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化
icon
搜索文档
节约时间精力、自动避障防盗、精细呵护草坪!国产割草机器人走俏海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7 11:42
行业概况 - 智能割草机器人在欧美等国家需求旺盛,主要由于家庭草坪保有量大、环保意识增强及工作节奏加快,传统汽油动力割草机难以满足需求 [3][4] - 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0亿美元 [5] - 使用场景覆盖住宅庭院、公园绿地及小型公共景观区域,适应200平方米到4000平方米的不同需求,能够绕行障碍物 [4]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加深、生活节奏加快、户外空间需求增加推动割草机器人需求增长 [5] - 草坪维护情况融入房屋价值体系,形成高保有率的成熟消费环境 [4] - 电动化、低碳化、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割草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演进 [5] 中国企业表现 - 九号公司、科沃斯、格力博、大叶股份等企业业绩快速增长,智能割草机器人海外销售成为新亮点 [1] - 科沃斯割草机器人2024年海外收入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86.7%和271.7% [12] - 大叶股份完成收购德国AL-KO公司并新增奥地利生产基地 [12] 技术优势 - 格力博第三代割草机器人采用RTK厘米级卫星定位与惯导系统,结合视觉导航避障、毫米波雷达及ToF深度相机组成的多传感器融合系统,提升30%能源使用效率 [9] - 九号公司Segway Navimow X系列产品通过提升机器行驶速度、加大刀盘宽度、优化电池性能等技术革新,显著提升定位精度、割草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10] - 激光雷达、无边界导航等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产品性能,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 [10] 产业链支撑 - 中国拥有177家割草机器人相关企业,苏州、深圳、南京、杭州、常州等地企业数量较多 [12] - 完整产业链供应链让产品创新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降低成本 [13] - 跨境电商如速卖通帮助相关企业扩大销售范围、加速技术升级、树立品牌形象 [13] 用户反馈 - 海外用户评价中国割草机器人"安装及操作简单""自动避障精准""性能卓越" [7] - 安克E15和E18两款割草机器人上市首月海外销量突破4000台 [13] - 格力博Aiconic型割草机器人获用户好评,割草效果良好且草坪条纹漂亮 [8]
国产割草机器人走俏海外
人民网· 2025-06-17 06:08
行业概况 - 欧美家庭草坪保有量大,传统汽油动力割草机因环保意识增强和工作节奏加快难以满足需求,智能割草机器人需求旺盛[9] - 割草机器人使用场景覆盖住宅庭院、公园绿地及小型公共景观区域,适应200-4000平方米不同面积和坡度场景[9] - 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户外空间需求增加推动割草机器人需求增长[9] - 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40亿美元[10] 技术优势 - 国产割草机器人采用RTK厘米级卫星定位与惯导系统,结合视觉导航避障、毫米波雷达及ToF深度相机多传感器融合系统[12] - 智能算法可灵活调整作业模式,降低草皮损伤率同时提升30%能源使用效率[12] - 激光雷达、无边界导航技术突破显著提升产品性能,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13] - 新一代产品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可依据草坪面积和形状自动调整割草速度与路径[15] 市场表现 - 科沃斯割草机器人2024年海外收入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86.7%和271.7%[14] - 安克E15和E18两款割草机器人上市首月海外销量突破4000台[15] - 科沃斯欧洲市场销量预计2024年比2023年增加1倍以上[10] - 九号公司Segway Navimow X系列产品售价远低于传统人工割草一年费用[13] 产业链支撑 - 中国拥有177家割草机器人相关企业,集中在苏州、深圳、南京等地[14] - 激光雷达、智能算法、低脉冲电机、多模态控制等细分领域均有优秀企业[14] - 跨境电商平台简化跨区域准入流程,助力企业扩大销售范围[15] - 国内供应链体系使产品创新空间更大,更容易实现产业化规模化[15] 产品特点 - 产品支持自动扩展清理区域,主动绕行障碍物[11] - 可设置花园割草范围,割草效果均匀不留未割区域[11] - 搭载高性能无刷电机和自适应切割系统,售价3000-10000元[15] - 具备精准导航、动态避障、边缘清理、远程控制等功能[15]
【联合发布】新能源商用车周报(2025年6月第2周)
乘联分会· 2025-06-16 16:36
新能源中重卡市场 - 2025年4月新能源中重卡销量达16384辆,同比上涨245%,渗透率提升至21.75% [8] - 1-4月TOP10企业销量集中度达90%,徐工等企业突破7500台 [9] - 纯电车型占比80%,换电车型增速达350% [9] - 上海地区销量7155辆领跑全国,CR10省份集中度71% [9] 政策动态 - 重庆计划2025年底累计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车18万辆,公务/公交/出租电动化比例超90% [7][10] - 天津推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燃油车补贴1.5万元 [10] - 嘉兴计划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64%,新增光伏80万千瓦 [7][11] - 甘肃将建立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覆盖电力/钢铁/建材等六大工业领域 [12] 企业技术进展 - 江淮新能源轻卡推出ES/EV/EK三大产品矩阵,覆盖冷链/快递等八大场景 [15] - 大陆集团研发电机转子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提升至±3℃ [19] - 宁德时代突破锂金属电池技术,循环寿命提升至483次,能量密度超500Wh/kg [19] - 众钠能源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线,涵盖48V/60V/72V电压平台 [6] 重点项目与合作 - 一汽解放与羿动科技签约500台换电轻卡订单,建立绿色城际运输专线 [14] - 上汽跃进与宁德时代达成双灯塔工厂战略合作 [15] - 徐工新能源牵引车获华北地区百台订单,投入煤炭运输 [15] - 东风商用车在新疆斩获1000台新能源重卡订单 [17] 客车领域动态 - 厦门金旅向首汽集团交付40辆纯电动客车,含考斯特及凯旋车型 [17] - 金龙新能源公交批量交付辽宁300台,助力城市绿色出行 [19] - 远程星际U8E纯电动客车批量交付新疆那拉提景区 [17] - 福田欧辉向福州旅游公司交付BJ6116/BJ6122两款城间客车 [19]
