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产业

搜索文档
倒计时17天!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议程公布
高工锂电· 2025-05-24 14:38
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凭借超高理论能量密度、本质安全性及长循环寿命,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eVTOL、AI、消费电子等领域的终极电池技术 [3] - 全固态电池技术从基础科学研究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比亚迪、一汽已成功研制超过60Ah的大容量全固态电芯 [3] - 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已进入车企供应链,2025年有望扩大应用规模,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前后小批量装车验证 [3] - 固态电池产业化从技术论证迈向工程化攻坚,2030年前后或成商业化临界点 [3] 技术进展 - 材料环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主流,氧化物/聚合物多路径并行突破,材料研发呈现多元复合化趋势(如复合固态电解质、复合改性正负极) [3] - 设备环节:干法电极设备、固态电池中试线整线订单浮现,需解决一致性、良品率、生产效率及成本等工程化挑战 [3] 应用场景 - 多元化场景匹配: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eVTOL飞行器、AI终端、人形机器人等 [7] - 储能领域:探讨固态电池能否打开电网级大规模应用新场景 [7] 行业生态 - 300+细分领域企业、800+产业链高层参会,覆盖材料-装备-生态协同突破 [5][6] - 议题聚焦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竞争格局、全球技术竞争透视、2030年市场渗透预测 [7] --- 钠电产业峰会 核心观点 - 钠电市场化临界点将至,通过场景聚焦(储能+交通)和规模效应(产能+降本)加快成为新能源体系重要补充 [10] - 头部企业技术牵引:宁德时代推出锂钠融合方案,比亚迪发布钠电刀片电池储能系统,海辰储能推出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 [10] - 关键材料国产化率达95%,产业链生态加速构筑 [11] 技术进展 - 材料创新:万吨级聚阴离子/层状氧化物正极、硬炭负极产线投产 [10] - 产品突破:无负极钠电技术、高能量密度钠电池解决方案发布 [13] - 固态钠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时间表探讨 [15] 应用场景 - 储能领域: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数据中心UPS、基站备电等差异化需求试点铺开 [10] - 交通领域:两轮车、三轮车、启动电源、工程机械车辆、微型车、乘用车等多场景探索 [10] - 全球化机会:中东储能、东南亚/非洲两轮/三轮市场拓展 [10] 行业生态 - 政策支持:国内《钠离子电池通用规范》国标实施,欧盟纳入《关键原材料法案》,印度提供15%生产补贴 [11] - 产业链协同:100+钠电产业链企业高层参会,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关键材料 [14] - 议题聚焦锂钠竞合关系、海外市场本土化生产、碳足迹管理等 [13][15]
高工云看展②: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新能源装备企业创新“图谱”
高工锂电· 2025-05-24 14:38
行业峰会与展会动态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举办 聚焦钠电技术发展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同期举行 主题覆盖干法电极、固态电池等四大技术方向 [2][3] - 高工锂电"云看展"活动展示11家新能源智能装备企业创新成果 涉及干法电极、固态电池装备等 [3]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嘉拓智能 - 推出干法电极工艺解决方案、复合铝集流体、第二代热复合叠片机等产品 固态锂金属负极连续制备达15μm [4][6] - 干法制备技术适配三元及固态电解质材料 极片辊分一体机与注液设备取得突破 [6] - 海外业务覆盖20余国 建立全球销售服务网络 [6] 先导智能 - 发布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 覆盖干法混料涂布、湿法制浆等关键工序 [7][9] - 圆柱电池组装线设备占地缩减53% 能耗降低3% 切叠一体机效率达0.075s/pcs [9] - 电池后段方案充电效率87% 放电效率84% 开发AI驱动的质量闭环管理系统 [9][10] 尚水智能 - 首展干法电极制造设备 实验室装备配备AI交互功能 实验参数可直接转化量产 [11][13] - 实现粉料包覆混合、纤维化造粒、多级辊压等干法电极关键技术突破 [13] 海目星激光 - WPM-S激光焊接检测系统实现100%全检 自主研发MOPA激光器覆盖锂电全流程 [14][16] - 构建激光全链智造生态系统 涵盖涂布至模组PACK环节 [16] 德龙激光 - 激光干燥技术较传统烘箱节能50% 空间节约80% 飞秒激光器适配固态电池极片加工 [20][22] - 锂电池Pack拆解方案产能2JPH 激光清洗技术支持150m/min辊压速度 [22] 清研电子 - 粉体成膜技术(PIFSTM)实现无溶剂干法电极制备 负极双面复合成膜速度>80m/min [23][25] - 混合均质一体机排料率99.5% 成膜复合一体机正极速度达50m/min [25] 利元亨 - 攻克干法电极材料均匀性难题 电极辊压与电解质热复合一体机提升能量密度 [33][35] - EIS充放电测试仪集成电化学阻抗谱技术 工业CT覆盖多领域检测需求 [35] 能效提升与智能化解决方案 - 时代高科智能烘烤线实现实时水分检测 RGV机器人提升腔体容积 [17][19] - 博路威BGL1500辊分一体机分切速度150m/min 干法电极设备降本30% [37][39] - 雷索新材料低温红外技术节能50% 超声波分散设备能耗降50% [29][31] - 新氧器防爆除尘设备服务200家新能源企业 泄爆片导向板降低爆炸危害 [26][28]
