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金融护航“三夏”粮满仓
金融时报· 2025-06-12 09:41
粮食产量与金融支持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超国际400公斤安全线 [1] - 银行机构通过金融活水支持从南到北的农业生产 覆盖龙头企业到个体农户 [1] - 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优化服务 全面助力夏粮收购与农资供应 [2] 夏粮收购资金支持 - 中国银行河南周口分行成立"三夏"金融服务小分队 提供200万元贷款支持粮食贸易公司收购 [2] - 建设银行江苏连云港分行与农担公司合作 为收粮大户夏正洪提供200万元信用贷款 [3] - 建设银行广东河源分行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3000万元供应链专项贷款 支持优质稻谷收购 [6] 农机设备升级 - 农业银行推出农机分期业务 解决合作社农机更新资金短缺问题 [4] - 光大银行推出"万台农机更新计划" 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农业机械公司发展 [4] - 山东郯城县徐蒲坦农机市场销量达淡季3倍 大型植保机日作业能力达千亩 [4] 农业产业链金融 - 农发行甘肃省分行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7亿元支持粮油加工 6.5亿元投向仓储物流 [5] - 中信银行与中信农业共建"慧种田"平台 实现粮食生产全链条线上化管理 [5] - 金融机构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综合服务体系 支持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 [5]
从“饭碗田”到“科技田” 永丰村绘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四川日报· 2025-06-12 08:29
农业现代化转型 - 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4400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修建2条宽3.5米、长4000米的作业干道和6000米灌溉排水沟渠,为智能化农机下田提供保障 [3][5] - 2024年水稻总产突破4600吨,平均亩产780公斤,最高亩产863公斤,实现稳步增产 [6] - 累计筛选评价180个新品种,推广"稻—菜(药)"周年生产模式,输出600多个中试水稻品种,30多个优秀品种 [3][6] 科技赋能农业 - 采用无人驾驶插秧机、育秧流水线、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设备,新农人王海聪一人可管理1500亩稻田 [6][7] - 建立"天府粮仓"大数据平台,通过巡田App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分布,构建"田长+副田长+四员"包片联户机制 [5] - 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累计推广杂交稻节肥减排技术、水肥耦合技术等现代化农业技术 [6] 产业链延伸与新业态 - "米+"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超300万元,销量突破9万件,永丰大米单日最高销售额近100万元 [3][9] - 推出"春播、夏趣、秋实、冬韵"四季研学项目,年均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农耕文化与旅游融合 [3][9] - 孵化非遗石画、农旅研学等4个乡村创业项目,预计增收20万元,计划未来培育30名电商达人并打造农创IP [10] 集体经济与品牌建设 - 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万元,通过直播带货推广"永丰八宝"系列产品,入驻眉山1000余家餐饮商超 [3][9] - 成立东坡创客"新农人"小院"永丰·合耦里",整合共享办公、创业孵化等功能,拓展产业发展边界 [10] - 从传统农产品转型为爆款商品,形成"米乳、洗洁精、莲藕面"等产品矩阵,强化品牌溢价 [9][10]
海安以“工业思维”拓宽共富路
新华日报· 2025-06-11 07:52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 - 海安人均住户存款20万元,稳居全省县(市、区)前三 [1] - 海安以"工业思维"促进共富,坚持"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共富名片 [1] - 去年"一只蛋"产业链总产值逾百亿元,带动10万多农户增收 [3] 农业产业链发展 - 海安是"中国禽蛋之乡",全年饲养家禽量4000万羽,蛋鸡规模养殖比重超99%,年产蛋24万吨 [2] - 从蛋清中提取蛋黄球蛋白粉、溶菌酶等,应用于医疗、化工、美容等领域,全自动设备每小时加工鸡蛋16万枚 [3] - 围绕"一粒米、一滴油、一根丝、一群鱼"等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去年"富民链群"总产值近500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鑫缘茧丝绸集团研发世界首创"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4] - 工厂化全龄饲料养蚕技术实现"全年养蚕",预计每户蚕农每年可增加收入近1万元 [4] - 海安以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农业生产,56万亩农田接入卫星巡田系统,亩均增产30斤、节约成本100元 [5] 就业与民生保障 - 海安已建成19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264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近上岗 [6] - 建筑业从业人数保持在10万人以上,去年全市建筑业贷款余额超130亿元,职工分配总额超300亿元 [6] - 打造多样化"就业平台+"模式,促1.8万名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6] 文化与社会事业 - 遍布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每年举办924场"万里千家"惠民文艺演出、231场四季村晚 [7] - 《滨江警事》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舞蹈《青墩玉影》入选"荷花奖"终评 [7] - 创成南通首家三甲中医院,建设全国首个卒中减残先行先试区 [6]
2026年,第四次全国普查
金融时报· 2025-06-09 16:34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国务院决定于 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 年份为普查年度。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这对于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 客观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以及科学制定"三 农"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通知》,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 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的行 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这次普查主要调查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和流转以及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二是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主要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肉蛋奶等畜产品,林产 品、水产品等;三是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主要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 四是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五 ...
