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7-23 11:14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核心观点 - 报告系统阐释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内涵、新图景、新热点、新典范与新方略,重点关注超强县、千亿县、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等不同类型县域发展特点和成果 [1] - 百强县是经济压舱石、增长领头雁、工业主战场、创新试验田、富民先锋队,"12345"挑大梁作用明显 [2] -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指引,应统筹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5] - 县域区域功能发展特征明显,"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县域高质量发展 [6] 百强县经济贡献与分布 - 百强县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 [2]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 [2] - 百强县贡献县域约30%的二产增加值及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2] - 百强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部县域的40% [2] - 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先突破50%大关 [2] -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仅占3席 [2] -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 [2] -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并包揽前3位 [2] 各省百强县分布特点 - 江苏、山东两省百强县梯队建设良好,江苏省在前50位及后50位百强县数量均存在明显优势 [3] - 浙江省、山东省头部县域竞争力强 [3] - 湖北、四川、安徽、辽宁、广东、云南等省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 [3] - 湖南、内蒙古、贵州、江西、陕西等省(区)则仅有个别百强县分布在前50位,发展不均衡、总体实力不强 [3] 县域经济发展趋势 - 县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GDP由2015年的31.6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48.3万亿元 [5] - 县域二产增加值达40%,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二产和三产"双轮驱动"格局 [5] - 千亿县数量增加到62个,其中7个县发展成为"超强县" [5] - 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超过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5] - 陆地边境县从"开放末梢"迈向"双循环节点",从"政策洼地"转向"制度高地",从"边疆稳定"走向"共同富裕" [6] - 沿海县三次产业蓬勃发展,依托海洋资源和港口设施,逐渐向高技术、高效能和高质量"三高"产业快速转型 [6] 百强县具体排名 - 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位列百强县前三名 [8] - 江苏省在前50强中占据16席,表现最为突出 [8] - 浙江省在前50强中占据10席,主要集中在11-20名区间 [8] - 山东省在前50强中占据7席,排名相对靠后 [8] - 福建省有晋江市、福清市、南安市等进入前20名 [8]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营山专场 三个“山”的特质讲述营山发展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7-17 08:24
地理位置与战略优势 - 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与渠江之间,是东向出川的重要通道 [1] - 作为南充市"东大门",东邻达州通湖北、南近广安达重庆、北上巴中抵陕西,高铁1小时通达成都、高速公路2小时通达重庆 [1] - 战略机遇交汇,是南充达州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桥头堡" [1] 经济发展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高于国省市平均水平,连续4年位居南充市首位 [1] 产业基础与规模 - 全县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 [2] - 近5年每年新拓展园区1平方公里以上、新签约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新升规工业企业15家以上 [2] - 经开区建成面积达11.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超230家 [2] 产业能级与特色 - 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电摩生产基地,年产新能源专用车、摩托车200万台 [2] - 汽配、电摩、阀门等"六大产业园"不断壮大,机械汽配产业产值超过60亿元 [2] 产业协同与配套 - 机械汽配、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深度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 [2] - 县内40余家企业为赛力斯、吉利、长安等头部企业提供优质配套 [2] - 百余种"营山造"产品嵌入成渝万亿级产业集群 [2] 城市配套与特色 - 2016年营山一环路建成通车 [2] - 2020年营山县人民医院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领办 [2] -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营山BMX运动中心运动员邓雅文夺得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冠军 [2]
山东通报表扬30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和进步明显县(市、区)
中国发展网· 2025-07-03 12:41
