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地产化

搜索文档
冠城新材: 冠城新材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6-06 19:13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01亿元,同比下降1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7亿元 [5] - 电磁线业务实现产量8.73万吨,同比增长8.45%,销量8.77万吨,同比增长10.18%,主营业务收入64.94亿元,同比增长19.99%,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33.82% [5] - 房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7.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46%,合同销售额13.35亿元,同比上涨11.34%,结算面积4.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0.64%,主营业务收入14.71亿元,同比下降62.00%,净利润-5.02亿元 [5] - 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实现销量311.90吨,同比增加56.77%,但受市场环境影响,产品单价持续处于低位,实现销售额3,438.63万元,同比下降15.27% [6] 行业情况 - 2024年国内GDP同比增长5%,增速较2023年略有下滑 [3] - 电磁线行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扁线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关键材料需求攀升,但下游客户降价竞争激烈,原材料铜杆价格高位震荡,行业竞争加剧 [3] - 房地产行业呈现边际回暖迹象,但不确定性仍高,销售价格下行趋势明显,部分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3] -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带动动力电池及上游原材料快速发展 [4] - 电解液添加剂产能持续过剩,多数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并长期处于底部区间,企业利润空间有限 [5] 公司发展战略 - 2025年发展战略为做强电磁线业务,加快去地产化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8] - 电磁线业务将加速市场开发和技术研发,寻求并购重组机会 [8] - 房地产业务以加快去地产化为目标,加速推进地产业务剥离 [9] - 电解液添加剂业务将稳定生产工艺,优化流程,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扩大产销量 [9] - 2025年预计实现合并营业收入约110亿元,其中电磁线业务收入约70亿元,房地产业务收入约38亿元,其他业务收入约2亿元 [9]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总资产182.0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6.57%,负债总额110.9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0.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权益58.4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32% [1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73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68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53亿元 [20] - 2024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77%,每股收益-0.49元 [15] 公司治理 - 2024年召开了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 [7] - 新制定了《独立董事会议制度》,修订了《独立董事制度》等相关制度 [7] - 保持与证券监管部门、投资者、媒体等沟通渠道畅通,召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 [8] - 监事会认为公司董事会运作规范,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11] - 监事会检查确认公司财务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审计报告真实客观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11]
2025年4月经济数据点评:生产不弱,需求较稳
德邦证券· 2025-05-22 14:16
宏观经济整体情况 - 2025年4月宏观经济稳中向好,进入“见龙在田”阶段,外部利空和内部地产拖累有望减弱[5][9] - 1 - 4月制造业投资8.8%、基建投资5.8%,对冲地产投资 - 10.3%的负向拖累[5][9] - 1 - 4月社零累计同比4.7%,以旧换新前置效果渐显,文旅出行支撑读数[5][9] - 1 - 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关税疑云下生产不弱[5][9] 各领域具体表现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1 - 4月累计同比6.4%,装备制造业增长强劲[14] - 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4.0%,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8.8%,基建投资同比增长5.8%,地产投资累计增速 - 10.3%[22]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餐饮、文旅、汽车、出行数据向好[50][51] -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环比回落、同比上升,青年群体就业难问题严峻[59] 未来关注要点 - 价格比量更重要,需推动核心CPI回升,关注PPI需求和供给维度[5][9] - 结构大于总量,“制造立国”和“去地产化”背景下的“两个对冲”强化经济韧性[5][9] 风险提示 - 政策推进力度及效果不及预期或出现政策转向[6][62] - 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6][62] - 地产增量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6][62]
