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出崖记: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 悬崖村搬出新天地
中国青年报· 2025-07-24 23:14
悬崖村搬迁与生活变迁 - 2020年5月12日悬崖村村民搬迁至昭觉县城安置点 标志着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1] - 搬迁后形成15分钟生活圈 包含学校、医务室、彝绣工坊等基础设施 [5] - 村民居住条件从茅草房升级为三室两厅楼房 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8] 教育水平提升 - 教师队伍从初中毕业生升级为大学生和研究生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5] - 家长教育意识增强 出现未达学龄即咨询入学的情况 [5] - 产生悬崖村第二位大学生莫色格服 毕业后返乡投身乡村振兴 [1][11] 就业与收入结构 - 村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包含商铺经营(6000-9000元/月)、网络带货、公益性岗位等 [6][8] - 彝绣产业形成规模 1729名绣娘人均增收2500元 自有品牌年订单达330万元 [9] - 服装加工产业提供就业 零工月收入可达2000多元 [9] - 恒驰服饰二期将新增200余岗位 东西部协作资金6000万元支持15个项目 [11] 产业发展与转型 - 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 抖音账号粉丝超40万 带动山核桃、蜂蜜等特产销售 [6] - 农文旅融合初见成效 悬崖村开发酒店民宿等旅游设施 [11] - 保留山地农业 5亩脐橙年收入约3万元 结合保安工作形成复合收入 [9] 基础设施改善 - 交通条件从藤梯升级为钢梯 最终实现彻底下山搬迁 [1][2] - 社区管理专业化 设立楼栋长负责数据收集、政策宣传等工作 [2] - 医疗条件改善 改变过去生病只能苦熬的状况 [5]
沙田庭院经济:“咖”位晋级,乡村运营进化
南方农村报· 2025-07-24 21:06
乡村振兴创新实践 - 沙田镇以"美丽庭院"为支点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生态共生为基 在地文化为魂 场景创新为翼 多方参与为脉"的融合路径发展庭院经济 [4][5][6] - 已升级282户普通农舍为景观小品 形成"推窗见绿 移步换景"的生活图景 [24][40] - 创新组建170人导师团 开展51场主题活动 完成1311人次服务指导 培养35名青少年导赏员 [32][33][34] 庭院经济业态发展 - 民田村土地洲已形成7户庭院经济带 包含3家饮品店 3家餐饮店 1家瑜伽健身室及1家在建饮品店 [21][22] - 发展出"美丽庭院+休闲餐饮" "美丽庭院+艺术空间" "美丽庭院+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 [39][40] - 典型案例包括蘭亭咖啡(蓝白建筑与水道风光结合)和棉花堂咖啡生活馆(保留老屋肌理结合农田景观) [12][13][17][18] 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 通过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恢复"鱼翔浅底 荷藕飘香"的水乡环境 吸引创业者开发度假花园式咖啡馆 [8][9][10][14] - 阇西村创新"绿美积分卡"制度 村民可通过社会服务获取积分兑换花卉及养护物品 [26][27][28] - 将生态价值与农耕文化转化为"情绪消费"新场景 实现"颜值"与"产值"共生 [23][25][38]
勃利县第四届美食文化节:以民生温度点燃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24 20:00
"美食琳琅赏物华,灯光七彩伴繁花"。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大力提振消费"战略部署,勃利县委、县政府紧贴民生脉搏,深挖地域特色,精心策划的勃 利县第四届农商行杯"百业蓬勃·百姓惠利"美食文化节于7月23日晚7时隆重开幕。这场为期三个月的盛夏金秋盛宴,是勃利县以"民生温度"为引擎,全力激 活县域消费市场、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创新实践。 本次美食文化节由县委、县政府强力统筹推动,县商务局、文旅局牵头协调,多部门高效联动。活动紧扣"惠民、利民、便民"核心,在主会场光大夜市与分 会场青山奋斗休闲度假村双核驱动,精心构建融合"美食狂欢、文艺展演、特产展销、乡村体验"的立体消费场景,旨在让全县居民与八方游客共享"舌尖上 的勃利"与"烟火里的幸福"。 在县域特色产品展示区,倭肯正阳泉、勃利煎饼、松籽、蓝靛果等珍品集中亮相。美食文化节庞大客流成为优质农产品"出山进城"的高速通道,为乡村振兴 注入澎湃动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为了护航放心消费环境,政府多部门协同筑牢安全防线,严格监管食品安全、交通疏导与现场秩序,重拳规范商家经营,坚决杜绝虚假宣传、缺斤短两等侵 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全力营造安全、透明、舒心的消费环境,确保百姓 ...