全固态电池判定标准首次明确,概念股再掀热潮
第一财经· 2025-05-23 22:09
全固态电池定义与标准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为离子传递必须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技术分界 [1] - 标准核心测试方法为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当样品目视无液体且失重率低于1%时判定为全固态电池,该方法误差率低且适用于多种技术路线 [1] - 行业此前存在界定模糊问题,部分企业宣称量产的"固态电池"实为半固态电池,后者仍属液态电池范畴 [2] 半固态电池技术特点 - 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路线保留5%-10%电解液以改善离子电导率和界面接触,液态含量显著低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25% [3] -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优于液态电池,但循环寿命和快充性能较弱,固态电解质存在界面不稳定和机械应力问题 [3] - 产业化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产线改造成本介于液态与全固态电池之间,与传统工艺兼容性较好 [3] 产业化进展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5.3GWh(全部为半固态电池),同比增长4.3倍,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 [3] - 国轩高科建成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4] - 当升科技与清陶能源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研发,2024年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4] - 固态电池概念股近期表现强劲,海辰药业、英联股份等个股一度涨停,板块整体呈走高趋势 [1][4] 技术突破与研发方向 - 中科院金属所开发无机/有机复合固态电解质,通过三维聚合物网络抑制锂金属析出,提升电化学稳定性 [4]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电芯成本达5-6元/Wh,整体成本为液态电池4-5倍,硫化锂原料价格达200-400万元/吨 [5] - 技术挑战包括提升固态电解质离子导电率、改善与锂金属/高比能电极材料的匹配性及界面稳定性 [5] 行业发展路径预测 - 产业升级路径预计从复合半固态电池向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演进,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乐观估计在2027年,中性预期在2030年后 [6] - 全固态电池研发方向基本统一至硫化物路线,但仍面临量产难度大、验证周期长等挑战 [6]
固态产业加速趋势明显,增量环节纲举目张
长江证券· 2025-05-23 18: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对锂电板块担忧量利贝塔不足,但2025年应跳出传统框架,看到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积极变化,包括半固态GWh量产、全固态容量突破,骨架膜受益聚合物路线进展,锂金属负极形成产业共识,设备端关注辊压路线映射,继续看好锂电板块 [2] 报告各部分总结 电芯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GWh级量产,技术方案倾向复合电解质路线,如国轩高科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续航达1000公里,规划12GWh产线;贝特瑞发布“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具备量产能力 [5][15] - 全固态电池容量突破60 - 70Ah并落地装车,国轩高科金石电池迭代升级,离子电导率提升60%,首条全固态实验线贯通,设计产能0.2GWh;贝特瑞“贝安·GUARD系列”做好产能储备 [5][17] 材料 - 固态电解质产能布局积极,聚合物&氧化物路线受益量产拐点,硫化物路线千吨级产线规划落地,如屹锂科技、瑞固新材等有产能规划和客户合作 [6][20] - 大孔径骨架膜技术路线认可度提升,星源材质、长阳科技有相关产品和产能储备 [22][23] - 硅基负极具备产业化落地条件,头部终端客户完成样测和验证,部分产品性能提升,贝特瑞开发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 [24] - 锂金属负极凝聚行业共识,结构化设计取得突破,宁德时代、贝特瑞、国轩高科、德福科技等有技术进展 [6][27] 设备 - 粘结剂纤维化+极片辊压是固态电池增量生产制程,干法电极、固态电池辊压设备用量大、价值量弹性大,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有相关设备研发和进展 [7][27]
电气设备行业专题报告:固态产业加速趋势明显,增量环节纲举目张
