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
icon
搜索文档
院士南疆开讲,激励边疆学子种下科学种子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22:36
活动概况 - 2025年6月"科学与中国"暨广东科普南疆行系列活动在新疆喀什地区和兵团第三师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6位国内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参与[2][3] - 活动覆盖新疆多所中小学校园,共举办13场科普讲座,吸引10000多名南疆学子参与[3][4] - 活动旨在落实粤新两省区援疆工作部署,以高质量科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6] 院士科普内容 -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以"理解宇宙-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通过宇宙起源、暗物质等前沿课题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8][9][11][12][13][14][15] - 中国科学院院士汤涛从华为案例切入,讲解数学在AI、大数据、金融等领域的应用,并展示数学与艺术的美学关联[20][21][22][24][25][26]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野通过"费马大定理"等数学难题,结合前沿科技应用案例,传递数学家的创新思维与毅力[27][28][30][31][32][33] 专家互动环节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任海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结合科研故事强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34][35][37][38][39] - 研究员唐锡晋解读钱学森科学方法,介绍综合集成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应用[40][41] - 研究员潘彦斌通过密码学案例,提升学生信息安全意识[42][43][44] 学生反馈与影响 - 学生表示讲座颠覆了对数学枯燥的认知,认识到科技背后数学原理的关键作用[57][58][60] - 学生对宇宙探索、AI技术等表现出强烈探索欲,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未来将投身科技领域[49][50][51][52][62][63] - 教师群体认为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64][65][66][67] 活动组织与背景 - 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技厅等联合主办,得到广东省援疆指挥部等多方支持[72][73][74][75][76][77][78][79][80] - 广东省近年通过科技援疆在农业、数字技术等领域实施帮扶,并将科普列为重点内容[81][83][84][85] - 未来计划深化合作,持续向南疆输送优质科普资源,培养创新人才[89][90][92][93][94]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7-01)
远峰电子· 2025-06-30 19:41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东信和平(+10.03%)、恺英网络(+10.03%)、中京电子(+10.02%)、中远海科(+10.01%)和新炬网络(+10.01%)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中光防雷(+20.00%)、联建光电(+19.92%)和广信材料(+15.35%)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神工股份(+9.44%)、源杰科技(+9.30%)和光云科技(+7.71%) [1] - 活跃子行业中SW游戏Ⅲ上涨5.56%,SW军工电子Ⅲ上涨3.70% [1] 国内新闻 - 思泰克拟以1200万元增资华睿芯材,持股比例增至3.75%,华睿芯材已建成光刻胶研发测试及中试平台并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池 [1] - 蓝思科技启动H股发行计划,每股定价17.38至18.18港元,全球发售2.62亿股,预计最高募资48亿港元,用于业务拓展 [1] - 上海超导带材及总部基地开工建设,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销售额超50亿元,为全球超导领域最大项目之一 [1] - 移远通信发布首款车规级5G RedCap模组AG53xC系列,基于高通SA510M平台,支持3GPP R17标准,已进入量产阶段 [1] 公司公告 - 恒烁股份累计回购813,407股(占总股本0.98%),投入金额29,313,021.08元 [3] - 盛视科技获7项发明专利授权,涉及行李检测、车底监控、跑步识别等领域 [3] - 日海智能子公司债权债务重组后剩余822.73万元由辽宁长融分期支付,最晚于2026年12月31日结清 [3] - 景旺电子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959.70万股,叠加可转债转股导致持股比例由61.96%降至60.93% [3] 海外新闻 - 韩国JNTC公开新开发的TGV玻璃基板,计划下半年开始生产 [3] - 三星电子在2025Q1全球高端电视出货量中保持第一,但市场份额下降11%,LG电子市场份额从23%降至16% [3] - 东京大学研制出采用掺镓氧化铟(InGaOx)晶体材料的新型晶体管,有望提升AI与大数据处理性能 [3] - 韩国计划在2032年前投资6454亿韩元开发量子技术,包括1,000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和100公里量子互联网 [3]
