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

搜索文档
共建生态,智启未来!平安证券协办第二届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助力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网· 2025-04-29 07:39
行业盛会 - 第二届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由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上海交易集团、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主办,吸引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及行业专家等多方参与 [1] - 公司作为重要协办单位承办分论坛,并凭借专业服务能力斩获两项"金泉奖",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卫东出席主论坛并发表演讲,总经理助理于春洪参加分论坛 [1] 市场地位与奖项 - 公司在融资租赁ABS领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2024年承销规模达418亿元,市场份额约17%,近五年累计承销金额超过1,500亿元,覆盖常规对公融资租赁、汽车融资租赁、小微租赁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公司荣获"年度最佳融资租赁行业资产管理机构奖"及"年度最佳支持设备更新资本市场创新融资奖"两项"金泉奖",该奖项为全国融资租赁行业基于融资端的权威奖项 [2] 行业生态与创新 - 公司承办分论坛探讨融资租赁证券化市场发展与创新,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平安租赁、平安理财等机构代表就创新ABS产品设计、提升市场流动性等热点问题展开圆桌讨论 [3] - 公司提出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良性生态应具备资产端与资金端精准匹配、风险与收益合理平衡、创新与规范有机统一三大特征,并通过"一企一策"服务模式为客户定制差异化产品 [3] - 近三年融资租赁债权已成为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第一大类基础资产类别,2024年融资租赁ABS发行规模占全市场总发行规模的约21% [3] 服务国家战略 - 公司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在绿色金融领域成功发行首单新能源车绿色ABS项目,发行规模22.08亿元,基础资产资金流全部来源于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债权 [4] - 在普惠金融领域助力发行行业首单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ABS,发行规模15.29亿元,资产池入池承租人100%为中小微企业,以制造业为主 [4] - 在养老金融领域协同设立底层资产债务人以公立医院为主的保理ABS产品,赋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 [4] - 公司开展多项创新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包括市场首单"促汽车消费流通"ABS、首单助力民营企业设备更新ABS,以及知识产权ABS、长三角一体化ABS、长江经济带ABS、高端制造ABS等 [5]
中金看海外 | 美国近代房地产史:金融深化的得失与启示
中金点睛· 2025-04-24 07:55
美国房地产发展历程分析 资产价格与债务结构 - 过去40余年美国房价名义年化增速约5.5%,实际年化增速约1.7%,主要驱动因素为利率长期下行带来的可负担性提升 [8] - 住房自有率中枢稳定在65%左右,历史峰值69%(2007年),低谷63%(2016年),市场化要素供给是核心背景 [5] - 房地产总贷款1971-2024年年化增速7.3%,居民部门杠杆率从44%升至70%,证券化市场占比从30%提升至69% [10] 融资模式与金融创新 - 直接融资占比50年内完成倒置(间接融资从70%降至30%),MBS和REITs是两大创新工具 [3] - 储贷危机(70年代末)和房地产危机(80年代末)分别催生MBS和REITs市场发展,创新周期约10年一轮 [11] - 固定利率房贷制度促使银行通过证券化转嫁利率风险,MBS市场凭借两房的国家信用背书降低融资成本 [14] 商业不动产证券化 - REITs市场通过伞型信托结构提升流动性,2010年代规模增长最迅猛,税收优惠制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率提升 [17] - 私募基金机构如黑石管理规模达6000亿美元,传统房企向轻资产转型,资管模式成为主流 [18] - 机构投资者对商业不动产配置比例从近零升至8-10%,流动性改善推动资产纳入主流配置 [18] 中美市场对比与启示 - 当前中美房价呈现镜像关系:中国低成交低价格,美国低成交高价格,差异源于资本流动与通胀方向分化 [3] - 中国可借鉴流动性供给机制改革,包括发展REITs市场和不良资产管理,推动房企向资管转型 [24][25] - 美国应对危机的"资产端(MBS购买)+负债端(机构注资)"并重模式具有参考价值,1875亿美元注资两房获得超3000亿美元回报 [16] 未来风险与范式转变 - 商业不动产和私募基金可能成为流动性薄弱环节,办公类资产处置压力显著 [19] - 利率上行环境打破过去40年"利率下行带动复苏"的范式,再融资成本抬升构成新挑战 [8][19] - 全球化红利消退可能导致房价跑赢通胀的溢价收敛,杠杆率扩张空间受限 [20]
