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险资入市再迎利好 增量资金蓄势待发
中国证券报· 2025-05-09 04:36
政策利好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包括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拟再批复6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 已批复和拟批复规模合计达2220亿元 [2][7] - 参与试点保险公司从首批中国人寿 新华保险扩展至太平洋人寿 泰康人寿等多家公司 [2] 试点进展与资金动向 - 第一批500亿元试点资金已全部投资落地 第二批试点公司加速推进相关工作 [2] - 泰康资产设立泰康稳行私募基金获批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 [2] - 试点有助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 实现保值增值并稳定资本市场 [3] 风险因子调整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 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提升股票投资比例上限 [4] - 2023年9月已优化风险因子 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降至0.3 科创板股票从0.45降至0.4 [4] - 中泰证券测算 若沪深300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 假设50%配置比例 增量资金或超千亿元 [4] 权益投资趋势 - 监管部门持续优化险资权益投资环境 当前权益投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5] - 截至2024年末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3.26万亿元 股票配置余额和占比均较2023年同期提升 [6] -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距离监管上限尚有较大空间 政策利好下有望继续提升 [6]
加仓交运、食饮,新进银行、通信
中泰证券· 2025-05-08 2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配股票是大势所趋,政策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险资需在偿付能力、投资收益和资产负债匹配间平衡 [13][19][26] - 1Q25权益市场震荡,险资持仓有变化,重点增持交通运输等行业,减仓公用事业等行业,新进银行、通信等行业 [8][60][73] - 不同类型险资有不同偏好,推荐中国财险,关注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底部弹性 [98][10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持续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增配股票仍是大势所趋 - 低利率使险资再配置收益率受考验,2025年4月末模拟新钱配置收益率年化2.93%,存量资产净投资收益率年化3.66% [13][15] - 险企应以负债为驱动,在偿付能力、投资收益和资产负债匹配间平衡,偿二代调整股票投资风险因子,降低险企“追涨杀跌”动能 [19][20][23] - 2025年多项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拉长考核周期,预计每年新增保费30%投资A股,权益配置上限预计增加近5000亿,两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 [26][30][40] "中泰非银保险重仓流通股"体系介绍 - 根据Wind险资重仓流通股数据,剔除部分标的后形成分析样本集,自建资金来源分类,分析财务和估值指标 [52] - 组合Wind代码为W1428999213874,2025年年初至5月6日,组合绝对回报0.37%,相对回报3.59% [53][56] 1Q25保险资金重仓流通股跟踪 - 1Q25权益市场港股领涨,A股红利平淡,题材股活跃,主要权益类指数中恒生指数涨幅15.3%居首 [60][62] - 1Q25末,险资出现在633只A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频次939次,合计持股592亿股,持股市值5527亿元,平均环比增速分别为5.7%、5.8%、4.1%和3.6% [8][63] - 1Q25末,险资持有申万一级行业总市值前五为银行、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通信和电力设备;个股数前五为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 [67][71] - 1Q25险资重点增持交通运输等13个行业,太保人寿和平安人寿增持京沪高铁和大秦铁路;重点减仓公用事业等16个行业,太平人寿减持中国核电,中国人寿减持中国电信 [73][78] - 1Q25险资在银行等13个行业持仓市值增长,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涨幅带动持仓市值增长;在公用事业等18个行业持仓市值减少,长江电力等公司受影响 [82][88] - 1Q25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等30个行业,太平人寿和中国人寿新进中国移动,中信银行和中国神华新进股东来自中国人寿 [93] 不同类型资金偏好 - 人身险公司传统险业务偏好低PB、高股息、大市值蓝筹股 [99] - 分红/万能账户集中持仓标的股息率低于传统险,周期性更强,新准则下传统账户风险偏好或下降,分红账户成权益资产配置风险偏好关键 [100][102] - 寿险公司直接投资A股标的中银行股接近半壁江山,与银保业务协同有关 [103] - 财险公司除中国财险持股的兴业银行和华夏银行外,其余A股标的具高PE和低股息率的成长属性 [104] 投资建议 - 推荐中国财险,目标股息率4%,关注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底部弹性 [106]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再调降10%,新增2000亿元险资入市待发
华夏时报· 2025-05-08 15:55
保险资金入市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拟推出三条措施支持资本市场稳定: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2]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风格稳健的特性,加大入市力度可减少股市波动并倡导价值投资 [2]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首批试点(2023年10月)由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500亿元鸿鹄基金,2024年已投资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 [3] - 第二批试点(2025年1月)规模520亿元,涉及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等;第三批试点(2025年3月)规模600亿元,覆盖人保寿险、平安人寿等5家公司 [3] - 泰康资产获批设立私募子公司泰康稳行,首期投资规模120亿元 [3] - 当前试点总规模达1620亿元,若计入泰康120亿元及拟批复600亿元,合计将达2340亿元 [4]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整 - 2023年9月政策已优化权益因子: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降至0.3,科创板股票从0.45降至0.4 [5] - 本次再调降10%后,中泰证券估算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若全部增配沪深300可带来1349亿元资金,叠加600亿元试点资金合计近2000亿元增量 [5] - 风险因子下调可缓解偿付能力压力,改善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状况 [5] 长周期考核机制 - 近七成险企采用年度考核,超大型机构兼顾中长期考核,其他机构以年度为主 [6] - 2025年1月六部委方案要求国有险企实行三年以上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年度权重≤30%,3-5年指标权重≥60% [6] - 长周期考核可抑制短期行为,优化资产配置并稳定资本市场,对国有险企的示范效应将影响非国有机构 [7] 国有保险公司参与情况 - 财政部或中央汇金控股的险企包括人保、国寿、太平、新华等8家公司 [7] -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可抑制承保赌博心态,鼓励长期投资匹配资金特点 [7]
