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长三角区域同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进路
新华日报· 2025-06-05 04:57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推动该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科学部署和精准施策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 [1] 城乡发展布局规划 -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需通过系统性空间重构构建"城市群—都市圈—县域—乡村"四位一体发展格局 [2] - 需打破"一城独大"模式,培育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布局,推动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合 [2] - 促进近沪城市与上海同城化发展,强化小城市产业定位与功能特色,探索"紧凑型城镇"发展路径 [2]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 长三角需以"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为导向构建城乡产业协同体系,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3] - 上海聚焦金融科技与总部经济,苏州无锡强化先进制造,浙江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安徽承接产业转移 [3] - 明确城乡功能分工,城市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农村发挥生态涵养和特色农业功能 [3]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 需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体系,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4] - 深化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学科共建,设立跨校联合学位项目,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4] - 打造科技创新"联合攻关矩阵",强化国家实验室和企业创新联合体协同,实施跨区域"揭榜挂帅"项目 [4] 人才发展机制 - 优化"柔性流动生态",推进职业资格跨省互认,推行"人才绿卡"和"一卡通"服务 [5] - 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互认机制,构建"人才资质互认、服务保障互通"一体化机制 [5] 一二三产业融合 - 通过生产要素跨界重组和创新生态重构打造全球竞争力产业集群 [6] -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推广"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模式 [6] - 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构建智造云平台,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支持 [7] 区域产业协作 - 各省市立足优势加强协作,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和共享政策引导产业要素流动 [7] - 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产业链"数字孪生",发展"工业互联网+农业"和"元宇宙+文旅"新业态 [7] 核心资源配置 - 构建"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8] - 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南京侧重科创走廊,杭州聚焦数字经济,合肥突出基础科研转化 [8] - 推动重大科技设施全域开放,建立"创新券"跨省通用机制,成立长三角数据管理局 [8] 现代化推进路径 - 需多管齐下协同推进城乡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产业融合和资源统筹 [9] - 形成"农业筑基、工业赋能、服务增值"的产业格局和"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 [9]
易雪琴:从蜜雪冰城现象看产业融合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4-26 13:19
蜜雪冰城商业现象 - 蜜雪冰城以"港股冻资王"姿态登陆港交所,成为现象级IPO,年营收超200亿元 [1] - 通过3元甜筒、4元柠檬水等低价策略构筑商业帝国,在红海市场开辟蓝海航道 [1] - 形成"高质平价—规模扩张—成本再降"良性循环,在下沉市场织就密网 [6] 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 采用"三二一产业"逆向融合路径,构建从农业种植到终端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4] - 供应链体系实现核心原料自产供应,通过自有仓储和冷链物流缩短流转时间 [5] - 数智技术赋能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参数标注、需求预测和产能动态调整 [9] 品牌营销策略 - 打造超级IP"雪王",通过洗脑神曲、二创视频等内容实现情感联结 [7] - 文创周边和打卡热潮将产品消费升级为情感互动,形成"品牌即社群"效应 [7] - 品牌IP化策略将物理产品渗透到消费者精神世界,增强用户黏性 [7] 市场竞争优势 - 供应链垂直整合实现极致成本控制,打破"低价必然低质"魔咒 [6] - 为加盟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用工业化生产保障稳定品质 [6] - 4元饮品提供现切柠檬鲜爽感,形成"超预期体验"的品牌忠诚 [6] 产业发展趋势 - 从区域深耕转向全球织网,构建"本地化生产+全球化调配"双循环网络 [12] - 业态融合催生"新物种",场景创新将消费行为升级为生活方式选购 [14] - 价值融合注重情感共鸣,商业较量转向产品生产力与"情绪生产力"双重比拼 [15] 政策与环境支持 - 河南省政府将公司列为"三二一产业融合"试点企业,提供营商环境支持 [10] - 政策红利引导资本、技术、人才集聚,降低企业运营与试错成本 [11] - 搭建产业融合平台载体,开展试点示范并设立专项创新基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