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报 - 山东省政府通报表扬30个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和进步明显的县(市、区),其中20个为成效显著县,10个为进步明显县 [1] - 成效显著县分为三类:市辖区(如青岛市崂山区、威海市环翠区等9个)、省财政直管县(如沂水县、沂源县等4个)、其余县市(如龙口市、广饶县等7个) [2] - 进步明显县也分为三类:市辖区(如东营市河口区、临沂市罗庄区等4个)、省财政直管县(如五莲县、惠民县等4个)、其余县市(如禹城市、沂南县2个) [2] - 部分受表扬县(市、区)如威海市环翠区、青岛市黄岛区等在往年山东省县域经济评价中也曾上榜"先进县"或"进步县" [2] 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 山东省政府鼓励受表扬县(市、区)珍惜荣誉再创佳绩,其他县域要以先进为榜样,找准差距提升发展质效 [3] - 各级部门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做强县域经济 [3]
协同推进兴业强县富民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39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重要基石,其高质量发展直接关系到经济整体成效和共同富裕实现[1] - 兴业、强县、富民三者相辅相成:兴业是基础、强县是载体、富民是目标[1] - 当前县域富民产业存在产业链条短、资源集聚弱、同质化突出、传统产业转型难等短板[1] 产业发展策略 - 需坚持差异化发展路径,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2] - 主导产业选择需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协调一二三产业发展[2] - 应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城镇村产业联动格局,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3] 可持续发展路径 - 需统筹开发与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绿色转型[4] - 要平衡速度与效益,注重结构质量协调而非单纯规模扩张[4] - 需加强科技教育支撑,优化教育布局并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提升产业质效[4] 民生改善措施 - 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域承载能力,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5] - 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5] - 强化以工代赈政策,通过订单合同、流转聘用等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5][6]
一颗“禅荔”的风行千年与产业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6-27 18:32
新兴香荔产业概况 - 新兴香荔集中上市期为六月底七月初,荔农根据成熟度调整上市时间[4][5] - 果园经营者叶雷飞预计今年产量10万斤,市场价初定15元/斤,量大可议价[6][7] - 云浮新兴将于7月4日举办2025年香荔产业发展大会,主题为"全'荔'以赴 向'兴'而行",旨在提升品牌与产业链价值[9][10][12] 品种特性与历史渊源 - 新兴香荔为晚熟优质品种,外糙里柔、果香浓郁,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国际奖项[16][17][20] -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六祖惠能在国恩寺后山手植的母树现存18.2米高,树龄超1300年[34][35][39] - 广东省农科院确认该品种为六祖手植母树后代群体,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人工种植古树[40][41][42] 地理与气候优势 - 新兴县拥有独特硫氢化物温泉和北回归线以南气候,土壤富含有机质及矿物质,PH值≥6[14][15] - 当地山脉水系纵横形成"中国天然氧吧",热量与雨水条件优越,孕育出特色鲜明的香荔品种[13][15][16] 产业发展现状 - 新兴香荔占全县荔枝种植面积47%,2025年预计种植面积2.52万亩,产量1.3万吨[23][24][59] - 全县荔枝总种植面积5.36万亩,预计总产量3.86万吨,产值5.12亿元[58] - 已建成12个示范园,形成6镇核心产区,冷链物流体系与高标准生产基地逐步完善[51][55][57] 品牌建设与技术突破 - 2002年起举办佛荔节,结合禅宗文化打造品牌[43][44] - 2019年启动产业规划,攻克提纯复壮、"大小年"等技术难题[50][53] - 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策略推动品质提升,经营主体数量连年增长[54][55][56]
锚定产业兴县不动摇 成都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4:59
成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方案 - 成都推出《成都市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推动8个县市新城(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在3-5年内实现经济规模、园区能级、城镇化质量等全面提升 [1][3] - 县市新城定位为成都发展的"底盘"力量、都市圈壮大的"腰部"力量、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但目前仍存在与先发地区的发展阶段时间差、规模体量差和模式代际差 [3] 产业发展规划 - 锚定"产业兴县"战略,加快形成"一县一首位产业"和"一园一镇园之宝"的产业格局 [1][4] - 措施包括:市级基金参与园区招商、单列园区用地计划、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场、完善产业供需对接机制 [4] - 区分细化先进制造重点方向,引导县市新城打好"特色牌"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 [3] 支持政策 - 推出4条赋能举措,包括人才专项政策(精准引才、科学育才、合理用才)等真金白银支持 [4] - 明确功能平台使用方向,打造门户枢纽节点,擦亮文化名城招牌,强化粮油果蔬能源水源保障功能 [3]
山西:认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04 14:58