百联股份(600827):地产证券化盘活物业价值,核心业态持续转型升级
国信证券· 2025-04-21 10: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276.75亿/yoy - 9.32%,归母净利润15.67亿/yoy + 292.93%,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yoy - 42.88%,归母净利润大增因发行华安百联消费REIT取得投资收益,超市业务亏损,核心业务综合百货升级转型,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利于健康发展 [1][7] - 分业态看,综合百货中百货业态收入降、毛利率降,购物中心收入增、毛利率降,奥特莱斯收入微增、毛利率升;超市业态受竞争和分流影响疲软,联华超市全年净利润 - 3.33亿;专业连锁收入降、毛利率降 [2][8][10] -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5.88%/5.00%,同比变动 - 0.66/+5.18pct,净利率提升因发行REITs带来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74%/7.77%/0.03%,同比分别变动 + 0.22pct/+0.43pct/+0.09pct [3][11] - 公司营运能力和现金流稳定,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48天,同比降5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1天,同比升2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25亿元,同比降5.46% [14] - 公司作为华东零售龙头,利用优势调整转型业务,调改项目落地和奥特莱斯爬坡有望提升业绩,还可通过资产证券化释放物业价值;考虑超市业态压力和购百业态转型影响,下调2025 - 2026年并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5.48/6.20/6.79亿,对应PE为33/29/26x [4][17]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30,519|27,675|26,430|25,994|25,753| |(+/-%)|-5.4%|-9.3%|-4.5%|-1.6%|-0.9%| |净利润(百万元)|399|1567|548|620|679| |(+/-%)|-41.7%|292.7%|-65.1%|13.3%|9.5%| |每股收益(元)|0.22|0.88|0.31|0.35|0.38| |EBIT Margin|1.4%|0.1%|1.4%|1.7%|2.0%| |净资产收益率(ROE)|2.2%|8.0%|2.7%|3.0%|3.3%| |市盈率(PE)|44.8|11.4|32.7|28.8|26.3| |EV/EBITDA|35.3|44.6|25.7|24.3|23.6| |市净率(PB)|1.01|0.91|0.89|0.88|0.86|[5] 可比公司估值表 |代码|公司简称|股价|总市值|EPS(24A/25E/26E/27E)|PE(24A/25E/26E/27E)|ROE(24A)|PEG(25E)|投资评级| |----|----|----|----|----|----|----|----|----| |600827.SH|百联股份|10.03|169|0.88/0.31/0.35/0.38|12.44/32.68/28.84/26.34|7.97|0.13|优于大市| |9896.HK|名创优品|30.55|382|2.09/2.44/2.94/3.61|20.91/11.77/9.76/7.97|25.38|0.71|优于大市|[18] 财务预测与估值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9431|17535|14790|16763|19268| |应收款项|1145|1159|1014|997|988| |存货净额|2999|2445|2495|2422|2377| |其他流动资产|387|917|529|520|515| |流动资产合计|25785|25079|21850|23725|26171| |固定资产|14367|13445|13215|12960|12629| |无形资产及其他|3255|3273|3109|2945|2782| |投资性房地产|12027|12743|12743|12743|12743| |长期股权投资|832|1806|1866|1926|1986| |资产总计|56266|56345|52783|54299|56311| |短期借款及交易性金融负债|2237|1748|2500|2200|2200| |应付款项|6912|6559|4341|4214|4135| |其他流动负债|16517|16550|12252|11953|11769| |流动负债合计|25666|24857|19093|18368|18105| |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1840|1678|2078|2478|2878| |其他长期负债|9140|8596|10096|11596|13096| |长期负债合计|10980|10274|12174|14074|15974| |负债合计|36646|35131|31267|32442|34079| |少数股东权益|1824|1552|1498|1437|1370| |股东权益|17796|19662|20018|20421|20863|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56266|56345|52783|54299|56311|[19]