两部门发文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网· 2025-07-24 19:41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并健全相关体制机制 [1] - 政策核心聚焦粮食安全金融保障,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实施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 [1] - 提出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金融供给,创新乡村"土特产"融资模式和专属金融产品,推广"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模式 [1] 乡村产业与建设金融支持 - 深化乡村富民产业金融服务,拓宽抵押担保方式,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以支持农民增收渠道拓展 [1] - 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项目打包等方式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 [1] - 因地制宜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基金信托等综合性服务,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1] 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 鼓励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的确权颁证、抵押登记管理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2] - 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激励奖补等政策工具,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同多部门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提升金融支农效能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力和农民增收 [2]
事关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两部门最新发文
证券时报· 2025-07-24 19:29
政策文件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1] 金融资源现状 - 截至2024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52.9万亿元,同比增长8.4%,显示金融资源正加速向涉农领域倾斜[2] 重点支持领域 -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及产粮大县的信贷资源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服务[4] - 巩固脱贫地区金融帮扶成果,保持信贷投放力度并优化联农带农模式[4] - 创新乡村特色产业融资模式,推广"一链一策"服务并丰富债券等金融产品供给[4] - 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元化融资方案[4] - 强化"农文旅"融合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4] 金融产品创新 - 鼓励发行"三农"、小微及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3][5] - 2018至2025年2月乡村振兴债券累计发行699只,规模达5025.26亿元[5] - 建议完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交易规则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6][7] 体制机制建设 - 探索建立农业设施抵押登记制度以扩大融资覆盖面[5]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强化风险补偿等保障措施[5] -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5]
优葡萄产业,打造 “甜蜜经济” ——重大学子调研武隆高山刺葡萄产业振兴实践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27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重庆市武隆区梓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营高山刺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 [1] - 葡萄种植采用仿野生技术,严格遵循有机绿色标准,育苗前期仅施波尔多液,2019年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1] - 庄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桐梓镇桐梓村,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庄园,核心品种为本土晚熟葡萄,果实皮厚色紫黑,富含花青素和白藜芦醇 [1] 产品与销售 - 主要产品包括鲜食葡萄及"天边红葡"干红系列葡萄酒、白兰地,年销售额超150万元 [4] - 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通过抖音、朋友圈精准推广,采摘旺季单视频最高播放量超2万次,物流可实现次日达重庆主城及周边 [4] - 结合旅游开发采摘体验区,国庆长假期间吸引市民近郊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融合 [4] 生产与技术 - 酿造工艺涵盖采摘、分选、压榨、发酵、陈酿、装瓶全流程,严格控温控湿以保留原始风味 [4] - 计划在种植区实现大棚覆盖,减少降雨对葡萄生长的影响以保障产量 [5] 发展战略 - 通过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提升品牌认可度 [5] - 延伸葡萄酒深加工产业链,打造"休闲住宿+基地采摘+葡萄酒制作体验园"一体化酒庄,为重庆市首座庄园式刺葡萄酒庄 [4][5] - 以葡萄产业带动农旅融合,促进周边农民共同富裕 [5] 行业模式 - 武隆区桐梓镇通过绿色农业推动绿色旅游,形成"产业+生态+人才"协同的乡村振兴模式 [5] - 乡镇企业发展方向注重特色产业深加工与文旅结合,强化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5]
非遗茶香润武隆 匠心传承助振兴 ——重大学子调研武隆高山茶非遗技艺传承新路径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27
