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垄断审查
icon
搜索文档
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港口交易拟引内地策略投资者加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8:54
长和港口交易进展 - 公司与美国贝莱德牵头的财团关于转让43个港口的独家磋商期已届满 但仍持续讨论 拟引入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作为财团重要成员 [1] - 交易架构及财团成员需变更以确保获得所有相关监管批准 公司预留充分时间达成新安排 [1] - 交易涉及23个国家港口资产 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 总价值228亿美元 [2] 监管动态与公司声明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确要求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反垄断审查 [2] - 公司强调交易合法性 完成条件包括监管部门批准、股东同意及最终文件约定条款 [2] 其他行业动态 - 美国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 关税调整幅度达15% [3] - 光伏市场需求保持高位 行业持续整治无序竞争 [3]
突发!长和港口交易,拟邀请内地投资者加入!
证券时报· 2025-07-28 08:19
长和港口交易进展 - 公司与BlackRock-TiL财团关于和记港口集团交易的独家磋商期已届满 目前仍在与财团成员讨论 拟邀请中国内地主要策略投资者加入财团[1] - 为使交易获得监管批准 财团成员及交易架构需进行变更 公司预留充分时间达成新安排[1] - 公司强调在未获所有相关监管批准前不会进行任何交易[2] 交易背景及标的详情 - 3月4日公司与BlackRock-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 涉及出售HPHS及HPGHL全部股份[4] - HPHS和HPGHL合计持有和记港口集团80%实际权益 覆盖23个国家43个港口共199个泊位[4] - 交易标的包括港口管理资源 营运业务 货柜码头系统 信息技术系统等核心资产[4] 监管动态与公司声明 - 4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反垄断审查[5] - 5月12日公司声明交易必须合法合规 完成条件包括监管部门批准及股东同意等[6]
市场监管总局:禁止武汉用通收购山东华泰制药股权
快讯· 2025-07-23 15:41
市场监管总局禁止武汉用通收购山东华泰制药股权 - 市场监管总局禁止武汉用通医药有限公司收购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股权 [1] - 申报方提交的解决方案表明其愿意采取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状态 [1] - 此项经营者集中在中国境内盐酸罂粟碱注射剂市场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1] 市场监管总局的责令措施 - 2026年1月22日以前,武汉用通需向无关联关系的第三方转让其间接持有的山东华泰制药股份 [1] - 若有特殊情况导致股权转让无法完成,应提前向市场监管总局申请并说明理由 [1] - 如在规定期限或市场监管总局同意延长的期限内未能找到买方,应委托剥离受托人寻找合适的买方并完成股权转让 [1] - 股权转让完成前,武汉用通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山东华泰制药的经营管理 [1] - 2025年9月30日前,解除与青海制药等经营者之间的盐酸罂粟碱原料药代理协议,解除前不得执行相关协议 [1] 武汉用通的最终控制人承诺 - 武汉用通的最终控制人主动承诺未来不再在盐酸罂粟碱原料药、盐酸罂粟碱注射剂领域从事经营者集中 [2] 市场监管总局的监督检查 - 市场监管总局有权监督检查武汉用通及其最终控制人履行上述义务的情况 [2] - 武汉用通及其最终控制人如未履行或违反上述义务,市场监管总局将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作出处理 [2]
谷歌(GOOGL.US)挖角后遗产被盘活 Cognition AI低价吸纳Windsurf剩余资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14:43
公司交易动态 - Cognition AI Inc以未公开价格收购Windsurf剩余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剩余员工、现金、资产和品牌 [1][2] - 谷歌此前以24亿美元收购Windsurf顶尖人才和授权许可权并聘请其CEO Varun Mohan及部分员工加入DeepMind部门 [1] - Windsurf曾与OpenAI达成30亿美元出售协议但交易因与微软关系紧张而失败 [1] 公司财务与估值 - Windsurf拥有8200万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且企业业务增长迅速 [2] - Cognition最近一次融资以40亿美元估值筹集数亿美元资金由8VC牵头 [2] - Cognition累计融资额超3亿美元投资者包括Founders Fund、Khosla Ventures等 [2] 行业趋势 - 大型科技公司通过部分收购有前途的AI初创公司高管和技术以避免反垄断审查 [2] - 此类交易可能使剩余员工失去财务优势引发批评 [2] 产品与技术 - Windsurf开发了流行AI编程工具其生成式AI编码工具Devin被称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 [3] 员工安置 - Windsurf所有员工将参与Cognition交易的财务分配并加速兑现时间表 [2] - Cognition CEO强调确保每位员工在交易中受到尊重和妥善安置 [2]
