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2025Q2保险业资金运用数据点评:保险资金加速入市,上半年股票投资净增量超6400亿
招商证券· 2025-08-17 12:34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规模突破36万亿,较年初增长8.9%,环比Q1增长3.7% [5] - 债券和股票占比再创新高,哑铃型配置结构更加突出 [1] - 监管加速推进保险资金长期入市,上半年股票投资净增量超6400亿 [1][5] - 保险公司举牌持续升温,年内举牌达27次,已超过去年全年的20次 [7] - 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和中国人寿(H),为2019年后首次险资举牌同业 [7] 行业规模 - 股票家数91只,占比1.8% [2] - 总市值6706.2十亿元,占比6.9% [2] - 流通市值6413.8十亿元,占比7.2% [2] 行业指数表现 - 绝对表现:1个月6.8%,6个月14.2%,12个月69.4% [4] - 相对表现:1个月2.2%,6个月7.6%,12个月43.7% [4] 资金运用情况 - 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2.60万亿,占比90.0%,较年初增长8.9%,环比Q1增长3.9% [5] - 财产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2.35万亿,占比6.5%,较年初增长5.7%,环比Q1增长3.2% [5] - 25H1资金运用余额净增加2.98万亿,其中Q2单季净增加1.30万亿 [5] 固收投资 - 债券余额17.87万亿,占比51.1%,上半年净增加1.94万亿,Q2单季净增加8961亿 [5] - 银行存款余额3.02万亿,占比8.6%,上半年净增加1113亿,Q2单季净增加454亿 [5] - 其他投资(非标类)余额6.58万亿,占比18.8%,上半年净减少1871亿,Q2单季净增加786亿 [5] 权益投资 - 股票余额3.07万亿,占比8.8%,上半年净增加6406亿,Q2单季净增加2513亿 [5] - 证券投资基金余额1.66万亿,占比4.8%,上半年净减少183亿,Q2单季净增加106亿 [5][7] -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75万亿,占比7.9%,上半年净增加2874亿,Q2单季净增加140亿 [5][7] 政策动态 - 4月监管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5] - 5月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5] - 7月财政部调整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5] - 上半年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总额达2220亿元 [5] 投资建议 - 个股推荐中国太平、新华保险、中国平安 [7] - 建议关注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 [7] - 重视中国财险的长期投资价值 [7]
超2000亿元险资加速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21:52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太平资产获准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响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2] - 试点已推进三批 总规模达2220亿元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等头部及中小险企 [2][4]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与新华人寿联合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基金 截至2025年3月初全部投资落地 [4] 试点规模与结构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启动 规模520亿元 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等以契约制基金方式参与 [4] - 2025年3月第三批试点规模600亿元 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获准参与 [4][5] - 三批试点累计批复及拟批复规模合计2220亿元 [2][4][5] 投资策略与基金类型 - 试点基金类型多元化 包括公司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一期)和契约型基金(如鸿鹄志远二、三期) 后者具标准化、设立简便等优势 [7] - 险资系私募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 长期持有 投资标的侧重大盘蓝筹股、优质高股息公司 如伊利股份、陕西煤业等 [2][8][9] - 投资方向涵盖金融、能源化工、公用基础设施、消费及新能源转型等领域 服务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 [8][9] 险资入市规模与配置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人身险公司股票持仓市值达2.65万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规模2.60万亿元 合计占比超16% 较2024年末显著提升 [2]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8.4% 较年初升0.9% 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从7.77%升至8.27% [12] - 险资重仓行业除房地产持仓市值同比下降28.1%外 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等均同比大幅提升 [11] 地方实践与举牌动态 - 深圳引入险资设立平安基金 规模100亿元 90%投向本地基建和产业项目 采用双GP模式及"直投+母基金"形式 [7][8] - 2025年以来险资举牌达22次 超2024年全年 被举牌公司普遍具备高分红特征 历史三年平均股息率约5.3% [11] - 公用事业和银行板块受青睐 如弘康人寿举牌港华智慧能源持股达5.00005% 国有大行H股因低估值高股息受偏爱 [11]
要盯紧保险资金动向了
格隆汇· 2025-08-09 20:00
