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辽宁三地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中国发展网· 2025-07-25 16:07
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发布 - 2025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发布 辽宁三地上榜 包括大连瓦房店市 鞍山海城市 大连庄河市 [1] - 赛迪评比设置双门槛 GDP≥600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1] 大连瓦房店市经济发展 工业转型升级 - 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技术改造 上报36户企业 40个技术改造项目 总投资15.5亿元 [3] - 轴承钢集采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在省单项冠军县评审中排名第一 [3] - 瓦轴集团获辽宁省省长质量奖银奖 [3] 现代农业发展 -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6.6万亩 产量6亿斤 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 改造设施农业3000亩 [3] - 培育农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 新增家庭农场58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82户 [3] - 肉鸡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50亿元 金融机构为海参协会授信25亿元 [3] - "瓦房店海参"实现网上销售配送 "闫店地瓜"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3] 现代服务业发展 - 举办农民丰收节 推广特色农产品100余种 成功申报县域直播基地2个 [4] - 组织线上销售400余场 多家企业参与东方甄选直播活动 [4] - 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领跑县"典型案例集 复州老菜入选辽宁"硬菜"榜 [4] - 仙浴湾景区改造完工 伊甸园康养小镇开工 全年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 [4] 鞍山海城市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与产业体系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726.6亿元 连续两年迈上新百亿台阶 [7] - 形成"4+4+3+N"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改造升级西柳 南台专业市场 实施电商升级赋能 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行动 [7] - 发展低空经济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7]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7] - 瞄准镁合金 镁电池 菱镁新材料等新赛道 建立菱镁产业研究院 创新中心 [7] - 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建设菱镁矿碳中和联合技术创新转移实验室 [7] - 持续引进创新型人才 开展"名校优生"计划 [8] 对外开放与营商环境 - 设立全省首家国家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支中心 拓展中欧班列业务 [8] - 首创"双信地"服务模式 连续两年入选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8] 大连庄河市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 - 建成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80万千瓦 累计投资超251亿元 年发电量约31亿度 [10] - 已建成北黄海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填补东北地区海上风电空白 [10] - 庄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核电项目获国家能源局"小路条" [10] - 规划建设2000万千瓦级"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示范基地 总投资超2000亿元 [10] 蓝色经济发展 - 拥有424.8万亩海域 盛产多种海产品 是国家重要水产生产基地 [11]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现有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11] - 水产加工企业146家 规模以上42家 2024年渔业产值124.8亿元 水产品产量65.8万吨 [11] 金色经济发展 - 耕地面积200.8万亩 粮食总产量连续20多年稳定在50万吨以上 [12] -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3万亩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9.4% [12] - 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8个绿色食品 5个有机农产品 [12] - 2024年农业总产值303.6亿元 可比增长4.2% [12]
GDP冲刺千亿 博罗惠东入选百强县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07:09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全国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元以上县域近150个 [1]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和7%人口创造超10%GDP,贡献县域26.5%GDP及30%二产增加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县域总量40% [1] - 百强县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比率先突破50%,呈现"强县强省"特征,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突出,前10名中江苏占6席 [1] 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 - 广东57个县(市)GDP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全省增速,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趋势显著 [6] - 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五大行动(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推动县域经济新成效 [5] - 广东百强县均分布在后50位,头部县域能级偏弱,但博罗县6年排名上升28位至第65名 [1][3] 博罗县经济表现 - 2024年GDP达952.24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全市第2,工业投资连续四年平均增速30.9% [7] - 四大支柱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1.9%,规上企业达1249家 [7] - 深圳福田-博罗共建产业园引进12宗项目,城乡风貌提升,90%行政村达美丽宜居标准 [7] 惠东县经济突破 - 首次跻身百强县(第100名),2024年GDP达828.5亿元(增长3.5%),工业用电量增速全市第一 [5][8] - 九大百亿级产业中电子信息制造、绿棋楠沉香产值两位数增长,鞋业产值突破400亿元 [8] - 新能源产业突破:LNG接收站投产、核电机组竣工,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756万人次、收入92.6亿元 [8][9] 区域经济亮点 - 惠东县引进首家A股上市公司宇新股份,美新科技创业板上市,获评"中国最美风景旅游打卡地" [8][9] - 博罗县石湾、园洲、杨侨上榜全国千强镇,徐田村等入选省文旅特色村 [7] - 惠东县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签约5宗,大黄鱼苗种繁育突破千万尾 [9]