液相色谱仪等714份标准将于7月1日起实施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科学仪器行业标准化进程 - 2025年7月将有714份新标准实施,涉及色谱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环境监测等高频技术领域,推动农业、环保、医疗、制造等行业技术升级[1][2] - 液相色谱法术语标准时隔17年更新(GB/T 9008-2024),对术语定义及符号进行修正,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3][7] - 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成为食品安全检测核心手段,例如香柠檬精油有害成分检测标准(GB/T 45139-2024)[4] - 环境监测领域新增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抗生素残留标准(HJ 1399-2024),灵敏度达纳克级[5] 重点行业技术应用 食品与农产品 - 新增98份农林牧渔食品标准,覆盖冻虾滑(GB/T 44980-2024)、冻扇贝(GB/T 31814-2024)等产品检测方法[10] - 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检测标准(SN/T 5719-2024)采用HPLC法,保障食品包装安全[10] - 建立22类进口食品溯源指南(SN/T 5652系列),涵盖乳制品、水产品等品类[10] 环境监测 - 57份环保标准聚焦水质监测,包括17种抗生素(HJ 1399-2024)、18种磺胺类(HJ 1398-2024)等新型污染物检测[11] - 大气监测新增氨/硫化氢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1393-2024),采用色谱质谱法追踪污染源[5][11] - 四川省出台中药类制药(DB51/3205-2024)、页岩气开采(DB51/3203-2024)等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11] 工业制造 - 钢铁行业新增92份标准,包含电弧炉余热回收(YB/T 6211-2024)、钢渣分类(YB/T 6322-2024)等技术规范[15] - 汽车制造领域更新16项标准,涉及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GB/T 29772-2024)、制动材料重金属检测(SN/T 5691-2024)[16] - 机械设备领域发布纯电动工程机械试验方法(GB/T 45049-2024等),推动新能源设备标准化[18] 新兴技术领域规范 - 氢能源领域新增PEM电解槽技术要求(GB/T 45539-2025)及性能测试方法(GB/T 45541-2025)[17] - 纳米技术标准涵盖单壁碳纳米管检测(GB/Z 45113-2024)、二硫化钼层数测量(GB/T 44935-2024)等前沿方向[14] - 5G+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指南(DB14/T 3275-2025等)规范医疗信息化发展[13]
国产高端电镜破壁而生!博众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BZ-F200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核心观点 - 苏州博众仪器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kV场发射透射电镜BZ-F200,具备0.14纳米晶格分辨率(当前国产最高),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标志着我国高端科学仪器实现重大突破 [1][2] - 该设备可满足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原子级观测需求,核心技术包括自主电子枪、超稳电源系统、热场发射电子源及精密制造等 [22][24] - 透射电镜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国产化率不足5%,博众仪器通过五年技术攻坚填补国内空白,展现民企在高端仪器领域的创新实力 [21][28] 技术突破 - **性能参数**:BZ-F200点分辨率≤0.25nm,晶格分辨率≤0.14nm(国产最高),加速电压80kV/200kV,支持6种成像/衍射模式 [24][25] - **核心技术**:突破电子源针尖制备、超高稳定度高压电源(稳定度达百万分之一)、透镜超精密加工(亚微米镜筒精度)等"卡脖子"技术 [21][24] - **应用验证**:成功解析单晶硅晶格图像(国产首次)、氮化硼纳米片及金属硫化物微观结构,半导体界面缺陷分析达0.23纳米分辨率 [22][27] 行业意义 - 高端仪器国产份额从30%升至45.5%(2023年),政策驱动下预计2025年达60%,透射电镜突破标志国产仪器进入"从无到有"阶段 [28] - 设备对材料科学具革命性价值,可解析复杂晶态多孔材料原子结构,攻克传统X射线衍射的解析局限 [30] - 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整合,建立电子光学系统、超精密加工等自主可控的产业联合体 [31] 公司发展 - 博众仪器2019年立项时仅一人团队,五年内突破技术壁垒并实现商业化,计划2026年推出120kV/300kV机型,远期攻关球差电镜等高端设备 [21] - 采用市场化导向策略,同步推进整机研发与核心部件国产化,构建电子束技术应用与服务生态 [12][21] - 苏州大学已引入首台设备至国产仪器示范中心,为迭代提供应用场景,政府及学界呼吁支持首代产品优化 [12][28] 研发背景 - 创始人团队2018年响应国家"卡脖子"技术清单选择透射电镜领域,初期面临人才、技术、供应链等"五无"困境,最终通过自主攻关锤炼出电镜"中国之心" [7][21] - 中国电镜行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后停滞,博众成果圆了科研工作者使用国产透射电镜的心愿 [19] - 清华大学教授段文晖2023年调研后提案呼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肯定民企"决策高效、技术迭代迅速"的优势 [9]
