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开源证券:利民股份Q2业绩环比大增,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8-19 15:13
公司业绩 - Q2业绩环比大增 自Q1以来持续超预期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产品产能与价格 - 公司拥有代森锰锌产能4.5万吨 充分受益于价格上涨和价差扩大 [1] - 2025年Q2百菌清平均价格为28,676元/吨 环比+4.28% [1] - 2025年Q1百菌清平均价格为27,500元/吨 环比+8.72% [1] - 公司持有新河化工34%股权 拥有百菌清权益产能1.02万吨 [1] 投资收益 - 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上涨 受益于百菌清价格环比上涨 [1] 创新布局 - 公司积极在合成生物学等新领域创新 未来或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1]
两部门发文:开展食品加工领域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征集工作
环球网· 2025-08-19 14:51
政策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通知 围绕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及饮料加工制造领域 征集合成生物学 发酵工程 酶工程等生物制造创新技术应用方向及优秀实践案例 [1] - 应用方向需符合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求 对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广应用价值 并参考相关安全性评价申报材料要求 [1] - 相关产品需满足国内研发完成并进入小批量试产或规模化生产阶段 有充分研究成果证明安全性或在其他国家地区已通过审批 且达到或即将达到国内三新食品申报条件但尚未获批 [1] -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于8月12日发布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第一批典型应用案例 共16家企业案例入选 涵盖精准工艺控制 细胞株构建 蛋白质工程大模型等应用 涉及北京 上海 安徽等多地企业及科研院所 [1] 行业前景 - 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 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2] - 生物技术为应对生命健康 气候变化 资源能源安全 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崭新解决方案 [2] - 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2]
嘉必优2025中报:核心产品奠定业绩基石,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经济观察网· 2025-08-19 10:3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7.6% [2] -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59.01% [2] - 扣非净利润9992.28万元,同比增长88.51% [2] - 整体毛利率从2024年同期的42.09%提升至49.68% [4] 核心产品与市场拓展 - 核心产品ARA和藻油DHA驱动营收增长,受益于新国标奶粉替换和母婴消费市场回暖 [3] - 藻油DHA加速替代鱼油DHA,配合下游客户升级需求 [3] - 覆盖30多个国家及地区,与雀巢、达能、飞鹤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3]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4.32%,AI+合成生物学技术降低研发成本 [4] 新兴业务布局 - 燕窝酸进入化妆品原料目录,拓展美妆护肤市场 [5] - 合成生物学平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2'-FL已产业化,3'-FL、3'-SL等处于中试阶段 [6] - 人类营养领域:藻油DHA用于婴幼儿奶粉及大健康食品,SA产品渗透口服美容和功能性食品 [7] - 动物营养领域:推出27款脂肪酸系列新品,进入头部宠物食品供应链 [7] - 美妆个护领域:燕窝酸与自然堂、SNP等品牌合作 [7] 技术与战略协同 - 推进并购欧易生物,强化多组学技术,联合开展SA、HMOs产品功效验证 [8] - 合成生物学、多组学和促渗载体三大技术平台支撑新原料研发 [7] - 通过"技术+产品+市场"多维优势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8]
佳惟达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助力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产品商业化放量
IPO早知道· 2025-08-19 09:50
公司融资情况 - 佳惟达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华方资本 武汉中能智能医疗 常金控和南师大常州研究院等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以功效和需求为导向的医美及生美合成生物学制造平台 已搭建制药质量标准的合成生物学平台 [1] - 与化妆品行业产业方建立合作意向 产品立项起始于化妆品产业方以功效为导向的活性原料开发 形成"科学-产品-产业闭环" [1] 产品研发进展 - 重组小分子胶原蛋白产品已完成中试 表达量水平处于行业上游 [1] - 基于CHO细胞表达体系的重组人全长胶原蛋白产品已完成分子设计和细胞株构建 工艺开发 产品经独立第三方检验具有典型圆二色谱形态特征 [1] - 创新管线包括特殊型别重组小分子胶原蛋白 功效型多肽 重组抗菌肽 重组人全长三螺旋胶原蛋白原料等产品 [2] 融资用途 - 此次融资将提速佳惟达重组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商业化放量 [2]
凯赛生物半年净利增逾两成 创新驱动五年半研发投入9.51亿
