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否决俄匈核电站项目,匈牙利强硬回应:绝不停止!
搜狐财经· 2025-10-03 12:45
2023年9月11日,欧洲法院做出了一个重要裁决,推翻了欧盟委员会此前批准的俄罗斯在匈牙利保克什 核电站新建核反应堆的决定。法院指出,欧盟委员会在批准匈牙利为这两个新反应堆提供补贴时,未能 充分证明该计划符合欧盟的公共采购规定。 这一裁决恰逢欧盟不断对匈牙利施加压力,要求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尽管如此,匈牙利政府态 度坚定,表示将继续推进保克什核电站的扩建项目。法院指出,欧盟委员会在2017年批准匈牙利的补贴 计划时,应当考虑到公共采购的相关规定,但委员会未能充分解释为何该计划符合规定。这一裁决实际 上支持了奥地利的上诉,奥地利长期以来质疑匈牙利在没有公开招标的情况下,直接将项目合同授予俄 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并认为这违反了欧盟的相关规则。 匈牙利政府明确表示,保克什核电站的扩建项目将按计划推进,并将与欧盟委员会合作,确保该项目符 合欧盟的公共采购和国家援助规则。保克什核电站是匈牙利唯一的核电站,距离布达佩斯约100公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核电站已运营四座由俄罗斯制造的VVER-440型核反应堆,提供了匈牙利近一半 的电力需求。 自2014年起,匈牙利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签署了协 ...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欧佩克增产预期、伊拉克恢复原油供应及美国能源政策调整
搜狐财经· 2025-10-03 11:26
油价表现与市场压力 - 10月2日国际油价走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11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1.30美元至60.48美元,跌幅2.10% [1] - 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2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1.24美元至64.11美元,跌幅1.90% [1] - 油价承压源于美国政府停摆带来的需求前景考验以及欧佩克联盟部长级会议可能进一步增产的预期 [1] 供应端动态与地缘风险 -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至土耳其的输油管道在中断两年半后恢复原油输送 [1] - 欧佩克联盟准备进一步动用其剩余产能,10月出现地缘政治意外事件的风险持续上升 [1] - 欧佩克联盟11月可能再日增产50万桶的预期,暴露其市场份额优先战略与价格维稳目标的矛盾 [3] 美国能源政策转向 - 美国能源部终止223个主要涉及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项目,相关资金总计约75.6亿美元 [2] - 项目终止基于经济效益、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等角度的考量 [2] - 美国终止碳捕集项目等举措,削弱全球能源转型共识形成的软环境 [3] 石油市场深层矛盾分析 - 当前石油市场呈现硬供应过剩与软控制失灵的悖论,传统地缘风险溢价模型因页岩油技术软实力与清洁能源标准软实力的碰撞而加速失效 [3] - 市场波动本质上是军事-能源-货币三维软实力体系再平衡的体现 [3] - 石油市场正从资源权力向规则权力转变,要求产油国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和碳交易规则制定等非传统手段增强话语权 [3] 理论框架与未来展望 - 能源安全被定义为基础性软实力,核心在于构建预期调节-产能缓冲-规则输出三位一体的新型软实力体系 [3] - 未来能源竞争将更集中于规则制定权、技术标准权和话语体系权等软实力维度 [2] - 随着欧佩克联盟10月会议临近,市场将面临增产预期与地缘风险的双重软实力考验 [2]
国旗下,我们携手同行
人民日报· 2025-10-02 07:27
国庆庆祝活动 -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12.1万名群众参与庆祝新中国成立76周年 [2] -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新疆帕米尔高原红其拉甫等地同步举行升旗仪式 [2] - 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西藏林芝嘎拉村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3] 能源行业 - 中国海油崖城13—1气田在台风“博罗依”过后恢复生产,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稳定运行,保障能源安全 [6] 农业领域 - 吉林长春九台区秋收进行中,水稻种植户利用智能化农机收割1500亩水稻 [7]
乌称俄袭击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停电
央视新闻· 2025-10-02 02:33
当地时间10月1日,乌克兰能源部通报称,当天俄罗斯袭击了基辅州斯拉武季奇市能源基础设施,袭击 导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紧急断电。乌能源部称,电压波动导致安全保护罩失去电力供应。该安全保 护罩是隔离被毁的第四机组并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关键设施。目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电力恢复工 作。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当天表示,俄罗斯对乌能源系统的打击不仅危及乌克兰,也对整个欧洲 的安全构成威胁。他强调,此类行为不会没有回应,乌克兰已经作出反击,并将继续回应。 俄罗斯方面对此暂无回应。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
国庆坚守 我们在
中国能源网· 2025-10-02 00:11
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有这样一群身影始终坚守,他们以矿灯为星、以工装为甲, 用汗水筑牢能源安全"压舱石",用坚守为祖国繁荣稳定注入"煤"好动力;他们以岗位为阵 地、以奋斗为礼赞,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着"坚守"的意义,让温暖与光明穿越山海,抵达千 家万户。 【责任编辑:王少晨 】 ...