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30519|27675|26430|25994|25753| |营业成本|22421|20513|19277|18825|18572| |营业税金及附加|368|346|317|312|309| |销售费用|5041|4632|4414|4385|4368| |管理费用|2242|2151|2040|2004|1984| |研发费用|19|/|7|16|15| |财务费用|(17)|/|8|33|61| |投资收益|(276)|1928|120|110|90| |资产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53|(50)|/|0| |其他收入|175|166|(16)|(16)|(15)| |营业利润|417|2225|403|494|534| |营业外净收支|53|/|35|60|40| |利润总额|470|2260|463|524|574| |所得税费用|527|877|185|210|230| |少数股东损益|(456)|(184)|(270)|(306)|(335)|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99|1567|548|620|679|[19]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399|1567|548|620|679| |资产减值准备|17|(3)|(0)|(1)|(1)| |折旧摊销|1116|1165|1544|1619|1695|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3)|(108)|/|50|0| |财务费用|(17)|/|8|33|61| |营运资本变动|1077|(1573)|(4534)|1172|1296| |其它|(229)|(125)|(54)|(61)|(66)| |经营活动现金流|2327|924|(2446)|3351|3603| |资本开支|0|(182)|(1200)|(1200)|(1200)| |其它投资现金流|(430)|(120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76)|(2357)|(1260)|(1260)|(1260)| |权益性融资|(0)|/|18|0|0| |负债净变化|(189)|(161)|400|400|400| |支付股利、利息|(214)|(473)|(192)|(217)|(238)| |其它融资现金流|(1260)|789|752|(300)|0| |融资活动现金流|(2065)|(462)|960|(117)|162| |现金净变动|186|(1895)|(2746)|1973|2505| |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19245|19431|17535|14790|16763| |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19431|17535|14790|16763|19268| |企业自由现金流|0|(575)|(3970)|1863|2094| |权益自由现金流|0|/|(2838)|1922|2457|[19]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每股收益|0.22|0.88|0.31|0.35|0.38| |每股红利|0.12|0.27|0.11|0.12|0.13| |每股净资产|9.97|11.02|11.22|11.45|11.69| |ROIC|-0%|/|1%|2%|2%| |ROE|2%|/|8%|3%|3%| |毛利率|27%|26%|27%|28%|28%| |EBIT Margin|1%|/|0%|1%|2%| |EBITDA Margin|5%|/|4%|7%|9%| |收入增长|-5%|-9%|-4%|-2%|-1%| |净利润增长率|-42%|293%|-65%|13%|9%| |资产负债率|68%|65%|62%|62%|63%| |股息率|1.2%|2.6%|1.1%|1.2%|1.3%| |P/E|44.8|11.4|32.7|28.8|26.3| |P/B|1.0|0.9|0.9|0.9|0.9| |EV/EBITDA|35.3|44.6|25.7|24.3|23.6|[19]
精彩回顾 | 解迷MBS前景:2025年美元MBS午餐会
彭博Bloomberg· 2025-03-31 12:01
3月19日,彭博2025年美元MBS午餐会在上海圆满举办。正值中国投资者对于美国机构抵押贷款支 持证券(Agency MBS)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我们特别邀请来自美国银行的资深分析师对话彭博市场 专家,为中国投资者解谜2025年美元MBS市场投资前景,并提供宝贵经验与实用工具 ,深度洞悉 市场风向。干货满满,让我们一起回顾现场精彩发言! 开场致辞 彭博大中华区业务总监丁楠女士 致开场辞并欢迎现场来宾的到来。当前美国机构MBS产品的收益率 优势已使其成为继美国国债和中资美元债之后广受关注的美元投资产品,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众 多,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也需随之调整。希望本次午餐会能为大家提供多维度的观察与实用建议。 MBS研究及投资概览 当前,美国机构MBS市场存量约为9.1万亿美元,占美国固定收益市场的16%,仅次于美国国债和公 司债,其日均交易量在2000-3000亿美元左右,流动性仅次于美国国债,其发行量基本在1-1.5万亿 美元,疫情期间房地产市场繁荣时达到了3.5万亿美元。 整体而言,美国机构MBS市场体量大、流动性好、市场具有深度,投资者需要关注MBS的提前偿付 风险及其负凸性。 在交易中,衡量投资者获得 ...
