式和社会化服务复制平移到周边村镇,旨在提升区域粮食产能和农民收益 [5][7][8] 垦地合作模式与机制创新 - 长水河农场与北安市二井镇党委创新构建“垦区+地方+林场+企业”四方协同机制,有效破解垦地共建难题 [5][6] - 该模式以党建为纽带,通过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将行政壁垒转化为协同优势,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产生化学反应 [6] - 合作从2021年签署农业生产托管协议开始,从最初的1200亩示范田逐步扩展 [6] 农业技术标准与精准实施 - 深松机作业有严格行业标准,深松尺间距需控制在35厘米以内,误差不超1厘米,各行深度必须保持一致 [6][9] - 八五六农场在垦地合作中应用种子分级、二次包衣、分层施肥、“四精两管”等技术措施 [7] - 播种时采用“12厘米+18厘米”双层施肥技术,与大马力机车和电驱播种机精准配合,能实现增产10%~20%,每亩增产120斤~150斤,效益增加150元~180元 [8] 智慧农业与科技赋能 - 八五六农场夏管期间应用“智慧农业大数据管控平台”,对合作地块进行数字化管控,建立地力评价图和土地身份信息 [8] - 利用高空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和地面物联设备,对全域玉米进行监测,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 [8] - 友谊分公司高标准大豆示范点采取“全流程服务+模拟股份制+高新技术合作模式”,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智慧农业农机装备提供全程专业服务 [7] 合作成果与产出效益 - 友谊分公司与富锦市长安镇漂筏村打造的1000亩大豆高标准种植示范区,大豆平均亩产量达534斤,预计每亩收益可达1068元 [7] - 黑龙江农垦的“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将先进种植技术复制平移,今年带动了全省粮食产能提升 [5] 农文旅融合与产业拓展 - 庆丰农场创新“四链九联”机制,以党建链串联服务链、技术链、营销链和产业链 [8] - 依托G331国道区位优势,投资830万元打造乡村振兴产业观光园,建成鸵鸟基地、农业观光区等20个小微精项目 [8] - 形成“红色研学+农事体验+跨境文旅”特色线路,2023年融入虎林市全域旅游规划后,2024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增收300余万元 [8]
国庆吃点啥?梅州大埔柚!千年“黄金果”,乘无人机甜蜜来袭
南方都市报· 2025-10-03 11:29
蜜柚产业规模与产量 - 大埔县蜜柚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红肉蜜柚约1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 [3] - 今年大埔县蜜柚产量预计突破35万吨,再创新高 [3][4] - 大埔蜜柚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零星种植发展为规模化支柱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果" [3] 技术创新与效率提升 - 采用无人机运输蜜柚,一次可运载150斤,两公里路程仅需两分钟,运输效率实现翻倍提升 [3][4] - 各种先进技术深度融入"种、管、采、卖"全链条,构建起数字化产业体系 [4] - 无人机运输有效解决了深山果园人工运输费时费力及招工难的困境 [4]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大埔蜜柚产品覆盖中国珠三角、湖南、湖北等市场,并远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 [4] - 梅州创新启动"媒体+梅州柚"计划,通过"网络强村"建设推动产业进入"媒体赋能、全网传播"新阶段 [4] - 蜜柚成为连接海外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圆圆的柚子象征团圆,当地人在中秋前后采购寄给海外亲友表达祝福 [4] 产业投资与升级 - 2019年以来,全县在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投入的67%集中在蜜柚产业相关配套项目 [4] - 产业升级涵盖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到深加工生产线引进,全方位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4] -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智慧农业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促进品牌增值和农民增收 [3][4] 产品优势与历史传承 - 大埔县是世界长寿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富硒土壤孕育出皮薄、肉嫩、汁多、核少的优质蜜柚 [3] - 大埔蜜柚源自宋元,盛传明清,名于当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村落仍可见百年柚树 [3] - 蜜柚种植传统在当地生生不息,房前屋后可见百年柚树身影 [3]
新质新造·兵团丨数字化赋能作物高质量生产
央广网· 2025-10-02 11:49
央广网石河子10月1日消息(记者胡苗苗 通讯员王艳 江波)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以科技赋能为核心驱动力,深度推进数字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深度融 合,为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新疆耘筹是一家以信息科技为核心,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一体,致力于智慧农业体系建 设,不断提供大数据产品的企业。 农业数据资产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处理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类数据资源,经合规管理后 可用于价值转化和数据交易,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此次新疆耘筹"玉米全程智慧化种植服务数据 产品"的挂牌上线,将助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作为兵团首个正式挂牌上线的农业领域数据产品,该产品也是广州数据交易所(石河子)服务基地践行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使命的重要成果。 "兵团农业领域有着大量的数据资源,此次登记成果明确了农业数据资产的属性。我们将持续深化农业 数据的应用,加快释放农业数据要素的价值,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广州数据交易所(石河子)服务 基地负责人朱绍平说。 日前,由新疆耘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耘筹")自主研发的"玉米全程智慧化种植服务数 据产品",在广 ...
