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

搜索文档
如何才能守住财富
搜狐财经· 2025-07-14 10:57
财富管理策略 - 建立财务免疫系统是守住财富的基础,避免财富迅速流失 [1] - 顶级财富专家的投资逻辑是先保本再增值,盲目投资等同于自杀式守财 [2] - 每月需复盘消费和投资,砍掉非必要支出并停止高风险投机 [5] 具体执行方法 - 强制储蓄20%-30%收入,存入独立账户,例如硅谷程序员通过30%储蓄五年资产翻倍 [6] - 预算管理需详细记录开支,区分必要消费与冲动消费,某公司年利润千万的CEO通过Excel管理家庭开支十年省下数百万 [6] - 设立3-6个月生活费的紧急备用金,存为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黑天鹅事件 [6] 资产配置策略 - 分散风险将资产分为四类:安全资产30%(银行存款、国债)、稳健资产40%(指数基金、分红股)、进取资产20%(股票、房地产)、流动资产10%(应急现金) [6] - 长期主义投资需关注三年、五年后的趋势,而非短期投机 [6] - 不懂的领域不投资,例如盲目炒币可能导致500万本金三个月亏损至50万 [6] 财富管理禁忌 - 过度消费如豪车、奢侈品会掏空财富,某网红因每月信用卡透支20万最终破产 [7] - 盲目借贷尤其是利率超过10%的债务会吞噬财富 [7] - 冲动投资轻信"一夜暴富"项目易陷入骗局,例如"投资50万月返5万"的传销陷阱 [7] 法律与税务优化 - 税务优化可通过企业账户抵扣个税或慈善捐赠降低遗产税,某科技公司CEO通过家族信托年省数百万税费 [13] - 保险配置占总资产15%可转移风险,例如香港富豪李嘉诚的保险策略 [13] - 法律工具如婚前协议、遗嘱可避免资产纠纷,某企业家未立遗嘱导致家族争产资产缩水 [13] 教育与传承 - 培养子女财商需从小学习理财,例如香港富豪田家要求子女提交月度理财报告 [13] - 家族信托可隔离资产并设定条件分配,避免子女挥霍 [13] - 慈善传递价值观,如比尔·盖茨将大部分财富投入慈善以维持家族兴盛 [13] 心态与学习 - 70%财富管理靠策略,30%靠心态 [10] - 持续学习经济周期、政策变化和新技术以预判风险,例如AI时代布局数字经济 [13] - 顶级富豪保持谦卑与敬畏,如香港地产大亨李兆基投资前必做三个月调研 [13]
一千万存款能干啥?可能比你想得更复杂
搜狐财经· 2025-07-14 10:10
一千万存款的实际价值 - 一千万存款能提供巨大的安全感 抵御失业、疾病或家庭变故等风险 [3] - 年通胀率3%的情况下 十年后实际购买力将缩水至700万左右 [3] - 可能带来新的压力 如亲友借贷请求和家庭资金分配难题 [3] 投资与理财策略 - 买房收租存在房价波动和租金风险 [6] - 炒股或基金投资潜在收益高但风险极大 可能导致本金大幅缩水 [6] - 开店创业面临人工、租金、原材料成本上涨及市场竞争压力 [6] - 更适合稳健理财策略 如国债、银行理财等低风险产品 [6] 财富规划建议 - 预留至少两年的家庭生活费 确保资金流动性 [7] - 30%到50%资金用于稳健理财 如国债、银行理财产品 [7] - 考虑改善居住环境或提升健康保障 如购买医疗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7] - 剩余部分可进行分散投资 如基金定投 以对抗通胀风险 [7] 总结 - 一千万存款能带来安全感和更多选择 但也带来新的责任和挑战 [9] - 合理的规划和稳健的理财 才能让财富持续增值 [9] - 使用方式取决于风险承受能力、未来规划及人生目标 [9]
经济随笔丨“十四五”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7-13 20:13
经济发展 - "十四五"前四年平均增速达5.5% 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经济体量 [2] - 区域协调发展积厚成势 消费与投资形成良性互动 投资向优发力且消费向新而行 [8] - 通过改革攻坚实现"畅循环 激活力 提效率 增效能"的经济效能提升 [8] 创新驱动 - 创新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实现多个"第一艘""第一座""第一次"的突破 [3] - 创新突破背后是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体系完善和创新生态形成的系统性支撑 [3] - 新质生产力理论突破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共同驱动新动能 [5] 产业安全 - 粮食 能源 产业 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增强抗风险能力 [2] - "国家队"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 分别承担主力军和生力军角色 [5] - 优质生产要素有效汇聚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 [5] 民生建设 - 基础设施完善实现"出门即上车 村口取快递"的便利生活场景 [6] - 102项重大工程与生态建设均以民生改善为最终落脚点 [5][6] - 健全民生保障制度体系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8] 绿色发展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普及 [6]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8] 外部环境应对 - 在百年变局与地缘冲突背景下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2] - 统筹发展与安全 有效应对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挑战 [2]
各地防暑度夏有“凉”方 新科技新技术助力城市迎战高温“烤”验
央视网· 2025-07-13 18:17
高温应对措施 - 湖北7月上旬平均气温达30.9℃,较常年同期偏高3.7℃,为1961年以来最热[1] - 武汉汉口火车站出租车上客区安装遮阳棚和喷雾装置,地表温度从50℃降至不到40℃,降温效果达10℃以上[3][5] - 喷雾装置每日运行时间为早7时至晚7时,根据气温和客流情况可延长[5] - 志愿者岗亭免费提供防暑药品和冰镇饮料[7] - 武汉市使用雾炮车在城区道路进行洒水抑尘和喷雾降温[9] 动物防暑降温 - 武汉市动物园为动物开启"清凉模式",打造舒适环境[11] 生态城市规划 - 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水、绿地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降低区域温度[11] - 生态城热成像显示最高温度52℃,最低17.4℃,低于天津中心城区最高55.3℃和最低27.3℃[13] - 生态城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为天津首个零碳建筑,配备2200平米太阳能光伏板和节能系统[15] - 生态城绿色建筑比例达100%,植被拦截太阳辐射热量最高达90%[17] - 生态城建成40座城市公园,居民步行5分钟可达[17] - 生态城水系总长43公里,蓝绿空间比达50%,水循环系统带走大量热量[17] - 生态城利用地下储热技术,冬季可提取热量用于采暖[18] - 生态城建成65.5公里通风廊道,结合水系和绿地形成降温系统[20]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城市工作纪实