生产不弱,需求较稳:2025年4月经济数据点评
德邦证券· 2025-05-22 12:48
宏观经济整体情况 - 2025年4月宏观经济稳中向好,进入“见龙在田”阶段,外部利空和内部地产拖累有望减弱[5][9] - 1 - 4月制造业投资8.8%、基建投资5.8%,对冲地产投资 - 10.3%的负向拖累,社零累计同比4.7%,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5][9] 工业生产 - 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1 - 4月累计同比6.4%,增速高于预期,源于生产韧性和T86模式抢生产[14] - 装备制造业增长强劲,4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15] 固定资产投资 - 4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4.0%,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8.8%,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5.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 10.3%[22] - 基建投资1 - 4月读数5.8%,财政积极但狭义基建读数低或与基建结构转型和财政乘数有关[30][31] 消费与就业 - 4月社零同比增长5.1%,1 - 4月累计同比4.7%,以旧换新前置效果渐显,餐饮、文旅、汽车、出行等消费表现较好[5][9][50][51] -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环比回落、同比上升,青年人“就业难”问题严峻[59] 风险提示 - 政策推进力度及效果不及预期或出现政策转向[6][62] - 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地产增量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6][62]
东方雨虹20250520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东方雨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抵账资产处置与信用减值**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对应公允价值约20多亿,其他应收款约5亿,已过户待处置资产约25亿(均为原值),2025年计划加速变现实现轻资产化[3] - 2024年出售约26亿原值抵账房产,报表损失约2亿,平均七折,计提20%减值准备;2025年预计计提比例达30%,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平均计提40%,信用减值压力受市场状况影响难预估[2][4][5] 2. **收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防水与非防水产品收入占比各半,零售端发货量减少,门店收入降19%,二季度降幅收窄,预计五月起收入转正[2][6] - 辉煌明天2025年上半年收入预计与去年持平,全年有望增长,对明年预期乐观[2][7] - 2025年海外业务一季度收入翻倍增长,预计全年达15亿[4][25] 3. **产品价格与销售策略** - 2024年下半年调整部分产品价格,主要针对低端大流通防水材料和C类瓷砖胶,2025年4月起价格趋稳[2][8][9] - 明安产品线上销售占比小,主要用于线下引流,未来仍以线下销售为主[10] 4. **沙粉业务拓展** - 2025年一季度沙粉销量双位数增长,收入略降,毛利率稳定,成本下降带来规模效应[11] - 重点通过民建和自建渠道拓展沙粉业务,工程市场团队重构,公建集团将砂粉提升至主业,2025年目标销售额达10亿,毛利率预计27%-28%[12][13][14] 5. **转型成效与市场份额** - 2022年起去地产化和去施工化,转向零售和小B客户渠道销售,2025年见成效,地产大客户直销占比下降,预计2026年影响更小[2][16] - 行业调整致大量企业退出,公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2025年全国卷材销量预计17 - 18亿平米,公司预计8亿平米,砂浆和卷材市场占有率均上升[4][17][18] 6. **业务板块占比与客户群体** - 2025年与前百强地产大客户直接合作预算约7亿,实际可能不到,占比个位数;整体营收中与地产直接相关部分占比可能十几个百分点;35% - 40%营收来自零售端,其余来自非房业务[19] - 非房业务客户群体包括政府项目、工业和制造业企业、矿业项目等[20] 7. **市场预估与服务模式** - 2025年工业、能源等市场需求预计增长,需求来自熟悉场景,无需新技术或服务模式[21] - 重视建筑修缮服务市场,改组建筑修缮公司,利用门店优势布局C端销售和渠道,具备领先优势[22][23] 8. **费用控制与组织架构调整** - 通过人员优化和组织架构调整控制费用率,2025年上半年人员调整基本结束,一季度费用率下降3个百分点,预计未来继续下降[4][26] - 组织架构调整采取资源共享策略,整合行政、人力、财务等职能部门资源,提升人均效率,节约费用[26] 9. **工程建设项目与回款情况** - 2025年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增长,体量缩小,城市更新项目碎片化,民生等领域需求增加,回款压力减轻[27] - 公建领域订单量增长因开拓新赛道,但毛利率下滑,销量增加收入下降因价格调整[28] - 回款情况改善,通过合伙人模式合作,授信机制收紧,分阶段回款,预计2025年持续改善[29] 10. **中建集团情况** - 2025年4月中建集团产品价格环比一季度稳定,部分略升,但与去年同期比仍下降[30] - 1 - 4月中建集团卷材销量正增长,防水涂料销量略降但比去年改善,单价与去年同期比下降,预计下半年压力减小[3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公司未实施开门红策略,因考虑渠道健康度,从2024年底开始不再鼓励经销商备货[6] - 沙粉品类结构变化,从基础建材扩展到墙面、地面相关环节,有性价比较高产品,部分零售端特种砂浆系列降价[11] - 公建集团管道系统用于大型水利设施等领域,不同地区有不同机会;涂料和防腐材料成为未来增长引擎,用于海洋经济等领域[13] - 轻工家居行业销售渠道重点在县乡镇村,雨虹到家业务避开门店利用其优势开展修缮服务,修缮公司工程市场业务分配给工程建材集团[24]
活干了钱要不回来?青岛上市巨头,去年巨亏2.87亿!
