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

搜索文档
农田“高标准” 粮仓根基稳——“打赢这一战 底气从何来”系列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5-26 07:41
5月19日,收割机在襄城县紫云镇侯堂村种粮大户家的麦田里抢收小麦。古国凡 徐子洋 摄 5月的河南,沃野千里,麦浪翻滚。各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战在田间地头,全力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 仓",坚决打赢"三夏"生产攻坚战。 从"望天收"到"旱涝保收",从"土里刨食"到"科技种田",连年稳产增收的背后,是河南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显 著提升,更是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硬实力"支撑。 筑牢"耕"基多打好粮 5月24日,行走在杞县高标准农田,一条条水泥路直通田间深处,一座座现代灌溉设备矗立地头,金色的田野 静待收获。 "和普通耕地相比,高标准农田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水源充足,能及时灌溉,小麦产量有保障。"今年的 旱情,让杞县泥沟乡后小寨村村民周三岭真真切切感受到高标准农田的优势。 "以前井少,浇地都得排队,三更半夜等水是常事。现在地头就是出水口,还有自动喷灌设备,浇地就像拧开 自家水龙头一样方便。"周三岭说。 周三岭家的5亩地在杞县2025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去年收完秋,项目施工方还免费给他家的承包地进行了 深耕,并增施了土壤调节剂。"这季小麦穗大、籽粒饱。" "杞县结合全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 ...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6 07:41
数字乡村政策与基础设施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部署9个方面任务,明确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 [4]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已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村村通宽带,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 [4] - 农业农村部累计支持建设国家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分中心34个,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116个 [7]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江苏省宜兴市美栖村玫瑰产业园采用物联网管理系统,174个土壤酸碱度传感器和77个控制器实现精准灌溉,600亩花田仅需一部手机管理 [5][6] - 浙江省杭州市茶园使用AI采茶机器人通过光谱识别采摘嫩芽,北京市海淀区采用无人驾驶拖拉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进行自动化移栽作业 [7] - 全自动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显著,以往15人5-6天的工作现在1天即可完成,除草人工费用减少一半 [6] 农村电商发展 -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6.4% [10] - 福建省闽侯县通过"直播+电商"模式,近半年订单量达3万多单,培养出"闽侯芳姐"等本土电商主播 [8][9] - 陕西省镇巴县采用"电商+文旅"模式,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车厘子种植过程,带动水果采摘游和电商销售 [10] 乡村数字化治理与服务 - 浙江省平湖市山塘村建成345平方米数智生活馆,配备智慧健康医疗中心和中医AI问诊机等设施 [11][12] - 福建省长乐区百户村"智慧百户"平台实现井盖传感器监测、海洋渔业北斗定位管理,可实时预警台风和触礁风险 [13][14] - 山塘村配备政务服务一体机、智能公交站点、24小时自助售药机等便民设施,计划推出无人机快递配送服务 [13]
兴趣引路 19岁小伙当上无人机飞手
央视新闻· 2025-05-25 14:02
无人机农业应用 - 19岁的职业无人机飞手肖银在重庆市梁平区使用无人机吊运水稻秧苗,作业面积已超过5万亩 [1][7] - 无人机操作被描述为"像打游戏一样有趣",吸引年轻从业者进入农业领域 [3] - 农用无人机技术已成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中心与农业合作社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培养相关人才 [3]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 - 梁平职教中心与两家农业合作社合作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提供户外实践为主的农业技术课程 [3] - 职业教育课程涵盖无人机、拖拉机、旋耕机等多种农业机械操作技能 [7] - 毕业生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如四川农业大学)提升专业水平,目标成为复合型农业技术人才 [9] 新农人职业发展路径 - 从15岁开始学习无人机操作,19岁毕业时已成为技术成熟的职业飞手,获得老师"非常成熟的新农人"评价 [3][7] - 职业发展路径包括:在校实践获得收入和工作经验→掌握多种农机操作→学习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新技术→继续深造 [5][7][9] - 新一代农人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技术结合,认为农业"发展空间大,不比进厂上班弱" [11]
湖南拓良田提效益助增收
经济日报· 2025-05-25 06:20
5月的洞庭湖畔,湖南省益阳市南县金之香稻虾种养基地里,连片稻田青翠如毯。基地管理员周四喜拧 开闸门,汩汩清流顺着管道注入田间,"过去抽水要三四个劳力,现在'拧龙头'就能灌溉400亩地"。这 样的转变,正是南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南县 通过系统化破解"地碎、水缺、路难、效低"等瓶颈,近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56万亩,粮食产能提 升10%以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湖南如何建 好、用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稳步提升粮食产能? 近年来,湖南通过统筹规划布局、统筹资金投入、统筹项目建设,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97万亩, 粮食产能亩均提升100公斤左右,亩均节本增效200元左右,为粮食产量稳定在610亿斤以上提供坚强支 撑。 建好:一体化联合改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纵横交错的现代化农田基础设施令人眼前一亮:12公里防渗灌溉 渠如同"毛细血管"贯穿田间,灌溉水利用率从55%跃升至85%,单亩进水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小时;15 公里排水渠同步升级,排水效率大幅提升。同时,6公里机耕道与6条生产 ...