产业资本正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出售的主要买家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26 21:33
核心观点 - 启明创投以4.52亿元控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天迈科技,成为首例市场化VC机构通过并购基金主导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标杆案例,标志着私募基金从"财务捕手"向"产业操盘手"的角色跃迁 [2][3] - 交易得益于证监会"并购六条"的政策松绑,为一级市场退出开辟了"产业协同+资产证券化"的双轨路径 [4] - 案例为私募基金如何以资本为纽带重塑上市公司价值提供转型启示,尤其在IPO放缓背景下具有示范效应 [5][59] 政策环境与法规框架 政策红利释放 - 证监会"并购六条"明确支持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引入"反向挂钩"机制,缩短锁定期限,降低长期资本退出成本 [6][7] - 政策推出配套措施包括允许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放宽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限制、设立简易审核程序等,2024年重大并购交易数量同比激增460% [10][11] - 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的交易中,基金存续期与锁定期匹配,直接受益于政策 [8] 历史沿革 - 私募基金控股上市公司的合法性曾长期存疑,2016年"宝万之争"后监管对杠杆收购持审慎态度 [12][13] - "并购六条"扭转态势,首次将私募基金定位为"产业整合者",地方国资实践为市场化机构提供范本 [15][16][17] 法规约束 - 私募基金需遵守严格法律框架,包括信息披露义务和关联交易管控 [19][20] - 中国模式更强调产业协同,与美国激进杠杆收购(LBO)形成对比 [21][22] 交易方案设计的创新与实施 股权定价 - 启明创投以4.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1%股份,采用差异化定价机制,原实控人郭建国以28.26元/股转让,其他股东以24.25元/股转让 [24] - 定价依据合法性在于"股东身份差异",折价策略节省约6200万元,预留资产注入后的市值增长空间 [25][28][29] 支付架构 - 交易采用三期支付结构(首期60%、二期30%、三期10%),并设立共管账户锁定资金,匹配私募股权基金平均募集周期8.2个月 [32][34] - 分期支付缓解资金压力,共管账户条款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司法支持率达92% [35] 控制权过渡 - 交易后启明基金持股26.1%,郭建国保留23.63%,协议设计三重防御体系确保控制权稳定 [40][41] - 董事会改组由启明创投提名4人,原管理层留任CEO,设置6个月过渡期分阶段移交权力 [42][44] 基金架构 - 启明基金通过"GP主导+专项架构"实现风险隔离,LP结构65%来自启明2023年人民币主基金,35%为外部机构投资者 [47][48] - 退出路径包括一级退出、二级退出和重组退出,参考鼎晖投资案例实现基金IRR达32% [50][51] 产业协同 - 启明创投整合计划分为技术赋能、资产注入与生态闭环三级推进,预计将天迈科技订单毛利率从18%提升至25% [52][54] - 横向对比IDG资本、高瓴资本案例,启明创投模式更强调产业协同与资产证券化 [55] 行业启示 - 案例标志着私募基金从"投早投小"向"产业主导"转型,依赖政策支持、交易结构创新及资源整合能力 [67] - 未来此类操作或成主流,需警惕整合难度与市场波动,推动"产业+资本"可持续发展 [69]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业务介绍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3-12 16:30