长江证券· 2025-05-23 16: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市场对锂电板块担忧量利贝塔不足,但2025年应跳出传统框架,看到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推进的积极变化,包括半固态GWh量产、全固态容量突破,骨架膜受益聚合物路线进展,锂金属负极形成产业共识,设备端关注辊压路线映射,继续看好锂电板块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芯:半固态GWh量产,全固态容量突破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GWh级量产,技术方案倾向复合电解质路线,如国轩高科发布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续航达1000公里,规划12GWh产线;贝特瑞发布“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具备量产能力 [4][16] - 全固态电池容量突破60 - 70Ah并落地装车,国轩高科金石电池迭代升级,离子电导率提升60%,首条全固态实验线贯通,设计产能0.2GWh,产品开始路测;贝特瑞“贝安·GUARD系列”做好产能储备 [4][18] 材料:电解质量产拐点,关注骨架膜&锂金属负极 - 固态电解质产能布局积极,聚合物&氧化物路线受益量产拐点,硫化物路线千吨级产线规划落地,如屹锂科技、瑞固新材等有产能规划和客户合作 [5][21] - 大孔径骨架膜技术路线认可度提升,星源材质、长阳科技有相关产品和产能储备,解决界面接触等难题 [23][24] - 硅基负极具备产业化落地条件,头部客户完成样测验证,处于导入阶段,部分产品性能提升,贝特瑞开发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 [25] - 锂金属负极凝聚行业共识,结构化设计取得突破,宁德时代、贝特瑞、国轩高科、德福科技等有技术进展 [5][28] 设备:成膜工艺系增量制程,受益固态放量 - 粘结剂纤维化+极片辊压是固态电池增量生产制程,干法电极、固态电池辊压设备用量大、价值量弹性大,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有相关设备研发和进展 [6][28]
全固态电池新标准出台,相关概念股再度拉升,滨海能源5连板
第一财经· 2025-05-23 10:07
固态电池行业标准与技术进展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 首次明确定义全固态电池为离子传递完全通过固体电解质实现 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技术分界 [3] - 新标准采用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试验方法 要求样品目视无液体且失重率低于1% 经多轮验证显示误差率低且结果稳定 适用于主流技术路线 [3] - 标准出台解决行业界定模糊问题 为企业研发认证提供统一标尺 有助于优化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 降低推广成本 同时杜绝"伪全固态"产品混淆市场 [3] 固态电池产业化瓶颈与投资机会 - 当前工艺设备成熟度不足是固态电池产业化主要桎梏 掌握核心设备供应能力的厂商有望受益 2025-2026年或为战略配置窗口期 [1][4] - 整车和电池厂正加速固态电池技术迭代 上车进展提速 推荐关注产业链关键环节:卤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金属集流体、电解质膜、硅基负极等 [4] 固态电池概念股市场表现 - 5月23日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拉升 滨海能源实现5连板 海辰药业涨停20% 英联股份涨停 奥克股份涨超9% [1] - 具体个股涨幅:海辰药业+20.00% 滨海能源+10.03% 英联股份+10.02% 奥克股份+9.06% 联科科技+7.67% 上海申气+6.09% [2]
全固态电池新标准出台 机构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08:51
全固态电池标准发布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 首次明确全固态电池定义 解决行业界定模糊和测试方法缺失问题 为技术升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1] - 固态电池具备高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 长循环寿命 强机械强度 宽温度适应性和材料选择性等优势 其中高安全和高容量为核心优势 [1] 固态电池产业链受益标的 - 材料端重点关注宁德时代 比亚迪 亿纬锂能 鹏辉能源 天奈科技 厦钨新能 当升科技 容百科技 三祥新材 东方锆业 恩捷股份 星源材质 元力股份 上海洗霸 天赐材料 中科电气 翔丰华 璞泰来 金博股份等 [1] - 设备端重点关注纳科诺尔 曼恩斯特等 [1]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 材料端重点关注硫化物路线 [2] - 设备端核心增量在于"干""压""叠"工艺 [2] 固态电池设备技术变革 - 前段工艺变化显著 干法电极设备及固态电解质干法成膜设备将替代传统湿法设备 包括纤维化设备和辊压机 [2] - 中段工艺仅适用叠片机(搭配软包) 对设备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提升 取消注液机 新增等静压机作为核心致密化设备 [2] - 后段工艺要求大压力化成 常规电池化成压力3~10吨 固态电池需达到60~80吨 催生高压化成分容设备需求 [2] 锂电设备行业推荐标的 - 重点推荐先导智能 曼恩斯特 [2] - 建议关注纳科诺尔 赢合科技 先惠技术等 [2]
小米再投电池产业链企业!