市场监管总局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新思科技公司收购安似科技公司股权案
快讯· 2025-07-14 13:37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新思科技收购安似科技股权案 - 市场监管总局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新思科技收购安似科技股权案 [1] - 此项经营者集中在全球和中国境内光学软件、光子软件市场、部分EDA软件市场和设计IP市场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 [1] 剥离业务要求 - 新思科技需剥离整个光学和光子器件仿真业务 [1] - 安似科技需剥离功耗分析软件相关的研发、分销、许可、销售等业务 [2] 客户合同与供应义务 - 集中双方需遵守所有现有客户合同,包括价格和服务水平条款 [2] - 不得终止现有客户合同或拒绝中国客户续签要求 [2] - 公平、合理、无歧视地向中国客户供应新思科技和安似科技EDA产品 [2] 产品供应与销售限制 - 不得以任何方式捆绑搭售交易双方相关产品 [2] - 不得阻碍或限制客户单独购买或使用双方产品 [2] - 不得在服务水平、价格或功能等方面对客户差别对待 [2] 行业标准与互操作性 - 继续支持安似科技和新思科技相关EDA产品所支持的行业标准格式 [2] - 继续维持并应中国客户要求续签现有互操作性协议 [3] - 在获得中国客户书面支持的情况下,与第三方EDA厂商签订互操作性协议 [3]
中日货运“主干道”迎变局, 两大日航合并案获中国“有条件”放行
观察者网· 2025-07-02 18:11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全日空收购日本货航案 -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全日空控股株式会社收购日本货物航空株式会社股权案 旨在保障双边贸易平稳运行 维护中日经贸"主干道"畅通 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 - 审查重点评估交易对中日航空货运服务市场竞争格局的潜在影响 发现全日空与日本货航在中日航线上的运力合计占比较高 交易可能削弱该市场双向服务的竞争水平 [1] - 全日空承诺履行多项限制性条件 包括继续执行现有货物地面服务协议 不得拒绝续签相关协议 为市场新进入者提供地勤服务 出让部分航班时刻等 [1] 收购案背景及监管过程 - 全日空于2023年3月首次宣布计划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手中收购日本货航 原定于同年10月1日完成交易 因需通过日本及中国监管机构的审查 交割时间多次延后 [2] - 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最初否决该案 担忧其将限制日本至芝加哥及洛杉矶地区的航空货运市场竞争 在不含大型及危险品运输的普货市场中 合并后实体在洛杉矶和芝加哥地区的市场份额预计将分别达到30%和35% [2] - 为消除日本监管机构顾虑 全日空与日本货航做出让步 与竞争对手极地货运航空签署舱位共享协议 并委任独立律师和经济学家监督协议执行 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最终于2025年1月批准该收购案 [2][3] 交易后续安排 - 全日空宣布在获得中国相关部门批准后 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完成对日本货航的收购 [3] -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做好案件的监督执行工作 确保相关承诺得到切实履行 持续维护中日航空货运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航空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3]
高瓴资本拟收购星巴克中国业务,消费领域风云将起?
搜狐财经· 2025-06-23 15:04
交易背景与进展 - 高瓴资本近期积极参与星巴克中国区的"反向管理层路演",明确表达收购意向,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机构也参与竞争 [2] - 高盛担任星巴克方面的独家财务顾问,交易预计持续至2026年,凸显复杂性与重要性 [2] - 交易结构尚未最终敲定,股权比例、控股权等关键因素仍在商讨中 [2] 估值分析 - 星巴克中国业务估值约50亿-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8.55亿-430.26亿元),明显高于Tims中国上市估值14亿美元 [2] - 估值包含星巴克品牌溢价及未来增长预期 [2] - 与瑞幸当前市值约90亿美元相比,星巴克中国估值合理性有待探讨 [5] 星巴克中国市场现状 - 中国是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截至2023财年Q2门店已超6500家 [3] - 面临瑞幸、Manner等本土品牌激烈竞争,增速有所放缓 [3] - 引入资本有助于推动本土化创新并分担风险,类似2021年出售韩国业务控股权的策略 [3] 高瓴资本的战略布局 - 在消费赛道布局深厚,曾投资蓝月亮、完美日记、喜茶等知名品牌 [5] - 若收购成功,将强化其在高端连锁餐饮领域的版图 [5] - 凭借百丽国际转型积累的数字化运营经验,有望提升星巴克中国运营效率 [5] 市场观点与潜在影响 - 部分观点认为高瓴的本地化经验将助力星巴克应对竞争,资本注入可加速门店扩张与产品创新 [5] - 质疑观点认为估值过高,外资品牌本土化难度大,管理层整合存在风险 [5] - 若交易达成,可能重塑中国高端连锁餐饮市场格局 [6]