公司愿景与业务构成 - 公司愿景是发挥野村集团全球平台资源,长期立足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全牌照证券公司,为中国客户提供高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树立合资证券公司的"经营典范"[2] - 业务部门包括财富管理部、机构业务部、研究部、资产管理部、企业金融部、自营交易部、品宣公关部[3] 财富管理部 - 整合公司牌照、业务及人力资源,为国内高净值人群和大众理财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5] - 部门定位为通过野村全球化经验,以面谈咨询优势服务中国高净值人群,坚持"买方"财富管理理念,打造国际化财富管理平台[6][7] - 发展方向包括依托野村全球资源强化服务能力,打造一流财富管理团队,坚持客户至上原则[7] 机构业务部 - 依托野村全球平台,为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如QFII、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提供全面金融业务解决方案[7] - 业务定位为成为研究和跨境业务领域的领先服务商,通过销售交易、研究支持等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7] - 客户网络覆盖本土机构、入境投资海外机构及出境投资国内机构[7] 研究部 - 从事宏观、策略、行业及个股研究,通过研究报告和路演增强公司获客能力及品牌认知度[9] - 目标包括打造精品研究团队,突出中日对比特色,覆盖消费、医药医疗、先进制造业等核心领域[10] - 研究方向涵盖宏观策略、行业研究及主题研究,为境内外机构提供差异化视角[10] 资产管理部 - 借鉴野村全球投研优势,为个人与机构投资者提供权益、固定收益及FOFs等投资工具,追求稳健可持续回报[12] - 发展方向包括扩大产品阵容以满足多元需求,深耕野村品牌核心理念[13] 企业金融部 - 以资产支持证券为工具,为企业提供新型融资解决方案,盘活社会存量资源[15] - 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商业物业等传统领域资产证券化,并关注绿色金融、碳中和等新兴领域[16] 自营交易部 - 业务定位为公司稳定收入来源,通过稳健投资自有资金追求绝对收益,确保资本金安全及流动性[17] - 发展方向包括提升科技水平、完善资产配置机制及建立多品种金融工具交易能力[17] 品宣公关部 - 整合野村投研资源,通过客户活动及大型论坛塑造专业品牌形象[19][20] - 发展方向包括提升野村在华形象,落实企业文化并加强行业文化宣导[20]
ANTON OILFIELD(03337) - 2022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4-26 20:4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营收为35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业绩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4] - 2022年自由现金流达到4.3亿元人民币,较之前增加约7000万元人民币;内部股权回报率达到9.9%,自2021年以来增长7.3% [11] - 过去五年公司共产生约14亿元人民币的自由现金流,减少了12亿元人民币(约1.8亿美元)的美元债券,未偿还债券本金仅约数百万美元,违约风险大大降低 [12] - 债务规模减少,资产负债率从疫情前的68.9%降至58.7%,债务与EBITDA的比率从4.6降至2.0,资本结构更稳定 [1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海外市场中,RAC收入达到15亿元人民币,增长48%;其他海外市场收入达到4.9亿元人民币,增长16.2% [7] - 国内市场在疫情挑战下仍保持稳定收入,整体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5] - 新业务产品(油田管理、检测和资产租赁)发展迅速,对收入的贡献同比增长23%,使公司成为高增长、高周转和高利润的新型油田服务公司 [8] - 精密工程技术服务在华北取得突破,使当地产量增加三倍以上,除工程服务费外还获得增产奖励 [9] - TOL检测成功引入投资者,多主体运营和资产证券化的商业模式得到体现,其上市前市盈率约为12.7,远高于资本市场当前市盈率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随着疫情结束,油气供应缺口扩大,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主导的主要石油公司大力建设产能,投资呈两位数增长,全球油气开发市场迎来稳定发展机遇 [15] - 公司电商平台AT Mall在2022年的总GMV达到数亿元,内容平台“石油同学”到2022年底订阅人数超过3万,今年计划将订阅人数提升至5万甚至10万 [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3年公司增长将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疫情后市场机遇、布局全球优势市场、推广精密工程技术、发展独特创新业务、推进多主体运营和资产证券化战略、数据驱动提高运营效率等 [14] - 