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高价进口水果“跌落凡尘”:国产平替崛起与市场格局重塑
搜狐财经· 2025-08-24 10:22
核心观点 - 进口水果价格大幅回落 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与国产水果同台竞争 主要由于供给端海外扩产和国产种植崛起 需求端消费理性化 以及技术赋能 规模化种植和渠道创新共同推动 [1][3] 供给端变化 - 智利车厘子对华出口量2025年同比增长超30% 运输周期缩短至26小时 市场供应激增 [3] - 秘鲁和智利等国通过冷冻果肉技术突破季节限制 实现蓝莓全年供货 [3] - 中国云南蓝莓种植面积达24.9万亩 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2024年总产量同比激增30% 直接冲击进口市场份额 [3] 需求端变化 - 低糖健康需求崛起 2024年蓝莓线上销量增长23% 荔枝和芒果等高糖水果增速放缓 [3] - 过度包装遭遇反噬 某品牌阳光玫瑰葡萄礼盒成本占比高达40% 最终滞销降价50% [3] - 消费理性化趋势明显 消费者更倾向性价比而非单纯追求进口标签 [3] 技术赋能 - 云南蓝莓产业通过基质栽培技术实现营养液精准调配 产出的蓝莓果径更大甜度更高 口感媲美进口品种 [4] - 山东某农业公司利用AI技术种植草莓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糖酸度 将售价提升50% 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4] - 新疆伽师县粤伽新梅现代产业园构建全产业链条 实现48小时内直达全国零售终端 价格仅为进口西梅的一半 [4] 规模化种植 -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面积从2016年10万亩飙升至2023年120万亩 实现全年供应 价格从百元档跌至十元档 [5] - 云南蓝莓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外资企业如美国卓莓和澳大利亚科思达与国内红河佳裕和光筑农业共同推动标准化种植 [5] - 单果园承包规模达数百亩 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8个月 形成种植-采摘-分选-冷链一体化模式 [5] 渠道创新 - 生鲜电商与社区团购兴起压缩进口水果溢价空间 拼多多9.9元3斤苹果订单量暴涨 [6] - 盒马日日鲜系列通过当天采摘次日下架吸引中产用户 百果园等连锁品牌国产水果占比超60% [6] - 2025年海南榴莲批量上市后 某企业依托马来西亚种植基地直供电商平台 压缩中间环节推动价格亲民化 [6] 进口水果高端化转型 - 泰国榴莲商主推树熟金枕品种 强调自然成熟与独特风味 [7] - 日本晴王葡萄礼盒定价888元仍售罄 瞄准礼品市场 [7] - 秘鲁冷冻牛油果肉和南非反季核果等品类凭借全年供应与反季节优势填补市场空白 [7] 国产水果品牌化挑战 - 部分跟风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品质参差不齐 价格暴跌至10元三斤 果农被迫砍树改种 [8] - 佳沃蓝莓和烟台苹果等品牌通过地理标志认证 全产业链品控与精准营销树立高端形象 溢价能力显著提升 [8] 供应链效率提升 - 柬埔寨榴莲通过空运直航实现48小时直达 [9] - 云南蓝莓依托京东物流覆盖全国 [9] - 海南榴莲借助澜湄快线冷链班列压缩运输时间 [9] 产能与品质风险 - 云南蓝莓种植户坦言每亩投入数万元 若供应过剩价格可能跌破成本线 [10] - 2024年广东荔枝因寒潮减产30% 暴露出单一产区脆弱性 [10] 深加工发展 - 果干 果酒 果酱等深加工品类需求持续增长 某企业通过布局榴莲深加工年利润提升40% [11] - 第十八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设立深加工联盟大会 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11] 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 - 南非核果和哥伦比亚青柠等新品类加速入华 [12] - 国产水果通过一带一路出口东南亚 [12] - 企业需兼顾本土化需求与全球化资源整合 如在云南种植适应中国口味的蓝莓品种 同时将海南榴莲推向国际市场 [12]
巴基斯坦总理:期待中国技术助力巴农业发展
新华网· 2025-08-24 09:58
农业技术合作 - 中国在农业现代化领域具有丰富经验 先进技术可助力巴基斯坦农业实现转型升级 [1] - 中国杨凌示范区的现代农业科技给巴基斯坦总理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发起千名农业人才赴华培训倡议 [1] - 中方为促进巴基斯坦青年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大力支持 已开展两批培训项目 第二批近300名学员赴华 [1] 农业经济地位 - 巴基斯坦是传统农业国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繁荣 [1] - 任何对农业领域的投资都将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 - 首批赴华培训学员已学成归来 将在各农业部门学以致用 [1] 技术应用前景 - 中国先进技术可实现对农作物的定向精准培育 [2] - 中国技术引入巴基斯坦可增加农产品产量 实现农民增收 [2] - 农业技术推广将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2] 双边合作关系 - 中方始终与巴方坚定站在一起 彰显两国守望相助的铁杆友谊 [1] - 培训项目学员将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和双边友谊的桥梁 [1] - 巴基斯坦总理勉励青年学员认真学习中国先进技术 做友谊传播者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者 [1]
《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发布:全球保有量超50万架,累计减碳4258万吨
环球网资讯· 2025-08-24 09:5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农业无人机保有量突破50万架,累计节水3.3亿吨并减少碳排放4258万吨[4] - 海外多国推动政策松绑,巴西取消适航要求、欧盟启用ISO 23117-1标准、美国FAA将大疆机型纳入豁免清单[6] - 行业吸引全球青年返乡创业,女性飞手比例稳步提升,政策环境持续优化[4] 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 - 农业无人机实现农药使用从粗放人工转向精准智能,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技术支撑[5] - 大疆农业产品研发核心理念为"买得起、用得上、有效率、有收益",强调效率提升和收益增长[4] - 白皮书系统阐释无人机在解放劳动力、重构产业生态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核心价值[4] 政策与标准化进程 - 中国农业农村部围绕农机补贴、鉴定检测、人员培训和标准制定推进规范化发展[5] - 现行150公斤起飞重量和30米飞行限高等规定需进一步精准化差异化政策支持[6] - 欧盟启用国际标准规范喷洒系统,葡萄牙率领14国推动农药应用立法[6] 行业生态构建 - 白皮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科研机构提供数据支撑,为农业经营者提供实用指南[4] - 政产学研协同推进智慧农业,需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深度融合[7] - 农业无人机被视为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重要引擎和缩影[7]
焦点访谈|东西协作“种”出了致富菜 这个“棚”友圈不一般
央视网· 2025-08-22 21:28
