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作
搜索文档
黑龙江省坚持“破立并举” 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01:50
市场环境优化成效 - 全省经营主体数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28%,其中企业数量增长34.9% [1] - 纠正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168件,废止地方标准1702项,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609件 [3] - 设立省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创新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三函两书"等制度 [3] 区域协作深化 - 推动东北三省一区在行政执法、企业信用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异地同标" [3] - 发起并联合查办案件224件,发布区域标准13项 [3] - 大力深化"龙粤"合作,积极参与制定"湾区标准",助力更多优势农林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3]
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研讨会举办
人民日报· 2025-11-04 06:20
研讨会概况 - 研讨会于11月3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主题为“国家治理与亚洲文明” [1] - 参会人员包括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广西有关部门的代表,党校系统、智库、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约100名东盟国家的政要、政府官员、行政院校和智库代表 [1] - 会议同步举办了4场平行会议,主题分别为“国家治理与亚洲社会”、“数智时代与国家治理效能建设”、“区域开放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地区治理与亚洲方式” [1] 会议目标与意义 - 外国嘉宾高度评价中国在国家、地区及全球治理中的积极贡献 [1] - 此次研讨会是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果,推进中国—东盟行政院校和智库合作网络建设的有力举措 [1] - 会议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治国理政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共识和智力支撑 [1] 会议讨论议题 - 与会中外嘉宾就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智赋能国家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 [1] - 讨论内容包括构建中国—东盟更高水平的区域协作框架以及增强亚洲文明自觉 [1]
从制造业到食品、时尚……中韩产业链深度合作 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央视网· 2025-10-31 16:31
中韩产业链合作概况 - 中韩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存在互补与协同发展,是亚太地区合作的重要缩影[1] - 中韩在半导体、电池等关键产业链环节形成高度互补,韩国部分核心原材料主要依赖从中国进口,中国企业则在合作中拓展高端制造及技术创新领域[7] - 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重回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9] 企业合作案例与模式 - 韩国中小企业生产电视机背光模组等零部件(占电视机制造成本约10%),其所需原材料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与多家中国供应商合作超过15年[3] - 韩国企业从中国采购的原材料质量稳定,月平均不良率不到1%,双方在互利共赢环境中共同成长[5] - 除制造业外,韩国食品、时尚及零售领域企业积极拓展中国市场,扩大在华生产线,布局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渠道,并与中国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15] 政策框架与投资规模 - 自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生效以来,两国贸易持续增长,带动投资与产业合作显著扩大[12] - 截至2024年9月,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接近2.9万家[12]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12]
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湛江城乡集团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评级!
南方农村报· 2025-10-27 20:41
区域协作成果 - 湛江城乡集团在首次参评中即成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成为麻章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国有企业[1] - 此次评级是白云区对口帮扶麻章区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成果,体现了区域协作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2] - 白云区在园区共建、产业协作、国企改革等方面的经验输出为湛江城乡集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4]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 - 公司自2024年实体化运作以来,在白云区对口帮扶下顺利完成资产注入、信用评级等关键性工作[5] - 公司构建并优化了城乡建设、产业投资、资产管理、城乡服务四大核心业务板块[5] - 具体项目快速推进,包括麻章区森工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智能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佰洋工业园区产业融合基础设施等项目[6] 信用评级影响与融资前景 - AA主体信用评级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通行证”,极大提升了公司在金融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8] - 评级有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投融资能力、优化融资结构[8] - 帮扶工作队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引入多种金融工具,为国企融资创造良好条件,评级成为帮扶工作的“倍增器”[8] 行业背景与未来展望 - 此次成就发生在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2][9] - 公司未来将紧盯主责主业,聚焦项目建设、投资融资、城市运营,通过市场化转型和产业化发展的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8] - 区域协作正催生更多优秀企业,通过提升信用评级打开融资通道,成为城乡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9]
