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搜索文档
巴奴冲刺港股 IPO,火锅江湖再掀风云!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30
公司上市动态 - 巴奴毛肚火锅母公司巴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若成功上市,巴奴将成为继呷哺呷哺、海底捞之后国内第三家主营火锅业务的上市公司 [1] 公司发展历程 - 巴奴火锅创立于2001年,2009年进军郑州成为全国化发展关键起点,2012年战略聚焦毛肚产品并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 [3] - 2018年进军北京市场,2019年进入上海,2021年拓展至深圳,截至2025年6月直营门店达145家,较2021年末增长74.7%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4.33亿元、21.12亿元和23.07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519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1.02亿元、2024年1.23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7.09亿元(同比+25.7%),净利润5516万元(同比+57.5%),但2024年营收增速从2023年的47.38%降至9.23% [4]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火锅市场按收入计排名第三,市场份额0.4%,在品质火锅细分市场以3.1%份额位居第一 [5] 运营数据 - 翻台率从2022年3.0次/天提升至2025年前三月的3.7次/天,但人均消费从2022年147元降至2025年前三月的138元 [7] 扩张计划 - 计划2026-2028年分别新开52家、61家、64家餐厅,显著高于2022-2024年新增11家、25家、35家的速度 [8] - 当前145家门店中78.6%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该区域门店经营利润率24.5%高于一线城市的20.7% [9] 供应链建设 - 拟在河南等6省建设卫星仓,每个仓投资400-500万元,以支持下沉市场渗透 [9]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餐厅网络拓展、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及营运资金 [10] 行业前景 - 2024-2029年中国火锅行业年复合增长率预计6.5%,品质火锅细分领域增速达7.8% [12]
冲上热搜!广汽埃安,已报警!
中国基金报· 2025-06-18 15:56
【导读】针对近期网传不实信息,广汽埃安宣布已报警 6月17日深夜,广汽埃安法务部发布微博称,针对网传广汽埃安员工持股相关的不实及恶意诋 毁信息,公司已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并报警。 近日,关于广汽埃安股权融资爆雷、IPO疑似告吹等传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6月16日深夜,广汽集团及其旗下广汽埃安均发表声明称:"部分自媒体发布关于广汽埃安员 工持股相关的不实信息,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恶意造谣。" 广汽埃安宣布已报警 广汽埃安法务部称,近日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先后有多个网络账号捏造、发布、扩散不 实信息,对广汽集团及广汽埃安的健康有序生产经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公司已固化所有传播链路证据,包括多平台首发网络账号的信息。"广汽埃安法务部称,针 对此次恶意造谣传谣事件,公司将坚决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追究造谣者、传谣者的法律责 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报警回执显示,6月17日18时15分,广汽埃安向公安机关报警,已获公安警官登记。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邱德坤 多方辟谣员工持股计划不实信息 此次关于广汽埃安的传言,主要提及员工持股计划事项有变。 网传 消息称, 广汽埃安员工此前贷款认购的股权,如今估值大幅缩水,并且参与员工持股计 ...