国内市场聚焦天然气市场(致密气和常规气),伊拉克市场全面部署南、中、北部主要油田,西非市场继续渗透乍得、阿尔及利亚等市场,印尼市场与中国石油公司和当地独立石油公司合作取得突破,其他海外市场继续培育大规模市场区域 [16] - 精密工程技术是一种以生产目标为导向的综合服务,能使公司区别于传统技术服务公司,推动传统业务升级 [19][20] - 独特创新业务成为核心业务,未来将加大对油田管理、资产租赁、检测和数字服务的开发力度,实现全面增长 [21] - 公司将继续推进TOL检测的分拆上市项目,严格按照发行上市要求提高其规范性、独立性和内部控制,支持其在资本市场尽快上市 [25] - 行业内大型企业如Staunton、SLB和Holly Burton等可通过公司平台进行大量交易,公司平台有助于解决油田客户跨境采购和获取优质资源的问题,未来有望进一步促进公司业务增长 [5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疫情结束后,油气供应缺口更明显,未来油气可能供应紧张,全球油气开发市场将迎来稳定发展机遇 [15] - 公司已成功度过疫情周期,将全面提升投资者回报,2023年公司处于历史最佳增长条件,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28][64]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自2020年初提出新战略,通过内部交流应对外部环境挑战,成功度过三年疫情周期 [5] - 公司一直强调自由现金流和股权回报率是核心运营指标,并将继续改善这两个指标 [10] - 公司通过现金主动减少和按时偿还债券,降低了债务风险,优化了资本结构 [1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集团除检测部门外其他三个业务板块EBITDA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 原因一是2022年第三季度起中国市场受疫情严格管控,新疆和四川两个主要国内市场项目执行受严重影响,收入减少约4.5亿元人民币,但固定成本仍需支出;原因二是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向供应商和客户传递成本压力需要时间。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措施取消和成本压力传递,这些影响利润率的问题将不再出现 [31][32][33] 问题2: TOR检测集团分拆项目的现状如何?从第一季度运营情况看,公司满足战略投资者利润要求的情况如何?集团手头现金中海外和国内各占多少比例?是否包含战略投资者注入的现金? - TOR分拆项目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正在推进相关程序,包括获得深圳监管机构受理、香港证券交易所分拆项目批准、完成上市注册程序等。与投资者约定的今年利润约为1.3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约30%,但公司内部预算更高,较2022年增长40% - 50%。第一季度在印尼市场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订单量是往年的四到五倍,增长势头强劲。截至2022年底,集团手头现金约7.27亿元人民币,包含战略投资者注入的1.55亿元人民币,可使用现金约5.8亿元人民币。海外现金占比约40%,国内现金占比约60% [35][36][37] 问题3: 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且有8600万元人民币的应收账款减值转回,管理层能否介绍一下背景? - 公司在过去五到六年重视应收账款回收和周转,2022年全体员工参与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使应收账款周转取得良好效果。8600万元人民币的减值转回主要来自两个账龄近四年的客户,公司制定了完整的收款计划,高层管理人员参与收款工作,2022年收回约4514万美元的应收账款,根据会计政策进行了减值转回 [41][42][43] 问题4: 公司2023年的资本支出计划如何?能否介绍一下订单积压情况,包括地区分布?TOR集团的利润在2022年达到多少? - 2023年公司将坚持一致的资本支出政策,控制在当年减值范围内,预计支出低于上限。资产租赁平台建设是新业务发展计划,公司在部分租赁业务中可能扮演代理角色,部分业务可能记录为资本支出,但会确保有资产、资源和资金支持。公司将在11月正式公布第一季度运营更新,包括订单详细信息。目前订单积压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在中国市场开始为客户量身定制项目,竞争较少。TOR集团业务受中国疫情管控影响约100天,但公司有信心其利润能达到战略投资者要求的90% - 100%,具体数字待审计工作完成后公布 [4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