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由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李克强抵达金边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
新华社· 2025-08-22 16:44
新华社金边11月8日电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应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邀请,国务院总理李 克强乘专机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李 克强总理夫人程虹、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率政府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礼兵沿红地毯两侧列队致敬。当地青 年向李克强和夫人程虹献上鲜花。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和驻东盟大使邓锡军也到机场迎 接。 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李克强将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 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7届东亚峰会。 访柬期间,李克强将会见西哈莫尼国王,同洪森首相举行会谈,共同见证双方合作文件 的签署,出席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通车、中国援柬吴哥古迹茶胶寺修复项目实体移交 等活动。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应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金边国际机 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 李克强表示,中国东盟互为全面战略伙伴和最大贸易伙伴。当前国际地区形势复杂深刻 演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方期待东亚合作领 ...
吃饭又砸锅?欧洲可不干!美国财长威胁对华加税200%,G7无人响应
搜狐财经· 2025-08-19 17:16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再次向欧洲国家发出威胁,要求他们做好准备,在未来支持对那些购买俄罗 斯能源的国家加征更高关税。事实上,这一言论并不让人意外。特别是在中美就关税问题达成"休战"协 议,暂时停火90天后,贝森特却再次提出了这项计划,显然是在为接下来的谈判作铺垫。美国对中国的 态度从未真正软化,这段时间的"休战"不过是为了下一步更有力的施压。中美双方都在努力寻找解决矛 盾的办法,然而这些方案仍需时间来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贝森特似乎也不甘心在今年6月的G7峰会上遭遇冷场的尴尬。当时,美国议员格雷厄姆提出 了一项法案,要求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所谓的"次级关税"。贝森特便趁机向在场的欧洲领导人 提出一个问题,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支持对中国加征高达200%的关税。然而,结果出乎他的预料,欧洲 各国的代表对此没有任何反应,整个会场陷入了沉默。美国过去在盟友面前的威胁,哪怕没有得到积极 回应,至少也会有些形式上的应答,可这次所有人都选择沉默。背后不仅仅是"不够准备"的简单问题, 恐怕是这些国家早已意识到,与美国一起涉足这种风险,代价太高,不能随便妥协。 回想特朗普政府时,美国曾经以"对等关税"的方式不断对盟友施压, ...
加快共建RCEP区域共同大市场(观象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6 05:29
全球地缘经济格局变化 - 经济全球化受美国优先政策冲击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未来10年全球经济主流 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明显 [1] - 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 2022年亚洲经济体对亚洲货物贸易依存度达57.4% 服务贸易实现顺差405.52亿美元 [1] -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2024年亚洲经济体GDP规模占全球近50% [1] RCEP区域共同大市场建设 - 构建以东盟为主体的RCEP区域共同大市场是核心目标 预计将累计增加全球贸易额5000亿美元 [1] - RCEP面临规则水平不高 利用率不高 约束力不强 治理机制不完善等挑战 处于不进则退十字路口 [2] - 需推动RCEP从规模最大1.0版本向水平更高2.0版本升级 打造可实施可监测可约束可治理的区域制度平台 [2] RCEP 2.0升级具体方向 - 对标高水平经贸规则 从关税减免器转变为深度开放平台 促进区域要素高效流通和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 [3] - 推动区域深度融合 加快人员跨境自由流动 实现医疗教育文旅人才资格互认 强化本币使用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 [3] - 建立具有共同约束力的机制 推进全面机制建设 包括实施评估监测协调升级制度安排 [3] RCEP扩容与跨区域合作 - 推动中国香港 智利 斯里兰卡等经济体加入RCEP 推动与海合会对接 [4] - 成立高层次协调机构 坚持东盟中心地位 发挥中日韩等各方作用 [4] - 中日韩签署自贸协定将引领区域大市场建设 形成小多边引领大多边 大多边带动小多边的RCEP+效应 [4]
特朗普将把全球“自由贸易”变为“准入贸易”
搜狐财经· 2025-08-15 21:55