药企扎堆港股IPO:上市热潮难掩“造血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5:12
港股创新药市场表现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HSSCPB)年内累计涨幅达71.83%,较去年同期20.74%的跌幅显著反弹 [1] - 港股创新药ETF(159567)年内增长67.16%,二级市场回暖带动药企IPO热潮 [1] - 6月已有7家本土药企递表赴港,包括翰思艾泰、维立志博等,其中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1][2] 药企IPO财务数据 - 翰思艾泰2023年收入666.4万元,亏损8516万元;2024年收入768.1万元,亏损扩大至1.17亿元 [2][3] - 维立志博2023年亏损3.62亿元,2024年亏损收窄至3.01亿元,2025年Q1亏损7536.7万元 [2][6] - 银诺医药2024年收入2005.5万元,亏损1.75亿元,较2023年7.33亿元亏损大幅收窄 [2][7] - 东阳光药2024年营收40.19亿元,净利润2480.3万元,核心产品奥司他韦占中国抗流感药市场38.5% [2][8] 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翰思艾泰核心产品HX009处于I/II期临床,研发成本从2023年4670万元增至2024年7470万元 [3][4] - 银诺医药GLP-1药物依苏帕格鲁肽α已商业化,减重适应症IIb/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完成 [7] - 轩竹生物2024年收入跃升至3009万元,但超9成依赖单一产品KBP-3571 [8] - 长风药业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占2024年营收94.5%,已纳入集采 [9]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港股18A章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通道,吸引A股转港股企业如轩竹生物 [2][3] - 药物从I期到FDA批准平均成功率仅7.9%,耗时10.5年,早期研发风险高企 [4] - CD47靶点研发遇冷,跨国药企要求III期数据才注资,加剧早期企业压力 [5] - 东阳光药面临专利悬崖,奥司他韦胶囊专利已失效,颗粒剂专利2026年到期 [8] 资本运作与战略 - 维立志博与Aditum Bio达成6.14亿美元BD交易,含特许权使用费及股权 [6] - 东阳光药拟通过港股上市整合研发平台,提升全球品牌形象应对专利到期 [9] - 长风药业计划募资投入吸入制剂研发及生产设施扩张,巩固现有优势 [9]
海天味业H股IPO受热捧 高瓴集团等8家基石投资者认购近47亿港元
深圳商报· 2025-06-17 06:43
港股IPO概况 - 公司启动港股全球发售 发售时间为6月11日至16日 发售价格35港元/股至36 3港元/股 最高募资总额约95 6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最大规模IPO之一 6月19日H股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2] - 以发售价中位数35 65港元/股计算 预计募资净额约92 71亿港元 [3] - 将发行2 63亿股H股 其中香港公开发售约1579万股 占全球发售总数6 国际发售约2 47亿股 占全球发售总数94 并授予承销商15 超额配股权 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 最大发行股数约3 21亿股 [2] 投资者认购情况 - 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近47亿港元 认购份额约占总发售股份50 创下年内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新高 [2] - 成功引入8家基石投资者 包括高瓴集团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按发售价中位数计算 拟合计认购约1 29亿股H股 占发售股份总数近50 [3] - 此次IPO成为港股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IPO [3] 公司行业地位 - 按销量计算 截至2024年已连续28年蝉联国内最大调味品企业 [3] - 按2024年收入计算 在国内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 在全球调味品市场排名第五 [3] - 酱油 蚝油产品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调味品市场第一 [3] 公司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00年 前身是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的"海天酱油厂" [3] - 2014年在A股上市 上市以来营收从98亿元攀升至269亿元 [4] - 2021年1月股价曾一度高达219 58元/股 市值超过7000亿元 被称为"酱茅" [4] 募集资金用途 - 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重点用于产能扩张 技术研发 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等 [4]
亿纬锂能港股IPO:不甘“龙二”的宿命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6-16 21:05