稻谷金黄、硕果飘香、特色种植产销旺 智慧农业为金秋“丰”景注入科技动力
央视网· 2025-10-01 13:59
农业科技应用与智能装备 - 湖北潜江在智能收割机作业中应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运行精准和效率高 [1] - 潜江老新镇秀河村烘干中心使用多台智能烘干机,配备温控系统和湿度传感器实时调节烘干参数 [3] - 潜江市以智慧农业为抓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以来累计投入8000万元用于设施设备升级,让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落地见效 [5] - 吉林梨树县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76台,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 [8] - 山西隰县发展智慧农业,推广智能灌溉、智能防灾等技术 [21] 主要作物产区与种植规模 - 吉林梨树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200万亩,预计10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毕 [6][8] - 宁夏西吉县杂粮种植面积近22万亩,其中沙沟乡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糜子2500亩、荞麦8500亩) [11][13] - 新疆南疆千万亩商品棉采收工作预计将持续到11月中旬 [15] - 山西隰县玉露香梨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50个,预计今年总产量达到上亿斤 [23] - 广西田林县八角种植面积约21万亩,采收工作预计10月底完成 [24][28] 农业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 - 吉林梨树县合作社种植玉米近15000亩,全部采用“梨树模式”进行生产,该模式通过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方式实现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双赢 [6] - 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杂粮种植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格局 [11] -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棉花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协调采棉机调度 [15] 产业经济效益与农户增收 - 宁夏西吉县杂粮年均产值1.4亿元左右,有效带动1.26万户农户,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13] - 山西隰县通过培育香梨品牌让玉露香梨市场销售价格稳定在每斤5元以上,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21][23] - 广西田林县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开展种植管理培训、搭建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八角产业水平,使其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26]
从夯实内功到价值兑现,极飞递表港交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1:15
公司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致力于构建无人化、高效率、可持续的智慧农业生态系统 [1] - 公司通过战略性聚焦核心产品构建强大市场地位,并以农业无人机为切入点快速渗透海外市场 [4] - 2024年公司在全球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7%和17.1%,均排名第二 [1][4]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成功扭亏为盈,2024年净利润达人民币7,041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攀升至人民币1.30亿元 [2] - 公司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17.9%上升至2024年的31.9%,并在2025年6月达到34.3% [2] - 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化效应带来的单位成本摊薄和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 [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构建了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自主能力,实现关键流程的深度整合 [2] - 公司旗舰农业无人机售价在过去10年间从人民币20万元下降至5万元水平,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 [2] - 公司全球专利累计申请数量超4100件,排名全球农业无人飞机领域第一 [5]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24.1%升至2024年的34.8% [4]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0%,达到人民币3.7亿元 [4] - 公司通过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覆盖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市场 [4] 产品多元化与生态系统 - 公司产品线涵盖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形成空、地、网协同的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矩阵 [4][6] - 在农业生产“耕、种、管、收”环节中,“管”环节机械化率仅约12%,为公司重点投入和未来增长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5] - 公司的智慧农业系统可实现精确喷洒、智能播撒、农资运输、自动化精准作业及农作物生长数据实时监测 [6]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89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74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3.3% [5] - 中国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4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2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2.3% [5]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及农业生产效率提升需求是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5]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025年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扫描
