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顺应民生期待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9-26 10:46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多部门出台政策举措扩大服务消费并升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推动消费提振发力[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支持消费扩容升级[2] - 推出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放宽中高端医疗及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等新举措[1] 消费需求与供给改善 - 服务消费需精准对接更高的民生期待包括满足基本服务需求与个性化需求以转化消费意愿为实际行动[1] - 针对服务消费中低端化同质化供给过剩和专业化个性化供给不足等问题改善服务环境增加优质普惠服务供给[1] - 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并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1][2] 消费领域与增长潜力 -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餐饮出行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热度持续攀升[1] - 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并促进健康消费以挖掘更多消费潜力[2]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以激活消费[1]
顺应民生期待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9-25 19:45
服务消费,一头连着经济的"增长极",一头系着群众生活的"幸福线"。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餐饮、出行、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热度持续攀升。近日,多部门出台政策举措 扩大服务消费、升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持续推动消费"主引擎"提振发力。政策支持下,消 费市场更多激发活力、释放潜力,关键在于顺应民生期待、真正满足群众所需所盼。 激活消费,需提升服务暖意,精准对接更高的民生期待。当人们走进餐厅既能吃上有烟火气的菜品还能 体验特色文化,在家附近"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基本服务需求被满足,轻点手机引导代 厨、宠物服务等个性化需求被关照,更多消费意愿将不断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行动。 城乡居民既是提振消费的主体,也是国家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始终将目光投向民众的真实关切,倾听他 们的心声,回应他们的期待,让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就能真正点燃服务消费引擎,为经济高 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张紫祎) 激活消费,要改善服务环境,增加优质普惠的服务供给。针对服务消费中低端化、同质化供给过剩和专 业化、个性化供给不足等问题,近日推出的"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 事""放宽中高端医疗 ...
新华时评|顺应民生期待激发服务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9-25 15:35
政策支持与服务消费 - 多部门出台政策举措扩大服务消费并升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推动消费提振发力 [1]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打出政策组合拳以挖掘消费潜力 [2] 服务消费市场趋势 -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餐饮、出行、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1] - 服务消费市场存在低端化、同质化供给过剩和专业化、个性化供给不足的问题 [2] 服务供给优化方向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并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以改善服务环境 [2]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并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 [2] - 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2] 消费潜力激发关键 - 提升服务暖意,通过满足基本服务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如代厨、宠物服务)将消费意愿转化为消费行动 [1] - 抓好已有政策落地见效,将政策红利切实传导至服务消费经营主体和消费者 [2]
文化·视点|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社· 2025-09-25 14:04
"关键是要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化办展政策环境,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熊海 峰说,创新办展、市场化办展并非削弱文博场馆的公益性,而是通过模式创新和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效 能、传播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伴随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关注度提高,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在节假日,一些热门 馆"一票难求";文博消费持续升温,成为文旅融合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前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结 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人民群众对博物馆工作怀有新期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 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 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寒暑假和部分节假日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9月起全面 推行个人参观免 ...
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网· 2025-09-25 13:27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伴随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关注度提高,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在节假日,一些热门 馆"一票难求";文博消费持续升温,成为文旅融合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前发布的《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结 合实际、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 人民群众对博物馆工作怀有新期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表示,一方面增强供给能力,通过大馆带 小馆,巡展、借展、联合办展、"云展览"等方式,把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另一方面提升服务质 效,科学实施预约机制,丰富优质文博内容,优化参观线路,提升公众参观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寒暑假和部分节假日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9月起全面 推行个人参观免预约;湖南搭建"湘见万年"文博特展矩阵联动传播平台,提高省内博物馆资源流动 性……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各地积极探索激活文博资源活力,让文化服务更贴近群众需求。 展览的影响力和流量,折射中国当下文旅消费热度、实力和潜 ...
文化·视点丨延长营业时间、推行免预约,如何做好“文博消费”文章?
新华网· 2025-09-25 11:13
文博消费市场增长态势 - 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关注度提高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热门场馆在节假日出现一票难求现象[1] - 文博消费成为文旅融合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增长点[1]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13个月展期内吸引277万人次观众 收入达7.6亿元 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350亿元[2]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国家出台措施鼓励延长热门文博场馆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 推行免预约机制[1] -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 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和数字产品[3] - 推动市场化方式举办的文化展览进入商场 社区和公园等场所[3] 场馆运营与服务优化 - 三星堆博物馆将寒暑假和节假日闭馆时间从18时延迟至20时[1] - 上海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自9月起全面推行个人参观免预约[1] - 湖南搭建文博特展矩阵联动传播平台 提高省内博物馆资源流动性[1] 文创产品开发与商业化 - 文创年度销售额达亿元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3] - 多家博物馆年度销售额在2亿元至5亿元区间 包括上海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等[3] - 爆款文博文创单品销售总量超10万件 部分单品收入可达500万元以上[3] 产业发展与未来趋势 - 优化预约方式可释放周边经济 夜间经济与错峰消费潜力[2] - 建立多元合作机制和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是关键发展路径[3] - 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为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体验场景和消费空间[4] - 文博消费将越来越成为大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局限于城市和热门场馆[4]