2025赛迪百强县出炉,山东头部效应强化,准千亿县增3位
齐鲁晚报· 2025-07-24 19:05
县域经济格局 - 2025赛迪百强县中千亿县数量增至62个,山东无新增但新增3家GDP超900亿的准千亿县(招远916.3亿元、诸城901.3亿元、平度950.13亿元)[1][5] - 东部地区优势显著,江苏(25席)、浙江(15席)、山东(12席)三省占百强县超半数席位,江苏和山东梯队建设尤为突出[3] - 山东12县入选百强县,头部县域(前50名)增至7个,龙口市排名从第8升至第7位,招远市从第51位晋升至第49位[5] 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 2025年评价指标新增共同富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及乡村全面振兴等维度,较2024年四大维度27项指标更全面[6] - 百强县排名不单纯依赖GDP,如荣成(GDP 1069.6亿元)排名第40位高于寿光(1081.9亿元)和邹城(1104亿元)[5] - 特色县域(如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6] 县域就业市场特征 - 山东百强县中龙口、胶州、荣成岗位需求量合计占比38.21%,沿海县域就业吸纳能力显著[8] - 寿光、滕州、曹县因智慧农业、制造业及电商物流等特色产业成为求职青睐度前三县域,占比近10%[10] - 广饶、平度等单一产业结构县域就业吸引力偏低,多元化产业布局对人才吸纳作用明显[10] 县域发展挑战与方向 - 高质量发展需平衡规模与结构、产业与发展等十大关系,涉及制度创新、区域协同等多维度[11] - 就业市场表现与GDP排名不完全匹配,新指标体系为县域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方向指引[10] 百强县区域分布 - 江苏昆山、江阴、张家港包揽百强县前三,福建晋江位列第四,山东龙口排名第七[12] - 百强县覆盖19个省区,东部沿海省份占比超60%,中西部县域如神木市(陕西)、仁怀市(贵州)等零星分布[12]
2025百强县榜单发布:百强县挑大梁作用明显 近十年来经济规模增长7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4:54
县域经济规模增长 - 2015-2023年百强县经济规模从7.4万亿元增至12.6万亿元,增幅显著[1] - 百强县GDP占全国比重稳定在9%以上,以不足2%土地和7%人口贡献全国约10%GDP[5] - 2024年"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至62个,"准千亿县"达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5] 县域经济结构变化 - 2016-2023年GDP超千亿元县域从22个增至59个,200-1000亿元区间县域数量显著增加[5] - 象山县2024年GDP名义增速达20.9%,灵武、肥城等5县市GDP同比增速超10%[5] - 700亿元以上县域数量接近150个,显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提升[5] 区域分布特征 - 江苏省在百强县中占据主导地位,前10名中占6席(昆山、江阴、张家港等)[3] - 浙江、福建、山东等东部省份县域表现突出,中西部省份如湖南、内蒙古亦有代表县市入围[3][4] - 百强县分布呈现东部沿海集中与中西部点状突破并存格局[3][4] 未来发展路径 - 需加强省级统筹,制定"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实施"一县一策"动态机制[6] -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6] - 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支持"千亿县"和百强县发展[6] 竞争态势 - 2025年"千亿县"数量或突破80-90个,县域间竞争压力加剧[5] - 赛迪顾问预测当前62个"千亿县"和20多个"准千亿县"将推动县域经济梯队扩容[5]
烟台三市入“赛迪百强县”榜单,“江北第一县”再进位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0:56
县域经济榜单发布 - 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发布,山东12地入选,其中烟台市三地入选,龙口市位居第7位[1] - 山东省入选的12地包括龙口市(7)、胶州市(17)、荣成市(40)、滕州市(42)、寿光市(44)、邹城市(47)、招远市(49)、诸城市(56)、平度市(67)、青州市(95)、广饶县(96)、莱州市(98)[1] - 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在百强县中表现突出,分别占25席、15席和12席[4] 县域经济表现 - 龙口市2024年GDP为1642.52亿元,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4亿元,增长3.9%[5] - 招远市2024年GDP为916.33亿元,增长6.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省和烟台平均水平[5] - 莱州市2024年GDP为887.5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 百强县经济贡献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了县域26.5%的GDP[4] - 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7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2席,东北地区3席[4] - 百强县以仅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10%的GDP总量[7] 评选标准与趋势 - 评选设置"双门槛":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4] - 十年来百强县经济规模由2015年的7.4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增长接近一倍[7] - 2015-2023年百强县GDP占全国GDP比重维持在9%以上[7]
永城上榜!“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24 10:27
县域经济排名 - 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发布 河南省3个县市上榜 永城市位列第60位 [1] - 百强县以5%的县域数量贡献全国县域26.5%的GDP 东部地区占67席优势显著 [3] - 评选采用"双门槛"机制 核心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 评价体系 - 从经济实力 发展潜力 智造能力 城镇活力 富裕合力五大维度设置35项指标 [5] - 导向强调"量质并重" 目标聚焦共同富裕 路径注重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 [4][5] 永城市经济表现 - 2024年上半年GDP达413.62亿元 同比增长6.8%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 [5] - 经济增速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呈现"向新向好 进中提质"态势 [5] - 实施"两高四着力"战略 承担经济总量挑大梁 文旅文创示范等四大使命 [5]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区域分布:东部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3] - 江苏省昆山市 江阴市 张家港市包揽榜单前三甲 [3]