新华社· 2025-07-13 18:11
城市发展成就与现状 - 中国拥有690多座城市,城镇人口达9.4亿,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提升至2024年的67%,2013-2024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5亿人[10] - 2024年全国27座城市GDP超过1万亿元,形成创新之城、开放之城、振兴之城等多类型城市发展格局[10] 城市规划与建设 -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标杆,启动区、容东片区、高新区等区域同步推进建设,实现站城、产城、绿城融合发展[2][4] - 北京通过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8] - 成都采用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建立66个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避免同质化竞争[8] 城市治理创新 - 数字化治理取得突破,重庆"城市大脑"整合水电气讯等城市体征数据,实现多领域精准管控[25] - 青岛将50多个市级部门、600多个作业单位纳入智慧化指挥调度体系,河南登封通过"网格治理+数字赋能"提升文旅服务[25] - 全国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2019-2024年),惠及1.2亿人,建设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35] 区域协调发展 -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要求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样板[16] - 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贯通,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澳门整合优质资源[16][18] - 建立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120个县城开展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15] 产业与就业支撑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基本建立,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14] -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比例提升,超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14] - 上海闵行区建设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保障基层劳动者住房需求[11][12] 生态与文脉保护 - 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1平方米[30] -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认定历史建筑6.8万处,14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系统性保护[33] - 福州三坊七巷等历史街区保护修复,北京玉河、山西平遥等实施"在保护中发展"模式[31][32]
【湖州发改·指尖课堂】第14期:关于五年规划你了解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7-13 12:54
五年规划的历史演变 - 从"十一五"开始名称由"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体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强调市场机制作用 [3] - 全称从仅含"国民经济"扩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反映规划覆盖范围扩大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 - 第一个五年计划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启动但1955年才正式公布,采用边建设边编制模式 [5] 五年规划的三大发展阶段 - 1953-1980年计划经济时期:前五个五年计划以指令性方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独立工业体系 [6] - 1981-2015年改革开放时期:从"六五"到"十二五"逐步转型为市场经济下的纲领性文件,实现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7] - 2016年至今新时代:"十三五"引入五大新发展理念,"十四五"首次延伸1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8] 规划编制流程 - 编制包含十个步骤:从中期评估到审批发布,历时两年半以上 [9] - 当前"十五五"规划处于《基本思路》向《建议》起草的过渡阶段 [10]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十五五”规划编制巡视和开发区改革发展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7-13 08:21
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 - 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 扎实做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等工作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 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1]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充分挖掘关中、陕北、陕南资源禀赋 用好多元发展条件 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1] 开发区改革与发展 - 优化开发区布局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2] -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园区开放水平 推动开发区更好发挥经济建设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2] 文化事业与文艺创作 - 关心关爱文艺工作者 鼓励其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 [2] - 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贡献 [2] 规划编制与实施 - 全面客观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 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 - 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确保规划衔接有序 [2]