眉山这三年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四川日报· 2025-06-08 10:33
经济发展 - 2024年GDP达1890.05亿元 同比增长7% [1] -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6% 增速居全省第一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2024年增长15% 2025年1-4月增长20.2% 增速均列全省第一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增长6% [1] - 外商直接投资到资总量居全省第二 [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53元 增长4.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 增长7.2% [1] - 2025年1-3月主导产业规模达1680.5亿元 [1] 产业集群 锂电材料 - 聚集美国雅保、中创新航、杉杉科技、天赐材料等全球第一梯队企业 [1] - 成都都市圈范围内全产业链发展的锂电集群之一 [1] 化工新材料 - 三聚氰胺产量全球第一 [1] - 闪烁晶体出货量全国领先 [1] 光伏产业 - 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电池片生产工厂 [1] - 全国单体最大异质结生产工厂 [1] - 电池片销售规模全球第一 [1] 电子信息 - 建设成渝地区电子信息重点配套基地 [1] - 引进40余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的电子信息项目 [1] - 建成西南最大微电子材料聚集区 [1] - 建设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新型显示生产基地 [1] 医药食品 - 形成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2] - 建成西部规模最大的新药药效评价中心 [2] - 建成全国最大泡菜生产基地 市场份额占全省50%、全国33% [2] - 东坡区泡菜食品产业集群创建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成德眉资特色调味品产业集群入选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2] 装备制造 - 建设全国"专精特新"装备制造基地 [6] - 建成全球最大传动件生产基地 [6] - 全国最大木工机床生产基地 [6] - 全国最大小型压缩机生产基地 [6] - 全国重要铁路货车生产基地 [6] 农业发展 - 2022-2024年恢复补充耕地超20万亩 2024年耕地面积228.76万亩 [14]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87.23万亩 [14] - 2022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49.98万亩 [15] - 建成全省唯一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研发平台 [16] - "天府东坡大米"获2024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16] - 建成50个"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粮油千亩高产片 [14] - 建成30个粮油类现代农业园区 [14] 文旅产业 - 三苏祠累计接待游客443.87万人次 [18] -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巡演34场 吸引观众6万余人次 [18] - 《诗忆东坡》美国巡演8场 获700家外媒报道 阅读量超4亿 [18] - 川剧《梦回东坡》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和中共中央党校 [18] - 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亮相央视 [18] - 《中国有三苏》微纪录片在海外热播 [18] - 建设全国唯一金银器主题博物馆 将展出7.6万余件江口沉银文物 [19] 医疗健康 - 青神县投入4500万元提升基层医疗设施 [20] - 眉山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全覆盖 [20] - 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村卫生室达85% [20] - 设有中医阁的村卫生室达10% [20] - 完成16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标准化建设 [21] - 完成27个乡镇卫生院和510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21] - 创建三甲、三乙医疗卫生机构6家 [21] - 建设国家级、省级重点学(专)科23个 [21] - 建成市级医疗质控中心58个 [21]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4:06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概述 - 国务院印发通知将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 乡村建设新面貌 农民生活新变化 农村改革新成效 [1] - 普查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创新点 - 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2] - 应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 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普查实施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2]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 现场登记(2027年1-5月) 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 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2] 数据管理与应用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加强资料开发利用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2] - 强调数据保密要求 不得泄露能识别单个对象身份的资料 严格履行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保护义务 [3]
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大食物生产情况”纳入普查内容
新京报· 2025-06-06 18:50
农业普查背景与意义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或将于2027年底公布 [1] -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 - 2016年第三次普查数据显示 全国共有204万个农业经营单位 耕地面积134921千公顷 99.3%的村通公路 99.7%的村通电 25.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2] - 此次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客观反映农业、乡村、农民生活新情况 对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普查组织架构 - 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任普查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包括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发改委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等 [2] - 成员涵盖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中央财办、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等十余个部门主要领导 [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3] - 行业范围覆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4] 普查内容创新 - 新增"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普查内容 包括粮食经济作物、肉蛋奶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 [4] - 新增"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普查内容 涵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 [4] - 新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普查内容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4] 