行业合作模式 - 山东寿光向甘肃漳县输出蔬菜种植技术和经营模式 通过技术专家和产业带头人进行帮扶[3][5] -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 由双方共同成立公司负责品质控制和市场对接[9] - 土地流转面积达774亩 建成69个现代化蔬菜大棚和温室设施[7][9] 产业发展成效 - 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 其中大棚面积1.52万亩 年产量超50万吨[19] - 实现年产值3400万元 纯利润1240万元 培育优质种苗1100万株[23] - 为当地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3万元 土地流转年收益69.66万元[11] 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 - 引进"青甜"西红柿品种 糖度达16-17度 较寿光本地提升约30%[15] - 采用机器狗进行大棚巡检 效率相当于两个技术员[21] - 打造高端蔬菜品牌 产品进入水果店销售渠道[17] 人才培养体系 - 每周开展两次技术培训 涵盖课堂教学和大棚实操[14] - 常年稳定务工100余人 培养当地技术人员实现自主"造血"[11] - 寿光常年有8000多名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指导蔬菜生产[23] 产业扩展影响 - 寿光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00多个园区 包括雄安新区 重庆开州 新疆喀什等地[23] - 全国蔬菜大棚一半以上采用寿光技术元素[23] - 形成涵盖育种育苗 物流运输 观光旅游的蔬菜产业集群[19]
21社论丨技术创新赋能,深圳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8:24
深圳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优势 - 深圳有20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数量位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 [1] - 深圳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6家 其中国家级14家 省级133家 [1] - 深圳跑出了全国最多的农业龙头企业 [1] 平台型农业企业运营规模 - 深农集团在22个国内城市及2个海外城市布局35个农批市场 年均交易额2500亿元 交易量3600万吨 [1] - 中农网线上平台服务15万多家企业 平台商品交易总额超千亿元 年营收超400亿元 [1] - 优合集团是全国最大肉类进口企业 年进口冻肉和水产超75万吨 [1] 农业科技创新布局 - 深圳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拥有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48个创新载体 [2] - 种业龙头企业育成23个主要农作物新品 [2] - 大疆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 [2]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 农业从传统种植转向科技与平台主导 [1] - 发达国家采用"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模式 [3] - 全球领先农业集团依靠高研发投入保持竞争优势 [3] 中国农业现代化挑战 - 需要破解农业信息系统"数据孤岛"现象 [4] - 产业链整合度较低 农业生产缺乏规模经济 [4] - 终端品牌建设存在不足 [4] 深圳企业的战略机遇 - 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能力可解决农业发展的短板 [4] - 通过技术创新与资源整合提升农业效率与现代化水平 [4] - 将庞大生产力与市场资源充分发挥 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 [4]
孙东升:把握着力点 激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2 08:11
农业现代化发展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加快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 - 农业现代化仍是明显短板弱项 与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相比存在差距[1] - 加快促进农业科技深度发展 优先支持种业 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等技术创新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2] 粮食安全保障 - 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1] -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体系 调动农民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1] - 通过稳面积 提单产 扩产能确保粮食安全[1] 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 健全财政投入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持续投入保障体系 巩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长效机制[2] - 营造友好多元投入环境 充分调动各方投入积极性 提升投入效能和效果[2] - 投入需求极大 需打基础 利长远 补短板 调结构[2] 农业国际竞争力 - 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 形成农业生产贸易协调发展新格局[2] -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 由农业贸易大国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2] 要素保障与产业融合 - 统筹人力投入 物力配置 财力保障 推进乡村产业 人才 文化 生态 组织全面振兴[3]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3] -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3]
把握着力点 激发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2 06:12
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 - 农业现代化是明显短板弱项 需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以培育新动能[1] - 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统筹粮食生产和支持政策体系以稳定供给[1] - 优先支持种业 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的技术创新[2] 乡村振兴投入与要素保障 - 需健全财政投入 金融资本 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保障体系以提升投入效能[2] -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3] - 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多元价值实现三产业融合[3] 农业竞争力与国际合作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和成果转化 补上科技和装备短板[2] - 推进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 形成农业生产贸易协调发展新格局[2] - 加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企业 实现向农业贸易强国转变[2]
