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关注国产剧火到海外
快讯· 2025-07-10 07:25
中国剧集出海,正在努力构建价值认同。路途虽远,但每一步的坚实足迹,都变"他塑"的刻板印象 为"自塑"的文化主体性。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中国审美的故事,会在全球观众心中激 起更加深远的回响。(人民日报) 当"China Travel"热潮席卷世界,当外国游客用视频日志记录着中国见闻,国产剧集出海也迎来了新的 契机。《藏海传》带动观众打卡博物馆、文化风景区,新加坡旅游局与阅文集团签约开发"IP+文旅"模 式,国产剧内容与旅游体验的深度结合,生动证明了文旅融合的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者更应坚 守内容为本的初心,以匠人精神打磨细节,把文化自信融入叙事肌理,将国产剧打造成为"跨文化叙事 的通用语",让世界不仅看到中国的山水楼阁,更读懂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与智慧。 ...
探讨媒体融合如何传递更大“声音”
每日商报· 2025-07-10 06:53
早上十点,杭州星奥传媒的办公楼里,玻璃天窗洒满阳光,工位上却"空无一人";茶水间的零食架永远 琳琅满目,在留言板上许下的"零食心愿"下周便会被一一满足;机房里是清一色的顶尖装备,"上天、 遁地、入海"都能实现。 这里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氛围宽松,福利优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组组漂亮数据——"影视 飓风""亿点点不一样""飓多多StormCrew"等知名自媒体IP,全网总粉丝量超3100万;连续六年获得哔哩 哔哩"年度百大UP主"称号。 科技新媒体有着怎样的"流量密码"?科技新媒体与政府官媒如何形成协同效应,奏响"宣传最强音"?近 期,市委改革办、市委宣传部和团市委组成科技新媒体专题调研团,走进星奥传媒,与企业代表、官方 媒体业务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答案。 "有了这把'钥匙' 说不定能挖出更多'科技宝藏'" 对宇宙感兴趣,就送一颗国产卫星上太空;想要探索海洋,每个员工可免费考取潜水证…… 星奥传媒这些"壕气"举动的背后,是创始人潘天鸿对视频内容的极致认真。他一年中有200天奔走国 外,深耕前沿技术领域,团队的视频选题既新颖独特又极具深度。 "不过,一家媒体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媒体和官媒若能联动,发现好 ...
广西岑溪孵化年产值超亿元三黄鸡产业集群
种业"芯片"攻关同步推进。为确保种源纯正,2023年,岑溪展开了一场"寻鸡行动"——从14个乡镇精选 2万多羽纯正鸡苗进行育种,通过多次筛选,培育出最优种鸡。在安平镇富宁村,农民覃勇志培育的"岑 小鸡"新品种已养殖种鸡1.5万羽,年产值超360万元。"下一步将带动超百户养殖户。"这位新型农人正 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 "我们将打造鸡文化主题园,发展观光农业。"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在梨木镇规划中,游客可体验 捡蛋、喂鸡等农事活动,产业链正向文旅融合延伸,到2027年实现年出栏5000万羽,全产业链产值突50 亿元。(李志刚)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养殖户的鸡粪经过科学处理后都变成了有机肥,每吨能卖600 元。在岑溪,今年将全面释放养殖目标产能3500万羽三黄鸡,将孵化出年产值超15亿元的产业集群。岑 溪三黄鸡养殖始于清末,它不仅是两广宴席的标配,更远销港澳及东南亚。2016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 保护产品,正式定名"岑溪古典鸡"。 傍晚,最后一辆冷链车驶出马路镇加工厂,这些车辆将穿梭于400多家连锁餐厅,把桂东深山的滋味送 往全国餐桌。冷链物流和预制菜技术是市场扩张的关键,在马路镇屠宰加工 ...
