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

搜索文档
【知识科普】散户可以使用场外期权做空吗?
搜狐财经· 2025-06-12 22:02
场外期权的基本特性 - 场外期权是非标准化合约,由买卖双方直接协商条款,如标的资产、行权价、到期日等 [4] - 与交易所标准化期权相比,场外期权具有高灵活性,可定制化合约以适应特定投资需求 [4] - 场外期权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如券商、私募基金,散户参与受限 [4] - 场外期权存在信用风险,依赖交易对手履约能力,无交易所清算保障 [4] 散户参与场外期权做空的理论可行性 - 散户可通过买入认沽期权实现做空,支付权利金获得未来以约定价格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 [7] - 散户也可通过卖出认购期权实现做空,收取权利金但需承担未来以约定价格买入标的资产的义务 [7] 散户参与场外期权的实际限制 - 资质要求包括最近一年末净资产≥5000万元,金融资产≥2000万元,以及3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投资经验 [8] - 国内监管要求个人投资者满足"532条件",机构需满足"552条件" [8] - 海外平台提供场外期权服务但需符合当地监管,如美国SEC规则,且存在汇率和法律风险 [8] - 单笔场外期权交易通常需数十万至数百万元,远超普通散户承受能力 [8] - 国内券商仅向合格机构投资者提供场外期权服务,散户需通过私募基金等"通道",成本高昂 [8] 散户做空的替代方案 - 融资融券:向券商借入股票卖出,未来买入归还,需满足50万元资产门槛 [8] - 股指期货:卖出沪深300、中证500等股指期货合约,需50万元门槛并通过考试 [8] - 期权做空策略:通过交易所期权构建做空组合,如买入认沽期权或熊市价差策略,标准化合约流动性高且门槛较低 [8] - 做空ETF或基金:购买做空类ETF如沪深300反向ETF或参与公募基金的做空策略 [8]
股市北上,商品南下,到底谁错了?
雪球· 2025-06-09 15:36
股市与商品市场分化 - 上半年股市表现稳健而商品市场持续走弱,67个商品期货品种中39个下跌,上涨品种集中在金银和农产品,工业品仅铜、铝、锡及尿素上涨 [3] - 焦煤、玻璃、甲醇、螺纹钢等工业品主力合约上半年分别下跌34%、25%、16%、10%,较2021年高点跌幅达80%、68%、46%、52% [4] - 2024年924行情后股市与商品市场分化加剧,股市维持3300点高位震荡,商品短暂反弹后重回熊市 [4] 宽财政政策驱动结构性牛市 - 924后股市上涨核心动力为定向"宽财政",投向新旧基建、科技、消费和出口领域重点项目,规模相对克制且以托底为主 [6][7] - 财政发力四大方向: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城市管网/水利/交通物流)、以旧换新促消费(汽车/家电/数码)、新兴产业(算力/产业园)、民生保障与房地产托底 [7] - 结构性牛市体现为TMT行业(半导体/软件/机器人)和个性化消费板块(新零售/休闲食品)领涨,传统总量经济行业(地产链/煤炭/白酒)持续走弱 [8][9] 商品市场熊市三大驱动因素 - 黑色系(焦煤/螺纹钢)受地产下行拖累,能化系(甲醇/塑料)因石化产能过剩叠加成本崩塌,新能源系(碳酸锂/多晶硅)因过度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10] - 有色品种表现分化:铜/铝受益于财政发力的电力/交运需求,锡受半导体周期推动,而锌/镍受地产关联和新能源产能过剩影响下跌 [11] - 商品与股市弱势行业高度重合,体现房地产周期下行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的共性影响 [10][11] 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放大跌势 - 产业资本通过套保对冲现货跌价损失,形成"现货微利+库存套保"模式,使企业能在成本线附近维持生产,延缓产能出清 [15][16][17] - 套保行为导致价格调节机制失效,商品跌至现金流成本后仍长期磨底,如生猪期货上市后传统猪周期消失 [19][20] - 玻璃/焦煤等品种成为空头集中攻击目标,因套保盘、对冲策略及套利交易形成合力,加剧价格超跌 [20]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互动 - 期货市场通过套保机制将实体通缩压力转移至金融投机者,企业交割价实际高于期货价格,形成"金融补贴实体"效应 [23] - 产能过剩背景下,期货工具延长行业出清周期,价格战从实体延伸至金融领域 [19][24]
做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提供无息贷款,这是绝望的表现
美股研究社· 2025-04-08 19:59
特斯拉欧洲市场表现 - 特斯拉在欧洲销量显著下滑 法国同比销量下降36.83% 瑞典下降63.9% [1] - 法国市场份额从2.55%降至1.63% 欧洲整体股价跌幅达42.6% 远超其他车企 [1][2] - 三菱(-35.4%)和Stellantis(-16.1%)等传统车企跌幅小于特斯拉 而雷诺(+8.2%)和大众(+4.3%)实现正增长 [2] 中国市场策略与竞争 - 在中国推出Model Y免息贷款 但2024年仅实现5.2%销量增长 被视作效果有限的举措 [2] - 面临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竞争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58% 且提供价格更低但体验相似的车型 [3] - 中国电动车用户更关注牌照便利性和使用成本(月均充电费4美元) 而非高端品牌溢价 [2][3] 财务与估值指标 - EV/EBITDA达57.42 比行业均值高465% 市净率超10倍 但毛利率17.86%显著低于行业中位数38.04% [3] - 收入增长率低于1% EBITDA增长-3.92% ROE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52% [3] - 高估值依赖增长预期和品牌形象 但这两大支撑因素正在弱化 [3][4] 技术面与做空信号 - 股价低于200日均线 若再下跌4%至257.5美元将形成6个月负动量 构成做空触发点 [4] - 200日均线可作为做空止损位 但需警惕新产品发布可能引发的股价反弹 [4] - 当前销量下滑未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存在估值修正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