从粮仓变化看农业现代化(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01
粮食仓储技术升级 - 行业从简易土木粮仓发展为智慧绿色粮仓 实现储粮管理深刻变革 [1] - 云南元阳采用政府投资+农户参与模式 提供小粮仓 真空袋等工具并配套技术指导 [1] - 河北永年推出"共享仓储"服务 农户可免费存粮并享受代烘干 代销售等产后服务 [1] 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应用 - 行业通过无人机植保 机械化收割 智能化烘干等技术减少粮食损耗 [1] - AI技术应用于智慧育种 种子认证 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环节提升生产效率 [1] 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 - 行业从追求产量转向注重品质 满足"吃得好 吃得鲜"的消费升级需求 [1] - 科技引领与民生导向共同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1]
征和工业: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46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1,800.00万元人民币 全部用于四个具体项目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农机部件扩产项目 园林工具锯链刀具系统项目 微型链系统软硬件一体化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农机部件扩产项目 - 项目总投资43,348.21万元 全部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主要生产农机链系统 合金刀 三角刀等农机部件产品 [2] - 项目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4.72% 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42年 经济效益良好 [2] - 中国农机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约为822亿元 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46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10.1% [2] -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 同比增长14.3% 其中农业机械设备出口额为102.4亿美元 同比增长20.7% [2] - 公司已取得境内授权专利323项 其中发明专利69项 实用新型专利211项 外观专利43项 [5] - 公司技术人员数量为390人 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6.16% [7] 园林工具锯链刀具系统项目 - 项目总投资20,069.43万元 全部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主要生产锯链 锯链导板和园林刀 [8] - 项目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3.04% 税后投资回收期为8.56年 经济效益良好 [8] - 2024年全球园林设备市场规模为723.9亿美元 [8] - 公司摩托车链系统连续9年(2016-2024年)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农业机械链系统连续9年(2016-2024年)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 [10] 微型链系统软硬件一体化研发项目 - 项目总投资5,382.36万元 全部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主要进行微型链系统软硬件一体化及下游应用的研究及开发 [11] - 公司已申请微型链系统相关专利4项 [14] - 公司已与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联合打造训练和试点应用场景 [14] 补充流动资金 - 拟使用募集资金13,00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5]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16.07亿元 17.32亿元 18.35亿元和9.05亿元 [15]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7.66% 48.32% 47.19%和44.93% 同期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56% 40.37% 40.21%和40.19% [15] 公司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 - 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包括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项目 [5] - 公司参与起草链条等国家和行业标准24项 其中1项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5] - 公司已成为潍柴雷沃 江苏沃得 雷肯 克拉斯 凯斯纽荷兰 久保田等知名农机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列为鼓励类产业 [5] - 《"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强调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5] -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强调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加快大型高端智能农机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应用 [5]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强调加快实施人形机器人高端装备攻关 创新突破机器人智能灵巧手产品核心技术 [13]
(乡村行·看振兴)福建永安:制种有“稻”忙丰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8-18 11:31
行业动态 -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成为强村富民产业 大湖镇制种面积突破1000亩 占永安市总面积三分之一[2] -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创新模式提供全方位农机社会化服务和代烘干服务[2] - 采取"良田 良种 良机 良法"四良结合 科学安排耕 种 收 防 管全流程[3] 生产规模 - 大湖镇水稻制种面积达1000亩 其中早稻制种300多亩 烟后稻制种700多亩[2] - 预计亩均产量超400斤 粮农实实在在尝到甜头[2] - 制种产业成为当地农业金名片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3] 经济效益 - 每亩平均能多赚1000多元 收入达到普通水稻种植的两倍[2] - 从收割到烘干用不了半天 极大减少稻种损耗[2] - 机械化标准化烘干流程将种子含水率稳定控制在安全储存区间[2] 技术升级 -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实现种子产量和质量双稳定[2] - 稻谷从收割装车到进厂烘干一气呵成 节省时间并提高种子质量[2] - 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 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