英飞凌潘大伟:有信心帮助客户破除市场的“内卷”
经济观察报· 2025-06-15 13:47
本土化战略 - 公司发布"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涵盖创新、运营、生产和生态四大方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高价值领域 [2] - 无锡工厂将打造为全球卓越运营标杆,"Easy产线"计划到2026年实现70%自动化率、提升40%人员效率 [2] - 大中华区市场占公司全球营收34%,是公司全球最重要且活力最旺的地区市场之一 [2] 市场地位与业务布局 - 2024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占有率13.5%,中国13.9% [3] - 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17.7%,连续多年第一 [3] - 微控制器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21.3%,首次登顶全球MCU市场榜首 [3] - 2025财年AI相关业务营收预计6亿欧元,2026财年预计10亿欧元 [2] 研发与产品优势 - 推出全球最薄硅功率半导体晶圆、全球首款300mm氮化镓功率半导体晶圆 [6] - 按计划实施SiC产品生产,已向客户提供首批采用200mm碳化硅晶圆制造技术生产的SiC产品 [6] - 大中华区设立10个业务运营点、7个研发与应用支持点,2021年深圳成立智能应用能力中心,2024年上海设立首个电源应用实验室 [3] 未来发展规划 - 提高生产制造和供应链韧性,重点推进汽车电子领域本地化计划 [7] - 拓展生态圈、加强本土应用创新,保持卓越运营 [7] - 推进多元化生产布局和销售支持体系,分阶段实施产品本地化计划 [8] 重点合作领域 - 汽车领域:与联合电子合作30年,深化高压电驱动及车载充电器、区域控制器等领域合作 [10] - 充换电领域:为优优绿能提供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提升充换电设备电能转换效率与稳定性 [10] - 快充领域:与安克联合成立创新应用中心,开发高功率密度与高能效PD快充解决方案 [10] - 机器人领域:为石头科技提供3D图像传感器,助力智能扫拖一体机器人产品优化 [10] 新兴市场机会 - 新能源领域:风光储充、数据中心、热泵、煤改电、高铁等细分市场快速增长 [8] - 前瞻性领域:电解铝节能降碳、低空经济、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 [8] - 机器人产业: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涵盖机器人平衡和系统开发 [9]
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中试项目开工
中国化工报· 2025-06-11 10:52
项目概述 - 榆林国重煤化工示范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高端化工技术孵化基地(第一阶段)中试项目在陕西榆林开工建设 [2] - 该项目以现有的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示范装置为基础 [2] - 计划于2026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设工作和第一阶段中试研究 [4] 技术研发 - 开展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迭代升级和费托合成下游产品技术的中试验证工作 [2] - 利用煤液化气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新技术 [2] - 构建"基础研究—中试放大—工程示范"全链条技术研发体系 [2] - 第一阶段建设内容包括高温费托Ⅱ代技术试验验证、产物预处理及醛酮分离、聚α-烯烃(PAO)等中试课题 [3] 产品规划 - 建成后将形成涵盖1-己烯、1-辛烯、PAO、溶剂油、特种油品、醛酮类化合物等10余个系列、5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体系 [3] - 第二阶段将部署高碳数α-烯烃等优势原料的高端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系列技术的中试研究 [3] - 同步开展合成气一步法转化利用和费托合成清洁油品、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新型绿色低碳技术的中试研究 [3] 产业影响 - 推动煤炭从传统燃料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转型 [3] - 打通"高低温费托—高端a-烯烃—特种化学品和高端化学品"产业链条 [3] - 为后续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3] - 以化工产业链延伸提升煤炭附加值 [3] - 推动"黑色煤炭"向"绿色材料"转化 [3] 战略意义 - 助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2] -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 - 对提升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对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
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09 06:05
汽车行业产销数据 - 今年前4个月汽车产销量历史同期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 [1] - 行业利润率降至4.1%,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 [1] 价格战影响 - 无序价格战是行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1] - 零部件采购价持续下降可能导致供应商降低质量要求 [2] - 下游经销商经营恶化影响售后服务质量 [2] - 过度价格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研发创新能力弱化 [2]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呼吁企业不以低于成本价格倾销商品 [2] 政策监管方向 - 工信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3] - 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3] -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 技术创新进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10年世界第一 [4] - 整车平均续航接近500公里,15分钟快充80%技术量产 [4] - 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汽车行业耦合程度加深 [4] - 建议攻关动力电池、智能底盘、车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 [4] 产品质量要求 - 需加强全环节质量管理 [5] - 重点提升动力电池一致性和基础软件稳定性 [5] 国际化发展 - 无序价格战会削弱新能源汽车海外品牌影响力 [6] - 建议以国际化思维进行海外布局 [7] 产业转型机遇 - 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带来增量扩容机会 [7]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 [7] - 商务部将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7]