一颗荔枝里的人文经济学(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荔枝产业与文化融合 - 广东陆丰市通过国潮歌舞和非遗钱鼓舞等文化活动提升荔枝品牌影响力,推动海内外销售 [1] - 广西合浦县举办荔枝丰收嘉年华,以"荔枝道"历史元素促进区域合作,拓展文旅消费场景 [1] - 冷链技术和物流网络突破使荔枝从南方快速辐射全国,妃子笑等品种成为兼具美食与文化符号的消费品 [1] 文化赋能消费升级 - 广东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迅速,柏桥服务区推出荔枝咖啡等特色食品,赤坪荔枝公园结合采摘与艺术展览形成复合体验 [2] - 深圳文博会上广东荔枝以"东方爱情果"文化品牌重塑产品内涵,通过故事化营销提升溢价能力 [2] - 影视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和演艺活动(年超20万场)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显示文化IP商业化潜力 [1][2] 文化经济双向贯通 - "悟空"游戏等案例证明地域文化可转化为打卡经济,苏超比赛借助文化元素获得流量爆发 [3] - 文创产品如凤冠冰箱贴通过年轻化设计激活文物资源,带动文旅产业链延伸 [3] - 行业实践显示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特征,需通过优质供给(如跨界联动、国际化表达)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2][3]
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需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1] -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高校作为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要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 [1] 高校人才培养 -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 - 以思政课改革创新为抓手,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实践,锤炼学生使命担当 [2] - 加大高等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供给和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构建全学段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2] - 强化人工智能对人才培养的赋能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精准化 [2] - 深化开放协同机制,推动师生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前沿合作,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创新人才 [2] 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发展 - 推动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协同突破,培养复合型人才并解决国家、社会发展课题 [3] - 在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实施长周期、稳定的支持策略,建设高水平基础学科平台 [3] - 以"人工智能+""数字+""绿色+"等交叉领域为突破口,推动学科深度融通,构建跨学科攻关联合体 [3] - 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标准 [3] 产学研深度融合 -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也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 [4] - 高校需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4] - 建立学科—产业双向赋能机制,围绕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龙头企业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 [4] - 完善"中心+节点"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定向孵化 [4] - 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升级精准对接 [4]
发挥“近”的优势 做足“美”的文章(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端午假期旅游数据 - 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9.3% 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9.1% [1] - 京津游客占比15.5% 游客人次同比增长20.2% [1] -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宣传语聚焦京津及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市场 [1] 周末休闲游趋势 - 以"轻旅游"和"微度假"为主的周末休闲游逐渐兴起 [1] - "近"体现交通便捷的地域优势及心理距离 "美"涵盖风光、人文和服务 [1] - 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2024年覆盖116万辆次车辆 [1] 入境游发展策略 - "五一"期间全省入境游客2.45万人次 同比增长96% [2] - 实施入境旅游支付便利化 部署外卡POS机2000余台 ATM设备和外币兑换点118个 [2] - 推出中华文化寻根之旅、长城运河探索之旅等个性化入境游线路 [2] 文旅融合实践 -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串联"邯郸学步"学步桥、"胡服骑射"武灵丛台等成语景点 [4] - 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供超800分钟戏剧演出 打造沉浸式体验 [4] - "文旅+"模式叠加夜经济、体育旅游等新业态 [5] 产业带动效应 - 张家口蔚县推进"三带"建设 深挖100多项非遗资源 文旅消费强劲增长 [5] - 唐山发展工业旅游 建设工业博物馆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推动城市转型 [6] - 文旅产业丰富旅游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转型 [5][6] 市场发展方向 - 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 从资源依赖转向创意驱动 [1] - 文化出海策略通过"冀艺出海"品牌展示非遗、文物等传统文化元素 [2] - 线上宣传结合海外网络平台 扩大文旅海外推广力度 [2]