新华社· 2025-09-30 19:42
智慧农业创新大赛概况 - 2025年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在浙江德清举办,集中展示了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 [1] - 大赛聚焦于除草、搬运、巡田等高度消耗人力的农业生产环节 [1] - 赛事设置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温室搬运机器人、巡田无人机三个赛道,共吸引55支参赛队报名,包括26家企业和17家科研院校 [1] 对靶施药除草机器人技术 - 安徽合肥多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参赛机器人装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精准变量喷雾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作业效率高达不到1分钟完成1亩地 [3] - 该机器人在需要精准施药的地块可节省农药30%至80%,并配备在线混药技术装置和双喷雾系统,能自动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 [3] - 相关技术此前被国外垄断,公司从2017年开始自主研发,近两年实现规模应用,成本大幅下降 [3] 温室搬运机器人能力 - 参赛机器人具备自主认路和避障能力,可稳定搬运上百斤的农资农产品 [4] - 浙江杭州神农氏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搬运无人车融合环境感知、厘米级自主导航等技术,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任务,适用于番茄采收、农资运输等多种场景 [5] - 北京农学院研发的新一代温室搬运机器人GHBOT-02采用低成本2D激光雷达重定位技术,硬件成本较传统3D激光雷达降低90%以上 [5] 搬运机器人多场景应用 - 搬运机器人平台具有高度扩展性,通过加装不同设备可实现多种功能,例如加装喷药机可变为喷药车,加装机械臂可进行果园采摘 [5] 巡田无人机技术效能 - 巡田无人机展示了快速测量田地面积、识别作物以及通过多光谱成像显示作物生长趋势的能力 [5] - 无人机通过激光测距确定田块经纬度,精度达到厘米级,并能分析地块数据,为农户提供田间管理“处方” [6] - 无人机将原本需要一人一整天完成的五六十亩田巡田工作,缩短至10分钟左右,效率显著提升 [6] 智慧农业行业展望 - 本次大赛是展示中国智慧农业发展成果、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 [6] - 行业展望未来智慧农业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方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助力 [6]
走好工业兴县之路 打造渭南工业新城——2025年陕西渭南重点工业企业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农机设备专场在白水县举办
环球网· 2025-09-30 10:43
活动概况 - 活动于9月29日举办,旨在宣传推广渭南重点工业企业产品,搭建合作平台,展示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以拓宽产品市场渠道并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活动由市工信局主办,市工业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承办,并得到市农业农村局及白水县工信局协办 [1] - 全市各县市区工信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人及多家配套企业代表参加了活动 [1] 参与企业及产品展示 - 陕西苏秦农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米恩之(陕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渭南君创飞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新协田智能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四家企业作为代表进行了重点宣传推介 [3] - 企业围绕农机产品智慧系统、技术优势、应用范围、发展规模及市场布局等情况进行介绍 [3] - 米恩之公司提供丰富的果园系列产品,包括割草机、打药机及采摘平台,可为果农提供涵盖果园各环节作业的智能农机产品 [5] - 米恩之公司的产品创新性地融入了AR、AI技术,旨在使农业劳作更轻松高效 [5] 企业技术实力与行业地位 - 陕西苏秦农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果园、大棚专用机械研发、制造、销售的创新企业,是果园机械智能化方案的领先供应商 [9] - 陕西苏秦农创主要生产履带果园管理机、除草机、微耕机、弥雾机等系列产品,并先后荣获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9] - 上述四家高新科技企业入驻白水县后,在智慧农业、智能化管理及无人操控等领域发挥优势,为当地新型农业产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处于全市发展前列 [3]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 白水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走工业兴县之路,致力于打造渭南工业新城 [7] - 区域聚焦优势产业,优化布局,逐步构建起以装备制造、智慧农机、生物医药等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