“智慧农业”点亮农旅融合发展 江上“菜篮子”将“流量”变“增量”
央视网· 2025-05-24 12:0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中坝岛新建50亩智慧大棚采用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种植 [6] - 智慧大棚种植西红柿、青椒、茄子、黄瓜等当季蔬菜且品相优良 [3] - 相比传统露天种植智慧大棚使每亩蔬菜产量提高30%收益增长约50% [11] 农业产量与经济效益 - 岛上原有4500亩露天菜地品种有限且产量低2025年3月起通过引入新品种和先进技术实现增产 [8] - 智慧农业模式推动农户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11] 农旅融合产业发展 - 中坝岛利用江心岛独特环境吸引游客将蔬菜采摘发展为观光体验项目 [15] - 节假日高峰期单日上岛游客达2000-3000人需限流带动餐饮住宿需求增长 [17] - 政府补贴水上巴士("背篓轮渡")解决淡季蔬菜销售问题同时促进旅游业 [19][22] 销售与品牌效应 - 智慧大棚直接吸引游客采摘实现产销结合岛上蔬菜不愁销路 [12][13] - "蔬菜岛"知名度提升水上巴士既服务菜农又吸引游客形成产业联动 [22]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抢收变智收
河南日报· 2025-05-24 07:19
5月21日,在叶县仙台镇一处农田上空,无人机正通过多光谱传感器监测麦穗成熟度,精准识别倒伏区 域。 叶县种粮大户叶跃锋通过农机调度微信工作群,成功预约到两台联合收割机,收割机还自带测产系统, 让他心里对收成更有底了。 "当前,全县的小麦正自南向北大面积收割。"刘长城打开手机上的农机大数据平台,500多台装有卫星 定位系统的收割机正处于工作状态。加上没有安装定位系统的收割机,当天有近千台收割机在叶县的麦 田间穿梭。 在夏收保障方面,叶县同样用上了许多新设备新手段。 预防阴雨天气,叶县准备了履带式收割机,并划定39个粮食烘干中心,日处理湿粮能力达3000余 吨。"从收割到烘干入库,全程机械化闭环,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叶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李元亨 说。 "以前收完麦子,还得找地方晾晒、储存,现在合作社配备有好几台大型烘干机械,根本不用担心晾晒 问题。"望着刚烘干入库的小麦,叶跃锋脸上洋溢着喜悦。 "通过图像分析,我们能定向调度收割机、调整割台高度,每亩减损40斤以上。"叶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副主任刘长城介绍。 叶县今年的"三夏"战场上,科技元素格外亮眼,让人强烈感受到:"三夏"抢收已变为"三夏"智收。 依托高标 ...
打造“库车样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来到库车市乌恰镇的甬库振兴村,站在高处远眺,湖面碧波荡漾,成群的野鸭在桥下嬉戏,一间间民宿 鳞次栉比。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荒滩。 库车市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深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乌恰镇乌 恰一村这个曾经与戈壁荒漠为邻的小村庄,变成了"世外桃源"甬库振兴村。 夏日傍晚,甬库振兴村文化广场上响起欢快的麦西来甫乐曲,大家一起跳舞,释放劳作一天的疲 惫。"大家享受快乐时光,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能卖手工馕和刺绣,日子越来越热闹。"甬库振兴村 村民热孜完古丽·艾拜说。 库车市甬库同心村智慧农业植物工厂育苗室内,工作人员 在仔细观察幼苗。 王红丽摄 库车市甬库同心村智慧农业植物工厂技术员带领游客参 观。 王红丽摄 一大早,阳光唤醒了新疆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甬库同心村,艾力·克力木的电动车在村道上留下浅浅的 轨迹。这个身着浅蓝工装的汉子,如今有个新身份——甬库同心村智慧农业植物工厂的技术员。"我现 在可是'科技农人'!"他笑着拍了拍工牌,"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草莓的生长数据!" 在智慧农业植物工厂内,立体栽培架上,草莓鲜红欲滴,绿叶蔬菜长势喜人。无土栽培技术让作物"摆 脱"季节限制, ...