中国戊二醛(C5H8O2)行业项目规划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13 07:03
戊二醛行业技术环境 - 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吡喃法、吡啶法、戊二醇氧化法、戊二酸还原法和环戊烯氧化法 [4] - 中国戊二醛行业关键技术分析显示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专利数量显著增长 [4] - 行业热门专利技术集中在高效合成和环保工艺领域,主要申请人以化工企业为主 [4] 戊二醛行业政策环境 - 行业监管体系由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构成,标准体系建设涵盖国家/地方/行业等多层级 [4] - 国家层面政策以指导类和支持类为主,31省市均出台配套政策明确发展目标 [4] - "十四五"规划对行业技术升级和环保标准提出明确要求,推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 [4] 全球戊二醛市场格局 - 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2029年预测显示复合增长率稳定 [5] - 区域格局以欧美为主导,德国巴斯夫、赛默飞世尔等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5] - 行业兼并重组活跃,技术领先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 [5] 中国戊二醛市场现状 - 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企业注册集中在湖北等化工产业集聚区 [6] - 供需平衡状态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医用级和工业级产品需求分化明显 [6] - 行业招投标显示医院消毒和石油开采领域为主要采购方 [6] 产业链及细分应用 - 上游原材料丙烯醛、乙烯基甲醚等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7] - 下游应用中医院消毒领域需求占比超40%,养殖业和水处理领域增速显著 [9] - 细分产品中改性戊二醛因环保性能优势成为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8] 重点企业布局 - 湖北荆洪生物科技等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提升产能,产品覆盖医用和工业级 [10][14] - 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5%,专利转化率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10][16] - 区域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湖北企业占据全国60%以上产能 [10][14]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环境推动工艺向绿色化发展,政策导向加速替代品研发 [4][8] - 全球市场扩容带动出口增长,国内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5][10] - 细分领域如医用高端消毒剂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 [9]
如何为孩子规划教育资金?|投资小知识
银行螺丝钉· 2025-07-12 19:12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仅包含一条推广链接("▼点击阅读原文,免费学习大额家庭资产配置课程"),未涉及具体行业或公司分析内容,根据任务要求跳过无关部分 文档内容分析 - 原文未提供可分析的行业/公司数据或观点 [1] - 无核心观点或目录结构可总结 [1] - 全文为课程推广链接无实质性研究内容 [1] 注:若需分析具体行业/公司报告,建议提供包含财务数据、市场趋势或业务动态的完整文档
上海海关学院录取位次超上海交大,不必大惊小怪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13:46
高考志愿选择趋势 - 2025年上海海关学院05专业组在江苏省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657分 对应全省排名2618名 超过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录取位次2662名 [1] - 上海海关学院公务员录取比例远超社会平均水平 该校招生处强调考公上岸概率是吸引高分考生的关键因素 [1] - 部分高分考生放弃名校选择普通本科定向委托培养项目 因毕业后直接获得事业编制 反映就业导向选择趋势 [1] 高等教育定位分化 - 高校分为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类 通识教育侧重学术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侧重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2] - 存在学生选择错位现象 部分本科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 以升学为导向办学 加剧结构性就业难问题 [3] - 地方本科院校本应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实际办学中过度追求升学率 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3] 志愿决策影响因素 - 当前存在"家长志愿"现象 父母主导填报导致学生入学后出现专业适应性问题和违约风险 [2] - 职业规划清晰度决定选择合理性 需结合自身兴趣/能力/价值观 区分学术型或技能型发展路径 [2][3] - 考公考编热度引发内卷担忧 需理性评估职业适配性 避免过度集中导致就业选择单一化 [3] 就业市场结构性变化 - 职业本科和高职院校就业导向专业受青睐 反映劳动力市场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 [1] -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源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需通过明确院校定位优化教育供给 [3] - 定向委培项目热度显示体制内岗位吸引力 但需警惕职业发展路径的可持续性问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