长江商报· 2025-08-19 07:4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16 71亿元 同比增长15 68% 净利润3 09亿元 同比增长24 74%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1][2] - 2020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4 97亿元增长至29 58亿元 增幅97 6% 净利润从4 58亿元增长至4 89亿元 增幅6 77% 其中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 91%和33 41% [2] - 核心产品长链二元酸系列持续放量 是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 2024年该产品实现收入26 70亿元 同比增长39 94% 毛利率39 71% [1][2][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要业务聚焦聚酰胺产业链 产品包括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单体原料 生物基聚酰胺系列2024年收入1 44亿元 仍处于商业化推广阶段但增长潜力巨大 [2][3]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突破长链二元酸生物法生产技术 2003年实现全球首次生物法月桂二酸聚合级产品大规模产业化 打破国际垄断 [4]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516项 其中发明专利400项 占比77 5% 专利覆盖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 形成坚实技术壁垒 [4][5][6] 研发投入 - 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9 51亿元 呈现逐年加码态势 具体为2020年8429 98万元 2021年1 34亿元 2022年1 88亿元 2023年1 89亿元 2024年2 33亿元 2025年上半年1 23亿元 [4][6] - 公司在绿色二元酸 生物基哌啶 生物基长链聚酰胺等研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为未来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4] 资本运作与资产规模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控股股东变更及定向增发 引入59 15亿元资金 用于太原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二期建设 研发中心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 [6]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121 4亿元增长至2024年190 2亿元 增幅56 67%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达238 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0 02% [1][6]
嘉必优: 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9 00:3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17.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59.01% [3] - 基本每股收益0.64元/股,同比增长60% [3] - 研发投入197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44%,同比下降1.95个百分点 [3][24] 主营业务发展 - 人类营养业务:国内市场受益于新国标奶粉替换和生育补贴政策,ARA和藻油DHA需求稳步提升 [10] - 动物营养业务:宠物营养板块完成27个脂肪酸系列新品开发上市,已导入乖宝、比瑞吉等头部宠物企业供应链 [12][13] - 化妆品原料业务:燕窝酸产品通过3年安全监测期,与自然堂、羽西等知名品牌实现合作 [14] 技术研发进展 - 合成生物学平台:完成自动化DNA组装平台二期建设,引入高通量单细胞拉曼流式分选仪 [18] - 生物信息平台:开发"转录组数据智能分析助手"和"蛋白质结构预测智能处理助手"两个专用AI工具 [19] - 多组学技术:解析燕窝酸在皮肤中的功效机理,锁定抗衰、抗炎等分子机制 [21] - 2025年新增授权专利5件,在审国内发明专利102件 [24] 行业发展趋势 - 合成生物学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个省市出台支持政策 [6] - 生育鼓励政策持续加码,多地推出育儿现金补贴,利好母婴消费市场 [7] - Omega-3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2.65万公吨,中国藻油DHA市场规模超5亿元 [8][9] - 人工智能技术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提升研发效率和降低成本 [6]
开源证券给予利民股份买入评级,Q2业绩超预期,看好公司创新驱动打造新增长曲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19:19
业绩表现 - Q2业绩环比大增 自Q1以来持续超预期 [2] - 2024年Q2代森锰锌、百菌清等价格环比上涨 公司业绩继续环比大增 [2] 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在合成生物学等新领域创新 [2] - 新领域未来或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2]
利民股份(002734):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2业绩超预期,看好公司创新驱动打造新增长曲线