甘肃通渭:“双补”赋能农机驰骋 解锁乡村振兴动力密码
中国发展网· 2025-05-23 17:19
农机补贴政策实施效果 - 甘肃省通渭县推出"双补"政策,购机农户可同时享受省级和县级等额补贴,总补贴金额达购机价格的近40% [1] - 政策覆盖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等关键农业机械,例如一台总价25.8万元的收割机可获得9.14万元补贴 [1] - 2025年通渭县已拨付两批次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53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贴79万元,共补贴964户农户1546台(套)设备,补贴金额643万元 [1] 农机装备结构优化 - 补贴范围覆盖23大类146个品目,耕整地机械占比达47%,深松机、覆膜机等设备提升旱作农业效率 [2] - 草畜产业机械保有量增长10%,打捆机、青贮收获机促进种养循环产业发展 [2] - 丘陵山区适用设备如履带式收割机、小型植保无人机需求旺盛,有效解决山地农业作业难题 [2] 农机更新与智能化发展 - 通渭县开展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专项行动,去年完成723台更新,70马力以上拖拉机和植保无人机成为更新主力 [2] - 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0%,计划试点推广农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机械等智能装备 [2] - 探索"合作社+农户"共享农机服务模式,目标2025年末机械化率突破75% [2]
“新农人”玩转智慧农业 农业生产有“智”又有“质”
央视网· 2025-05-23 15:48
播好种的秧盘被整齐码放,随后就送入暗室进行催芽。催芽完成后,这些秧盘会被转运到智能化育秧棚中,进行集中培育。育秧棚配备有自动 温湿度调控系统,可以控制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还能根据气候变化,通过调控棚膜来控制光照和通风、喷淋系统,让秧苗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 生长。 央视网消息:5月中下旬,正是中稻播种育秧的关键期。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多个育秧工厂都在加紧作业,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水稻插秧工 作加速做准备。 在福建宁德市屏南县的一家育秧工厂,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村民们将秧盘整齐地摆放在流水线起点,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填充营 养土、洒水、播种、覆土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气呵成。仅需短短几秒钟,一个标准秧盘就制作完成。 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植保无人机在徐素慧的操作下腾空而起,沿着稻田匀速飞行,机身下喷淋出白色的雾化农药,均匀地洒向稻田的每 一处角落。操作无人机不光是动手,也非常考验脑力,一些地块不规则,地头上还有电线或者树木,飞手需要时刻保持专注,避免发生碰撞。 经过20天的集中培育,秧苗就可以"出厂下田"了,这比传统育秧方式节省了约20天的时间。 当地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同时,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插秧,并组织农技 ...
宁阳:特色种植串起乡村振兴“金链条”
齐鲁晚报网· 2025-05-23 12:04
乡村振兴特色种植产业 - 山东泰安宁阳县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振兴格局,泗店镇发展千禧果种植,蒋集镇发展丹参芍药种植,乡饮乡发展芦荟种植 [1][2] - 泗店镇后辛庄村利用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将闲置老木器厂改造为现代化种植大棚,种植绿色食品标准的千禧果,使用豆粕菌渣有机肥和地埋式滴灌管网,水肥利用率达90%以上 [1] - 千禧果种植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5个大棚仅需一人不到半天即可完成灌溉施肥,相比传统模式大幅提升效率 [1] 特色种植经济效益 - 蒋集镇丹参种植每亩收入7000元,白芍3年起挖亩产干货1500公斤,每公斤售价100元,与知名药厂签订订单种植 [2] - 乡饮乡库拉索芦荟单株重达30斤,每亩种植3000株,年收益3万元,已研发"芦荟π"系列饮品 [2] - 乡饮乡计划推行"公司+农户"模式,构建种植、研发、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种植 [2] 农业技术创新 - 泗店镇千禧果种植采用智慧农业技术,包括有机营养液精准滴灌、绿色食品标准管理等,产出果实糖度高、口感好 [1] - 新农人将农业新技术新理念融入种植过程,显著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和劳动效率 [1] - 特色种植产业从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提升土地资源价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