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主动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 || 加特兰创始人兼CEO陈嘉澍:以创新、质量与安全打造“中国芯”的金字招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11:51
行业趋势 - 智能驾驶行业正从技术狂飙转向安全理性的发展路径,政策监管持续加码推动安全意识觉醒 [1] - 产业链存在"重智能轻安全"现象,主动安全功能常被忽视,行业需回归安全性第一原则 [4] - 政策强监管(如AEB法规)和用户高期待推动毫米波雷达需求刚性增长,倒逼芯片性能跃升 [5] 公司技术突破 - 发布全球首款符合IEEE 802.15.4ab标准的车规级UWB SoC芯片Dubhe系列,创新引入MMS模式和2T4R雷达架构 [9][10] - 毫米波雷达技术实现从40nm到22nm工艺跨越,通道数从4T4R升级至8T8R,推出Andes Premium成像雷达方案 [4][5] - 通过RoP®封装技术实现性能与成本平衡,Alps-Pro方案获国内外主流车厂定点 [5] 市场表现与战略 - 毫米波雷达芯片累计出货1900万颗,覆盖国内30个车企300款车型,2025年单年出货目标1600万颗 [8] - 国内市占率有望突破1/3,同时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8] - 将UWB赛道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填补国内车规级UWB芯片空白 [9] 核心竞争力 - 形成车规级无线SoC开发、数模混合芯片量产、"me-first"创新文化等四大核心能力 [8] - 中国首家获ASIL B功能安全认证的半导体企业,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成熟度达ASPICE level-3 [6][7] - 构建覆盖芯片全生命周期的"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显著降低故障风险 [6] 产品应用场景 - 毫米波雷达方案覆盖高阶智驾(如AEB)到舱内安全全场景 [5] - UWB芯片支持脚踢感应、舱内儿童遗留检测、入侵检测等多功能集成 [10] - 22nm工艺显著降低功耗,适配长待机功能需求 [10] 行业影响与愿景 - 单车芯片价值有望从燃油车时代不足500美金跃升至1500美金以上 [8] - 参与IEEE 802.15标准制定,推动技术从领先到标准制定的跃迁 [9][10]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车规级无线感知与通信半导体企业 [10]
行业标准持续提升,均胜电子用智能化驱动汽车安全升级
证券之星· 2025-05-30 09:24
行业趋势与政策 - 随着技术迭代和安全法规升级,行业对主被动安全产品提出更高标准,例如未来新车将强制安装AEBS等系统 [1] - AEBS正从对标迈向建标阶段,预计市场空间将达千亿规模 [1] - 国家强制安装AEBS的政策出台,推动产业链技术大规模前装,并强化主动安全与智能舱驾的融合 [4]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均胜电子将安全产品与电子技术深度融合,推出面向未来的创新安全解决方案,包括ADAS域控制器、前视一体机、舱驾一体化方案等 [2] - 公司AEBS解决方案包含软硬件一体化技术优势,前视一体机可实现AEB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等功能 [2] - 2023年推出第一款ADAS域控制器产品nDrive-H,支持L2+至L4级辅助驾驶能力,2024年持续迭代并实现前视一体机等产品的量产 [3] - 开发零重力安全解决方案、新型安全带和气囊、电动折叠方向盘等创新产品,满足最新乘员防护要求 [4] - 将智能辅助驾驶与主动安全融合,实现实时感知到动态适配,包括OMS、DMS、生命体征检测等集成化方案 [5] 市场与订单 - 均胜电子、保隆科技、万安科技等公司已获订单突破,有望从技术大规模强制前装中受益 [1] - 前视一体机方案预计成为乘用车AEBS主要增量,8MP方案成本已降至500元左右,摄像头模组+域控制器方案成本仍高达数千至万元以上 [2] - 公司ADAS域控制器等产品应用于海外主机厂和知名自主品牌车企的多款车型,相关订单持续在国内外落地 [3] - 已向某日系客户提供基于UWB技术的车内儿童遗留监测产品及OMS/DMS集成化方案并量产 [6] 行业前景与渗透率 - 前视一体机方案预计成为法规带来的主要增量,利好一体机芯片及整机供应商 [2] - 座舱监测方案正从单一功能DMS向多功能IMS迭代,预计2026年中国乘用车IMS渗透率将达35% [5]
“躺平摆烂”还是“压轴出场”?魏牌智能化,现在怎么样了?
电动车公社· 2025-05-20 23:12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上市,售价29 98-32 68万元,共推出Max、Ultra、Ultra黑武士三个版本 [1] - 车型定位为全场景NOA智慧旗舰SUV,全系标配Coffee Pilot Ultra辅助驾驶和Coffee OS 3 2智能系统 [12] 智能化技术表现 - 辅助驾驶系统特点为"稳中求快,安全第一",在复杂路况(山路、乡道、城市道路)测试中表现稳定,能处理连续避让、标线缺失U型弯等极端场景 [13][14][17][19][20][22] - 提供生手模式,针对新手用户调整辅助驾驶行为保守度,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提升安全冗余 [25][27] - 搭载超8项主动安全功能,注重实际用车场景而非配置表堆砌,体现"克制"理念 [28][36][37][38] 智能座舱创新 - 语音助手"小魏同学"支持手机端交互,可通过截图或图片触发远程车控及AI分析 [39][41][42][44] - OTA升级策略强调"常用常新",功能将同步推送给老车主 [46][47] 企业战略与研发 - 长城集团智能化布局超前,2009年启动辅助驾驶研究,2015年展示L3技术,累计5年研发投入超500亿元,团队规模5000人(70%为软件开发人员) [52][54][55] - 魏牌坚持"安全优先"原则,以5 1亿碰撞实验室、单假人成本1000万的高标准验证产品 [56][58][62] - 采用长期主义策略,自建上百家数字化交付中心,强调"慢就是快"的产品迭代逻辑 [59][62][63] 行业趋势洞察 - 智能化成为90后家庭购车核心需求,汽车属性从代步工具向"四轮机器人"及AI伴侣演进 [8][9][10] - 2025年辅助驾驶技术普及度与安全性成为行业焦点,但车企应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牺牲产品可靠性 [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