6月30日主题复盘 | 军工爆发,RWA持续走强,脑科学再迎催化
选股宝· 2025-06-30 16:31
行情回顾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沪深京三市超4000股飘红,成交额达1.51万亿 [1] - 军工板块爆发,20余股涨停,包括长城军工、湖南天雁、北方导航等 [1][4] - 稳定币概念持续大涨,霍普股份、协鑫能科、东信和平等封板 [1] - 脑机接口概念拉升,翔宇医疗、创新医疗、荣泰健康涨停 [1][9] 军工板块 - 板块延续强势,长城军工9天7板,最新价29.05元,涨幅+10.00%,流通市值210.39亿 [5] - 飞亚达、中光防雷等连板,湖南天雁、北方导航、国瑞科技等反包涨停 [4] - 催化因素包括9月3日阅兵预期及北约同意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 [13] RWA(真实世界资产)板块 - 霍普股份2天2板,最新价57.46元,涨幅+20.01%,流通市值34.60亿 [7] - 杭州园林4天2板,涨幅+19.97%,瑞纳智能、曲美家居、雪迪龙等跟涨 [7] - 中信建投认为RWA生态将快速壮大,蚂蚁数科等具备发行能力的服务方受益 [7] - 华西证券指出产业链涵盖区块链基础设施(上游)、资产数字化(中游)、跨境支付等应用场景(下游) [8] 脑科学板块 - 荣泰健康、创新医疗涨停,爱朋医疗涨10% [9] - 催化因素包括马斯克Neuralink脑机接口临床试验进展及国内《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立项 [10]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国家 [10] - 2024年中国脑机接口市场规模32亿元,预计2027年超55亿元;全球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30-2040年或达400-1450亿美元 [11] 其他活跃板块 - 固态电池:大东南、赛伍技术等表现活跃 [14] - 国产芯片:瑞纳智能、中瓷电子、蓝英装备等受国常会科技政策推动 [14] - 新能源汽车:小米YU7大定突破28.9万台带动产业链 [14] - PCB板:景旺电子、中京电子等因英伟达股价创新高上涨 [14][17] 历史新高公司 - 北方长龙(军工)涨幅18.58%,长城军工(军工)涨幅10% [17] - 德迈仕(机器人)涨幅15.55%,唯特偶(半导体)涨幅14.65% [17] - 景旺电子(PCB板)涨幅9.99%,金龙羽(固态电池)涨幅5.61% [17]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发布 强调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快讯· 2025-06-30 15:59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修订 - 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自2025年6月27日起施行 [1] - 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强调"四个面向" 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1] - 重点奖励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领域的创造性贡献 [1] 奖励机制调整 -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两年评审一次 [1] -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次授予项目总数不超过300项 [1] - 完善各奖种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围绕国家战略导向和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1] 奖励对象聚焦 - 突出奖励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 [1]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阿根廷牛肉健康营养季圆满收官,推动深度拓展中国市场
中国食品网· 2025-06-30 15:29
阿根廷牛肉在华品牌推广 - 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IPCVA)发起"阿根廷牛肉健康营养季"活动 以"营养与健康"为核心议题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强化品牌传播 [1] - 活动系统整合线上内容 线下场景 专业渠道与公众传播 深度回应中国消费者在饮食结构 食品安全与健康认知上的转型趋势 [1] - 集中展示阿根廷牛肉的天然优势与营养特性 通过科普策略与高参与度活动推动优质动物蛋白进入中国家庭日常饮食 [3] 多平台内容营销策略 - 2025年4月至6月活动周期内 IPCVA围绕"营养与运动协同发展"主线 联合营养师 健康达人与内容创作者发布短视频与图文内容 [3] - 内容聚焦牛肉蛋白质功能机制 营养搭配策略及生活方式管理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通过社交平台广泛触达 [3] - 推出"健康营养食谱"覆盖家庭晚餐 健身补给与办公简餐三大场景 展现阿根廷牛肉在营养密度 烹饪便捷性与风味体验的综合优势 [5] 线下体验活动设计 - IPCVA在北京举办融合搏击操训练 营养讲堂与牛肉品鉴的线下活动 打造"吃+动"生活方式范式 [7] - 活动让参与者切身体验牛肉蛋白对能量供给与身体修复的支持 吸引都市职场人群 健身圈层与年轻家庭关注 [7] - 以官方合作身份亮相2025天津V1赛车体育嘉年华 通过拳击项目联动构建"竞技+营养"融合传播场景 在赛事现场设立展示区与互动环节 [10] 行业消费趋势契合度 - 中国肉类消费结构加速向高质量 低负担 可持续方向演进 阿根廷牛肉的天然牧养 无抗饲养 高蛋白低脂肪与氨基酸均衡特性高度契合该趋势 [13] - 活动成功提升消费者对优质牛肉营养价值的理性认知 推动"科学食肉"理念的社会化传播 [15] - IPCVA表示未来将加大健康饮食知识普及 可持续生产理念传播与消费者教育投入 参与中国健康消费生态建设 [15]