普查时间安排与技术应用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5] - 2027年1月至5月进行现场登记 6月至12月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公报或于2027年底公布 [5] - 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技术 准确测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查清设施农业状况 [5] - 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网上填报与移动终端采集相结合的方式 [5] 数据质量控制 - 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强化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 [6] - 采用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确保普查数据安全 [6] - 严禁伪造篡改普查资料 普查对象需按时如实填报 [6] - 严格保密普查对象身份资料 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目的 [6]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11:18
普查背景与目的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 [2] - 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依据 [2] - 普查首次新增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的调查,以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2]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用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质效并减轻基层负担 [3] - 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3]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促进成果共享 [3]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3] - 分四个阶段实施:准备阶段(2025-2026)、现场登记(2027年1-5月)、数据处理及发布(2027年6-12月)、资料开发应用(2028-2029) [3] 普查实施要求 - 强调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各方配合 [4] - 要求普查人员依法履职,严禁伪造篡改数据,严格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4]
盛来运: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调查
证券时报网· 2025-06-06 07:39
农业普查背景与时间安排 - 国务院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 [1] -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2026年为第四次普查 [1] 普查目的与意义 - 普查旨在摸清"三农"家底 调查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 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1][2] - 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1] 普查对象与行业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 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村民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1]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1] 普查主要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 土地利用和流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等 [2]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 水产品等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设施农业 智慧农业等 [2]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 乡村治理等 [2]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 生活质量等 [2] 普查方法与技术创新 - 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 [2] - 加强现代化调查手段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 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数智化水平 [2] - 广泛应用行政记录 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成果共享 [2] 与前三次普查的对比 - 本次普查既有延承也有创新 重点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 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调查内容 [2]
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新华社· 2025-06-05 21:32
普查背景与意义 -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于2026年开展 每10年进行一次 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1] - 普查旨在全面摸清新时代"三农"家底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2] - 普查结果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2] 普查对象与范围 - 普查对象包括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3] - 行业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4] 普查核心内容 -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和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等[5] - 粮食和大食物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 肉蛋奶等畜产品 林产品、水产品等[5] - 农业新质生产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5] - 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5] - 农村居民生活情况:农户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等[5] 普查创新点 - 内容创新:新增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调查[6] - 方法创新: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法[6] - 技术赋能: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6] - 数据应用:打造农业普查数据"一张图" 促进普查成果共享[6] 普查时间安排 - 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 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8] - 准备阶段(2025-2026年):组建机构 研制方案 开展试点 落实经费物资[8] - 现场登记阶段(2027年1-5月):普查登记 数据上报 比对复查[8] - 数据处理及发布阶段(2027年6-12月):质量抽查 审核汇总 发布数据[8] - 资料开发应用阶段(2028-2029年):建立数据库 出版资料 开展分析[8] 组织实施 - 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 统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为成员单位[9] - 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相应普查机构 负责本地区普查实施[9] - 充分发挥县、乡、村作用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配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