2024年中国“千亿县”增加到62个
中国新闻网· 2025-07-23 20:33
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中国GDP超千亿元的"千亿县"数量从59个增加到62个 [1] - GDP超900亿元的准"千亿县"达到21个 800亿元以上县域超过100个 700亿元以上县域接近150个 [1] - 县域梯队呈现"头部领跑 中部扩容"特征 千亿县引领 准千亿县追赶 [2] 区域分布特征 - 百强县中东部地区占67席 中部18席 西部12席 东北3席 [1] - 江苏省 浙江省 山东省表现突出 分别占25席 15席和12席 [1] - 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6席 并包揽前3位 [1] 县域经济结构 - 工业压舱石作用凸显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 财政实力企稳回升 但区域间差距拉大 [2] 研究范围与方法 - 报告重点关注超强县 千亿县 大城市周边县 陆地边境县 沿海县 工业大县 农业强县 文旅名县等类型 [1] - 系统评价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1]
2025百强县发布!这7个是“超强县”→
第一财经· 2025-07-23 14:24
百强县经济地位与分布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和7%人口创造超10%GDP总量,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领头雁"[1] - 东部地区占百强县67席(江苏25席、浙江15席、山东12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3席,呈现"强县强省"特征[1] - 江苏省包揽百强县前3名(昆山、江阴、张家港),并在前10名中独占6席[1] 区域梯队特征 - 江苏、山东百强县梯队建设完善,前50名和后50名数量均衡;湖北后50名县域进位动力强[4] - 浙江、山东头部县域竞争力突出;湖南、内蒙古等省仅有个别百强县分布在前50名[4] - 湖北、四川等省百强县集中分布于后50名,头部县域能级较弱[4] 经济规模增长 - 百强县GDP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十年增长近一倍,占全国GDP比重持续超9%[5] - 千亿县数量2024年增至62个,其中7个达到"超强县"标准(GDP均超2000亿元)[5][6] - 准千亿县(GDP超900亿元)21个,800亿元以上县域超100个,700亿元以上接近150个[5] 超强县发展模式 - 7个超强县包括昆山(5380.2亿元)、江阴(5126.1亿元)等,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破万亿[6] - 义乌外贸出口额达5889.5亿元,慈溪、晋江推进智慧城市,张家港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6] - 超强县通过产业优势吸纳人口,形成"人口-经济"正循环,关键指标接近中等地级市水平[6]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处理好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等十大关系[6] - 重点平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等发展矛盾[6]
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
财经网· 2025-07-23 14:11
研究指出,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十大关系。报告系统阐释了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县域和城区、强县和富 民、招商引资和公平竞争、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态、人口流失和消费扩容等十大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关系,并结合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实践案例总结经验模式。 研究指出,"十五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加强省级统筹,因地制宜推进县 域特色化发展;二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县域现代化建设;三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 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县域节点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五是持续推进扩权赋能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 力。 2025年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 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该报告共分六大章节,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县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新内涵、新图景、新热点、新典范与新方略。重点关注超强县、千亿县、 大城市周边县、陆地边境县、沿海县、工业大县、农业强县、文旅名县等不同类型县域发展特点和成 果,系统 ...
2025百强县发布:前10江苏占6席,这7个是“超强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23 11:31
百强县经济地位与分布 - 百强县以占全国2%土地和7%人口创造超10%GDP总量,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1] - 百强县贡献县域26.5%GDP,东部占67席(江苏25席/浙江15席/山东12席),中部18席,西部12席,东北3席 [1] - 江苏省包揽百强县前3名(昆山/江阴/张家港),前10名中占6席,呈现"强县强省"特征 [1] 区域梯队特征 - 江苏/山东形成完整百强梯队,江苏在前50和后50名均占优势,湖北后50名竞争动力强 [3] - 浙江/山东头部县域竞争力突出,湖北/四川/安徽等省百强县集中分布在后50名 [3] - 湖南/内蒙古等省仅有个别百强县进入前50名 [3] 经济规模增长 - 百强县GDP从2015年7.4万亿元增至2023年12.6万亿元,十年增长近一倍 [3] - 百强县GDP占全国比重持续维持在9%以上 [3] - 千亿县数量2024年增至62个,准千亿县(GDP超900亿)21个,800亿以上超100个,700亿以上近150个 [3] 超强县发展特征 - 7个超强县(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慈溪/长沙县/义乌)GDP均超2000亿,昆山(5380.2亿)/江阴(5126.1亿)突破5000亿 [5] - 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破万亿,义乌外贸出口达5889.5亿元 [5] - 超强县通过产业优势形成"人口-经济"正循环,慈溪/晋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张家港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处理好规模增长与结构优化等十大关系 [5] - 关键关系包括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