美国推动“铀盟”,联合日法英加,900天内摆脱俄能源依赖
搜狐财经· 2025-10-01 18:01
美国正在加快建设战略铀储备,主要目的是减少对俄罗斯浓缩铀的依赖。当前,俄罗斯依然是美国最大 的浓缩铀供应国,每年提供约25%到30%的浓缩铀,这些铀为美国近一半的核电站提供燃料支持。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正在制定一项行动计划,旨在恢复并增强国内的浓缩铀生产能力。除了支持国 内生产,美国还在与日本、加拿大、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共同合作,组成所谓的"札幌五国"机制,推动各 国集中力量增加浓缩铀产量。加拿大计划扩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铀矿开采,法国则计划升级特里卡斯坦核 电站的铀加工设备,力争在未来两年半内完全替代俄罗斯的浓缩铀供应。 此外,赖特部长还宣布,美国将启动多个新的浓缩铀生产项目,首批项目预计在2026年投产,初期年产 能将达到300吨分离功单位,为打破对俄罗斯的依赖并确保核燃料供应的稳定提供实际支持。 然而,短期内彻底切断对俄罗斯浓缩铀的依赖依然面临显著风险。如果俄罗斯的浓缩铀供应突然中断, 美国的电力系统可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约5%的电力生产将面临威胁。核电是美国最主要的低碳能源, 占总发电量的20%。一旦核燃料供应中断,不仅工业生产和民生用电将受到影响,还可能拖慢美国2030 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因此,在推 ...
涉嫌在“北溪”管道放置炸药 一乌克兰潜水教练被捕
央视新闻· 2025-09-30 21:07
2022年9月26日,连通俄罗斯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发生剧烈爆炸,4条管道中的3 条发生泄漏,疑遭人为破坏。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2024年2月,瑞典、丹麦相继宣布结束调查,德国则表示仍将 继续调查。 这名男子被德国法院签发的欧洲逮捕令通缉。德国当局称,沃洛迪米尔直接参与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据了解,这名嫌疑人是一名潜水教练, 他于2022年9月从罗斯托克乘坐游艇前往波罗的海,然后潜入水下,在水下管道上放置了炸药。 2025年8月,据多家德国媒体报道,德国警方已确认了所有涉嫌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人员的身份,德国相关部门已向6名乌克兰籍嫌疑人发出逮捕 令,另有一名嫌疑人或已死亡。德国联邦检察院8月21日发布消息说,在意大利方面协助下,一名涉嫌参与制造"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乌克兰男子在 意大利被捕。 当地时间9月30日,一位叫沃洛迪米尔的乌克兰男子因涉嫌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在波兰华沙附近的一个小镇被捕,已被带到华沙地区检察官办公室接 受讯问。 ...
勇担使命再出发——写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之际
中国能源报· 2025-09-29 19:32
公司历史与战略定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迎来成立75周年,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始终与国家发展同步[1][4] - 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人均约4两,公司肩负为新中国工业“输血”使命[5] - 1978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使我国跻身世界产油国前列[5] - 公司形成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9] -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18日视频连线时强调公司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9] - 公司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框架,计划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26] 油气勘探开发成就 - 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使我国甩掉贫油帽子[5] - 2024年2月20日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在陆地万米深层首次发现油气显示[6] - 塔里木油田超深油气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三,已钻探8000米以深井超220口[11] - 准格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富满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田[9] - 2024年8月24日煤层气日产量突破901.2万立方米,累计产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6%[8] - 深层煤岩气预测资源量超40万亿立方米,预计2035年全国产量有望超300亿立方米[8] - 长庆油田成为年产超65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西南油气田建成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9] 炼化与化工业务升级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二[9] - 公司构建“炼化生精材”产业结构,推动高端化转型[9][34] - 2024年化工产品商品量达4438万吨,较2020年增长32%,炼油特色产品产量达1622万吨,增长40%[36] - 广东石化智能炼厂通过AI调控2000多个参数,能耗降低12%,年节约18万吨标准煤[33] - 吉林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采用自主技术,双烯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能耗下降25%[34] - 独山子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使碳足迹比传统工艺下降35%,配套光伏走廊年发绿电7亿度[35] - 