起点锂电· 2025-05-22 18:16
小米深化电池产业链布局,近日又投资了一家合肥企业。 5月15日, 合肥因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因势新材料)发生工商 变更, 注册资本由100万人民币增至约111.67万人民币,并 新增 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强邦新材以及合肥市包河区科创种子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 瀚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小米旗下 产业资本投资平台,通过参与 因势新材料本次天使轮融资持股。 资料显示, 因势新材料 成立于2024年 12月,目前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经营范围包括 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制造、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电池制造及销售等。 据了解, 因势新材料本质是一家固态电池产业链企业。 其 创始人王晓龙是一位新材料领域的资深专家,一直在该领域研究,目前因势新材料 已有一项技术专利在手。 今年5月9日,因势新材料与燕山大学完成一项技术成果转化,因势新材料从发明人张隆、张志霞手中受让该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文件显 示,该专利为 一种基于氧掺杂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可 为固态电池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行业认为, 因势新材料被资本青睐的原因,主要是固态电池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市场正在加速其产业化进度。 一方面 ...
行业探讨|动力电池哪家强?
数说新能源· 2025-05-22 16:50
有朋友转发给我一段国内动力电池排行点评,我觉得梳理得很全面,也学习到了不少,这里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一起分享给朋友们。 1.宁德时代: 大哥就是大哥。(全球巨头,我觉得是国内制造业的对外标签,加之港股融资,相比国内二线电池厂,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规模都比较大,如 果单纯拼成本,其他家都玩不过) 2.比亚迪: 迪子自己有车,怕啥子哦,车卖的好。(有人问我怎么看比亚迪的电池,单论规模和技术投入,可以和宁王掰手腕的存在) 3.中创新航: 或多或少还是有国企的一些背书,订单还好,上市公司轻易不会倒。(还是有些新势力车企订单的,活着应该不难) 4.国轩高科: 海外资本+当地政府背景,海外出口做的好,订单可以,上市公司轻易不会倒。(比较简单,就看大众) 5.亿纬锂能: 多方位开花,目前商用动力超过比亚迪,乘用车动力受哪吒以及一些竞争对手的抢单,业务开发稍显不足(4680电池对亿纬是蛮伤的,国内 主机厂不愿意买单大圆柱) 6.欣旺达: 资本推动,多方位抢订单,订单暂时还可以。(理想和小米的定点,高配宁德低配欣旺达,似乎是潜规则) 7.蜂巢能源: 押宝短刀,目前看技术路线经过多次失败后终于走向正轨,( 做了理想之后,希望未来能起 ...
超40%全球份额!电解液溶剂龙头一体化布局为电池“造血”
鑫椤锂电· 2025-05-21 14:5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锂电池市场维持20%~30%的快速增速 [1][7] - 电解液赛道在2025-2027年将步入产能出清的关键"决赛阶段" [1][7] - 2024年全球电解液市场规模为409.8亿元 同比下滑21.5% 主要因价格下滑 [4] 电解液市场供需 - 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166.2万吨 同比增长26.7% [4] - 行业呈现供大于求趋势 但伴随落后产能退出 供需关系逐渐向好 [1][7] - 锂电池价格战导致材料市场陷入"寒冬" [5] 公司核心业务 - 电解液溶剂产品涵盖5种锂电池碳酸酯溶剂 是国内少数能同时供应的企业之一 [8] - 2024年电解液溶剂销售增长30% 全球市场占有率超40% [8] - 电解液添加剂和锂盐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8][10]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4% 拥有110多位科研人才和128项核心专利 [11][12] - 在固态电池领域已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涉及LiTFSI和LLZO材料 [12] - 针对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开发高能量密度电解液添加剂 [13] 客户与市场拓展 - 核心客户包括天赐材料、比亚迪、特斯拉、宁德时代等全球知名企业 [8] - 产品覆盖动力电池、数码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7][10] - 2024年海外电解液溶剂销量增长14.31% 预计2025年全球份额保持40%以上 [14][15]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2026年三大产业基地产能规划目标为100万吨 [13] - 在亚洲、欧洲、北美设立8家公司 国内布局山东、江苏、湖北3大基地 [13] - 欧美仓储中心实现快速交付 美国市场布局确保先发优势 [14][15] 产品储备与未来规划 - CIBF 2025展会展示三大类新产品 包括电解液添加剂、羧酸酯溶剂等 [10] - 加快山东东营港高端电池材料生产基地建设 持续孵化新产品 [16] - 聚焦高电压、高安全、绿色化、低成本四大技术发展方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