A股市场现状 - 7月以来A股表现强势 上证指数逼近去年10月高点3674点 市场对突破4000点存在分歧 [3] - 2024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2.2% 沪深300上涨19.6% 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上涨16.5%和16.2% [7] - 银行板块领涨 中证银行指数2024年累计暴涨53% 连续两年领涨A股 [8] 资金面分析 - 2017年北向资金净买入2000亿元 推动蓝筹50行情 上证50全年大涨30% [4][5] - 2020-2021年公募基金主导市场 公募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2019年6.8%升至2021年13.6% [7] - 2024年ETF规模达3.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3% 股票型ETF流入1.05万亿元 同比增长92% [8] - 保险资金持股规模从2024Q1的2万亿元增至2025Q1的3万亿元 [9] 机构资金格局 - 五大主力机构(公募/ETF/保险/北向/私募)合计持仓15万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40% [14] - 公募主动基金占比从2021年13.6%回落至2024年10.3% [14] - 北向资金2024年净流出615亿元 为互联互通机制创设以来首次年度净流出 [14] - 私募占比从2021年9.4%降至2024年6% [16] 未来资金动向 - 保险资金有望成为主要增量 政策要求国有险企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 [18] - 保险资金考核周期延长至3年以上 降低短期股价波动影响 [18] - 债券收益率走低推动保险资金增加权益配置 偏好高股息板块 [19] 投资机会展望 - 政治局会议政策定调将影响市场方向 若反内卷力度超预期可能推动牛市 [20] - 若市场转向保守 红利板块可能跑出超额收益 [20] - 周期红利(石油石化/煤炭/钢铁)相对估值优势明显 7月初以来钢铁涨20.8% 建材涨17.9% [22] - 银行与周期红利比价达历史90%分位数 周期板块修复潜力较大 [22]
方正富邦基金吴昊:保险指数回调 低估值板块藏有大机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7-31 16:53
市场表现 - 7月31日A股指数调整 保险主题指数跌幅扩大至2.35% 金属煤炭等周期股领跌[1] - 自2025年4月7日阶段性低点后 保险主题指数涨幅超22%[1] 调整原因 - 7月制造业PMI数据推升市场无风险资产偏好[1] - 前期板块震荡上行后资金出现止盈行为[1] 负债端利好 - 监管下调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从2.34%至1.99% 传统险/万能险/分红险分别降至2.0%/1.0%/1.75%[1] - 降低保险公司负债成本 减轻长期利差损风险 头部险企可通过低成本资金替换高成本保单优化负债结构[1] 基本面支撑 - 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同比增5.4% Q2单季同比增15.2%[2] - 上半年产险公司保费达9645亿元 同比增5.1% Q2单季同比增5.1%[2] 资产端配置 - 保险资金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低于海外成熟市场[2] - 2024年9月以来权益市场表现较好 险资在低利率环境下大幅增配股票 通过股息换利率提升长期回报[2] 政策支持 - 多部门出台优化偿付能力标准 建立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机制 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2] - 提升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 完善长期资金入市制度框架[2] 估值水平 - 截至7月29日保险主题指数市盈率7.88 处于历史30.53%分位水平[3] - 估值处于低位提供安全垫 双端改善及险资入市有望推动估值恢复[3]
研究值公布在即 人身险预定利率有望调降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预期 - 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预计将从2 13%下调至2 01%,降幅12个基点 [1][2] - 若研究值连续两季度低于预定利率最高值25个基点以上,将触发行业性调降机制 [2] - 当前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 5%,与最新研究值差距达37个基点 [1] 利率调整驱动因素 - 三大关键利率同步下行:5年期LPR降至3 5%(降0 1pct)、5年期定存利率1 3%(降0 25pct)、10年期国债收益率1 72%(降0 1pct) [3] - 市场预期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下调0 5个百分点至2 0%,分红型/万能型产品同步降至1 5%/1 0% [3][4] 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负债端成本有望降低,当前新钱净投资收益率约2 7%,利差损压力缓解 [6] - 浮动收益型产品(如分红险)发展空间扩大,预计将提升销售占比 [6] - 权益投资偏好增强,保险资金入市步伐可能加快 [1][6] 产品销售动态 - 预定利率下调预期下"炒停售"现象较往年减少 [6][7] - 头部公司现行产品利率:普通型2 5%、分红型2 0%、万能型1 5% [3]
吸引保险资金更多流入股市应从四方面入手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13:12
政策调整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改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权重分别为30%、50%、20% [1] - 3年周期指标权重最高达50%,5年周期指标权重20%,当年度指标仅占30%,中长期投资收益占比达70% [1] - 新考核方式使保险资金成为真正的中长期资金,有利于发挥长期资本"压舱石"作用 [1] 市场影响 - 政策从制度上解决了保险资金在股市"长钱短投"问题,不再需要频繁进出股市追求短期效益 [1] - 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需投资A股,但实际可投资金规模更大 [2] - 若A股市场缺乏吸引力,保险资金可能转向非上市公司股权等回报更高领域 [2] 市场改进方向 - 需建立持续赚钱效应,改变A股长期3000点徘徊和牛短熊长局面 [2] -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投资回报核心,需严把IPO入口关杜绝劣质公司上市 [2] - 需解决股东减持问题,控制控股股东持股在30%以内,原始股东合计不超过50% [2] - 需清理制度障碍,如取消量化做空等不利于中长期投资的制度 [2]
险企考核“指挥棒”改革 打通险资入市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7-12 02:02
保险资金运用与考核改革 -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4.47万亿元,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入市空间 [2] - 财政部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改为"当年度+3年周期+5年周期"组合,权重分别为30%、50%、20%,强化长周期导向 [3][4] - 新考核体系下三年及五年周期指标合计权重达70%,显著高于此前要求,旨在化解保险资金长期入市的考核堵点 [4][5] 对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影响 - 考核改革将推动保险公司减少短线操作,更多配置成长型标的如基本面良好、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 [6] - 中国人寿表示新规有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6] - 申万宏源分析指出新规可弥合长周期投资与短周期考核的错配问题,引导保险公司用足权益配置额度 [5] 资产负债管理与战略转型 - 要求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成本收益匹配管理,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7] - 保险公司需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构建长期价值,系统性升级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 [7] - 负债端需构建与资产端能力适配的经营策略,综合考虑现金流匹配、负债成本约束等因素 [7][8] 支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 - 新规将推动保险资金挖掘优质科技企业投资标的,增加对科技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 [8] - 中国太平表示改革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8] - 保险资金有望通过投资中小型优质科技企业,进一步释放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作用 [8]