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 推动建设10个公共服务平台并发布1项团体标准 玛钢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率同比下降0 9% [1] - 帮助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开展自愿性产品分类分级认证 提升品牌质量 [1] - 围绕"稷山四宝"区域品牌培育58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 其中29个获绿色食品认证 [1] 小微企业质量认证提升 - 通过认证推动27家小微企业获得"山西精品"证书 实现管理能力 产品质量 经营效益和品牌影响力整体提升 [2] - 推行"三叠链"帮扶模式 包括导入链 培训链和解决链 指导清徐老陈醋专业镇40余家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 [2] - 帮扶多家企业获得BRCGS认证(食品安全全球标准认证) [2] 企业案例与产业链融合 - 水晶制品企业破解生产设计脱节难题 电商平台销售额进入全国同类产品前10位 拥有上百件外观专利和版权 [2] - 黄芪文旅康养企业通过质量认证提升 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从12%提升到21% 全产业链总产值由5亿元增长到15亿元 [3] -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引入黄芪产业经验 打造集工业 商贸 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景示范基地 推动产学游融合发展 [3] 行业示范与标准化建设 - 在医药 食品等行业打造21个示范场景 构建"生产有规范 产品有标准 质量有检测 认证有程序 市场有监管"的体系化认证提升新格局 [3]
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03 11:23
区域协同发展 - 青岛与济南联动打造济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1] - 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开行,促进双城资源要素流动,辐射带动周边县域经济 [1][11] - 两地行政审批服务局统一登记标准,企业可通过"云大厅"实现跨市注册,办理时间缩短至半小时 [3][4] 产业创新与县域经济 - 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布1200项技术解决方案,激活数字经济活力 [1] - 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2023年工业总产值达887亿元,同比增长131%,14个在建项目投产后子午胎年产能将突破20亿条 [2] - 山东12县入选2024全国百强县,总数居全国首位,40个县域纳入高质量发展试点 [1][2] 重点产业动态 - 广饶国际橡胶轮胎展吸引50余家全球轮胎20强及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凸显产业集群优势 [1][2] - 烟台一季度GDP增速达6.9%,在万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形成青岛-济南-烟台经济三角支撑 [11] 跨区域合作 - 山东出台对接京津冀、长三角行动方案,推动"总部+基地"产业联动,深化科技、人才等领域协同 [8][11] - 鲁青对口支援活动中,山东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赴青海开展文化交流,强化区域协作 [7]
辽阳灯塔市三产协同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25-05-27 09:17
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潜力 - 灯塔市位列"东北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十强"榜单第四位 [1] - 公司依托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沈大开放轴"双重区位优势 [1] - 公司通过城乡融合、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推动发展 [1] 农业产业成就 - 公司获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省乡村振兴补短板工程重点县 [1] - 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2万吨以上 [1] - 淡水鱼亩产全国第一 [1] 工业与特色产业 - 公司入选省工业单项冠军种子培育县 [2] - 日用化工产业拥有省级日化产业园区,天然脂肪醇年产能16万吨,全国第一 [2] - 矿产建材产业已探明矿产种类超20种,拥有沈煤集团红阳三矿等国有煤矿及西钢等重点企业 [2] - 皮装裘皮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佟二堡镇获评省消费品工业特色镇 [2] 文体旅融合发展 - 公司挖掘燕州城、高公馆、李兆麟故居等历史文物遗迹的文化内涵 [2] - 提升佟二堡购物旅游区、太阳谷庄园、葛西河生态走廊等景区业态 [2] - 构建以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为重点的全域旅游格局 [2]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计划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改革创新 [2] -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总量扩容进位 [2]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沙湾专场 四个成语里的“小城故事”
四川日报· 2025-05-22 08:37
产业发展 - 沙湾区以钢立城,当前锚定打造国家级经开区和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钒钛钢与不锈钢两大集群实现从"一钢独大"到"多链协同"的转变,钒产量位居全球前五,去年"两块钢"年产值超200亿元,不锈钢产业集群被评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 -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2024年沙湾新兴产业年产值增速超20% [2] 农业经济 - 沙湾区地形为"七山两丘一坝",通过"七分山石"创造"十分价值":山下保粮蔬,山上育药材、搞旅游,探索出盆周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 - 2024年沙湾被评为"中国川佛手之乡"和"中国柔毛淫羊藿之乡",沙湾川佛手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文旅产业 - 沙湾区激活文脉,保护、传承和弘扬"沫若文化",创新打造"沫若文化年""沫若戏剧周"活动,创排音乐剧《少年郭沫若》、舞剧《屈原》等文艺精品 [4] - 将水电遗址改造为影视基地,"看剧到沙湾""跟着热播剧打卡沙湾"成为出行选择,文旅产业迎来发展 [4] 城市建设 - 沙湾区一手抓旧城蝶变,一手抓新城崛起,打造精致小城 [5] - 旧城区整合8亿元资金用于民生领域"四公一农"建设,推进7个城市公园、20个重要节点提质改造 [5] - 新城区高起点规划,推出城市会客厅、人民食堂、铜心驿站、暖心之家等便民惠民举措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