公司概况 - 重庆沐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入选武隆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桐梓双凤高山茶制作技艺,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融合[1] - 双凤山茶园位于海拔1200-1600米的高山地带,终年云雾环绕,昼夜温差显著,土壤富含矿物质,茶树芽叶天然富含氨基酸,具有"兰花香气"独特风味[1] - 茶园坚持有机种植标准,连续5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严格遵循"不落地采摘"规范[1] 经营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采茶农户农闲时每天能增收近200元[2] - 产品屡获"中茶杯"特别金奖等荣誉,但因坚持有机种植和高成本手工工艺,目前仍未实现盈利[6] 生产工艺 - 制茶核心工艺包括杀青环节(鲜叶投入300℃铁锅快速翻炒)和揉捻环节(精准控制力度保持叶片完整)[5] - 茶艺师现场演示制茶工艺,但企业线上网店未展示相关内容[6] 市场推广 - 主要依靠自主拓展线下渠道销售,覆盖面窄[6] - 实践团协助拍摄宣传视频,并与桐梓镇政府合作扩大知名度[7] 发展战略 - 未来将推动"1+1+N"茶旅融合式发展模式,以茶叶种植为基础,融合山地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产业[7] - 计划结合双凤山资源禀赋,发展茶事体验等多元化业务[7]
事关金融服务农村改革!两部门最新发文
证券时报· 2025-07-24 19:25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旨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提升资源配置效能 [1] - 金融被视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52.9万亿元,同比增长8.4% [3] - 政策核心是通过改革方法提升金融支农效能,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4]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措施 - **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的信贷倾斜,深化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金融服务 [5][6] - **巩固脱贫成果**: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优化联农带农金融支持模式,谋划过渡期后帮扶机制 [6] - **乡村产业振兴**:创新"土特产"融资模式,推广"一链一策"服务,丰富债券、理财等金融产品供给 [6] - **乡村建设**:通过投贷联动、银团贷款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覆盖,提供债券融资、股权投资等综合性服务 [6] - **乡村治理**:增强"农文旅"融合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6] 金融工具与机制创新 - 鼓励发行"三农"、小微、绿色专项金融债券,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4][7] - 探索农业设施和畜禽活体抵押登记制度,扩大抵押融资覆盖面以盘活农村资产 [8] - 2018年至2025年2月,乡村振兴债券累计发行699只,规模达5025.26亿元 [9] - 建议完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规则,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以提升投融资效能 [9] 政策协同与保障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强化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工具,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功能 [4][9] - 加强部门协同与统计监测,总结典型经验以优化金融支农模式 [4]
花样乡村高原“盛放”
新华社· 2025-07-24 18:50
盛夏时节,走进平均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们感受到炎炎夏日里难 得的凉爽。 "边麻沟 梦开始的地方",一进入当地打造的边麻沟花海景区,几个白色景观字牌在缤纷花海中格外醒目。据边麻沟花海景区负责人李振海 介绍,边麻沟村的"梦"开始于2015年。 十年前,这个高原小村杂草密布。李振海告诉记者,当地海拔高,气候冷凉,当时农作物出产低,很多村民外出务工,土地撂荒得厉害。 受几个外国游客夸赞村里路边盛开的鲜花启发,边麻沟村开始因地制宜打造花海,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整合扶贫项目,流转村民土地,引 进鲁冰花、勋章菊、鸢尾花等高原适生花卉,种植青海云杉、海棠树等景观树种,打造占地800亩的花海景区……思路对头,效果立竿见影,乡 村面貌大变,游客纷至沓来。 然而,"靠花吃花"的单一模式难以持续。"游客越来越倾向于深度体验,仅靠赏花的观光游无法满足游客需要。"李振海介绍,景区发展一 度遇到瓶颈。 后来,在乡党委政府统筹下,边麻沟村通过招商引资增加玻璃水滑道等游乐设施,开办农家乐、民宿……一个充分利用边麻沟花海外溢效 应,吃住游购娱功能兼备的旅游综合体逐渐成形。 在景区 ...
铁岗红了!广东新业态首个“小红村”(铁岗村)培育计划正式启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7-24 18:31
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 铁岗村成为广东新业态首个"小红村"培育试点,通过"媒体+"模式激活乡村活力,打破传统乡村运营与社交媒体的壁垒 [1][6][7] - 项目采用"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的创新开发模式,运用"五步法"改造农房外立面并盘活闲置资源 [14][15] - 铁岗村入选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获省委书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高度评价 [13][17][18] 社交媒体赋能策略 - 小红书平台推出"小红村点亮计划",分阶段对铁岗村文旅、电商内容进行流量扶持,通过用户UGC内容盘活乡村文旅资产 [47][48][52] - 建立"铁岗小红村"官方账号作为品牌代言人,同步启动红薯达人"铁岗行"活动,以真实用户笔记重构乡村叙事 [41][42][43] - 平台将发挥数字能力促进乡村文旅发展,实现"内容传播—体验消费—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 [21][22][51] 产业融合发展 - 打造"古村屋顶叹咖"打卡地标和全省首家乡村屋顶咖啡项目,构建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15][16] - 成立"铁岗宝藏主理人学院"系统性培养本土新媒体人才,并启动主理人培育计划 [64][67][68] - 建设"小红村超市·铁岗站"线上线下平台,缩短农产品流通链条,形成"产、文、旅、销"深度融合模式 [72][73][76] 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 - 与潮州玉瑶山庄、铁岗文旅公司及"真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动农文旅数字化转型和资源共享 [88][89][93] - 通过建IP、打品牌、重营销等系统性策略,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板案例 [56][57][61] - 项目获得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三级政府全力支持,被列为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创新举措 [2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