开源证券· 2025-08-18 19: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当前股价21.25元对应2025年PE为18.6倍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24.52亿元(同比+6.69%),归母净利2.69亿元(同比+747.13%),Q2单季归母净利1.61亿元(同比+299.54%,环比+48.66%)[6]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分别至5.03亿(+0.49亿)、5.75亿(+0.13亿)、6.66亿(+0.14亿),对应EPS 1.14/1.30/1.51元 [6]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5E-2027E分别为26.9%/28.4%/29.6%,较2024年19.5%显著提升 [9] 产品价格与产能优势 - 代森锰锌Q2均价24,253元/吨(环比+2.62%),价差22,074元/吨(环比+2.71%),公司拥有4.5万吨产能充分受益 [7] - 百菌清Q2均价28,676元/吨(环比+4.28%),公司通过持股新河化工34%享有1.02万吨权益产能 [7] 创新驱动战略 - 布局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发RNAi生物农药、小肽生物农药等前沿产品,德彦智创平台利用AI技术缩短新化合物筛选周期 [8] - 与农科院所合作推进生物防治技术,AI赋能绿色农药研发及农业数字化建设 [8]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近3个月换手率1,002.5%,总市值93.72亿元,流通市值84.92亿元 [1] - 2025年预测PE 18.6倍,低于2024年115.2倍,估值吸引力提升 [9]
中金:维持金斯瑞生物科技“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至21.5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8-18 11:24
核心观点 - 中金维持金斯瑞生物科技跑赢行业评级 上调目标价22.2%至21.50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21.3%上行空间 [1] - 公司1H25业绩符合预期 收入同比增81.9%至5.19亿美元 剔除礼新预付款后实现双位数增长 毛利率61.8% 经调整净利润1.78亿美元 归母净亏损同比收窄至0.25亿美元 [2]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达5.19亿美元 同比增长81.9% [2] - 毛利润3.21亿美元 对应毛利率61.8% [2] - 经调整净利润1.78亿美元 净利率34.3% [2] - 归母净亏损0.25亿美元 同比大幅收窄 剔除联营公司传奇生物投资亏损1.94亿美元后实现利润1.69亿美元 [2] 业务板块表现 - 生命科学服务与产品收入2.5亿美元 同比增长11.3% 主要受蛋白业务增长52%、基因编辑平台和AI研发需求拉动 [3] - 经调整毛利率51.0% 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 受益于平台自动化升级和运营效率提升 [3] - CDMO收入2.5亿美元 同比增长511.1% 其中礼新一次性预付款确认2.14亿美元 剔除后保持双位数增长 [4] - 工业合成生物学收入0.39亿美元 同比增长8.4% 主要因酶产品市场份额提升和头部客户合作深化 [5] 运营与战略进展 - 生命科学业务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加 经调整经营利润0.46亿美元同比略有下滑 [3] - 蓬勃生物拥有16项外许可资产 其中4项进入临床阶段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实现CD3VHH授权交易里程碑 [4] - 工业合成生物学经调整经营亏损58万美元 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多 [5] - 创新产品甜蛋白获FDA GRAS认定 商业化生产设施预计2026年中投产 [5] 盈利能力改善 - 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效应和高端产品结构升级 [2] - CDMO业务延续复苏态势 主要受益于生物药GMP订单顺利完成和病毒载体业务全球扩张 [4]
王为善团队合作在阿维菌素类药物生物制造研究取得进展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8-17 17:29
阿维菌素类药物市场与技术进展 - 阿维菌素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3.71亿美元,其发现者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 - 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需求增长显著,2024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3.3亿美元和1.34亿美元 [2] - 中国在阿维菌素生物制造领域技术落后,但微生物研究所通过合成生物学将产量提升至9.3 g/L(当前最高水平),并实现技术转移至龙头企业 [2] 柏威霉素(Baiweimectin)研发突破 - 合作团队开发出新型杀线虫药物柏威霉素,并构建首个专一高产菌株,发酵产量达8.4 g/L [3] - 采用普适性重编程工程策略SMARTS,在120m³工业规模实现高效生产,技术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 [3][5] - 柏威霉素国内外同步申报农药登记证,有望缓解中国线虫病害年均800亿元经济损失 [5] SynBioCon 2025大会核心议程 - 聚焦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四大方向 [7]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将展示创新成果,产业高层座谈会汇聚20+行业领袖 [9][11] - 人工智能专题论坛探讨AI在生物制造的应用案例,发布《2025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24][25] 合成生物技术应用案例 - 非粮秸秆糖生物合成平台实现柔性生产,CO₂耦合绿氢发酵技术可制绿色甲烷和菌体蛋白 [23] - 功能糖生物制造技术覆盖阿洛酮糖、母乳低聚糖HMO等12类产品 [30] - 微藻基硒蛋白通过底盘改造实现高效生产,萜类化合物平台合成新型驱蚊成分圆柚酮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