“蹦跳路”成了共富路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42
道路基建与区域经济联动 - S219道路改建拓宽后,从浦江直达杭州的车程缩短至两小时,极大改善了交通物流条件 [1] - 道路内联沿线特色产业,外接义乌市、桐庐县、建德市,促进区域协作发展 [1] - 浦江县与桐庐、建德成立"S219三地共富联盟",通过开通跨县公交、互送职工疗休养、统一规划设计等方式打破行政壁垒 [3]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杭坪镇114家蔬菜基地形成"杭山菜"公共品牌,冷链物流车每天将高山蔬菜直送杭州商超 [1] - 蔬菜基地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月均增收超3500元,并推动6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400万元 [1] - 浦江县探索"校企团队+共富工坊+城市门店+流动市集"模式,助力全县葡萄产业年产值超14亿元,农产品溢价率提升35% [3] - 高山蔬菜已成为浦江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1] 乡村旅游与集体经济 - 新光村通过打造"廿玖间里"创客基地,发展集文创、非遗、音乐酒吧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国庆期间日均吸引游客1万多人次 [2] - 新光村村集体收入已连续4年超过100万元 [2] - S219串联浦江县主要景区和网红打卡地,带动沿线村庄发展乡村旅游,预计今年将带动三地沿线村庄增收2亿元 [2][3] - 2017年以来,浦江县通过成立"消薄"专班指导各村发展富民产业,去年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2017年增长近2.4倍 [2] 城乡协同与居民收入 - 去年浦江县所有建制村经营性收入都超过5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86以下 [1] - 农耕体验、研学采摘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城乡互动 [1] - 通过"共富市集"等模式,实现山货直通城市商圈门店,有效连接产需 [3]
"粤桂连心 鱼跃湾区”——"广西库库魚”区域公用品牌深圳发布会成功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10-20 10:00
活动概况 - 第七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粤桂连心 鱼跃湾区”深圳美食品鉴会于10月18日在深圳举办 [7][8] - 活动同步发布了“广西库库鱼”区域公用品牌,旨在推动广西水产品与大湾区消费市场对接 [9][10] 品牌与产品优势 - “广西库库鱼”品牌依托105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面积,执行严格的生态养殖标准 [13] - 品牌采用“赋码上市”溯源机制,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流程透明监管 [14] - 产品具有“零土腥味、肉质紧实、绿色安全”的品质特点,并通过批批检测、双码合一的质控体系 [15][16]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活动期间,“广西库库鱼”供应商与深圳多家知名餐饮及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现场签约金额预计达2000万元 [36][37] - 此举标志着品牌正式登陆大湾区主流渠道,实现了“活动即签约、品鉴即转化”的实效推进 [37] 产品价值呈现与行业认可 - 活动通过“一鱼八味”视频展映,由深圳“中国金厨”团队演绎,展示产品烧、蒸、炖、炒等八种风味形态 [25][26][27] - 深圳市烹饪协会专业人士认为,“广西库库鱼”的品质特性符合深圳餐饮市场对高端食材的需求标准 [47] 文旅融合与创新发展 - 活动创新融入文旅元素,重点推介三条稻渔农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以渔促旅、以旅带渔”的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19][20][21][22] - 未来品牌计划在巩固鲜食产品市场基础上,拓展预制菜、休闲食品等深加工领域 [51][52] 未来发展规划 - 品牌将依托深圳的区位优势,打造“产品+文化+旅游”的立体营销体系,实现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51][52][53]
刘宁到浉河罗山潢川调研时强调:牢记嘱托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河南日报· 2025-10-18 18: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路威凯腾(广州)消费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英文名为Luwei Kaiteng (Guangzhou) Consumer Equity Investment Fund Partnership [1][3][4] - 公司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登记状态为在营(开业)企业,成立日期与核准日期均为2024年10月30日 [1][3][4]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60号2706房,登记机关为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3][4] - 公司出资总额为94,001万元人民币,其中国标行业分类为其他未列明商务服务业(L7299) [1][3][4] 股权结构与合伙人 - 公司主要合伙人包括路凯(海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比例为55.9517%,认缴出资额47,000万元 [1][3] - 第二大合伙人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出资比例为29.6425%,认缴出资额24,900万元 [1][3] - 其他合伙人包括广州凯得云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出资比例14.2855%,认缴出资额12,000万元,以及广州文投科创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全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出资比例0.1190%,认缴出资额100万元 [1][3] - 所有合伙人的认缴出资日期均为2049年12月31日,首次持股日期均为2024年10月30日 [1][3] 经营范围与运营模式 - 公司经营范围明确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但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1][3][4] - 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路威凯腾(成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3][4] - 公司营业期限为无固定期限,自2024年10月30日开始 [1][3][4]