以打造“三化”示范样板推动行业转型发展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10:09
行业现状 - 陕西石化化工行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总量的20%左右[1] - 拥有全国最大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生产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1] - 产品以大宗化工原材料为主,下游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严重不足[1] - 煤化工产业为主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削减压力增大,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下滑[1] 发展战略 - 沿产业链中下游延伸生产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及其深加工制品[2] - 向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满足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需求[2] - 打造纵向关联、横向耦合、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原料—产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 科技创新 -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强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小试和中试示范装置验证[3] - 上游开展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工业示范和百万吨级煤制芳烃项目[3] - 中游开发聚烯烃专用料、功能母料、可降解塑料、丁基橡胶等技术[3] - 下游推进特种橡胶、工程塑料、聚酯纤维及其制品深加工项目产业化[3]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数智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转型[3] 低碳转型 - 推动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提高煤炭碳元素利用水平[4] - 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通过源头减碳、延链降碳等方式推动全产业链降碳[4] - 提升蓝氢、绿氢、绿氧使用比例,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净零碳排放体系[4] - 实施节能降耗改造项目,建设废水"近零排放"系统,实现工业废水高效循环利用[4] - 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新材料行业相关政策、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1 09:14
新材料行业概述 - 新材料指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按属性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1] - 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驱动下持续快速增长 2024年总产值达8.48万亿元 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9.34万亿元 [1][5] - 下游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需求增长 [1][20] 行业发展现状 - 已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 涵盖金属、高分子、陶瓷等材料的研发生产体系 [5] - 国家在7个城市建设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3] - 2024年细分市场占比:化工新材料22.08%、电池新材料6.66%、纳米新材料1.77%、其他69.48% [7] 区域发展情况 - **广州**:拥有8家上市公司、1300+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 高校在前沿新材料基础研究取得突破 [5] - **宁波**:集聚2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6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10家高新技术企业 [5] - **连云港**:2023年产值822.8亿元(+12.3%)占规上工业15.9% 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 [5] - **金昌市**:2024年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产值1050亿元(+28%)提前实现千亿级目标 [5] 政策环境 - 江苏省聚焦高端新材料集群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11] - 浙江省将前沿新材料列为优先发展产业 重点发展石墨烯、超导材料等 [11] - 福建省2024-2026年行动方案目标新材料产业产值超7000亿元 [11] - 湖南省推动新材料与科创服务融合 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11] 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蓝思科技、安泰科技、中材科技、中科三环、金发科技等 在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方面表现突出 [12] - **蓝思科技**:2024年营收698.97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与电脑业务577.54亿元 新能源汽车业务59.35亿元 [16] - **安泰科技**:2024年营收75.73亿元 先进功能材料28.03亿元 特种粉末冶金材料29.62亿元 [18] 发展趋势 -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23] - 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研发模式 量子计算在高分子材料设计取得进展 [23] - 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升级 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技术突破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23] - 加速向低碳化、绿色化转型 高温超导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达国际先进水平 [20]
