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作
搜索文档
促进公平竞争 激发市场活力 为各类经营主体“破壁清障”
人民日报· 2025-08-08 11:18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实施成效 - 2024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后 广西整合设立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 落实"三书一函"制度防范行政性垄断风险[4] - 江西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 2024年审查增量政策4459件 修改调整615件 清理存量政策842件 形成完整治理闭环[4] - 百色市有关部门因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被调查 2024年7月废止中小学研学旅行承办机构遴选文件[5] - 石城县2024年11月废除充电桩特许经营权 取消备案前征求意见环节 企业当天即可获得许可[6] 远程异地评标机制推广成果 - 广西北海市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 专家跨城在线评标 过程实时监督留痕 防范"围猎"专家和地方保护主义[11][12][14] - 北海市外地企业投标占比从58%增至83% 中标率从15%跃升至70% 累计为企业节约费用6000万元[15] - 广西2024年5455个政府采购项目采用远程异地评标 占全区政府采购项目总数超1/4[15] - 四川成都永亨科技通过远程评标中标北海项目 节省样品制作 标书打印和差旅费用近1万元[10][15] 区域协作发展模式创新 - 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市全面主导建设 提供"同城同质同效"营商环境 企业可继续缴纳深圳社保[16][17] - 深圳市好兄弟电子2017-2024年销售额从1.2亿元增至2.4亿元 生产线从12条扩至50多条[17] - 2023年11月《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施行 明确按深圳经济功能区标准开发建设[18] - 合作区202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0%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3%[19] 反向飞地合作机制成效 - 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 借助人才科研资源培育创新动能[20] - 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孵化企业超100家 服务85家大湾区企业落地南宁[22] - 广西中科华瑞采用"深圳研发+南宁制造+东盟市场"模式 销售额从2022年2700万元增至2024年7900万元[21] - 深圳曼瑞德研发专利累计突破200项 通过反向飞地实现双向协同发展[21]
人民日报记者调查: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8-08 10:04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 广西百色市有关部门出台文件要求研学旅行承办机构需进入推荐目录才能参与招标 外地企业因无本地分公司被排除在遴选审核范围外 [5] - 江西石城县以特许经营权形式将全县充电桩建设经营权交给本地城投公司 外部企业申请备案一年未能通过 [6]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于2024年8月施行 广西整合设立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并落实反垄断"三书一函"制度 [8] - 江西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 2024年审查增量政策4459件 修改调整615件 清理存量政策842件 [8] - 百色市有关部门因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被调查约谈 于2024年7月废止中小学研学旅行承办机构遴选文件 [9] - 石城县于2024年11月废除充电桩特许经营权 取消备案前征求意见环节 企业当天即可获得许可 [12] 远程异地评标系统 - 广西北海市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 不同地区评审专家通过在线系统跨城打分 过程实时监督并留痕 [17] - 传统属地评标存在专家易被围猎 地方政府排外 专家专业类型不均衡 以及纸质标书成本高等问题 [18][19] - 系统通过"盲配"异地场地和"盲抽"专家 隐藏专家及企业信息 防止围标串标 企业无需现场参与 [20][21] - 北海市远程异地评标覆盖广西所有设区市 并与28个城市建立跨省评审合作 2024年广西5455个政府采购项目采用此方式 占全区总数超1/4 [21] - 实施后北海市投标外地企业占比从58%增至83% 中标率从15%跃升至70% 累计为企业节约费用6000万元 [21] 区域协作发展模式 - 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市全面主导建设管理 提供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 包括连片土地 定制厂房及深圳市社保衔接 [25][26] - 合作区2023年11月获立法明确以深圳经济功能区标准开发建设 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3% [27][28] - 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粤东粤西粤北12个地级市均在珠三角设立"反向飞地" 借助人才科研资源培育创新动能 [29] - 南宁市在深圳设立协同创新中心 孵化出"深圳研发+南宁制造+东盟市场"跨境产业模式 企业销售额从2022年2700万元增至2024年7900万元 [30][31] - 该"反向飞地"累计孵化企业超100家 服务85家大湾区企业落地南宁 推动21家南宁企业链接深圳资源 [31]
来自四川、长三角的近七十家机器人企业展开对接 一场关于机器人的迎面接力
四川日报· 2025-04-23 08:17
四川与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合作 - 四川作为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拥有机器人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和应用场景优势 [5] - 长三角地区具备成熟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体系和强劲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 [5][7] - 两地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长三角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四川提供区位、资源、产业和市场 [5][15] 产业对接会成果 - 2025四川—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对接会吸引近70家机器人企业参与,探讨合作机遇 [5] - 微创医疗机器人对四川天链机器人的谐波减速机产品表达合作意向 [8] - 涌迈科技寻求为机器人产业提供AI算力支持,与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达成初步接触 [7] 四川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四川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将人工智能纳入"15+N"重点产业链 [8] - 贡嘎二号、夸父-MY、天行者一号、天链T系等人形机器人产品涌现,但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仍处初期阶段 [8] - 四川拥有全国领先的AI服务器、智能传感器、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势 [11] 应用场景合作潜力 - 四川庞大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为机器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田,涵盖汽车制造、医疗康复等领域 [12] - 老龄化社会催生智能护理机器人需求,上海宣康机器人计划与四川企业合作开发康复机器人产品 [12] - 工业制造到服务业应用场景被视为四川机器人产业跃升的关键发力点 [11] 政策与资源支持 - 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门类,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13][14] - 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3000亩产业用地,设立70亿元产业基金(其中30亿元定向支持机器人、人工智能) [14] - 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吸引长三角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如为旌科技筹备智能感知芯片研发团队 [15] 历史合作基础 - 三菱电机旗下4家公司在川年营收总额近20亿元,体现长三角企业长期扎根四川的成功案例 [9][10] - 绵阳市游仙区与宽禾企业签约AGV智慧停车项目,凸显四川产业配套和政策吸引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