险资长钱“三箭齐发”加大入市稳市力度
证券时报· 2025-05-08 01:56
保险资金入市政策调整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批复600亿元)、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风险因子调降将惠及所有投资股票的保险公司 行业认为政策"超预期" 对当前投资和经营构成边际改善 [1] - 风险因子降低意味着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资本消耗减少 偿付能力充足率提高 为增持股票和投资操作提供更多空间 [1] 政策影响测算 - 中泰证券测算显示:沪深300成份股风险因子下调10%后 在50%配置假设下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 若全部增配沪深300对应资金达1349亿元 [2] - 若不增配股票 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可改善1 4个百分点 [2] - 保险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对权益类资产配置有潜在需求 此前业界呼吁从投资领域和持有期限等维度细化风险因子分类 [2] 历史政策回顾 -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将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风险因子从0 35调至0 3 科创板股票从0 45调至0 4 [3] - 监管部门2024年强化逆周期监管 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至2025年底 [3] 行业反应 - 此次"普降10%"的调整方式超出业界对高股息股票、宽基成份股等分类优待的预期 [2] - 政策调整正值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紧张 与低利率环境下提升权益配置的需求形成协同 [2][3]
推动险资入市力度升级!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千亿级资金有待增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18:53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批复600亿元)、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自2023年9月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后,保险资金持续加大股票配置比例,中泰证券测算显示本次风险因子下调10%在50%沪深300配置假设下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若全部增配沪深300对应资金达1349亿元 [1][5] - 业内人士认为三条措施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可更好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并实现资产负债匹配 [1] 保险资金入市措施解读 - 扩大试点范围直接注入增量资金提振信心,调降风险因子10%降低资本占用释放资金空间,长周期考核减少短期压力引导长期投资 [2] - 保险资金期限长且风格稳健,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股市波动并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2] - 保险机构可对冲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下行压力,实体经济通过"资金—资本—资产"循环提升服务效能 [2]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展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指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向二级市场并长期持有,2023年10月启动后两批试点合计规模1620亿元,本批次600亿元落地后总规模将达2220亿元 [3] - 试点通过"长股投+FVOCI"组合降低权益资产波动对净利润影响,首批鸿鹄基金已进入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3] -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2024年1月方案明确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包括扩大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3] 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调整 - 2023年9月《通知》将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至0.3,科创板股票从0.45调至0.4,本次再下调10%进一步释放配置空间 [4][5] - 中泰证券测算显示若不增配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可改善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1.4个百分点 [5] - 调整后权益资产最低资本消耗降低,缓解保险公司资本紧张并支撑加大入市力度 [6] 长周期考核机制优化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中,净资产收益率年度权重不超30%,3-5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6] - 专家建议允许险资持仓核心指数成分股以成本法估值,可大幅释放权益配置空间并缓解"怕波动"心理 [6][7] - 当前保险资金权益类配置比例不足10%远低于30%监管上限,成本法计价有望释放巨大配置空间并改善市场资金结构 [7]
万亿险资预计加快入市,红利ETF国企(530880)收涨0.72%
搜狐财经· 2025-05-07 18:06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高开低走窄幅震荡,军工股全线爆发,地产及大金融板块发力 [1] - 红利ETF国企(530880)涨0.72% [1] - 渝农商行、中国银行涨超2%,工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等涨超1%,中远海控、中国石化等跟涨 [1] 政策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 [1] - 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1] -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实现"长钱长投" [1] 行业分析 - 国金证券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资金约6-8千亿,其中高股息3-4千亿 [1] - 低利率叠加资产荒背景下,以股息补票息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 [1] - 未来高股息是权益配置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3年保险资金每年增配高股息约3-4千亿元 [1] 产品信息 - 红利ETF国企(530880)紧密跟踪上证国企红利指数 [1] - 上证国企红利指数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国有企业中现金股息率高、分红比较稳定且有一定规模及流动性的3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红利ETF国企(530880)发起式联接基金(A:023162;C:023163)布局板块投资机遇 [1]
保险行业研究:长期投资试点继续+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进一步下调,险资入市进程预计将加快