美国贸易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于8月7日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标志着美国从自由贸易倡导者转变为"准入贸易"主导者 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家支付高额"入场费"[2] - 政策核心逻辑是"美国优先" 主张通过保护主义手段实现"公平贸易" 认为美国在全球化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包括制造业岗位流失和贸易逆差扩大[3] - 与传统自由贸易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自由贸易强调降低壁垒促进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而"准入贸易"通过单边手段重构贸易规则[3] 关税税率调整 - 对全球69个贸易伙伴实施分类分级关税 最低10% 最高50% 平均关税水平升至15.2% 为1934年以来最高[4] - 欧盟 日本 韩国等长期盟友被征收15%关税 印度因采购俄罗斯原油被加征50%关税 巴西 加拿大等国税率上调至35%-50%[4] - 税率标准化为5%的倍数 如10% 15% 20%等 便于海关执行与后续谈判[5] 供应链重塑 - 跨国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 将生产基地向美国本土或"低关税区"转移 丰田宣布加大在美国南部工厂投资生产电动车[7] - 全球供应链从"效率导向"向"安全导向"转型 东南亚 印度 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成为制造业新枢纽[9] -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建立"友岸外包"体系 通过25%汽车关税迫使日本 德国等汽车制造强国在美国设厂[9] 行业影响 - 中国被征收34%-60%关税 涉及半导体 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 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升级[9] - 欧盟钢铝产品被征收25%关税 虽以报复性关税回应 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迫使其妥协[9] - 美国对零部件加征关税 抬高本土制造业成本 削弱国际竞争力 核心通胀率在2025年6月升至2.9%[12] 经济数据影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 较年初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11] -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2% 若政策升级可能萎缩1.5%[11] - 美国私人企业投资第二季度环比下降18.7% 同比下降9.7%[12]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通过东南亚中转或直接开拓新市场绕过美国壁垒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5% 对东盟 欧盟 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9.4% 3.9% 17.2%[13] - 区域贸易协定加速推进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加速达成自贸协定 RCEP和CPTPP等区域协定影响力上升[13]
马中企业家大会 | “贸易融通与企业出海”论坛在贵阳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17
中马经贸合作 -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推动下,论坛旨在激活中马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合作[2] - 2023年中国连续14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2036亿美元[2] - 论坛聚焦绿色制造、智慧园区、产业出海等新增长点,探讨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AI赋能传统制造等创新路径[2] 教育合作与人才培育 - 搭建"人才+产业+资本"合作新平台,推动教育出海与跨境人才共育[2] - 职业教育国际化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促进技术人才培养与国家间文化交流[3] - 贵阳学院计划深化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以文化交流作为促进经贸合作的催化剂[4] 企业国际化与区域机遇 - 马来西亚华侨指出国际贸易已从政治扩张转向生产制造优势竞争,自由贸易成为中马共识[2] - 东盟市场活力迸发,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区域人才需求的匹配成为双边合作核心命题[3] - 贵州与马来西亚通过教育创新结合,探索"多彩"与"多元"文化的协同发展模式[3]
日媒调查:6个月,日本企业经济信心“腰斩”
环球时报· 2025-08-12 06:45
日本企业经济信心调查 - 仅33%受访企业认为日本国内经济处于扩张状态 较1月调查的71%大幅下降[1] - 11%受访企业认为经济处于"缓慢衰退"状态 33%认为"缓慢扩张"[1] - 68%受访企业对美国关税措施表示"感到担忧"或"有些担忧"[1]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高关税政策导致未来不确定性增加 日本各行业面临经济停滞[1] - 日美贸易协议将汽车及"对等关税"降至15% 协议前日本汽车面临27.5%综合关税[2] - 造纸企业王子控股表示"否定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困境"[2] 企业成本与定价策略 - 53%受访企业计划一年内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2] - 价格上涨主要由于日元长期贬值和劳动力短缺导致的用工成本上升[2] 企业破产状况 - 今年7月日本全国共有961家企业破产(债务1000万日元以上) 创今年单月新高[2] - 九州与冲绳地区7月有102家企业破产 较去年同期增加12% 创2009年6月以来最高纪录[3] - 九州与冲绳地区破产企业总负债额较去年同期增加42.7%[3] - 关东地区、北陆地区等地区的企业破产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增加[2] 调查方法与范围 - 调查于7月9日至8月1日进行 涵盖丰田汽车公司和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等113家大型企业[1] - 部分企业在7月23日日美关税协议达成前已做出回应[1] - 共同社每年实施两次此类问卷调查 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进行[1]
“为全球合作树立典范” ——访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特聘院士马凯硕
人民日报· 2025-08-12 05:41