他种下的“苹果树”,如今已根深叶茂
科技日报· 2025-06-30 09:19
钱学森的战略决策与科技贡献 - 1955年钱学森力排发展航空的主流意见,主张优先研制导弹,认为导弹在攻防兼备方面更具战略优势且核心技术存在短期突破可能[1] - 钱学森基于国情深刻洞察,指出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难以攻克航空领域高端材料瓶颈,而国家最紧迫任务是解决"不挨打"难题[1] - 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钱学森在奠基阶段展现出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 关键科技项目突破 - 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设计寿命20天但仅模拟5天,钱学森果断批准出厂最终卫星稳定运行28天远超预期[2] - "两弹结合"试验中钱学森亲赴现场用科学解释说服兰新铁路旁工厂工人完成疏散,体现科学家权威[3] - 钱学森作为核心领导者成功实现自主研制首代中近程导弹、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次"两弹结合"试验[3] 科学家精神传承 - 钱学森科学精神正指引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3] - 钱学森种下的"苹果树"精神养分持续滋养科技工作者向更深邃宇宙进发[4]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举办纪念活动强调要在钱学森精神指引下勇毅前行[3]
农业十大领域建立 全国科学数据观测网络
科技日报· 2025-06-30 09:09
农业科学数据观测网络建设 - 我国已在土壤质量、作物种质资源等十大领域构建起全国农业科学数据观测网络,累计采集近100TB一手观测数据 [1] - 农业农村部以"统一部署、系统布局、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为原则,初步构建起1个国家农业科学数据总中心、10个领域数据中心、148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和近500个试运行站点的全国观测网络 [1] - 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了5100项观测指标标准,从数据采集方法到入库格式实现全流程规范 [2] 农业科学数据应用成果 - 陕西杨凌土壤监测系统运行30年积累的数据建立起四大区域土壤有效磷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超85% [1] - 基于14年小麦蚜虫观测数据构建的高温累计损伤模型使黄淮海麦区蚜虫防控效率提升30% [2] - AI图像识别技术嵌入微信小程序可诊断98%的葡萄常见病害,已在新疆、山东等葡萄主产区推广应用 [2] 未来发展规划 - 农业农村部正在谋划建设"天空地"一体化观测重大科技工程,将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地面传感器网络 [2] - 预计2025年完成优化地面站点布局,编制完成相关农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设施建设规划 [2] 当前面临挑战 - 农业科学数据利用仍面临跨学科数据融合分析不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滞后、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挑战 [2]
中科院自动化所最新综述!VLA模型后训练与类人运动学习的共性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6-29 17:51
核心观点 - 文章从人类运动技能学习角度系统总结了VLA模型的后训练策略,提出环境、具身、任务三维分类框架,并探讨神经科学对机器人学习的启发[4][5][6] - VLA模型需通过后训练从通用预训练转向特定任务适配,类似人类从遗传能力到专项技能的转化过程[8][9] - 类脑视角下,后训练技术可划分为环境感知增强、具身认知优化、任务理解深化及多组件集成四大方向[10][12] VLA模型与后训练重要性 - 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与动作生成模块,实现"看-听-动"闭环,但预训练模型在真实场景中需后训练提升精度与鲁棒性[8] - 后训练利用少量目标场景数据微调模型,使其适应机器人物理特性与任务需求,解决"开箱即用"性能不足的问题[9] 三维后训练策略 环境维度 - 引入可供性线索强化模型对环境交互可能性的理解,如物体功能暗示(门把手提示抓握)[12] - 优化视觉编码器与多模态感知融合,提升环境细节记忆与抗遗忘能力[12][13] 具身维度 - 建立机器人正向/逆向运动学模型,模拟人类前馈-反馈控制机制实现精准动作规划[14] - 借鉴小脑多内部模型协同机制,设计分层动作控制模块[14] 任务维度 - 通过人类示范数据注入专家知识,加速任务理解[14] - 采用层次化策略分解长程任务为可管理子步骤,对应人类分而治之的神经处理模式[14][17] 技术挑战与趋势 - 数据效率:需开发课程学习、主动采样等类人策略降低训练数据需求[22] - 多模态扩展:触觉/深度传感等新模态输入可提升环境交互真实性,但面临传感器融合难题[22] - 持续学习:当前离线微调易导致遗忘,需借鉴人类记忆机制开发终身学习框架[22] - 开放泛化:从实验室性能优化转向未知环境适应能力建设[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