国金证券· 2025-05-07 16: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金融监管总局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资金约6 - 8千亿,其中高股息3 - 4千亿,资本市场长期向好,保险资金入市增加后利差损风险有望大幅缓释 [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再批复600亿元;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1] 核心内容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截至当前金融监管总局批复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达1620亿元,8家头部险企参与,预计投向二级市场优质高股息标的 [2] -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降低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将缓释股票持仓高的险企的偿付能力压力,打开险资入市空间,以投资沪深300为例测算,对平安寿、太保寿、国寿、新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提振幅度分别为4.4%/6.3%/4.4%/7.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提振分别为6.1%/9.9%/6.0%/11.0% [2] - 入市增量资金: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入市增量资金约6 - 8千亿,其中高股息3 - 4千亿,若各险企未来3年每年增配1pct/1.5pct权益资产,则预计每年有约6/8千亿资金入市 [3] 投资建议 保险关注3条主线:首推众安在线,利润预计高弹性增长;财险属高股息防御型板块,建议逢低配置;寿险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太平,预计2025年利润在高基数下仍有望双位数增长 [4]
央行发声!万亿险资即将入市,红利ETF国企(530880)涨近1%
搜狐财经· 2025-05-07 15:59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高开低走窄幅震荡 军工股全线爆发 地产及大金融板块发力 [1] - 红利ETF国企(530880)涨0.72% [1] - 渝农商行、中国银行涨超2% 工商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农业银行等涨超1% 中远海控、中国石化等跟涨 [1] 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 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1] - 李云泽表示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的作用 加大入市稳市力度 [1] - 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 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 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 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 促进长钱长投 [1] 行业分析 -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传统红利、红利低波、现金流因子有望实现"绝对收益 + 超额收益"双占优 [1] - 红利资产具有无需择时、长期年化收益高、胜率与赔率优势明显等特点 [1] 投资渠道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红利ETF国企(530880)发起式联接基金(A:023162;C:023163)布局板块投资机遇 [2]
监管拟再批复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影响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5-07 14:49
监管政策支持险资入市 - 金融监管总局拟推出三条措施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和活跃: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600亿元、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1] - 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已累计批复1620亿元,涉及8家主要保险公司,新批复600亿元后总规模将达2220亿元[1][2] - 监管通过优化风险因子设置降低险资入市成本:沪深300成份股风险因子从0.35降至0.3,科创板股票从0.45降至0.4,未穿透REITs从0.6降至0.5[4] 险资权益投资现状与潜力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3.26万亿元,人身险公司股票配置占比7.57%(2.27万亿元),财险公司占比7.21%(1601亿元),均同比增长28%[5] - 当前权益投资比例距监管上限仍有空间,新政策将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提升5%至50%,潜在增量资金超1.5万亿元[6] - 监管提出"两个力争"目标:2025年起大型国有险企新增保费30%投资A股,整体险资股市投资比例稳步提高[6] 险资入市机制优化 - 通过私募基金形式投资可适用更优资本计量规则,减少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消耗[2] - 持股达重大影响可归类为"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避免公允价值波动影响当期利润[2] - 最新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预计可使偿付能力提升5%[4] 市场影响与发展方向 - 险资作为"耐心资本"可优化市场资金结构,解决"资金短、结构僵"问题,支持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4][6] - 政策建议包括放宽科创板/REITs投资范围、推动"保险+科技"结合、加强信息披露和风控机制[7] - 机构投资者主导的理性定价机制将逐步形成,优质上市公司获更多资金青睐[7]
一揽子金融政策重磅发布!港股、A股、A50全沸腾,人民币突发跳水
格隆汇· 2025-05-07 11:10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宣布降准0 5个百分点 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6] - 降低政策利率0 1个百分点 [6] - 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 25个百分点 5年期利率从2 85%降至2 6% [6] 资本市场支持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近期将再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 [7] - 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 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以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 [7] -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促进"长钱长投" [7]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 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副总理与美财长贝森特在瑞士会晤 [7] 市场反应 - A股主要指数高开 沪指涨0 67%至3338 20点 深证成指涨0 32%至10114 99点 创业板指涨0 61%至1998 47点 [1][2] - 港股恒生指数涨1 43%至22987 86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1 31%至5308 18点 国企指数涨1 36%至8374 26点 [2] - 人民币汇率在政策公布后出现直线跳水 [3] - 多元金融 证券 房地产 航天军工等行业板块表现突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