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审查谷歌公司收购安全公司Wiz的交易。
快讯· 2025-06-14 04:13
谷歌收购Wiz交易审查 - 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正在审查谷歌收购安全公司Wiz的交易 [1]
中国暂停EDA公司新思科技收购Ansys审查
是说芯语· 2025-06-11 13:14
交易概况 - 中国监管机构已暂停对新思科技收购Ansys的反垄断审查流程 [1] - 交易总价值高达约350亿美元,预计Ansys股东将持有新公司约16.5%股权 [1] - 新思科技在EDA领域占据重要地位,Ansys是工业仿真软件佼佼者,合并可打造全栈式解决方案 [1] 交易面临的挑战 - 中美技术博弈导致不确定性增加,美国对EDA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新思科技已暂停在华销售和技术支持 [2] - 中国监管机构暂停审查被视为对美方技术封锁的回应,交易可能延迟或面临叫停风险 [2] - 英国和欧盟监管机构曾对交易可能削弱细分领域竞争表示担忧,公司提出剥离部分业务作为补救措施 [3]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 新思科技和Ansys股价年内分别下跌约6%和3% [3] - 21家券商仍给予新思科技"买入"评级,但市场对交易前景保持审慎态度 [3] - 交易能否推进取决于中美政策走向及公司合规与战略平衡 [3]
如何看待“人才交流型并购”
经济观察网· 2025-06-07 01:40
美国司法部对谷歌与Character.AI技术交易的调查 - 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谷歌与Character.AI的技术交易是否违反反垄断法 [1] - 近年来DOJ持续对谷歌等科技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 包括搜索引擎和搜索广告市场的垄断行为 [1] - DOJ近期在对谷歌的反垄断诉讼中取得里程碑式胜利 谷歌面临被拆分风险 [1] Character.AI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 由前谷歌AI团队骨干创立 带有浓厚谷歌基因 [2] - 专注个性化AI对话体验 2022年9月推出网页版产品 允许用户创建个性化AI角色 [3] - ChatGPT发布后 Character.AI网页访问量从2022年12月的1800万激增至2023年3月的5亿 增长约27倍 [3] - 2023年5月推出App 首周下载量超170万 2023年底月活突破2000万 市场份额达15.8% [4]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2小时 显著高于ChatGPT的15-20分钟 [4] - 2024年6月推出语音通话和AvatarFX视频生成功能 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 [4] 谷歌与Character.AI的交易细节 - 2024年8月谷歌向Character.AI注资27亿美元 换取其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非独家许可 [5] - 交易包含"人才流动"条款 创始人及部分研究团队重新加入谷歌DeepMind [5] - 交易后Character.AI由原总法律顾问出任临时CEO 公司独立运营但实际控制权转移 [6] - 交易金额超过Character.AI当时25亿美元的估值 实质为变相并购 [7] 交易后Character.AI的困境 - 核心团队流失导致技术和管理能力迅速衰退 用户反馈对话质量明显下降 [6] - Reddit调查显示42%用户对Character.AI"非常不满意" [6] - 2024年10月发生14岁用户因与AI角色情感纠缠自杀事件 引发法律诉讼和社会关注 [6] - 公司发起新一轮融资并招聘高管试图自救 但难以重现往日辉煌 [6] 科技巨头的创新并购模式演变 - 早期通过小规模并购规避反垄断审查 如Facebook收购Instagram [8] - 监管收紧后转向更隐秘方式 如微软与OpenAI的投资合作模式 [9] - 最新发展为"人才交流并购"(Acquihire) 如微软对Inflection和谷歌对Character.AI的操作 [10] - 这些模式实质是让并购在形式上合法化 规避传统并购审查 [13] 大公司与初创企业的创新优劣势对比 - 大公司受制于"大公司病"、财务公开压力和创新瑕疵容忍度低等问题 [11][12] - 初创企业组织灵活、创新动力足、研发效率高、更能承受负面新闻 [13] - 巨头通过投资初创企业可获得更高创新效率和财务回报 同时规避自身创新瓶颈 [13] 人才交流并购的影响分析 积极影响 - 为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避免因资金链断裂倒闭 [15] - 促进资源整合 实现优秀人才与雄厚资本结合 [16] - 为创业者提供退出渠道 不同于传统的上市或被收购方式 [17] 消极影响 - 巩固巨头市场优势 削弱潜在竞争对手 [18] - 打乱初创企业研发节奏 抑制创新 [18] - 严重打击初创企业士气 造成经营混乱 [19] 监管建议 - 重新定义"控制权" 将核心团队和技术许可转移纳入审查范围 [20] - 降低并购审查门槛 特别针对人才交流型并购设置更低标准 [21] - 引入"竞争潜力"评估 关注初创公司未来市场影响力 [21] - 建立跨交易累计影响评估机制 审查巨头多次人才吸纳的整体效应 [22]