搜狐财经· 2025-05-16 00:0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41.34亿元,同比减少32.26%,归母净利润亏损2.87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1][2] - 过去三年营收波动明显:2022年56.38亿元,2023年61.03亿元(+8.25%),2024年41.34亿元 [3] - 净利润连续下滑:2022年2.00亿元,2023年1.56亿元,2024年转亏2.87亿元,同比降幅达283.52% [5][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51亿元,归母净利润4379.79万元,同比增长17.11%,呈现短期回暖迹象 [7] 亏损原因 - 建筑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房地产和地方城建开工减速导致工程量和中标机会减少 [7] - 应收账款余额高达41.73亿元(2023年末),货币资金21.64亿元,短期借款19.46亿元,计提大量信用减值损失 [7] - 城市更新和配套项目占比超80%,但项目周期长、审批复杂、成本上升 [7] 股东减持 - 重要客户兼股东青岛地铁集团计划减持不超过420万股(占总股本3%),涉及金额达千万级别 [8] - 青岛地铁集团及其关联方2024年与公司发生多笔关联交易,包括建筑工程和装饰装修等业务 [11] - 减持行为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预期和资金链的担忧 [8][11] 战略调整 - 加码"走出去"战略,拓展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市场,承接深圳宝安空海救援医院、深圳理工大学等项目 [12] - 城市更新和配套类项目占新签比例超80%,转向资金流动性好、监管规范的项目 [12] - 推动技术创新,加大BIM信息化应用、研发节能材料和智能门窗,向"科技建造"转型 [13] 行业背景 - 建筑装饰行业面临"去地产化"和"去zf化"趋势,企业需减少对传统开发商和政府项目的依赖 [12] - 行业变量包括城镇化进程、政府专项债发行、绿色建筑和智能化推进速度等 [16]
高科技项目投资显成效 衢州发展稳步推进战略转型
观察者网· 2025-05-13 16:5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4.85亿元,净利润20.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6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52亿元,同比增长125.9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8.97亿元,总资产规模970.28亿元 [1] - 房地产业务营收162.92亿元,占总营收98.8%,毛利率37.51% [6] - 上海地区营收123.05亿元,同比增长13.16%,毛利率43.64% [6] 资本结构与负债优化 - 账面资产负债率56.26%,同比下降4.34个百分点 [1] - 扣除预收类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53.81%,行业中等偏低水平 [1] - 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6.02%,较上年末下降0.64% [1] - 净负债率降至57.6%,同比下降2.46个百分点 [7] - 有息负债308.99亿元,占总资产31.85%,同比减少12.73亿元 [7] 高科技投资布局 - 通过减持高科技企业股份实现投资增值,累计获得19.09亿元资金回笼 [3][4] - 宁波鼎晖祁赫投资项目累计分配资金3.54亿元,剩余基金份额净值约5.57亿元,增值4倍多 [3] - 培育项目包括富加镓业、恒影科技、趣链科技、邦盛科技、谐云科技、相芯科技等 [4] - 未来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5] 地产板块运营 - 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189.25亿元,销售金额82.37亿元,销售面积36.33万平方米 [6] - 待结转面积23.05万平方米,为后续业绩提供空间 [6] - 平阳西湾海涂围垦项目待开发1570.39亩,启东项目待开发1011亩 [7] - 通过政府收储、合作开发等方式加速存量项目盘活 [7] 战略转型与股东结构 - 从地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逐步"去地产化" [2] - 衢州工业集团入主成为实际控制人,注册地迁至衢州 [1] - 混合所有制股权架构结合国有制度优势和企业既有机制 [3] - 未来采用"科技投资赋能+地产资产管理"双轮驱动模式 [8]
海南机场发起23.39亿元关联收购,抢占自贸港封关红利
国际金融报· 2025-05-09 16:03
收购方案 - 海南机场拟收购美兰空港50.19%股份,共计2.38亿股,交易对价23.39亿元,折合每股9.85元 [1][3] - 股份转让完成后将发起全面要约收购,剩余内资股及H股价格为10.62港元/股,同时维持美兰空港港股上市地位 [4] - 收购分两步实施,最终实现全面控股,形成"A+H"双融资渠道 [3][4] 战略整合背景 - 海南机场与美兰空港原为海航集团旗下资产,2021年破产重整后由海南省国资委通过海发控接管,此前为独立运营的"兄弟公司" [3] - 收购后实现海南岛三大机场(海口美兰、三亚凤凰、琼海博鳌)统一控制,年旅客吞吐量超5000万人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3] - 整合旨在优化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支撑海南自贸港2025年封关运作及航空枢纽建设 [1][3] 业务转型进展 - 公司加速"去地产化",地产业务收入占比从2020年62.76%降至2024年20.98%,机场业务占比同期从21.21%提升至41.68% [8] - 2024年公司营收43.68亿元(同比降35.4%),归母净利润4.59亿元(同比降51.8%),主因地产退出及疫情后业务调整 [6][8] - 收购后机场管理业务占比将进一步上升,推动行业分类调整为"航空运输业" [9]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美兰空港2024年营收21.71亿元(同比增4.07%),但归母净利润-3.81亿元(同比降180%),连续三年亏损 [10] - 亏损主因二期扩建项目折旧摊销及仲裁案支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