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交易会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9-26 23:01
展会概况 - 第四届江苏对口支援协作合作地区特色商品交易会暨区域协作帮扶专项对接活动于9月26日在南京开幕 [1] - 展会主题为“协作共赢促发展·消费赋能助振兴” [1] - 活动旨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和农业农村部“三个专项”工作部署 [1] 参展规模与范围 - 展会汇聚了来自江苏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对口合作地区共15个省份的200多家企业 [3] - 涵盖西藏、新疆、青海、陕西等重点区域 [3] - 展品涵盖土特产品、绿色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生鲜果品、乳制品等2000多个品类 [3] - 在省级层面突破原有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限制,拓宽采购范围 [3] 采购与签约情况 - 来自江苏省的农批市场、商超、电商、文旅企业及省级机关、高校、医院、国有企业等1000多家专业采购单位到场洽谈 [3] - 在产销对接会上,西藏、青海、新疆、陕西等地企业与江苏采购企业现场签约金额超1.3亿元 [3] 平台功能与特色活动 - 展会不仅是商品展销平台,也是江苏与对口地区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桥梁 [3] - 农文旅推介环节包括青海扎木聂琴弹唱、新疆民族歌舞表演,并推出生态游、乡村游、自驾游、红色文旅等精品线路 [3] - 展会设置专区展示“青海拉面师”“丹噶尔绣娘”等特色专业技能 [4] - 组委会联合江苏省电子商务协会直播电商专委会,邀请助农主播对百余种产品进行线上直播推广 [4]
河池市优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9-24 15:46
活动概况 - 活动于2025年9月23日在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举办 旨在深化消费帮扶并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1] - 活动由粤桂协作工作队河池工作组和广西河池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 并获得两省区农业农村厅等多个单位支持 [1] - 活动通过产品推介和宣传片展示河池市特色生态文化与农业产业 提升采购商与市民对当地的认知 [3][5] 参与企业与产品展示 - 广西巴马上伽山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广西宜州宏基茧丝有限公司 巴马百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广西红火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进行了产品推介 [5][8][10][12][14] - 活动现场展销山茶油 长寿火麻 巴马甜茶 七百弄鸡 牛肉丸 旱藕粉 百花蜂蜜等多种优质农特产品 [19] - 企业展示体现了河池农业产业的雄厚实力 并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向高品质发展 [5][6] 商业成果与市场拓展 - 活动促成多家采购商与河池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 总签约金额达3380万元 [15] - 合作协议为河池农产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5] - 活动成功将河池优质农特产品推向大湾区市场 深化了消费帮扶协作机制并拓展了销售渠道 [23]
破立并举建设统一大市场
经济日报· 2025-09-02 06:29
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制度建设 - 反垄断法在颁布15年后迎来首次大修,并完成第三次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1] - 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 [1] - 制定了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12部支撑法律实施的配套规章 [1] 地方保护主义问题与影响 - 地方保护问题表现为招商引资中恶性竞争,以税收优惠、补贴政策扭曲要素配置 [1] - 部分地方环保执法、涉企检查等监管执法不统一,增加企业经营制度性成本 [1] - 地方保护政策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妨碍市场优胜劣汰,阻碍要素资源高效流动 [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方向 - 政策旨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 [1] - 通过加力疏通堵点、协同发展、深化改革,破除封闭“小市场”和自我“小循环” [1] - 目标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1] 企业跨区域经营便利化举措 - 安徽实行企业省内迁移“一键直达”,京津冀实现企业跨区域迁移登记快速办理 [2] - 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等10个省市开展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集中攻关试点 [2] - 正加快建设企业跨省迁移登记数据传输系统以提升企业获得感 [2] 区域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 [2] - “破”体现在市场监管领域通过统一执法标准、监管队伍、追溯体系有效破除地区分割 [2] - “立”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研发在飞地、制造在本地”等模式促进资源要素流动 [2] 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新机遇 - 改革破除体制障碍,推动从本位主义、各自为战转向区域协作、抱团发展 [2] - 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等10个省份分平台接入,实现全面贯通 [2]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各地提供重塑发展优势机遇,通过错位和补位实现更大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