港股IPO市场反应 - 亿纬锂能港股IPO消息发布后A股股价下跌近5%至42 78元 市场反应平淡[2][3] - 与宁德时代港股IPO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认为其"不缺钱也要上港股"逻辑不适用[4] - 市场反应平淡反映锂电行业增长放缓及对公司资金压力的关切[6] 资金需求与财务压力 - 公司账面现金134亿元 但海外工厂项目累计投资达174亿元 存在40亿元资金缺口[19]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35 13%持续攀升至2025Q1的62%[20] - 2024年可转债募资50亿元计划因深交所两轮问询受阻 最终在获得美洲大客户订单前获批[22] 海外扩张战略 - 匈牙利工厂专注圆柱电池生产 深度绑定宝马[13] - 马来西亚基地兼顾圆柱电池与储能项目 利用东南亚低成本优势[15] - 美国通过CLS模式与戴姆勒卡车等合资建厂 规避IRA法案限制[17] 动力电池业务挑战 - 动力电池营收占比近40% 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71天攀升至2024年95天[25][29] - 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平均周转天数171 6天 远高于欧美品牌60天水平[28] - 哪吒汽车拖欠货款超60亿元 与亿纬锂能合同纠纷案已开庭[32] 储能业务风险 - 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50 45GWh全球第二 营收占比39 14%[36] - 美国IRA法案要求2025年起储能项目100%本土化生产 叠加40%关税[39] - 重要客户Powin申请破产 涉及15GWh采购协议 货款支付存不确定性[40][42][43] 技术研发竞争 - 研发投入从5年前7亿元增至29 42亿元[47] - 固态电池规划2028年量产400Wh/kg产品 进度落后于国轩/赣锋/孚能等对手[49][52][53] - 大容量电芯方面 628Ah产品量产但落后于蜂巢770Ah和海辰1175Ah产品[57][58] 行业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性过剩 车企财务危机可能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30] - 威马汽车破产导致供应商塔菲尔陷入困境 猎豹/华晨破产引发坏账[31] - 储能市场价格内卷严重 出海面临政策风险[37][39] 港股上市战略意义 - 募资用于海外工厂建设/全球化布局/营运资金补充[11] - 上市成为支撑海外扩张/技术攻坚/风险抵御的关键"生命线"[60] - 募资效率将深刻影响公司在激烈竞争中的立足与发展[61]
聚智赋能 逐浪港股 香港IPO辅导公开课程在杭州成功举办
证券时报网· 2025-06-15 21:27
香港IPO辅导公开课程 - 证券时报社与香港公司治理公会联合主办"香港IPO辅导公开课程" 吸引近200名上市及拟上市公司高管参与 为内地企业拥抱港股资本市场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1] - 证券时报华东一部主任张霞强调 证券时报持续深化对港股市场关注与研究 去年正式上线港美股频道并启动"洞见价值——港股新质生产力巡礼"报道 [1] - 证券时报怀新投资舆情专家赵小成以"强监管下IPO企业舆情管理方法和实战案例分享"为主题 结合港股IPO实战案例剖析香港及国际媒体生态特点 [1] 港股IPO全流程知识 - 天元律师事务所 海问律师事务所 德勤中国等多家行业头部机构分享香港资本市场新机遇 财法团队筹备 上市审核重点等核心议题 [2] - 毛戈平(01318HK)董事会秘书董乐勤分享港股上市历程 深度解读香港市场与监管环境 [2] - 截至2024年底香港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突破2600家 总市值连续多年位列全球前五大资本市场 2024年港股70多家公司实现上市 内地企业占比超九成 [2]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14年至2024年香港IPO累计募集资金3030亿美元 领跑全球 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 [3] - 2018年至2024年香港IPO募资额占比最高前五大行业为资讯科技 消费 医疗保健 地产建筑 金融 [3] - 2025年以来"科技+消费"双轮驱动为香港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港股IPO融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3]
(机遇香港)港股IPO成绩单亮眼 今年上半年募资额同比增长711%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3:29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证券业务部分析员叶泽恒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港股集资金额按 年显著增加,当中不乏大型内地企业。目前,有不少大型企业已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香 港交易所")递交初步招股文件,若市场反应理想兼再有资金流入,估计对香港交易所及证券行业板块有 正面作用。(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6月13日电 (记者戴小橦)13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报23892.56点,当周累计上涨0.42%;恒生科 技指数当日收报5239.71点,当周累计下跌0.89%;国企指数当日收报8655.33点,当周累计上涨0.3%。 当周,港股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额逾2500亿港元,按周增加23.2%。 会计师事务所安永12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称,香港市场今年上半年 预计约40家公司首发上市,募资额约1087亿港元,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和募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 和711%,占全球新股市场24%,暂列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的募资额预计将超过去年全年,香港IPO平 均募资额同比上涨超5倍,近10年内仅次于2021年同期。 安永香港资本市场服务发言人赖耘峯表示,预 ...