广西石化炼厂重构后新增百万吨芳烃和烯烃,产品价值放大近十倍[35] 科技创新与深地工程 - 公司将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构建“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4] - 建成3个原创技术策源地、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全球化布局[14] - 自主研发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提升能力、扭矩等指标达世界领先水平[32][36] - “璇玑”旋转导向系统、高温高压钻井液等关键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32] - 物探技术具备全球最强陆上勘探能力,测井技术服务能力稳居全球前三[13] - 油气管道全产业链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13] - 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AI提升地震数据识别等场景效率[39] 国际化经营与海外项目 - 1993年公司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成为我国海外油气合作第一标[19] - 业务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运营近90个项目,设立五大合作区[19] - 2024年1月1日取代埃克森美孚成为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牵头作业者[18] - 西古尔纳-1油田地质储量100亿吨,2024年7月20日产量突破每日60万桶,创1999年以来新高[18] - 中油工程中标伊拉克巴士拉海水管道项目,合同额约180亿元人民币[20] - 2024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实现亿吨效益[20]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大庆油田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相当于107万户家庭年用电量,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23][25] - 公司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氢能年产能8100吨[27] - 2024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国内能源供应比例达7%,发出绿电48亿千瓦时[27] - 天然气供应量占全国消费量约60%,大力发展“天然气+”清洁能源[27] - 吐哈油田采用5000千瓦电导热油炉,以绿电为能源连续运行超7000小时[39] - 大庆油田单井数字化覆盖率达97.2%,站场数字化覆盖率达89.1%,巡检效率大幅提升[39] - 公司探索“油气热电氢”一体化模式,打造低碳能源生态圈[26] 装备制造与智能化升级 - 装备制造业务国际和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占比达61.6%,较2020年接近翻一番[38] - “一键式”自动化钻机提升作业时效和安全水平,使我国成为少数可自主研制国家[38] - 高强度钻头、超高温测井仪等装备支撑万米深井勘探[38] - 钢管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38] - 氢能电站开启先导试验,为钻井压裂生产提供清洁装备支撑[39] - 采用“光伏供能+24小时储能”模式替代柴油发电,实现边远井绿色生产[39]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
搜狐财经· 2025-09-29 17:52
俄罗斯靠卖油撑家底,印度和中国又是主力客户,现在两边都在调整采买路数,俄罗斯的腰包自然就绷 紧了。 2025年这个年头,全球能源市场可真是一天一个样,风声水起的背后,全都是利益和风险的权衡。 最近,印度在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事上突然踩了刹车,中国这边也低调地动了几步棋。 一边是俄罗斯往外卖油越来越费劲,一边是大买家不再一味接盘,这种局面让国际油市的气氛变得比以 往更微妙。 但最近风向突然变了,印度几家大的炼油厂明显减少了俄罗斯原油的下单意愿。港口油轮排长队,保险 和运费也蹭蹭往上涨,大家都觉得这买卖做起来不再那么划算。 新一轮的能源角力,怎么看都少不了这三方的明争暗合。 印度出手收紧,折扣再大也挡不住压力 印度这两年在俄罗斯油气市场上是出了名的"拼单小能手",谁价低买谁的,精打细算毫不手软。 其实印度的算盘打得很清楚,美国新一轮的制裁压力直接落到印度头上,买俄油不但多了风险,还影响 自身出口贸易。 印度政府权衡后,索性拉起一个工作小组,专门研究怎么"分散风险、减少依赖"。 这下俄罗斯的原油订单就不那么吃香了,印度反而开始多渠道采购,宁愿多花点钱,也要让能源安全更 保险。便宜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地缘政治一搅和,谁都不 ...
特朗普联大演讲被打脸,中俄签署史无前例能源合同,我们不怕威胁
搜狐财经· 2025-09-29 12:52
能源合作协议 - 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四份能源文件 包括战略合作协议和西伯利亚-2天然气管道合同 时效长达几十年[3][5] - 西伯利亚-2天然气管道合同为期30年 预计每年为俄罗斯带来上千亿人民币收入[5] - 协议确保俄罗斯相关公司出口潜力 并成为俄罗斯联邦所有相关地区发展的驱动力[3] 能源贸易数据 - 中国去年进口5.5亿吨石油 90%以上通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8]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8] 能源市场转向 - 俄罗斯成功将能源资源出口转向其他市场 欧洲市场不再是溢价市场 东方市场成为溢价市场[5]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宣布中俄能源合同 表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牢不可破[10] 能源安全战略 - 中国采取两边下注策略 既购买中东石油又购买俄罗斯石油 以保障能源安全[8] - 中国与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合作不受外部威胁影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