A股利好来了!财政部最新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7:32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印发《通知》推动国有险资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调整保险资金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指标权重为当年度30%、三年周期50%、五年周期20% [1][3] - 政策要求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注重稳健经营、增强投资管理能力 [3] - 该政策被视为制度性突破,有助于降低保险资金对市场短期波动的敏感性,提高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1][3] 政策影响分析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50%,目前人身险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分别为8.43%和7.56%,距离25%的平均政策上限仍有较大空间 [5][7] - 若保险资金增配1%股票资产,将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增量资金 [7] - 政策有望促进保险公司加大对A股配置比例,提升市场价格发现与资源配置效率 [5] 行业实践与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 [7] -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A股平均年化收益率达11.6%,为长期投资典范 [8] - 前期商业保险资金当年度考核指标权重较高,导致对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容忍度降低 [9] 长期发展意义 - 政策突破"长钱短投"困局,实现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推动保险公司转向长周期价值投资 [11] - 有利于发挥险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国家战略转型的功能 [11] - 伴随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及分红率提高,加大股票投资成为保险资金资产配置较好选择 [12] 机构响应 - 基金公司表示将持续提升投资服务能力,研发更多低波稳健产品,助力保险资金入市 [12] -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保险资金参与,同时也会对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产生积极影响 [11][12]
保险资金入市速度加快 超千亿元增量资金“蓄势待发”
金融时报· 2025-06-04 15:24
保险资金入市动态 - 中国平安子公司平安资管获批设立恒毅持盈私募基金,首期规模300亿元,重点布局符合政策导向的优质上市公司[1] -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联合发起的鸿鹄基金二期已完成备案,即将入市投资[2] - 中国人寿计划推进鸿鹄基金三期落地,阳光保险子公司拟出资200亿元设立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 - 泰康资产发起设立泰康稳行私募基金,首期规模120亿元,已完成登记备案[3] 试点规模与资金流向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规模将达2220亿元,其中1720亿元险资正在准备入市[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超5%[4] - 投向股票市场的资金达2.82万亿元,环比增长16.03%,净买入规模近3900亿元[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金融监管总局将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5] - 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案例增多,今年已有7家保险公司举牌15次,以银行股为主[5] - 优质银行H股股息率显著高于无风险利率,对保险资金形成吸引力[5] 投资策略与行业影响 - 保险资金投资方式呈现多元化格局,权益类资产成为提升收益的关键选项[4] - 保险公司通过投资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支持国家战略产业发展[6] - 长期投资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升投资收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6]
一夜之间,A股又迎来两个好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6-04 12:30
保险资金入市 - 中国太保发布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此前还发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 [1] - 保险资金逐步深入资本市场,未来资金将陆续投入,增强市场韧性,近期指数在60日线附近横盘与此有关 [2] -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聚焦股息价值核心,偏好高股息资产,近期小市值银行股上涨可能与保险资金行为相关 [2] 上市公司回购动态 - 5月以来440家公司发布回购公告,仅5月新增78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方案 [4] - 去年10月以来650家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回购增持贷款,金额达1370亿元 [4] - 上市公司回购行为反映对当前股价不满意,希望通过回购刺激股价,同时重视股价表现对公司形象的影响 [5] - 回购贷款增长显示部分公司对未来发展笃定,但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反映部分公司信心不足 [5] 市场整体趋势 - 利多消息多于利空,市场在当前位置面临方向选择,多头表现顽强,消息面利多可能推动市场进一步上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