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金融支持服务消费扩面提质
经济日报· 2025-09-25 07:59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发挥金融、财政等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1] -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提振服务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必要性不断凸显 [2] 具体金融支持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旅游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信贷投放 [2] - 截至新闻发布时,金融机构申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近600亿元,涉及经营主体近4000家,贷款5700多笔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2024年的5000亿元扩大至8000亿元,符合条件的服务消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享受政策优惠 [3] - 今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教育、旅游领域等项目近100项,签订贷款合同约119亿元 [3] 信贷投放成效与结构 - 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 [5] - 今年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多630亿元 [5] - 截至7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04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46亿元,同比增长5.34% [7] 金融机构业务举措与创新 - 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消费领域,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 [5] - 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集聚区和相关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加快传统消费转型升级 [6][7] - 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款支持,例如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推出信用卡分期优惠、专属信贷产品、贷款利率优惠等 [7]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服务消费涉及面广,金融机构加快深耕细分领域,增加优质文旅、体育等消费领域信贷支持 [8] - 银发经济是服务消费的细分领域之一,政策推动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培育智慧健康养老、老年用品制造等潜力产业 [8] -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为金融机构在养老、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以及数字消费、文娱体育等新业态创造更多机遇 [9]
国泰海通:内需周期品价格回暖 服务消费景气提升
智通财经· 2025-09-25 07:21
核心观点 - 内需周期品价格回暖 服务消费景气提升 地产销售改善 建工需求边际好转 制造业开工率提升 [1][2][3] 下游消费 - 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20.3% 其中一线城市同比+68.8% 二线城市同比+21.7% 三线城市同比-19.9% [2] - 10大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73.3% 地产优化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2] - 乘用车零售同比+1.0% 车市价格战趋缓 零售增速回升至小幅增长 [2] - 8月空调内销量同比+1.2% 出口量同比-4.2% 内需增速明显放缓 美国关税压制出口景气 [2] - 生猪价格环比-3.2% 主因出栏量增多 主粮价格延续低位震荡 [2] - 海南旅游消费价格指数环比+1.3% 电影票房环比+364.6% 同比+149.0% 服务消费景气回升 [2] 中游制造 - 建工需求边际改善 钢铁稳增长政策落地 钢铁玻璃价格小幅上涨 水泥价格止跌 [3] - 汽车化工等制造业开工率环比继续回升 企业招聘意愿稳定 [3] 上游资源 - 动力煤供给偏紧 节前补库需求释放 煤价环比+3.5% [3] - 美联储偏鹰表态压制国际金属价格 叠加国内下游需求偏弱 工业金属价格承压 [3] 人流物流 - 航空运输需求同环比提升 市内出行活跃度高位提升 [3] - 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环比+1.9% 铁路货运量环比+0.2% [3] - 全国邮政快递揽收量环比+1.5% 投递量环比+0.5% [3] - 干散运价格延续上涨 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环比+0.1% 集装箱吞吐量环比+0.2% 出口景气边际改善 [3]
金融支持服务消费扩面提质
经济日报· 2025-09-25 06:46
近日,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 施》),提出发挥金融、财政等政策合力,从供需两端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 展。 政策合力效应显现 服务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转型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提振 服务消费的必要性不断凸显。 政策引领加快服务消费提质发展。"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 内需求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有效带动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支持更好 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表示。 董希淼表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紧抓政策红利,支持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活力,从而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高质量信贷供给,既体现在量价上,即更合理优惠的贷款利率水平、足够的资金支持力度,更体现在 提供更加适配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上。"梁婧表示,不同服务消费领域行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差异较大,金 融机构围绕不同服务消费场景开发适配的信贷产品,有利于推动服务供给侧升级、消费需求潜力更好 ...
华安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ETF(159285):促服务消费若干措施出台,港股通消费迎配置良机
长江证券· 2025-09-24 22:1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报告主要介绍了一只跟踪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的ETF产品及其标的指数,并未涉及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测试与评价。报告的核心是对指数编制方法、指数特征、宏观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分析。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涉及任何量化模型或量化因子的构建思路、具体过程及评价。 模型的回测效果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提供任何量化模型的回测效果及指标取值。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涉及任何量化因子的构建思路、具体过程及评价。 因子的回测效果 经全面查阅,本篇研报未提供任何量化因子的回测效果及指标取值。 指数编制方法 1. **指数名称**: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3][11] 2. **指数构建思路**:为反映港股通范围内消费领域相关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丰富指数化投资工具而编制[3][11]。 3. **指数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空间**:港交所上市股票中具备互联互通标的资格的股票[43]。 * **筛选要求**:公司最近一年无重大违规、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考察期内证券价格无异常波动;公司最近一年经营无异常、无重大亏损[43]。 * **选样方法**: 1. 剔除选样空间内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后10%的股票[43]。 2. 对选样空间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43]。 * **加权方式**:采用派氏加权法进行逐日连锁计算[3][11]。 * **基日与基点**:基日为2014年12月30日,基点为1000点[3][11]。 4. **指数评价**:指数成份股在大市值区间较为集中,在中小市值区间分布均较为均衡,指数整体兼备龙头与均衡属性[11][52]。指数权重分配较为集中于龙头股,兼具高弹性与成长性[56]。 指数表现与特征 1. **国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 * **累计收益 (2014-12-31 至 2025-09-16)**:24.22%[71] * **相较恒生等权重指数超额收益**:32.04%[71] * **相较恒生指数超额收益**:12.21%[71] * **最新PE(TTM) (截至2025-09-16)**:19.30[75] * **历史PE分位数 (发布以来)**:低于80.88%的时间点[75] * **前十大成份股集中度**:54.73%[56] * **Wind一致预期未来2年净利润增速 (前十大加权)**:33.09%[56] * **加权ROE(TTM) (前十大)**:27.30%[56] * **加权PE(TTM) (前十大)**:30.94[56] * **加权PB(MRQ) (前十大)**:9.37[56] * **预测营收增速 (2025E)**:7.50%[59] * **预测净利润增速 (2025E)**:14.40%[59] * **加权回购金额 (2021-01-01 至 2025-06-30)**:7.77亿港元[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