中国经济表现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3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速保持在5% [1] - 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 [1] 产业发展 - 中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投入最多 [2] - 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已领跑世界 [1] - 中国努力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等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 [2] 国际贸易与合作 - 中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 [2] - 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2] - 中国加入并积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2] 一带一路倡议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全球南方实现现代化 [2] - 该倡议帮助改善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 [2] - 为共建国家带来切实的发展机遇 [2]
忧美国关税影响 日本仅三分之一大企业预期经济增长
新华网· 2025-08-10 15:49
日本大型企业对经济前景的看法 - 仅有33%的日本大型企业预期日本经济将出现适度增长,56%预期零增长,11%预期将适度收缩 [1] - 与今年1月调查相比,预期经济增长的企业比例从71%大幅下降至33% [1] - 68%的受访日企对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表示"担忧"或"有些担忧" [3] 美国加征关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 日本政府将2025财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从1 2%下调至0 7%,主要归因于美国加征关税 [4] - 丰田、本田等七大汽车制造商本财年营业利润预期合计减少约2 67万亿日元(181亿美元) [5] - 美国对日本征收的关税税率为15% [5] 企业对全球贸易环境的评论 - 日本王子制纸公司批评美国关税政策,认为"拒绝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步履维艰" [4]
专访丨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访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艾旺格
新华网· 2025-08-09 16:03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并阻碍技术进步 高关税导致德国车企盈利能力受严重冲击 过去几个月德国对美汽车出口关税从2.5%增至27.5% 近期下调至15%但仍带来每年数十亿欧元损失 [1] - 关税被用作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工具 损害德国和欧洲利益 同时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 长远来看是双输局面 [1] - 反对用关税迫使企业在海外设厂 背离自由贸易精神 需要基于质量与技术展开竞争的公平环境 [1]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经贸合作 -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经贸关系基础深厚 1975年奠定合作基础 目前约700家巴州企业在中国运营 超过500家中国企业在巴州落地生根 [2] - 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 电动化等前沿领域快速发展 创新亮点包括自动驾驶和车载数字系统 中国不仅是消费市场 更成为德国汽车工业重要创新伙伴 [2] - 德中两国合作从传统贸易升级为联合设计 协同研发 中国新能源车企蔚来在德国设立设计中心 推动产业融合和本地化合作 [2] 全球汽车产业挑战 - 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地缘政治紧张 供应链重构及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 关税政策加剧行业不确定性 [1] - 中国企业等创新力量是全球产业结构良性重塑的重要参与者 应通过自身改革提高全球竞争力而非依赖关税 [2]
【高端访谈】美国关税政策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阻碍技术进步——访德国巴伐利亚州副州长艾旺格
新华社· 2025-08-09 14:44
美国关税政策对德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美国自今年4月起对德国汽车加征25%关税,使总税率从2.5%升至27.5%,近期虽下调至15%,但仍导致德国车企每年损失数十亿欧元 [1] - 高关税严重冲击宝马、奥迪等巴伐利亚州车企的盈利能力,干扰全球产业链稳定并阻碍技术进步 [1] - 保护主义政策推高美国消费者成本,长期将造成双输局面,背离自由贸易精神 [1]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 巴伐利亚州与中国合作始于1975年,目前约700家巴州企业在中国运营,500家中国企业在巴州落地 [2] -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自动驾驶和车载数字系统等领域的创新获得德方高度认可 [2] - 德中合作从传统贸易升级为联合研发,例如蔚来在德设立设计中心,推动产业融合 [2] 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 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重构背景下,关税被滥用为市场保护工具,损害行业公平竞争 [1] - 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产业结构重塑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创新而非关税壁垒提升竞争力是关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