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形势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碎片化风险上升,2024年全球歧视性贸易壁垒数量超过1200项,国际跨境投资比历史高点下降约40% [2] - 跨国公司如苹果公司供应链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超过60% [3] - 中国企业加速全球产业布局,推动含金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 [3]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优势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5年稳居第一制造业大国 [4]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三十四位上升至2024年第十一位,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 [4]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市场,年消费近50万亿元,投资超过50万亿元,进口超过20万亿元 [5] 第三届链博会亮点 - 链博会将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6] - 651家企业和机构携500多家上下游合作伙伴参展,覆盖先进制造链、智能汽车链等七大展区 [6] - 超过65%的参展商为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美国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15% [7][8]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苹果公司将第三次携手中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技术 [7] - 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联动发展 [8] - 中国贸促会将发布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包括供应链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 [8]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170多个境外团组将来华观展洽谈,主宾国泰国和主宾省山东、广东将推介产业资源 [8] - 中国贸促会支持卢旺达、莫桑比克等最不发达国家的机构和企业参展,助力其融入全球产业体系 [8]
中国飞盘队备赛成都世运会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随着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临近,飞盘运动愈发受到关注。 据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社体中心")运动项目二部副主任何懿介绍,本届世运 会,飞盘设团队飞盘、掷准飞盘两个项目。共有8支队伍参加团队飞盘赛,中国队与美国队、德国队和 日本队同在一个小组,4支队伍均实力不俗,中国队的目标是以小组前二的身份出线。 中国飞盘队积极备赛,团队飞盘项目由14名队员组成,男、女各7人;掷准飞盘项目由2名队员组成, 男、女各1人。据介绍,成都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学校的学生运动员是团队主力。何懿说,这得益于 近年来飞盘项目体教融合的深入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近50所中学将飞盘纳入体育选修课, 超200所高校开展飞盘运动。下一步,相关管理机构还计划针对学校体育教师组织飞盘教练员培训班, 让项目开展更加规范;建立"青少年技能考级体系",以覆盖更多中小学生群体;以高校社团为支点,孵 化更多飞盘俱乐部。 团队飞盘集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项突破、战术推演和体能强化。世运会将于8月举办,如何保证高温环 境下传接盘稳定性是训练重点。目前,队员每日重复传盘超500次。此外,教练组还带领队员通过大量 视频分析,剖析主要对手打法,有 ...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 水清岸绿业态新(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14
从浙江杭州一路北上,京杭大运河串联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抵达北京。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开展华北地区 主要河湖生态补水,保障永定河、京杭大运河水流全线贯通"。2025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任务于2 月启动,3月21日实现全线过流,7月初顺利完成。 自2022年以来,京杭大运河已连续4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这是如何实现的?为沿线带来了哪些改变? 记者进行了采访。 ——编者 从断流到复苏 跨流域配置水资源,多路水源合力补水 一曲河湾,揽入运河人家。村里的砖井,清水复涌,辘轳声响。 运河水来,古井又见清水。"曾经,随着运河断流,地下水位下降,上世纪80年代,古井干涸。"河北东 光县油坊口村党支部书记王玲回忆。前些年,村民发现古井里有水涌动。"省里的水文专家告诉我们, 古井有水,少不了大运河的帮忙,古井的水深已经涨到了6米。"王玲说。古井成风景,油坊口村靠着运 河风光,打造农家休闲游园,发展乡村旅游。 京杭大运河过去因何断流?"从历史原因看,1855年黄河改道冲断京杭大运河,随后因铁路的建设和海 运的发展,黄河以北河段漕运功能废弃。从水资源条 ...
打造特色农业致富“金饭碗”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7
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 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 特色农产品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生产规模扩大,龙头企业快速成长,知名品牌涌现 [1] - 2024年1-6月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万亿元 [1] - 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共有区域农业形象品牌915个,产业品牌近万个,包括"寿光蔬菜""章丘大葱"等国际知名品牌 [1] - 山东寿光的番茄采摘机器人将采收效率提升3倍 [1] - 山东省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7元,增长6.2% [1] 政策支持与成效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鼓励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特色种养业、手工业、文化产业 [2] - 政策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 发展挑战 - 乡村特色资源同质化较重,产业链条较短 [2] - 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偏低,品牌建设和管理滞后 [2] -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民参与机制不完善,乡村人才短缺 [2] 未来发展路径 - 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形成不同产业特色,加强城乡融合延伸产业链 [3] - 大力发展县域农业经济,深挖"土特产"资源,统筹特色产业布局 [3] - 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流通营销、品牌推广有机融合 [3] -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全链条"提质增效 [3] 企业与社会服务 - 涉农企业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4] -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4] - 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推进产学研融合,推广绿色技术 [4] - 完善企业联农带农机制,协调农户和企业利益分配 [4] 人才培养 -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构建专业队伍 [4] - 培育本土人才技能提升,培养新型农民和"土专家" [4] - 优化外部人才引进环境,吸引农业科技等领域人才下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