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是中国动力电池长久趋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5: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48.4GWh,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6] - 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展现出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6]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10%~20%,半固态电池开始量产,能量密度突破360Wh/kg并支持10分钟快充 [6] - 关键材料自给率超过90%,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位居世界前列 [6]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多家整车企业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并公布量产计划 [6] - AI驱动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调节充放电策略,降低使用风险 [6] - 加快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超快充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 [10] -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电池研发、制造及管理中的应用 [10] 面临的挑战 - 锂、钴等关键金属价格波动剧烈,对外依存度较高,回收体系尚不完善 [9] - 预计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将达到82万吨,处理不当将带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隐患 [9] - 全固态电池的界面阻抗、批量一致性及成本控制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9]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所有动力电池出口必须持有电池护照,将增加出口成本和竞争力压力 [9] 未来发展方向 - 完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碳足迹核算标准 [10] - 完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打造高效环保的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生态 [10] - 深化与国际优势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技术挑战和市场风险 [10] 新兴领域机遇 - 低空经济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2035年将超过100GWh,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别 [11] - 低空飞行器的发展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功率密度及成本提出更高要求 [11]
大咖分享(四) | 黄家奇博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尼龙用材趋势
DT新材料· 2025-05-29 23:39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尼龙用材趋势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技术革命推动尼龙材料从"功能替代者"向"技术定义者"进化,创新维度超越传统物性优化,深入参与车辆工程架构设计[10] - 尼龙材料需满足高性能化、低碳化、集成化三大趋势,构建基于场景创新的技术生态是抢占下一代汽车材料制高点的关键战略[10] 传统燃油车尼龙应用 - 2000-2020年尼龙在发动机子系统渗透率提升47%,主要实现轻量化与成本优化[4] - 进气歧管:玻纤增强尼龙6/66替代铝合金实现60%-65%轻量化,一体化注塑使零部件从12个减至1个,制造成本降30%[4] - 燃油管路:多层阻隔尼龙(PA12/PA6)耐压强度8MPa,耐燃油渗透性优于传统橡胶3个数量级[4] - 热管理系统:耐高温尼龙(PA46)在120℃循环工况下蠕变强度保持率超85%[4] 新能源汽车对尼龙的重构需求 轻量化刚性需求 - 电池包结构件采用长玻纤增强尼龙,拉伸强度≥150MPa,密度较铝合金降40%[5] - 底盘轻量化组件需碳纤维增强尼龙满足UN R135碰撞安全标准[6] 高压电气系统适配性 - 800V高压平台连接器材料耐温等级从130℃提至180℃,半芳香族尼龙(PA9T/PA10T)在180℃老化1000h后体积电阻率>10^15 Ω·cm[7] - 充电桩绝缘部件要求CTI≥600V,矿物填充阻燃尼龙(PA66+30%GF)通过UL94 V-0认证[7] 热管理复杂度升级 - 电池液冷板采用导热尼龙,热交换效率较传统PP材料提升120%[8] - 电机绕组绝缘材料耐电晕寿命>100h(20kV/mm场强下)[8] 尼龙材料技术创新方向 - 高性能化:满足半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对耐热性(150℃以上长期使用)和抗电击穿能力的要求[9] - 低碳化:生物基尼龙(如PA56)和再生尼龙成为主机厂降低碳足迹的重要选择,契合欧盟"碳关税"政策[9] - 定制化:免喷涂尼龙、金属质感尼龙等特种材料在新势力车企差异化需求中加速应用[9] 行业技术研讨热点 -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尼龙复合材料及功能拓展(中科院化学所)[11] - 废旧渔网PA6高质化再生利用技术(金发科技)[11] - 高温工程塑料耐候老化机理与创新解决方案[11] -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优化(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耐热剂影响)[15] - 无卤阻燃剂应用(加工温度/助剂选择/螺杆分散优化)[16] - 抗老化系统解决方案(热老化与光老化机理及应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