华大北斗港股IPO: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七成收入靠“赚差价” 招股书与供应商财报数据“打架”
新浪证券· 2025-06-13 18:16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华大北斗脱胎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导航芯片设计业务,成立于2016年12月,股东包括中电光谷、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企业,专注于北斗GNSS芯片、模组及相关解决方案的设计与销售,同时提供第三方芯片解决方案如通信及存储芯片 [2] - 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1610万件,全球市场份额4.8%,位列全球第六大GNSS服务商(中国内地第二);双频高精度产品市场份额10.5%,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 [4] - 收入结构失衡:综合芯片及模组业务(分销模式)占比超70%(2022-2024年分别为72.3%/74%/71.7%),GNSS自主产品收入占比不足30%(同期27.7%/26%/28.3%)[6] 财务表现与运营风险 - 营收波动明显: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8.40亿元,三年累计净亏损超5亿元(具体亏损0.93亿/2.89亿/1.41亿元)[9] - 毛利率持续下滑:综合毛利率从12%降至9.8%,其中分销业务毛利率仅2.8%-3.1%,GNSS业务毛利率从36%降至27.3%,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均值(39.03%/35.88%/36.37%)[10][11] - 现金流压力:贸易应收款+存货占流动资产比例从27.64%升至41.06%(2022-2024年分别为3.2亿/3.16亿/4.12亿元)[8] 上市进程与资本运作 - 上市路径曲折:2022年10月启动科创板IPO辅导后两度终止,2025年6月转战港股递交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与平安证券(香港)[4][5] - 曾与信息发展签署2年资本合作协议,探索港股IPO、A股借壳等路径,反映战略调整意图[5] 数据披露争议 - 采购数据存疑:最大供应商翱捷科技-U(占采购额33.8%-39.7%)的财报销售数据与公司披露采购额不匹配,如2024年翱捷披露第三大客户销售额4.46亿元,但公司自称采购额仅2.84亿元[12][14] - 客户供应商重叠:54家重叠客户供应商,2024年产生收入2.36亿元(占营收28%)、采购3.29亿元,存在关联交易复杂性[15]
港股开盘 | 三大指数低开 华泰证券:港股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6-13 09:37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1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跌0.31% 恒生科技指数跌0.95% 国企指数跌0.47% [1] - 科网股跌多涨少 舜宇光学科技涨0.45% 阿里巴巴跌超1% [1] 机构后市研判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市场具有战略性配置价值 承担企业出海、资金回流、人民币国际化三大职责 下半年驱动因素主要来自盈利增长 高股息板块和必需消费可作为底仓配置 [1] - 中金公司指出上半年港股显著跑赢A股 但反弹呈现"脉冲式冲高回落" 仅35%个股跑赢指数 下半年将面临"资产荒"局面 预计指数维持区间震荡 [1] - 国泰海通认为产业层面深刻变革正在发生 新消费、AI应用等稀缺性资产更受关注 基本面修复和资金面改善将推动港股继续向上 恒生科技板块值得重视 [1] 中信证券观点 - 预计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可能出现指数牛市 当前为3~4个月过渡期 内需和价格信号仍偏弱 美国减税法案可能引发海外市场动荡 建议关注AI高景气产业 港股流动性持续改善 [2] 热点事件 - 美国商务部宣布6月23日起对钢制家电加征50%关税 涉及洗碗机、洗衣机、冰箱等 可能导致消费价格上涨 [3] - 香港证监会研究调整每手交易股数方案 计划将港股人民币柜台、REITs、ETF等更多产品纳入沪深港通 [3] - 安永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3%和711% 港交所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3] - 蚂蚁国际将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 计划在8月1日法案生效后提交申请 [4] 公司动态 - 舜宇光学科技5月手机镜头出货量9809.9万件同比减5.2% 车载镜头出货量1070.6万件同比增28.4% 手机摄像模组出货量3772.9万件同比减17.1% [5] - 新华保险拟出资不超过15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 投资标的为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5] - 建业实业发布盈警 预计年度股东应占亏损净额5.6亿至5.8亿港元 [6] - 华润置地前5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868.5亿元同比减6.3% [6]
中资投行主导港股IPO市场
深圳商报· 2025-06-13 07:32
港股IPO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显著回暖,前5个月27家港股通过IPO上市,募资总额达773.46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1] - 截至6月12日,超40家企业拟赴港上市,其中已递表港交所的有20多家 [2] 中资券商市场份额 - 从IPO保荐家数来看,中金公司(香港)以9家位居榜首,招银国际以5家紧随其后 [1] - 23家参与港股IPO保荐的券商中超五成为中资券商,中金公司(香港)、招银国际融资、中信证券(香港)、华泰金控(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位居前五名 [1] - 中金公司以17.65%的市场份额位居保荐机构榜首 [1] 承销金额排名 - 中金公司(香港)、美林(亚太)、摩根大通、中信建投(国际)、摩根士丹利亚洲位居今年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均超过150亿港元 [2] - 中金公司承销了13家港股IPO公司,承销金额合计达186.79亿港元,均位居榜首 [2] 中资券商国际化布局 - 目前已有36家内地券商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子公司,占内地券商总数的三分之一 [2] - 除香港市场外,中资券商还向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区拓展业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